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第3课时 宋明理学 课件(28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第3课时 宋明理学 课件(28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第3课时 宋明理学 课件(28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第3课时 宋明理学 课件(28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第3课时 宋明理学 课件(2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宋明理学 学考报告 考点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b 周易 理 气学 仁 理 气 格物致知 三纲五常 正君心 四书 要点朱熹的思想主张史料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 灭人欲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 复尽天理 方始为学 朱子语类 卷四 理解思考朱熹是如何看待 天理 和 人欲 的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将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 维护专制统治 1 自宋初开始 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 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北宋中期的 二程 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 a 道理b 天理c 本心d 良知解析 二程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创立了一个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答案b 2 朱熹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其中 天理 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 理论解析 理学 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可排除a b d项 天人感应 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答案c 考点二 加试 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b 1 儒学的困境 1 东汉末年 儒学的被严重削弱 2 魏晋时期 道教和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权威性 儒家 佛教 2 儒学复兴运动 1 唐代和李翱提出复兴儒学 其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 北宋士大夫推崇 之旨 批评唐代政治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3 研习的社会风气形成 理学孕育而生 韩愈 尊王攘夷 伦理纲常 儒经义理 要点理学出现的背景史料如图为明朝丁云鹏的 三教图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 释迦牟尼 孔子 三人集于一图之中 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 释氏坐于菩提树下 成为画面的主体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理解思考 1 图片反映的潮流是 2 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1 三教合一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 佛 道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1 加试 右图 一团和气图 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 而细观之 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 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 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 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 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 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 三教合归佛 为其核心d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图片体现的是佛 道 儒三教合一的趋势 在宋代发展为理学 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 故选b项 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排除a项 图片中所示 佛 道 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 并不能反映出 三教合归佛 为其核心 排除c项 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 道家及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排除d项 答案b 2 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 右侧是元君洞 中间是孔子登临处 这反映出 a 道教 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b 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 儒家自身的衰落d 三教合一局面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 红门宫左 右 中分别是佛教 道教 儒家的象征 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 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考点三 加试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c 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心学出现1 陆九渊 的开创者 1 核心思想是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2 发明本心 即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 理 3 物欲 和 意见 是人心之弊 应扫除 2 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 1 灵明 是人的心 就是天理 本心 良知 2 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3 强调 来防止伪善流行 心即理也 灵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心学 3 意义 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儒家信仰 要点理学和心学史料一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朱熹 存天理 灭人欲 史料二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史料三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理解思考 1 史料一中的 理 指什么 他们认为 天理 与 人欲 是什么关系 2 史料二和史料三中 朱 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提示 1 理 指儒家伦理道德 是对立关系 2 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践 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回复良知 天理就在心中 1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 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 只有探究万物 才能得到 其中的天理 解析题干要求寻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 二者都强调天理的存在 均主张摒弃欲望才能发现天理或真理 所以答案选b a c两项是心学的主要观点 d项只是程朱理学的 格物致知 主张 答案b 2 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 两个思想家关于 理 的认识和治学方法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你认为这二人的主要分歧是 a 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c 探究获取 理 的途径方法问题d 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 解析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 主张 格物致知 格物 接触事物 致知 获得知识 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 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 主张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 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 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 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去掉人欲 以恢复良知 因此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3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 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 明日良知又有开悟 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这句话应出自 a 董仲舒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解析明确提出以 致良知 的方式探寻 理 的存在的理学家是明朝的王阳明 答案d 教材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 教材第13页 老聃是中国人 为什么石介说他 自胡来入我中国 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 以贬低道家文化 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2 教材第14页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 孔颜之乐 提示 孔颜之乐 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乐 也就是 天理 的核心 仁 其实质是借孔子 颜回的权威 重塑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地位 以复兴儒学 3 教材第15页 朱熹的理学思想 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 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为什么 提示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 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 提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 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正君心 他的这些观点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接受 所以被斥为 伪学 但是理学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 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 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 维系专制统治 从根本上说他的思想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4 教材第16页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 王守仁 的这种观点 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 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 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 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 实际上 在任何历史时期 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自我测评 教材第17页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提示朱熹主张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法 体验 天理 的存在 最终贯通明 理 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 只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 材料阅读与思考 教材第17页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 良知 提示 良知 的说法出自孟子 王守仁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