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四单元 涉及课程 第19课三国鼎立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1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2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单元综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出现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 通过与汉族通婚 杂居 相互学习 生产互补 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出现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第二个高潮 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 江南地区得到初步的开发 为中国历史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 1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知识与能力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历史图表 描述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认识不论是汉族的南朝 还是少数民族的北朝 都是同样的封建政权 没有高下正反之分 各民族是平等的 2 正是各民族的融合 发展构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作用 江南开发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难点对 民族融合 的理解 阶段特征 政治 政权分立 经济 江南地区的开发 民族关系 出现北方民族大融合 对外关系 出现海外贸易 文化 承上启下 知识结构 政权分立 民族的融合 人口的南迁 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 艺术 宋 齐 梁 陈 知识结构 政权的分立 三国 魏 两晋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南北朝 北朝 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蜀 吴 知识结构 北方民族大融合 原因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汉族杂居相处 相互交往 北方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为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峰 意义 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知识结构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东晋南朝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一些 统治者努力革除弊政 注意发展生产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劳动力 带来了先进工具 技术和良种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农业 兴修水利 开垦荒田 推广牛耕和施肥 采用兼种 手工业 织锦 制瓷 冶金和造纸等手工业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商业 建康是最繁荣的都市 番禺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启示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 知识结构 重 难点剖析 民族融合 概念的理解 对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的认识 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认识 比较三次战役 民族融合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 由于互相接近 互相影响 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 它是民族间的自然融合 是民族隔阂和民族差异消除的过程 是民族间经济 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 民族融合的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主要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民族融合的含义 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主要有 1 民族迁徙 杂居相处 2 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3 联合斗争 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 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 4 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 5 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6 和亲促进民族融合 返回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始终是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两股进步潮流 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 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 通过经济文化的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民族逐步融合 这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内迁 中原汉族南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 使各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为以后隋灭陈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 国家统一加速民族融合 实现大统一后 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通过强制人口迁徙 设置统治机构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和亲政策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从而使分裂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得以巩固与发展 如秦通过迁徙人口 汉派张骞通西域都加速了当地的开发与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返回 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首先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个进步 理由 从原因来看 三国的形成 实际上是三方实力发展相对平衡的结果 从影响来看 三国形成后 人民生活相对稳定 符合人民渴望安定的要求 由于三国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各统治地区内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比起东汉末年的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的惨象 比起东汉腐朽残暴的统治要好得多 事实上 在分裂的过程中 就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随着三国之间政治 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 国家统一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了 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其次 三国鼎立 毕竟还是国家的分裂 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不符合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认识 返回 单元感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你有什么认识 感悟 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交流园 1 国家统一是主流 分裂是支流 2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生产工具的改进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 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3 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4 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加速民族融合 单元大练兵 1 与杜甫诗中所说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的政治家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官渡之战B 三顾茅庐C 草船借箭D 火烧赤壁 A 2 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 中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 合 指的是 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的大一统C 西晋灭吴实现短暂的统一D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 南方自然条件好C 南方战乱少D 北方农民南迁 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 D 4 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B 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开发C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 封建制度的落后5 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社会上佛教盛行A B C D A D 6 读图说史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龙门石窟 1 这两个石窟开凿于哪个朝代 这一时期为什么凿窟造像之风盛行 2 云冈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时开凿石窟为什么选择在大同和洛阳两地 3 云冈 龙门石窟对今天而言 有什么价值 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支持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北魏先后以大同 洛阳为政权核心所在地 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为了解该时期的历史与佛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具有旅游价值和教育意义 7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世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请回答 词中的 三国 是指哪三个国家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这一战役爆发前 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魏 蜀 吴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8 想一想 商鞅 秦始皇 汉武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农工作招聘47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五华区第三幼儿园教育集团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上半年山东铁投集团校园招聘、社会公开招聘16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北京市场监管总局直属单位招聘21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招聘工作人员20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连平县田源镇人民政府招聘编外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教体系统事业单位招聘3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生物酶催化绿色合成-洞察与解读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人民医院招聘部分人员3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人民医院招聘中医医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某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投标文件技术文件
- (正式版)JBT 2603-2024 电动悬挂起重机
- JJG(交通) 133-2023 落锤式弯沉仪
- 工厂主管人员值班表
- 消防安全周巡查记录表
- 俱舍论原文内容
- 第三章 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
- 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工概论-第一章 能源简介
- FZ/T 52058-2021低熔点聚乳酸(LMPLA)/聚乳酸(PLA)复合短纤维
- 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言文字专业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试题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