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右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中国人民一律平等”“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abc d解析:体现了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而则体现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答案:c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政治革命”属于()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解析:据材料“不愿君主一人专制”可知政治革命即推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其他a、c、d三项所述不符合材料要求,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3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天下为公”“民有、民治、民享”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主张人民平等的享受民主权利,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一致,故答案为b项。答案:b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民生主义提出的背景,故答案选d项。答案:d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核心措施是()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解析:“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答案:a6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a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华民国建立的都是旧三民主义,排除a、b两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与题干时间“1924年”不符,排除d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7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b走十月革命道路c建立议会共和d实行新三民主义解析:本题的时间信息是“1924年”,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年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这个办法应该就是实行新三民主义,d项正确。答案:d8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解析: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理论,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有甲、乙、丙三位学者开出了三种“药方”:甲:每一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依照他自己认为最好的途径发展。个人在经济上获得的利益,整个社会必将同受其利。所以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乙: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应该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丙: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1)根据材料分析,这三种“药方”分别代表哪三种社会学说?第三种学说被哪个国家率先采用?在该国实施的最主要利弊分别是什么?(2)中国近代的一位政治家对以上三种学说进行了调和,开出了救亡图存的“药方”。这位政治家是谁?他开出的“药方”是什么?运用之后的结果如何?(3)世界上是否有制度建设的“万灵丹”?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并能正确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要明确甲是自由主义;乙是民族主义;丙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第(2)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结果。第(3)题, 制度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世界上是没有制度建设的“万灵丹”。答案:(1)甲是自由主义;乙是民族主义;丙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苏联率先采用社会主义。迅速实现工业化,但造成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2)政治家:孙中山。药方:三民主义。结果: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