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三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学习宋明理学时,首先要明确宋明理学与儒家思想的区别与联系,认清宋明理学的本质属性。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认识宋明理学在儒家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地位。知识点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时期:道教和_的广泛传播,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儒学复兴运动(1)过程唐代a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思想。b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北宋: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2)影响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_。北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知识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主张(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_”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邵雍试图通过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3)张载是理学中“_”一派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_”;追求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2意义将儒家道德提升到“_”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知识点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学说(1)理气论认为理比_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_。(3)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_”。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要设法“正君心”。2地位及影响(1)地位: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2)影响: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知识点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心学(1)主张:提出“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2)评价: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冲击了当时的思想界,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2王守仁心学(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_”是人的心。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强调“知行合一”。(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心学的系统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图示巧记】 宋明理学【易错防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历史概念】1“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 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是程朱理学把握理的主要途径。2“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图示巧记】 宋明理学对塑造民族意识的影响【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2)佛教2.(1)a.道统(2)先声 知识点二1(1)理(3)气学(4)仁2.天理知识点三1(1)气(2)社会责任感(3)三纲五常知识点四1(1)心即理也2.(1)灵明致良知 主题宋代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 史料探究1历史背景史料“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思考:史料中“全新的创造”指什么?提示: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2理学的创立史料“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有理”。“万物莫不有对”“自然之理,生生不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二程全书注:由可以看出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来源于“理”。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二程”的主要观点。提示:理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和准则;万物都有相对的两面且相互转化,富有辩证法思想。3朱熹的理学史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注:即“三纲五常”。思考:从史料看,“理”在人身上和社会上的体现?朱熹是如何看待“天理”和“人欲”的?提示:体现:注重人性;强调封建伦理道德。看待: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4影响史料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提示: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史论形成 程朱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带有明显的佛道学说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史论拓展 两宋时期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1)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重建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3)思想文化上:北宋初期,新儒学思想兴起;科技文化有了很大进步。主题“理”与“心”的激变陆王心学史料探究 1王阳明的思想史料“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注“良知”是心之本体,贯穿于万事万物的普遍原则。思考:上述史料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提示: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2“穷理”的两条途径 史料“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朱熹“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王阳明注:格:推究;致:求得。思考:史料体现朱熹与王阳明穷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殊途同归”?提示: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理解:实质都是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史论形成 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认识论“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主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最早出现于()a西汉 b东汉c南北朝 d隋朝解析南北朝时期,儒学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三教合一”趋势由此开始。答案c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a西汉 b北宋c元朝 d明朝解析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b3(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a韩愈 b朱熹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格物致知”。答案b4(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a道家学派 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 d陆九渊心学解析从题干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可知反映的是心学,故选d。答案d5(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解析从“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可推知是“知行合一”。答案d6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压抑人的自然欲求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 bc d解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中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借鉴意义,如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是理学对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故正确。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儒学发展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样的主张?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思想主张?(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朱熹、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解析第(1)问要根据“儒有焉”“道有焉”“释有焉”等关键信息进行回答。第(2)问由材料中的“三纲”“五常 ”“理”“万物”“心”“良知”等信息概括其“主张”即可。第(3)问从他们的主张目的与统治者要求的关系分析。答案(1)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2)“三纲五常”即天理。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3)朱熹“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王守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说教,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秩序。学习思考1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解答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2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解答“孔颜之乐”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乐,也就是“天理”的核心“仁”。其实质是借孔子、颜回的权威,重塑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地位,以复兴儒学。3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解答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提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维系专制统治,从根本上说,他的思想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4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王守仁)的这种观点?解答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自我测评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解答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材料阅读与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解答“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是对孟子的发挥。他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对朱熹“致知”命题的修正,更加明白简易。课时作业1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解析图片反映了“三教合一”,而理学的形成正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故b项正确。 答案b2朱熹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却)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却)了一事道理。”由材料可以推知,朱熹认为()a天理高于人欲 b天理存于心中c格物可以明理 d格物殊途同归解析据材料可知,这是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也就是通过接触万事万物才能体会出理的存在,格物可以明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答案c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方法论上主张“自省”,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故c项错误;此时的“四书五经”依然是经典,并未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a4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源之争 b求理途径之争c理的内涵之争 d理气关系之争解析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二者对于世界的本原认识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世界本原的“理”在心外,陆九渊认为“理”在心中,穷理的途径不一样,故b项正确;理的内涵是一样的,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理与气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5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途径是内心的自我反省,故a项错误;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所以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故b项正确;王阳明生活在明中期以后,他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通过整治人心来挽救统治,故c项错误;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6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对外在“天理”的体认,王阳明则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通过“致良知”即可恢复固有的“天理”,尽管二者致思路径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积极意义在于()a通过发奋立志、道徳自律,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b建立伦理本体,自觉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c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提高整个民族的思辨水平d教导官民存理去欲,消除等级,建立和谐社会解析尽管两者致思路径不同,但都主张获得“天理”,加强自身修养,有助于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a项正确;建立伦理本体是朱熹的思想,需要外在的规范而不是靠自觉遵守,故b项错误;王阳明的“致良知”有助于人们独立思考,但不是为了提高思辨水平,故c项错误;存理去欲违背人的正当欲求,故d项错误。答案a7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5人21人710人7 098人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 d理学摧残人性解析贞节牌坊唐宋较少,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而自元代以来,理学成为正统思想,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格外严重。牌坊是统治者和民间共同宣扬程朱理学的见证,理学宣扬伦理禁欲,让封建礼教、贞节观念渗透到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灵深处,导致节烈妇女人数的膨胀。答案d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 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材料宋朝之后“仗义死节之士”超过前古,这是儒学价值信仰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人性的压抑,没有涉及到程朱理学对于文化教育普及的促进作用,故b、c、d项错误。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材料二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统计年报会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总结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签到表课件
- 工伤停工留薪期合同到期补充协议8篇
- 农发行鹤岗市工农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公考天津真题2025
- 2025年浙江公务员真题
- 平衡的稳定性课件
- 农发行聊城市冠县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2025年固态电池在风力发电储能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报告
- 2024年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必会)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近年考试真题题库(300题)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烘焙与甜点制作
- T-CRHA 028-2023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技术
- 线路光缆施工方案
-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 心怀国防梦争做好少年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日主题班会课件
- 《运动的快慢》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件
- 地基事故案例分析
- 2023淘宝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