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a削夺大将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c集中军权 d吸取历史教训解析:选b。从表面上看是北宋统治者吸取教训从各方面削弱藩镇等官僚的权力,实质上是防止分裂割据,巩固统治。2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解析:选d。宋太祖对军权进行改革后,使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消失。但是来自辽和西夏的外部威胁并没有消失。3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中“游嬉”“绣画”“骄惰”都证明了宋兵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故a项不正确。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请回答:(1)通过材料一,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北宋为解决图中所反映的矛盾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状况?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北宋时期,周边有辽、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国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第二小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由“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可知,北宋冗官现象严重,由“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可知北宋财政危机严重;“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归纳材料三即可得出;第二小问可结合庆历新政进行回答。答案:(1)历史信息:北宋始终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北边有辽政权,西北有西夏政权,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等政权,这反映了北宋民族矛盾尖锐。措施:先是与辽和西夏进行战争,后进行和议,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2)问题:冗官、政府财政危机严重。原因:为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使官员人数大大增加;政府扩充军队,增设官吏,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每年要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3)状况: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北宋中期统治者实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三帝(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请回答:(1)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其措施涉及哪几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基本精神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材料三、四对宋初改革的评价如何?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围绕北宋的政治统治组织材料,设置情景,考查其巩固统治的措施。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可知是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措施及其基本精神可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教材知识分析。第(2)问相对简单,“态度”可直接从材料中得出,“根本出发点”即巩固统治。第(3)问要注意比较两则材料,其观点是相反的,所谓“你的看法”,就是要求回答对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答案:(1)藩镇割据问题。军事、行政、财政、司法。削弱武将、宰相和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巩固其统治地位。(3)材料三认为宋初改革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四认为宋初改革使地方兵弱财困,最终导致靖康之变。看法: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被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此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加重了中央的财政负担,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灭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应完全归罪于宋初改革。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一、学思之窗(教材p49)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二、本课测评(教材p49)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促成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提示:内容: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可应举,取士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失败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强烈地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怀疑,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