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作业翻译.doc_第1页
专业英语作业翻译.doc_第2页
专业英语作业翻译.doc_第3页
专业英语作业翻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苯乙醛:一种普遍草蛉的化学诱食剂(普通草蛉SL (=sensu lato (拉)广义地,在广义方面),脉翅目:草蛉)关键词:脉翅目,草蛉科,中华通草蛉,草蛉,引诱剂,苯乙醛 摘要:在匈牙利和意大利的五个地点,与无诱引剂的陷阱相比,装有苯乙醛诱饵剂的陷阱吸引了显著较高数量(10至100 倍以上)的草蛉,这表明,这种化合物是一种诱食绿色草蛉。装三个药剂分配器的陷阱获得的草蛉会比装一个的多,但五个测试地点,只有两个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种装有苯乙醛的陷阱是粘成三角城还是做成漏斗状对捕获的虫子数量没有影响。但是,漏斗陷阱可能更适应于捕捉活着的草蛉。 捕获的大多数试样物种属于普通草蛉的标本绝大多数属于 复杂的。 广义来说在所有地点普通草蛉占了所有捕获量的大部分。在一些地点3-11的昆虫捕获的CH。 lucasina 拉克鲁瓦。苯乙醛诱饵剂同时吸引雌雄虫,但普遍上雌虫多于雄虫。在匈牙利,这种携带三个苯乙醛药剂分配器的漏斗状陷阱在整个季节都可以捕获到草蛉成虫。引言在生物控制蚜虫,介壳虫,毛毛虫和其他作物害虫规模方面,常见的草蛉(广义来讲就是普通草蛉)是一种很重要的捕食者(麦克尤恩等人,2001年)。合成的草蛉诱食剂可能被用于监测草蜻分布数量或操纵草蜻蛉密度。Szentkirlyi在2001年审核过这种草蛉诱引剂。集中相对较少的具有引诱作用化合物包括甲基丁香酚(苏达坎宁安,1970年; Umeya和平尾,1975年),水杨酸甲酯(Molleman等,1997;詹姆斯,2003年),丁香油烃(弗林特等人,1979年),2 - 苯乙醇(朱等人,1999年)和一些化学方面还未定义得物质(麦克尤恩等,1994;哈里森和麦克尤恩,1998年)。此外,在实验室嗅觉的生物活性测定中,拴绳子的雌草蛉大约总时间的70飞向反应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被认为会产生吲哚乙醛(范 埃姆登和哈根,1976年)。这导致面范埃姆登和哈根在1976年提出吲哚乙醛是诱引剂,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在实验室或田里测试过这种合成的纯化合物。在匈牙利田间诱捕雌性叶蛾的过程中,常见草蛉(普通草蛉种群集合体,脉翅目:草蛉科)也常常被苯乙醛(托特等,还未报道过)诱引剂捕获到。大家都熟知用这种化合物在几种鳞翅目类(如克赖顿等,1973; Cantelo和雅各布森,1979年)上。目前进行的研究就是为了证实和研究这种化合物对草蛉的吸引力。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将几个地点和几种生态环境下的有引诱草蛉类的苯乙醛诱引剂和没有诱引剂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在可持续农业中,这种诱引剂,不管是与其他引诱剂结合,还是单独地,都有可能协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战略中草蛉的管理。材料与方法诱捕此实验日常采用的方法在关于信息素和诱引剂类似的研究(如阿恩等,1986; 罗洛夫斯和Card,1977)中也用到过。实验是在匈牙利和意大利的五个地点做得。诱捕器是悬空在大约1.5-1.7米的高度。在树顶可以频繁看到草蛉扑向这个高度点。经常看到这些飞行的绿色草蛉在树冠的高度。每个处理的几个重复放在一个板块,单独的处理相聚5-8米(根据每个点得树之间的距离),板块之间的距离均在15-20米之间。详情每一个实验:Halsztelek,虫害县,匈牙利:从2003年5月9日 - 6月10日在一个樱桃园进行,6个重复板块。每周检查两次诱捕结果。LAK,尔绍德Abaj - 曾普伦县,匈牙利:从2003年5月8日 - 9月19日在一个杏果园进行测试,5个重复板块,每周检查两次诱捕结果。 钱皮诺(RM),意大利:从2003年5月14日 - 7月1日在桃林测试, 5个重复板块。每周检查一次诱捕结果。乌迪内 - S.奥斯瓦尔多(UD),意大利:从2003年5月22日 - 8月18日,两个地点测试,分别是苹果园和玉米地,每个4个重复板块。每周检查一次诱捕结果萨萨里 - 塞拉Secca(SS),意大利:从2003年5月21日 - 8月13日橄榄树果园测试,有4个重复板块。每周检查依次诱捕结果。统计捕获量利用转(X +0.5)1 / 2(罗洛夫斯和Card,1977年)公式转换,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分析。根据盖姆斯和霍威尔试验方法(Games和豪威尔,1976年; Jaccard等,1984),处理方法是分开的。其中一个处理没有捕到虫子,要删掉。 通常要用邦弗朗尼邓恩测试方法(邓恩,1961年)来检查其他处理的平均捕获量值不显著异于零(也见表和图例)。所有的统计程序均使软件包StatView V4.01SuperANOVA V1.11(珠算概念,公司,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诱捕器类型 所用的粘好的三角诱捕器是植物保护研究所(布达佩斯,匈牙利)生产标准的CSALOMONRAG诱捕器。在匈牙利,这种诱捕器是经常用于诱捕多种蛾类(Szcs,1993;托特和Szcs,1993年。)。诱捕器由透明塑料片(23 36厘米)折叠成三角棱镜(长23厘米,三面12厘米,两端打开)。诱饵悬放在每个诱捕器中心的顶部,使诱饵底部粘面离大约1-2厘米。昆虫进入诱捕器后,就会粘在诱捕器底部,也就是粘性衬垫(16 10厘米)。漏斗诱捕器是植物保护研究所(匈牙利布达佩斯)生产的标准CSALOMON VARL+的漏斗诱捕器,最初是为捕获夜蛾而研究发明的(托特等,2000),并证明对一些其他蛾类也是适用的(Subchev等,2003)。这个诱捕器由一个不透明的塑料漏斗(顶部开口外径:13厘米,漏斗孔直径:3厘米,漏斗高度:16厘米),20 20厘米平滑塑料上顶和下面一个圆形的透明塑料容器(约1公升容量;通过一个橡胶带系在漏斗上)。诱饵是悬在上顶中间,放在略高于大漏斗开口上缘的位置。在容器里放一小块家庭防蛀条(1 1厘米)(Chemotox,莎莉,Temana国际有限公司,斯劳英国;有效成分15敌敌畏)杀死捕获到的昆虫。诱饵苯乙醛是从西格玛 -奥德里奇 卡夫食品公司(匈牙利布达佩斯)获得,根据供应商提供是高于95的纯度。将100毫克的苯乙醛诱饵被放置到一块1厘米的牙科卷(Celluron,保哈特曼银 海登海姆,德国),然后将整个放到0.02毫米线性聚乙烯箔制成的聚乙烯塑料袋(约1.01.5厘米)。将药剂分配器加热熔口,系在8 1厘米的塑料柄上,以便装配诱捕器时能够简单操作处理。单独将诱饵包裹在成片的铝箔片中,并在-18储存直至使用。在田间,如果用诱饵诱捕鳞翅目类,按照通常的程序,每隔2-3周换一次诱饵。结果(根据表1)聚乙烯袋里装有苯乙醛的诱引药剂分配器,诱捕器上带有这样一个或者三个聚乙烯袋会比没有装诱引剂的诱捕器捕获更高数量的草蛉。在所有地点都获得了高数量的虫子(Halsztelek,LAK,钱皮诺,乌迪内玉米地),非常显著,这证实了这种化合物是一种草蛉的田间诱引剂(根据表1)可以假设,装有三个药剂分配器的化合物释放率是装有一个的约三倍,就可以在每个实验中提供低和高剂量。 (诱捕器的尺寸决定了要使用三个以上的药剂分配器是不现实的)。通常带有三个药剂分配器的诱捕器总会比带有一个的捕捉的更多数量的虫子,但这样差异只在Lak和乌迪内(玉米)这两个点显著(根据表1)。这表明,单一的药剂分配器的释放速率吸引草蛉是足够的。有可能三个药剂分配器的释放速率会更接近最佳效果,所以,捕获量上没有明显增长我们可以期待通过进一步增长剂量来解决。粘好的三角形和漏斗状的诱捕器都能捕获到草蛉,而且这两种捕获器在捕获量上没有差异(根据表1,Halsztelek)。比起粘三角形诱捕器,漏斗状诱捕器的优势在于诱捕到的昆虫更容易识别。在未来,如果杀戮带不使用,这样的漏斗诱捕器会更适合捕捉活的草蛉。诱捕到的绝大多数样本属于普通草蛉种群。普通草蛉 (广义讲)在所有地点的捕获量都是占据最大,在Halsztelek,LAK,乌迪内苹果园和乌迪内玉米地里,草蛉lucasina拉克鲁瓦分别占到11.6,10.9,7.7和3.1。在钱皮诺和萨萨里(撒丁岛)捕获的所有样本都是普通草蛉(广义讲)。 尝试着把在Lak捕获的昆虫归属于近缘种,这种归类的依据是根据文献(蒂埃里等人,1992年,Duelli,1996年,Canard,委员会成员)按照说明(成虫形态特征描述)和多种形态类型(D.蒂埃里提供)和A. Bozsik采集到的鸣声变化(P.Duelli提供)(亨利等人,2002年)的样本的形态对比。carnea S.L.拉克(这个地方捕获数目很大)试图把原因归结到特定基于描述近缘种(形态特征在文献和形态比较各种形态类型的凭证标本和曲变形。将不合规则的和损坏的排除在外。根据这些分析大部分样本属于史蒂芬斯草蛉亲近种标本大多数属于普通草蛉亲近种(丽草蛉.kolthoffi纳瓦斯;亨利等人,1998年)。其他地点的采到的样本则没有尝试进行特征描述。苯乙醛的诱饵抓住了雌雄草蛉,但普遍上雌性多于雄性(根据表1)。带有三个药剂分配器的苯乙醛漏斗状诱饵器子在匈牙利整个季节都可以捕获到草蛉成虫(根据图1)。讨论只有少数物质是对草蛉具有诱引作用(2001年由Szentkirlyi审查)。甲基丁香酚能够吸引草蛉种类进入诱捕器内(苏达和坎宁安,1970年; Umeya和平尾,1975年)。水杨酸甲酯最初被实验用于梨木虱捕食者(Molleman等,1997)的实验,但是却发现能够吸引草蛉,特别是nigricornis斯特草蛉(詹姆斯,2003年)。在另一项研究中,丁香油烃吸引草蛉(弗林特等人,1979年)。丁香油烃是由大多数植物的绿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在匈牙利的筛选试验(托特,还未报道过)中,水杨酸甲酯和丁香油烃都不能被具诱引作用聚乙烯药剂分配包用公式表示;丁香油烃、甲基水杨酸和未装诱剂的捕获平均值( SE)分别是为0.050.03,0.030.02和0.030.02,和unbaited陷阱(F =0.146,P =0.864方差分析)。关于丁香油烃,我们还未发表的结果刚好支持了朱等人(1999年)的丁香油烃不能对草蛉不具诱引的说法。在具可变因素的可耕作物田(麦克尤恩等,1994;哈里森和麦克尤恩,1998年),以色氨酸为基础的喷雾诱饵饵已被用来增加常见草蛉(广义讲就是普通草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可能是由于混杂因素的结果(即来自作物本身的任何竞争性的气味,猎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影响田间结果的自然天气条件)。在最初旨在捕捉棉铃虫HBN(鳞翅目:夜蛾科)的实验中,布鲁斯等(2002年)报道CH万寿菊(万寿菊、丑芙蓉)和甜豌豆(甜豌豆、香豌豆)花的合成气味能够作为草蛉的诱饵。这些气味都包含一个显著含量的苯乙醛(分别是除了其他化合物,万寿菊大约含2.3,甜豌豆大约含31属),所以极其可能存在这种化合物,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气味会吸引草蛉。2 - 苯乙醇,结构上与苯乙醛相关的化合物,据报道,能够吸引大数量的草蛉(朱等,1999)。 苯乙醛是花香味的常见组分(Knudsen等人,1993年)。经常看到草蛉成虫在花朵上取食花粉和花蜜(Bozsik,2000年;Canard,2001年),因此对花香味里面的组分苯乙醛它们会产生反应反应花香,在这项研究表明,苯乙醛可能会成为是喂养点定位化学交流的一部分。结论对多种有害昆虫来说,普通草蛉(广义讲)在生物控制方面非常重要。在此发现的诱引剂对雌虫和雄虫都具有吸引力。捕获的昆虫中,常见草蛉雌性相对多些,然而多茨和麦克尤恩(1998)利用触角电图通过研究大范围的植物挥发物,给出了强烈的回应,雄性昆虫多些。进一步的研究将集中于使用新的诱引剂或者相关的其他诱引剂的这种可能性,在不同作物间研究草蛉.+/a12/041.htm 草蛉(Chrysopa perla)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 拉丁学名:Sympetrum Croceolum 丽草蛉拉丁学名: Chrysopa formosa Brauer (小草蛉) 叶色草蛉:拉丁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