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华-成都市中小学生学习音乐艺术一系列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高天华-成都市中小学生学习音乐艺术一系列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高天华-成都市中小学生学习音乐艺术一系列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高天华-成都市中小学生学习音乐艺术一系列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高天华-成都市中小学生学习音乐艺术一系列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表一 编号: 青少年发明创造、科学论文、科技制作 申报登记表(个人项目)项目名称成都市中小学生音乐等艺术兴趣班课外学习调查情况学 科社会学项目开展时间自 2012 年 10 月 1 至 2012 年 10月14申报人姓名高天华性别男年龄14民族汉所在学校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参加什么科技社团或兴趣小组成都七中管乐队等年级初三五班地区成都市高新区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天环街199号是否团员(少先队员)否家 长姓 名高雅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学生辅导教师情 况(限一人)姓 名性别年龄工 作 单 位职务电话项 目 论简 文要 摘说 要明 从人的才智自然分布规律看,具有音乐天才素质的人,是 极其稀少的,能成为音乐家的儿童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音乐教育在立足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对于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可以施以特殊的培养,这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备 注成都市中小学生音乐等艺术兴趣班课外学习调查情况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高天华摘要: 从人的才智自然分布规律看,具有音乐天才素质的人,是 极其稀少的,能成为音乐家的儿童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音乐教育在立足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对于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可以施以特殊的培养,这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关键词:音乐、艺术、小升初、喜爱、教育方式、以人为本 前 言 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所有的士大夫都会音乐书画,近代,20世纪初叶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就引入了音乐教育,40年代被国家立入正式法规,新中国成立后,小学初中正式开设音乐课,二十世纪80年代后,我国音乐教育逐步进入到快速发展之路,90年代后进入空前繁荣的世代,国家政府把音乐美育列入到国家教育方针。但是,这种繁荣背后,也同时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的声音,一些扭曲的有悖教育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些行为包括,为了升学重点学校,大家一窝蜂学艺术、音乐、奥数、学特长,家长拼命赶学生考级,对学生本身的一切条件、意愿,皆不管不顾,对学生的心智造成了很大伤害,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很负面的消极影响。这里面有社会经济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家长的原因。 我学习了单簧管七年了,从中感悟颇深,于是做出了分析与总结,想谈一谈我的观点。 本文从成都部分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入手,以小见大,力图分析这些不正常的现象状背后产生的原因,还原音乐教育的本源,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音乐教育发展之路,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养方法和学习规律。成都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抽样调查分析调查主题:成都中小学课外音乐教育学习现状调查目的:了解当前中小学课堂外音乐学习的现状调查内容:小学、初中中学生目的、选择、喜好、动因。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动因、期望、选择倾向。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动因、期望、选择倾向。调查的目标:(一)、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现状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目的中小学生音乐选择科目中小学生音乐决定权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喜好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中小学生音乐的效果(二)家长老师音乐教育的影响1、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期望2、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态度2、对学生音乐学习选择态度的动因3、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期望和目标调查方式: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小学生、初中生、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调查人数:小学:200人;初中200人;家长:100人;老师50人。调查时间: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10日调查地点:成都高新实验小学、成都七中初中部。调查统计小学调查我将从高新实验小学和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搜集过来的调查问卷,以及在家长群中的网上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并记录到电脑上。(如右图)已选择音乐学习的学生占比率:已选择的是126人,占63%;未选择的74人,占37%;选择人占比:学生自己选择的84人,占66.7%;家长选择的42人,占33.3%;选择目的占比:自己喜欢的78人,占61.9%;家长要求的22人,占17.4%;升学原因26人,占20.7%;学习难度:觉得不难的45人,占35.7%;觉得难的81人,占64.3%;学习考级状况:已考级人59占46.8%;未考级67人,占53.2%。初中调查选择还在学习音乐学习的学生占比率:已选择的58人,占29%;未学习人有142人占71%;选择人占比:学生自己选择的12人,占20.6% ;家长或其他46人占79.4%;选择目的占比:自己喜欢2人,占3.4%;家长要求的18人,占31%;升学的38人,占65.6%;学习难度:不难:28人,占48.2%;难的30人占51.8%;学习考级状况:已考的58人占100%;未考人0,占0%家长调查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态度:支持的88人,占88%,不支持的12人占12% ;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所持态度的动因:为了升学45人,占45% ;学生个人发展55,占55% ;期望达到的目标:满足学生爱好30人,30% ;达到最高级70人,占70% 。4.图表分析1.小学与初中学生选择学习音乐的学生占所有学生百分比63%37%小学生部分29%71%初中生部分初步分析:初中生学习音乐的人数明显下降,下降了34%2.对于喜爱学习音乐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的比值(其他包括:家长要求的、升学需要、不学习音乐的学生。)39%61%其他喜爱小学生部分初中生部分喜爱占1%其他 占99%初步分析:初中生真正喜爱学习音乐的仅仅只占1%,下降38%我们的兴趣哪去了?3.家长方面8812 支持的:88人 88%调查分析 不支持的:12人 12%从调查的结果看,从小学开始,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课外的音乐学习,绝大多数的家长支持学生选择课外音乐学习,并在他们的引导说服下,大多的学生都能接受音乐学习,主要还是为了升重点学校的现实需要。在学习之外,感觉难度较大,到小学后期初中前期参与考级的比更高。调查结论学生参与课外音乐以及其它特长学习考级已经是一股时代的潮流,其中主要的动机是学生升学竞争的现实需要,学生只是被动地被夹裹其中,随波逐流,学生家长是直接的推动者,老师和应试教育体制是助推器和发动机。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音乐最早的本源是人类对于自身情感、情绪、自然审美的内心自然抒发,形成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借助表达的工具千奇百怪,并没有特别的约束,也许是一根竹子、一块石头、一片叶子。它从有人类开始就已经萌芽诞生,据考古发现证实,音乐甚至早于语言之前就诞生了。我们现在的音乐只是把它变得更为完备完美,更为精细,更加有规律,工具更加多样精准,成为一门专业技能和学科。然而,它始终没有改变它作为人类内心精神世界抒发表达的本质功能。所以,音乐与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以人的精神和精神生活为核心的一种艺术表达和内心体验,它包括,人的兴趣、审美、情感(爱、恨、情、仇)、情绪(喜、怒、哀、乐、愁)、生活观、世界观、信仰、宗教,以及各种生活体验,人生感悟等。所以,人类的精神才是贯穿音乐和音乐教育的灵魂,各种乐器、旋律、音符、演奏技巧、技能都只是一种形式和工具。然而,从应试教育主宰了整个教育后,中小学音乐教育全变了味,形式代替了内容,本末导致,音乐教育被抽去了精神的灵魂,成为增加进入重点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升学的筹码和工具,教育唯一的目的就是升级,加分。音乐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教育观念是还音乐教育的本原,将人的自然天性、性格、情趣、情感生活,生活素养,品行,情操,人格品质,生活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技能、技巧,价值取向等融会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始终。这个过程应该是,充满了生活情趣,美好体验的人生过程。我与我周围的现况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单簧管,学习七年,参加了星翰少年单簧管室内乐团的学习,我们团队友都很热爱这门艺术,我们同乐团一起成长,从中享受很多的快乐,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以下是我们参加的首场音乐会照片。(从新华网上截取)照片:但是,我身边仍然有很多被家长逼着学习的同学,为什么?因为像七中林荫、七中高新、四中、九中、成外等等重点高中都有管乐队与艺术特长生名额,对中考有帮助。对,全面发展是正确的,但是就只为了中考而学习有意义吗?这是教育上的错误。我来说说我走过的路吧。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自己报名学习单簧管,我非常喜爱单簧管,为了验证我的学习成果,我开始考级,以下是走过的考级历程:获得三级证书三年级获得七级证书四年级获得九级证书五年级获得十级证书六年级之后,我开始小升初,成绩不错的我以区三好的名义进入到了七中,之后我又报考艺术特长生考试,成功以艺术特长生的名义再次被录取,进入了七中的管乐队,我在七中收获也很大。 初一,我又参加了星翰少年单簧管乐团,这是西南第一个配备较齐全的单簧管乐团,我为加入其中而自豪。这是我快乐的音乐之旅。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方法音乐教育要从启迪和开发人的情趣、审美、天资开始。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本身就是从人类的生活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出来的,因此,每个人都有对于音乐旋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音乐对于每个人都具有美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在我们还不会文字语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欣赏音乐,长大后,在我们每个青少年儿童心理,音乐家都是极其神圣伟大的职业。贝多芬、莫扎特、朗朗、都是很多青年心中的崇拜的偶像。所以,音乐教育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那些枯燥单调的音乐技巧、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和教会他们对于音乐美的情趣、鉴赏,不但要会演奏曲目,还要会欣赏其中美,鉴别美。让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从教育中收获到美熏陶,感受到美的享受,让他们自然热爱喜欢音乐,自觉学习音乐。这样音乐才有生命力,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经久不衰的持续发展下去。另外,对于有特殊音乐天分的人才还要加以特殊的训练和培养,引导他们朝专业方向发展。音乐教育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尊重式的教学模式(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来理解,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 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他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4)、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都有自尊心,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对于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随意伤害,否则,不仅不能促进音乐的学习,还可能使他们失去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音乐,放弃音乐的学习。有一次,学校音乐课做一个音乐游戏,教大家做一个做手脚协调游戏,大家都很快学会了,其中一个女同学怎么也不会,老师急了,大声呵斥到“真笨,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当时,学生满脸羞愧,无地自容。从此,以后该学生上课沉默了,课堂上再也听不到她的美妙的歌声。老师不经意的扼杀的也许是一音乐天才。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还能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尊重学生还包括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人格尊严,学习方式的选择,想象力,创造力,劳动成果等。日本的教育家、音乐家铃木曾经多次呼吁:“孩子的生命不是自己私有的,生命是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力量。应该说,生命是崇高的、伟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大自然给予孩子这一美好的生命。如果把他变成废料就太遗憾了。做教师的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无论怎样的孩子都应该一样尊重”。音乐教育要和普及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音乐教育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接受的一门知识学科,它的意义在于,音乐教育不仅能学习音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恒心、耐力,毅力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陶冶情操。所以,他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绝不是少数人独有的专利。但是,把所有学生培养音乐家也是不可能的,那些为了升学加分,进行的填鸭式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心智的极大摧残,是违背科学的愚蠢行为。从我们对成都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看出,许多本身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水平的提高非常缓慢,学习异常艰难,很大部分半途就放弃了学习。音乐同文学、数学、哲学、绘画、舞蹈、体育等学科,是需要学生具有专门特殊能力的科学门类,这种能力是遗传和先天具备的。因此,要想成为些学科的专门顶尖人才,必须具备有专门的特殊能力,它与后天的训练勤奋无关。比如音乐,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他必须要有很强的音乐记忆力、音乐辨别力、辨识力、音乐的领悟力、想象力、鉴赏力。一个家数学要有很强逻辑思维能力、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快速运算能力、极强的数字记忆能力。没有音乐的记忆力和辨识力你连曲目都记不住分不清,还谈什么音乐家?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学到微积分就到顶了,数论的书你根本就看不懂。音乐教育要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音乐教育的过程不仅是音乐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过程,还是学生素质培养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学习训练,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比如,学习中加入一些音乐家的思想、人生经历、励志故事、为人处之道等背景知识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在学习中给学生灌输一些如何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寂寞、挫折、失败、荣誉、得失的人生观和积极乐观态度。在学习中加入一些音乐欣赏、音乐评论,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修养。普及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对于的学生都有学习和掌握一般音乐技能的基本条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所有中小学生都因该接受音乐教育。但是,并不等于老师、家长学校可以把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理想、爱好、追求培养他们成为音乐家,这是非常错误的作法。从人的才智自然分布规律看,具有音乐天才素质的人,是极其稀少的,能成为音乐家的儿童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音乐教育在立足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对于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可以施以特殊的培养,这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我坚决反对那些为了家长自己的个人爱好、追求,以及急功近利追求升学,强迫学生学习音乐,盲目考级的做法,强烈反对学校或者老师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误导学生学习音乐,盲目考级的做法。呼吁更多的家长和学校、老师,站在教育科学发展的高度,站在对学生、对社会、对教育、高度负责任的高度,理性对待社会上的音乐学习热、考级热。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我真心希望能对现在学习音乐的同学有所点悟与帮助。 让学习音乐,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让学习音乐,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而不是烦恼。 编写:高天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初三五班) 协助调查:高雅,刘茂珍(高新实验小学) 指导:司徒宁 欧阳唯能(成都七中初中) 2012年10月10日附件: 对孩子艺术文化的选择的调查问卷(老师问卷)说明:本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1. 是否希望并鼓励学生选择学习音乐?a: 是 b: 否2. 为什么希望学生选择学习音乐? a: 为了升学率 b: 为了学生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