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pdf 6页).pdf_第1页
浅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pdf 6页).pdf_第2页
浅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pdf 6页).pdf_第3页
浅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pdf 6页).pdf_第4页
浅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pdf 6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7 09 05 作者简介 辛涛 1968 男 陕西省西安市人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教授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PISA中国项目预实验 2006J KS31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页 2007 03 15 http portal unesco org education en ev php URL ID 27542 2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摘要 科技革命推动的信息经济使基础教育及其质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教育 质量 各国纷纷开展大规模教育评价 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目前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 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组建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职机构 二是由政府机构以项目的形式 委托大学或研究机构来进行 三是由教育部的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 各国多以处于能力发展 关键阶段 如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 的学生为监测对象 以核心学科 阅读和数学 为重点监 测内容 我国应建立高效的教育评价机构 进行大规模教育评价 实施体现素质教育的监测 以 此来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质量监测 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 2007 0620005206 20世纪末 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 动世界经济由物质经济转向信息经济 科技开始取 代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对智力资 源 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对工业经济中稀缺资 源 土地和石油的占有更为重要 技术进步在 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 科技 知识和其载 体 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中的 作用日益突出 作为其背后支撑的教育由于具有 基础性 先导性 全局性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和国 际组织关注的重点 奠基性 的基础教育更是重 中之重 而教育质量则被认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 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进入新世纪 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不约而同地 表达了对教育质量的关注 2002年第57届联大 宣布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 2005 2014 行动计 划 该计划认为 有质量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 要条件 其中首要的就是提高基础教育的发展水 平 欧盟2001年发布的 学校教育质量 报告 称 有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在欧盟各国的关注上处于 最高的政治级别 高水平的知识 能力 技巧是积极 的公民权利 雇佣和社会凝聚的最基本条件 各国政府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质量的 重要意义 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1月上任后的第 一份立法动议就是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主旨 的教育改革计划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法国 前总理拉法兰2003年组建了由教育部原评估与预 测司司长克劳德 德洛为主席的 学校未来全国讨 论委员会 并于2004年10月12日向教育部提交 了 为了全体学生成功 的最终报告 提出了未来教 育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完成之后 都能够 掌握就业所必需的知识 能力和行为准则 并为终 身学习奠定基础 1 墨西哥联邦政府在没有强势 公办教育资源的情况下 于2002年8月8日和各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 总第204期 州政府 高等教育机构 民间团体 企业界的代表共 同签署了 提高教育质量社会契约 强调教育质量 对国家未来的重大和决定性意义 在从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教育质量重要 性的同时 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标 准或评估体系 经合组织2004年公布的教育指标 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 包括教 育与学习的效果 教育的财政资源 教育机会 参与 和进步 学习环境和学习组织四个大的方面 2 P322 欧盟2001年的 学校教育质量 报告列出 了评价教育质量的16个标准 涵盖了学业成就 成 功和转变 学校教育管理 资源和结构四个方面 不少国家也都颁行了自己的教育质量指标 英国公 布了详尽的 学校督导大纲 和 地方教育局督导大 纲 俄罗斯出台了普通教育国家标准和教育督导 指标体系 对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细致入微 甚至 规定了黑板和体育馆地面的照明标准 综合这些标准和评估体系 可以看到教育质量 的内涵是多方位 全过程 多层次的 在内容上 既 包括学业 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及适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过程上 既包括 课程标准 也包括教学及其结果 在评估层次上 涵 盖了微观 中观和宏观 从评估学生 教师到学校管 理 地方教育行政 进而在国家层面上讨论教育政 策 投入和教育改革等 二 大规模教育评价是 教育质量监测的有效方式 IEA官方网页 2007 03 15 http www iea nl brief history of iea html 早期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多侧重考察 办学条件和投入 但早就有一些学者 教育心理学 家 社会学家和心理测量学家对这种片面性不满 认为评估应该把作为结果的知识 态度和参与水平 考虑进来 并且确认那些有意义的 稳定的影响因 素 他们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了探索性的 研究 并于1967年成立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IEA 今天 IEA 主持着一个有广 泛影响的跨国比较项目 数学与科学学习国际 比较研究 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2 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几乎与IEA同时 1963年 美国教育专员弗朗 西丝 凯佩尔 Francis Keppel 针对当时美国缺乏 有关全国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评价 呼吁建立一个 全国性的学生成绩评估体系 并邀请著名的心理学 家 教育家R W 泰勒 Ralph W Tyler 共同 参与 在Tyler等人的努力下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 评估 National Assessment ofEducationPro2 gress NAEP 于1969年作为自愿参与的合作性 计划出台 3 并开始进行评估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 大规模教育评价技术日趋 成熟 评估体系逐步完善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以 NAEP和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ro 2 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为代表 结合了学科测验和各种背景信息 采用矩阵抽样 多层线性模型 规则空间模型等测 量理论和技术 能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分析学业成 就差异的原因 能够为教育政策制订者提供决策依 据的大规模教育评价在多个国家正式展开 本文 将从组织方式 评价内容和积极作用三个方面总结 和归纳一些有影响的大规模教育评价 为建构有中 国特色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 一 组织机构 各国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 种 一是组建专职机构或专门委员会 这些机构独 立于教育行政部门 直接向国会或总理报告 二是 由政府机构以项目的形式委托大学或研究机构来 进行 三是由教育部的相关职能部门 如教育督导 部门直接负责 采用哪种模式是各国根据自己的 政治传统 国力和可能的投入 教育评估行业的发 展程度等各种因素所作出的自觉选择 1 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专职机构或专门委 员会 这种组织形式多出现在三权分立制的发达国 家 教育评估行业成熟 有一批操作规范的教育评 估机构 投入也相当可观 如美 英等国 美国的NAEP主要由国家评估管理委员会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NAGB 和教育部下辖的教育统计中心 National Center 6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 总第204期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NCES 共同完成 NAGB 是民主 共和两党于1988年联合成立的组织 其成 员由州长 州立法委员 当地或州的学校官员 教育 家 商业代表和一般公众组成 直接向国会负责 NA GB为NAEP制定政策 编订框架和测试规范 NCES负责执行 英国的教育质量评估由英格兰独立教育标准 办公室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2 STED 负责 OFSTED 由英国皇家首席督学领 导 主要任务是制定评估标准 根据教育大臣提出 的要求进行督导评估 制定督导报告规章 公布督 导报告 对督学的工作进行监督等 对议会负责 具体的测试则由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根据1998年 教育改革法 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 2 P4 7 2 受政府委托的大学或研究机构 依靠国内权威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教育质 量监测是不少中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 模式 形式灵活 费用也不高 如澳 新 韩 巴等国 Assessing Learning to Learn A Framework 2007 03 15 http www edu fi julkaisut learning pdf NAGB官方网页 2007 03 15 http www nagb org pubs 澳大利亚的教育质量评估由教育部或州 地 区 的教育部门采用项目制委托澳大利亚教育研究 委员会 Th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CER 进行 ACER负责提供学校水 平的报告 向教师和家长提供反馈 并将有关结果 提供给教育政策制定者 新西兰则由教育部委托 Otago大学的教育评估研究单位 Educational As2 sessment Research Unit EARU 进行 韩国是由 政府资助的韩国课程和评估协会 Korea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KICE 于1999年开 始进行评估 巴西的教育质量监测开展较早 巴西 全国教育研究中心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2 tional Studies and Research NIESR 1995年就开 始进行两年一次的全国基础教育考核 通过学生成 绩和行为表现检测小学的教学质量 4 3 教育行政机构的相关职能部门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教育行政体系内进行教育 质量的监测 能够对监测结果作出快速反应 但也 增加了行政成本 如日本 芬兰和我国香港特别行 政区 日本自1989年颁布新的学习指导要领 提出 面向21世纪的新的学习能力观以后 几乎每年都 要进行全国规模的学习能力调查 目前 学习能力 调查由文部科学省下辖的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NIEPR 实施 芬兰在1999年通过立法 认定对教育结果的评估是引导教育的重要工具 芬兰教育部于2003年成立了教育评估委员会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CEE 以帮 助教育部门处理教育评估的事务 香港考试及 评核局则是从2003年起就受香港教育统筹局的委 托开展针对香港学生的基本能力评估计划 二 被评学科和年级 在评估涵盖的学科领域上 各国的做法也不尽 相同 有的国家仅仅评估阅读和数学等核心学科 有的国家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课程 有的国家在不同 年份监测不同的学科 也有国家在低年级监测核心 学科 在高年级监测所有学科 但是在年级选择 上 大都选择了对个体能力水平发展的一些关键性 阶段 如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 1 对核心学科的评估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 Th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CER 从1999 年开始每年评估三 五 七年级孩子的阅读与数学 能力 Literacy后者包 括顺应和坚持 调整学习活动和资源管理 设定理 想和承受并存的正负面情感等 同时收集学生个 人 家庭 学校背景方面的信息 其评估对象是一 六 九年级以及其他成人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 三 教育质量监测的作用 教育质量监测能够帮助教育行政部门了解本 国教育质量的现状 并通过探求学业表现与教学 家庭 社区等背景变量间的关系 指导 引导整个教 育体系向着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迈进 尽管基于 大规模教育质量评估的质量监测开始的时间不长 但在检查督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发现问题改变 教育投入方向方面已开始积极发挥作用 2001年小布什政府通过的 不使一个儿童落 后 的教育改革法案责成NAEP每年要从各州抽 取一批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样本 参加全国的阅 读和数学考试 考试结果在全国公布排序以督促各 州改进 这样就 挤出 了各州自行组织考试的水 分 华盛顿邮报 报道 2006年 在维吉尼亚州自 行组织的考试中 86 的四年级学生阅读成绩及 格 但根据NAEP的数据 及格率仅为37 5 由于NAEP的报告显示近20年来美国学生 的阅读能力停滞不前 小布什政府2005财政年度 在阅读能力上投入了12亿美元的资金 比2001年 增长了4倍 2005年 英国的皇家督学报告指出 贫困地区的学校以及特殊学校在招聘教师方面的 困难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6年2月28 日 布莱尔政府就出台了 教育与督学法案 其中 承诺贫困社区的地方教育部门将获得3000万英镑 的专项资金以提高薄弱校的教学质量 重点是加强 困难学校与先进学校的联合 巴西对评估数据的 分析发现拥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成绩 较为优异 巴西教育部随后就制订了鼓励教师参加 培训和资格认证的计划 四 国际组织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方式 目前 国际性的教育质量监测多以国际学生比 较的形式展开 主要是PISA和TIMSS 虽然其侧 重的方面不同 但都极大地推动了参与国基础教育 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一 PISA 1 PISA的组织机构 PISA由OECD参与国委员会 Board of Par2 ticipating Countries BPC 国际委员会 各国项目 主管 National Project Managers NPM 等机构共 同完成 参与国委员会负责确定指标 测量工具和 报告结果 调查的设计和执行则由国际委员会负 责 包括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 ACER 和荷兰 国家教育测量学会 Netherlands National Institu2 te for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Cito 及其他一些 成员 各国项目主管具体负责本国项目的执行 调 查结果的分析和报告 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 总第204期 2 被评学科和年龄 2000年 PISA对32个国家 包 括28个 OECD国家及4个非OECD国家 的26 5万个15 岁青少年进行了第一次评估 衡量他们的阅读 数 学和科学方面的素养 Literacy 了解他们是否具 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 技能和终身学习的能 力 包括这三个领域内应该获得知识的内容 结构 需要操作的过程和运用这些知识 技能的环境 此 后 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价 最近的一次是2006年完 成的 PISA认为 15岁的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 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 因此 学校教 育必须为终身学习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 所以PI2 SA测试力图超越学业成绩 反映更广泛范围的知 识 技能和能力 相应的 评估结果也没有及格与 否的概念 只是体现学生能达到的水平 3 有意义的结果 PISA的评估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0 年的测试中 德国在阅读 数学和自然科学三项上 都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 部分州的成绩甚至接 近32个受测国的最低分 2003年的结果虽然好 一点 但还是被芬兰 韩国 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 这个结果刺激了德国社会各界检讨其教育政策 2003年 联邦教研部推出了 未来教育和关怀 工 程 计划在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内 投入40亿 欧元将全德1 3的学校 1 万所 新建或改建为全 日制学校 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 提高教 育质量 德国政府也已痛下决心改革其过早分流 的基础教育体制 并计划成立一个横跨各州的科学 机构 依据统一的教育标准检查各州的教学质量 PISA也发现了一些国家在教育上存在的隐 患 阅读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表现的最重要因素 日本学生可能每天花了很多时间读书 但是都在读 学校指定读本与做功课 很少享受主动阅读课外书 的乐趣 尽管他们在数学 科学或阅读能力上表现 骄人 但是缺乏自发的阅读兴趣可能导致日本学生 成年后自我成长缓慢 二 TIMSS 1 TIMSS的组织机构 TIMSS于1995年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IEA 组织实施 IEA在各参与国都指定了研究 监察员 他们不仅参与测试题的出题工作 还在正 式的大规模的测试之前组织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 小范围的测试 测试后 所有的问题都由数理题目 审查委员会重新审查并对评分标准进行调整 研 究监察员们还将最后的测试题与本国的课程相对 照 看是否有可能影响学生成绩的难题出现 他们 在加拿大统计局和IEA数据处理中心的指导下对 参与调查的学校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 对调查测试 收集数据过程和评卷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测 2 被评学科和年龄 TIMSS主要测试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数学 与科学成绩 每四年开展一次 和PISA相比 TIMSS跟学校课程的联系更为密切 主要评价四 年级 八年级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情况 2003年 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中国香港 中国台北等 地区 参加了TIMSS项目 3 有意义的结果 TIMSS的结果也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和教育相 关的很多方面 比如 教育投资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 美国学生享受到的教育投 资费用比韩国学生多了两倍 可是在考试中却被韩 国学生击败 捷克 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的 教育投资也要低于西方富国 但是这些国家学生的 考试成绩完全胜过那些富国的孩子 在某项课程 上所花的时间与这门功课上取得的成绩之间似乎 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新西兰的孩子在数学和自然 科学知识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 可考试成绩却比那 些花费时间不多的挪威孩子好不了多少 这样的国际比较推动了一些教育质量问题突 出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改变教育政策 也启发人们深 入思考究竟哪些因素能够深入改变学生的知识掌 握状态 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个国家 应该怎样选择适用自身的有效模式 因素组合 五 启示 国家层面的建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绩 已经基本达到了青少年 有书读 的 目标 完成了基础教育在 量 上的扩张 然而 一 个更长期更艰巨的任务是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让青 少年不但 有书读 还能 读好书 从国际竞争的 角度来看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际分工 的鸿沟 科技 知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成为各 国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 提高教育质量事 9辛涛 李峰 李凌艳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 关国家发展的全局 既重要又迫切 而建构有中国 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则是这个系统工程 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 进行大规模教育评价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 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造就数 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并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发展 地位 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重视 但也承受 着巨大的压力 需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 如基础教 育质量的现状 课改 的效果 教育投入的方向和 方式 如何向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孩子提供公平的 教育等等 根据国际经验 结合了学业 能力测试和背景 信息的大规模教育评价能够对回答这些问题提供 科学 及时 有效的信息 同时 作为一种迅速提醒 决策者的机制 可以及时纠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任 何不利的趋势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二 监测的领域 各国对于教育监测多集中在具体的学科层面 上 比如NAEP的评估涵盖阅读 数学 科学 写 作 美国历史 公民 地理和艺术 巴西的基础教育 考核包括数学 葡萄牙语 历史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和生物 国际学生比较项目PISA的评估则 着重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 技能 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的教育质量监测应该在强调基本知识和 技能的基础上 体现素质教育的取向 从核心学科 如数学 语文 和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 题入手 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发挥导向作 用 逐步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建立有中国特 色的教育评价体系 三 建立高效的教育评价机构 国外教育评价机构越来越倾向于独立于教育 行政系统的第三方立场 委托制 项目制成为一种 主流形式 比如美国的NAGB 澳大利亚的ACER 等机构 在没有充分立法和教育评估行业不成熟 的情况下 根据我国实际 成立国家级的基础教育 质量监测机构 由教育部采用项目制的管理方式 吸引全国优秀的学科专家 教育和心理测量专家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开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比 较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 法国 民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N 中国教 育报 2005 11 18 2 钱一呈 外国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研究 M 北京 中央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3 周红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 NAEP 体系的产生与发 展 J 外国教育研究 2005 2 4 贾玉梅 巴西教育改革策略 建立全国评价系统 J 基 础教育参考 2004 12 5 MATHEWS National school testing urged N The Washington Post 2006 09 03 责任编辑 刘伟 责任校对 刘伟 宋媛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XIN Tao1 LI Feng1 LI Ling yan2 1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BNU Beijing 100875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