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配合课件使用) 濮阳市台前县孙口乡第一中学 曹改凤 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班级八(一)班课型多媒体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阅读文章,理解词作的内容。 3、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分析苏轼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义。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之一(教材):水调歌头作为千古名篇,不论在思想内涵还有写作技巧,都值得品读讲解的地方。如何让学生了解水调歌头中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审美底蕴,本课把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环境去探究学习,并把本课定位为“多媒体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之二(学生):农村学生语文水平比较一般,虽然对诗歌有初步了解,但兴趣不浓。针对这样的情况,本课试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创设网络环境,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意说明创意之一:以“探究”为线索,围绕“中国文人笔下的月亮代表什么”一个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组织教学。以课文为例子,从自主探究“水调歌头中的月”到合作探究“中国文人笔下的月”,同时以课文为平台进行拓展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创意之二:以网络课件为平台,为探究活动深入开展提供基础。网络课件,不仅加大课堂的容量,拓展课堂的空间,还能保证“师生互动”真正实现。教学方法教法:本课从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切入,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环境去探究学习,并把本课定位为“多媒体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以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网络为平台,保证探究学习有效展开,加大课堂的容量和厚度,并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学法: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文本解读、探究活动两个层面考虑学法指导。对于文本解读,主要针对古诗词的特点,强调“知人论世”学习方法。针对课型,本课的另一个学法指导是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的方式,不是简单的告知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而是寓学法于教学之中,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形成结论。课前准备之一(教师):准备网页课件水调歌头,阅读磁带,收集有关月亮诗词和相关内容。(见课件和教案后面的附录)之二(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月亮的诗词,自行归类,大致了解内容。教 学 过 程设计说明1、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人世沧桑,悲欢离合。你能说出一些吟咏明月的传说歌曲吗?(学生列举) 月亮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思绪、太多的牵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被称千古绝唱的咏月咏中秋作品,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清朝的词评家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隐业话后集中这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费。”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里面写了哪些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苏轼,走进他的明月几时有。走近苏轼笔下的月亮,看看在这里,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对于这样一篇名篇,大家回家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进入前提测评) 前提测评 指名读,跟读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看课件,教师作适当点拔(为人耿直率真的苏轼,注定了他一生的坎坷。虽然22岁就中进士,入朝为官,但他始终不能迎合皇帝和当时王安石领导的新法,以至一贬再贬,在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的时候,他的弟弟苏辙正北上密州,二人终不得见,正值中秋,作者仰望明月,睹物思人,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词的小序往往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在这个小序里面,作者交代了什么写作目的?请同学们阅读小序,用第一人称把苏轼当时的形象简单得勾勒出来。 生: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月色迷人,我却十分的抑郁苦闷。我远在异乡,多年无法与弟弟子由见面,回想小时候与他一起嬉戏玩耍,是多么快乐啊!如今他不在,我只能一人对月独饮了。今晚就让我喝个痛快,一醉方休 ! (从酒壶中倒水,作痛饮状,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目的一:怀念子由。 从小序中提到了“兼怀子由”可以看出,苏轼在月圆的中秋写这首词是怀念他弟弟苏辙,希望能和他团聚。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苏轼在这个时候会怀念他弟弟吗?(让我们一起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朗读训练 1、课件播放一遍 (配乐朗读欣赏范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范读,体会词的画面美、情感美、音乐美)(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2、学生读 3、齐读 (体会了这首词朗读的优美,不免让我们更急切的了解词的内容,下面我们分成小组,借课下注释来疏通一下文句) 三、以课文为例子,探究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什么板块一、探究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思考讨论1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2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 找出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 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5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讲解联想和想象。(也可在思考讨论前讲解)讲解联想的定义。思考讨论 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答案:明亮 讲解想象的定义。 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从天河现水牛图创造出牛郎织女图。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作者运用联想想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情境,这到底是怎样 的一个情境,请大家来谈一谈)学情预估:(从词中找出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中的“照无眠”可以看出苏轼想念兄弟难以入睡。“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恨月亮为什么在人们分别的时候特别圆。因为月圆人团圆,圆圆的月亮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怀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认为:月亮都没有办法长圆,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悲欢离合都是人生常情,承认了离别、不能相聚的现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作者发出美好的祝愿,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团聚。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苏轼和他弟弟没有团聚。策略应对: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一段里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目的二:抒发失意。从小序中的“兼怀子由”知道,苏轼写这首词的一个目的是怀念子由,但是“兼怀子由”中的“兼”字。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苏轼写这首词除了怀念子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小序中也没有介绍,怎么办?下面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方法:知人论世。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学情预估:月亮在这里是否有更深层的意思,指什么?(朝廷。)把朝廷代进去,说说这段的意思。(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年头怎么样了。我想乘着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苏轼这种失意后郁闷的心情,以及对重新回到朝廷做官的渴望,表现在这首词的哪些句子上?“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见苏轼虽然身处密州,但是心里仍然十分挂念朝廷的情况。其实“今夕是何年”还有更深的含义。俗话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那么天上如果一年,人间起码要几百年,苏轼现在却问天上是几年了,可见他感觉自己在人间密州好像已经过了几百年。虽然他贬到密州不到两年,从中可见苏轼在密州的心情是多么郁闷。“我欲乘风归去”。归去就是回家。苏轼把朝廷当作自己的家,可以看出苏轼对朝廷的忠诚。其实苏轼像其他中国文人一样把朝廷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比如李白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朝廷怎么会寒冷?朝廷肯定不会寒冷,这里的寒冷应该是朝廷中复杂的政治斗争,让苏轼感到害怕心寒。这里苏轼把想回到朝廷又害怕回到朝廷的矛盾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认为自己即使回到朝廷做官,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相伴,孤孤单单,还不如在人间密州来得逍遥。策略应对:苏轼借助月亮表达出他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做官却又害怕朝廷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不过,高高在上的月亮在苏轼的笔下,成为了高高在上的朝廷,可望而不可及。通过刚才的解读,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助月亮抒发自己怀念子由和政治失意。月亮在苏轼的笔下代表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板块二、以课文为平台,拓展探究中国文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刚才我们探讨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月亮。其实,中国有许多咏月诗词,诗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文人对月亮情感到底有哪几种?课下要求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什么?要求:课下小组合作探究,推选发言代表。每一组围绕一个观点进行探究。发言时请先阐述观点,再引用诗句论述。(参考附录)程序:课下发资料,选发言代表,老师当场查看指导,学生发言。(学生汇报合作探究成果。)学情预估:小组代表: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故乡。证据是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这些诗句里面可以看出古人喜欢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小组代表: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亲人,这里的亲人的含义包括爱人和家人。证据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还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是借月亮表达对舍弟的思念。小组代表: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朋友。证据是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借助月亮抒发了“思君不见下渝洲”。小组代表: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文人的笔下代表愁绪。证据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还有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还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些诗词无不通过月亮抒发了惆怅的情感。小组代表: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物是人非。证据是赵嘏的江楼感旧“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还有李煜的“小楼昨夜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还有李清照的偶成“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这些诗词无不都是借助月亮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情感。小组代表: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着边塞生活。因为以前老师提过唐代的边塞诗歌大多和月亮有关。比如王昌龄的出塞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王维的陇头吟“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都是借助月亮来渲染边塞生活。策略应对:刚才同学们对月亮代表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发现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了思念、愁绪还有边塞生活以及物是人非的情感等等。另外刚才大家运用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就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然后整理资料最后解决问题。比如刚才我们在讲解苏轼水调歌头中月亮代表什么的时候,先提出假设,然后从词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证明。在探究中国文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时,也是这样,先提出观点,然后找到相应的诗词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四、音乐欣赏 欣赏歌曲水调歌头,结束本课。(点击古词新唱) (优美的意境仿佛让我们走入了一个仙境,让我们感叹、让我们感动,感动之余还是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体会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苏轼的 水调歌头 不仅在文学界倍受推崇,在音乐界也倍受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下这首由苏轼作词的歌曲 明月几时有)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苏轼做到了,他让我们的某种情绪更适合于表达,我们应该记住这篇流传千古的 水调歌头,更应该记住这个伟大的人物 苏轼) 五、作业布置 (一) 背诵这首词。 (二) 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结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失败进,莫悲伤;苦闷时,莫彷徨。用一颗乐观旷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最后,愿同学们在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都拥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六、教学反思: 这首词的内容是完全教给了学生,但总感觉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掌握了内容,但不一定体会到作者所在的意境和心境,应该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自己对古词的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而且相对的教学环节可以简单一些,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附录1:课文主要内容(见课件)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附录2:参考资料我们还可以利用水调歌头作为平台,作为切入点,多角度来探究。比如:(课外探究网页)一、从苏东坡角度进行探究。手足情深:苏轼怀子由诗词探究(点苏轼诗词网页)苏东坡与饮食文化(点击苏轼饮食网页)二、从本词的主题进行探究。并非为了怀念苏辙三、从本词的艺术手法进行探究。的月意象探究(点击月诗词网页)四、从其他相关方面进行探究。逆境与成才:文人迁客探究(点击迁客汇集网页)中秋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rhcsa考试题及答案
- pfv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学正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期中专项练习(含答案)
- 电站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电磁感应课件
- 电焊知识培训教学课件
- 北京自主招生考试题目及答案
- 职教高考语文复习 写作与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十三 一般性文章写作 课件
- 北京磁学实验考试真题及答案
- 电焊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FZ/T 01057.2-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
- 面条制品-课件
- 2023年重庆市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
-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知识梳理
- 微观经济学-范里安varian中级
- 《印章移交登记表》
- 电缆护套感应电压计算
-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健康的情绪表达 全国通用(共16张PPT)
- 第5章金属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ppt课件
- 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版)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适合微电子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