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怀念母亲导案.doc_第1页
6、怀念母亲导案.doc_第2页
6、怀念母亲导案.doc_第3页
6、怀念母亲导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念母亲教学案班级 人数 执教:胡玉梅 时间: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合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圈点勾画文本中重点词句,提炼文本中的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朗读感悟等方法,理解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难点: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段、日记朗读感悟,体会季羡林先生念母之心,爱国之情。教学准备: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文章赋得永久的悔;歌曲母亲我的中国心;制作重点句段的教学课件【知识链接】季羡林 (1911-2009)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又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同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他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译有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等,出版有季羡林文集二十四卷。教学过程:一、 师生互动,引入新课1、游戏:我问你答(句式练习)规则:句式结构不变,学生赢了奖励一段优美的歌曲;输了刮鼻子一下;师:同学们好! 生: 师:同学们辛苦了! 生: 师:老师爱你们! 生: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 2、(歌曲导入)设疑:猜猜歌中唱的是谁?( ),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 ),无数次沐浴着她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 )。师: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从你们的语言中我听出了你们对母亲的爱,听出了母亲在你心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位母亲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你们可曾想过,一个人失去母亲会是怎样的滋味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在百岁老人季羡林的笔下,他和母亲之间那份深厚的感情。(出示幻灯片怀念母亲学生轻读课题。)3、简介季羡林(出示幻灯片:季羡林简介)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情感。1快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B、如果能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能想想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感受那就更棒了。)2自学反馈:说说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从哪感受到的?a、母亲去世了,他很 。b、作者出国了,对祖国的 。(去世在文中的说法是 ,母亲去世后作者的心情不好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哪两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 )理解词语: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3、作者一生中有两位母亲,一位是 一位是 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的情感,大家看看在课文中的那一段能找到这些内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母亲”一词要轻读)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刚说的内容写下来?(学生板书:怀念母亲 (一、)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失去“生身母亲”之痛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1谈感受,质疑。读完课文你觉得对于她的母亲作者最想说的一个字是什么?快从文中把它找出来。(痛、伤、悔、恨、)为什么会是这个字呢?他在恨什么?指名读:(课件:“我六岁离开我的母亲,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只”要重读师:六岁离开家,中间只和母亲有过短暂的相聚,对母亲的思念该是何等的强烈?可是当他几年之后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是什么样的?读完下面这几句话你就会找到答案。2、补充资料,谈感受指名读:(课件:补充资料一: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的却只是一口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师:此刻,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读出这种滋味。3、重点研读以下几句:“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1)联系上下文理解: “终天之恨”我恨什么?。”交流自己的理解。(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师:其实他恨老天的残忍、恨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你觉的他的愿望会是什么?一起来看一下他的愿望是什么。(课件:“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2)师小结:母亲去世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母亲的逝世,更多的是因为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无法尽孝的悔恨和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二、)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对( )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重点研读以下句子:指名读:(课件: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3)感情朗读。指名读:(课件:“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凄凉是因为什么?(远离故土、缺少朋友、孤独寂寞、)为什么又会是甜蜜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心中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就少了一些凄凉、孤独。设计想象说话:课件:身在异国他乡,想到_,仿佛觉得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2)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三、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师: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生: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课件: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师小结: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弱,相反却更加的强烈。其实,像季羡林这样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还有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