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中语文模拟试卷第三套.doc_第1页
3初中语文模拟试卷第三套.doc_第2页
3初中语文模拟试卷第三套.doc_第3页
3初中语文模拟试卷第三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密.封.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考 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 名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014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三)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作文写在本卷作文格内。题 号一二三四合 计1569101115161920得 分得 分评卷人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 )(3分)A逾越(y) 渗水(shn) 休憩(q) 谈笑风声(shn)B滑稽(j) 连翘(qio) 猝然(c) 闻名暇迩(xi)C虐待(n) 祈祷(q) 强迫(qin) 载歌载舞(zi)D诘问(ji) 农谚(yn) 匀称(chn) 再接再励(l)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3分)A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过国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B班会课上,大家讨论热烈,莫衷一是,很快就“献爱心”活动形成了一致意见。C花市里的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D小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说:“过去是你帮我,现在我希望能够帮上你。有困难尽管说,我一定鼎力相助。”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3分)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B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C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里,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_,_,_,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_,_,_。结构全不用钉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加工工艺精密简洁而典雅用榫铆接合得天衣无缝符合中国“道德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ABCD5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3分)A课文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的作者依次是施耐庵、吴敬梓、罗贯中和曹雪芹。B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一般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总分总式。C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屈原、女神等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D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是一首讽喻叙事诗,它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辛苦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得 分评卷人二、课内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7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注】当涂:当权。 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 及鲁肃过寻阳 及: 7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2分)9比较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1分) .古诗文默写填空(15分)10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青树翠蔓,_,_。(柳宗元小石潭记)(2)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3)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4)论语十则中与“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含义相近的句子是:_,_。(5)槲叶落山路,_。(温庭筠商山早行)(6)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予独爱_,_。(周敦颐爱莲说)(8)归田园居(其三)中体现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句子是“_,_。”(9)陈涉号召士卒起义时,鼓动性极强的句子是:_?(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得 分评卷人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3分)(一)课外议论文阅读(10分)一 笑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_”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作者:王虎林,有删改)1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分)答:_12联系前后文,将第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答:_13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_1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2分)答:_1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2分)答:_(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1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9题。玉簟秋 (张梅)数千里外呼啸而来的台风,抵达江南的腹地,强弩之末,却横扫暑气。夜阑卧听,起身将窗子越关越窄,甚至有些不堪其凉,那极窄的缝隙透进来的风,丝丝入骨。用摇粒绒的毛毯与簟子的凉气相抗,不小心翻个身,又落到簟子上,真是凉。立秋洗十八澡。刚学游泳的孩子眼里立即有了些失望。好不容易膨胀的激情一直要搁到来年的夏天。对于孩子,夏天还是有欢愉的。小儿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和孩子一起去水乡看荷花,以荷叶为帽,剥莲蓬而食,一年级的孩子,竟然一口气写了一页多的日记,还说自己有很多没写完的话,这些兴致都是夏天给的。偶尔还在回忆里打捞一回,粘知了,卖西瓜,采菱角,捣马蜂窝,乐得孩子成了忠实的“粉丝”,盘腿坐在簟子上,流年影影绰绰,如隔着纱洒进来的光。用久的簟子边不免有些松散,父亲和母亲围坐,一人缝补一边,用事先剪好的布条,给整个簟子滚了个边,全是细密的针脚,一个戒指状的顶箍交替着用,遇到针插进篾条中进退两难,连顶箍都抵不过去,父亲俯下身子用牙咬住针头,将针线顺利拉出。父亲和母亲,就这样教会我们惜物,其实这是一种间接的爱,在家境清贫的时候尽量俭省,克己,素朴,隐忍,这种爱已经渗入在繁琐的生活细节中。拾掇一番,竹簟立时重焕面目,在我们家安然度过十几个春秋。母亲待它们仔细,每日傍晚,必舀半盆温水,用毛巾擦拭,晚上睡时,是一点没有粘腻之感。入了秋,洗净,阴干,再用旧床单和塑料膜层层包好,架于阁楼。从夏到秋的过程有些去意徘徊,曲折缠绵。即使立了秋,还有秋老虎,躲在时光的暗处,生猛地扑过来,依旧热浪袭人,夏天还有霸道之势。太阳底下迈了几步,身上还会出一身薄汗。这样的热烈,台风的急迫是驱逐不去的,得等一场场秋雨来润凉它。往年我总是极贪凉,母亲说,秋老虎再厉害,也是分早晚的,可我宁愿裹着薄毯睡在簟子上。现在却不行,还没立秋,只几场风雨,就没了底气似的无法享用竹簟,它们的凉,毕竟要我们用身体去捂热。有凉簟祛暑热,寻常人家都能体会到清凉。据说古人将竹席拟人化,戏称之为“夏清侯”,南唐李从谦还专门作了一篇谐趣之文夏清侯传。有了新家,竹簟铺上,好似草色入室,常倚床安坐,枕边书几本,日影暗移才知,困了就躺下,把一小段空暇的光阴在青朴朴的竹簟上放松到极致。闲逸也是必须的,才有时间用心体悟生命的宽厚,歇歇脚,再继续走下去。苏轼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这是东坡的豁达冲淡,芸芸众生,在名利中穿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竹簟离了人,照旧冷下去。年岁不饶人,在年龄的坎上,一级级迈上去,是人生的霜寒露冷。红藕残,玉簟秋,更替的规律从不由人,再好的东西,也要有到此为止的清醒,懂得节制之美。 (选自散文2009年10月)16结合全文,理解第1自然段“又落到簟子上,真是凉”中加点的“凉”字的含义。(3分)答:_17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分别指出并分析其妙处。(3分)答:_18全文是写竹簟秋凉的,而34自然段却回忆父母的勤劳节俭,这是不是偏离了中心,为什么?(3分)答:_19围绕“玉簟秋”,作者将自己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了文中,请筛选出来,加以概括。(4分)答:_四、作文(40分)一评得分评卷人二评得分评卷人三评得分评卷人平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