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1页
统计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2页
统计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3页
统计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4页
统计学第一章绪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 任课教师 黄纯灿所在单位 财经学院电子邮箱 49659105 主要参考书目 1 统计学 美 DavidFreedman等著 魏宗苏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2 统计学 贾俊平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魏宗舒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4 mindonstatistics 统计思想 美 jessicaM Utts RobertF Heckard机械工业出版社5 EssentialQuantitativeMethodsforBusiness ManagementandFinance LesOakshott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与统计学第二节统计研究方法与统计活动过程第三节统计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与统计学 三种涵义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1 统计工作 调查研究 资料收集 整理和分析 2 统计资料 工作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 统计学 研究如何搜集 整理 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一 什么是统计 总而言之 统计就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一 统计 一词的由来统计语源最早出现于拉丁语的Status 意思指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 由这一语根组成意大利语Stato 表示 国家 的概念 二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上各国对统计学的译法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日本 中国 Statistique Statistica Statistics 政表 政算 国势 形势 统计 统计 钮永建 林卓南于1903译 从日本传到中国 二 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及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 统计萌芽于计数活动 奴隶制国家产生 使统计日显重要 封建社会时期 统计已具规模 资本主义的兴起 统计扩展到社会经济各方面 统计学应运而生 统计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三 统计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1 统计学的萌芽期 17世纪中 18世纪中 古典统计学派 1 德国的记述学派 国势学派 康令 1606 1681 阿亨瓦尔 1719 1772 1764年首创统计学一词 他们在大学中开设 国势学 采用记述性材料 记载各国国情国力的系统知识 认为是实际政治学 应为政治家等所必备知识 苏秦 张仪 2 政治算术学派威廉 配第 1623 1687 政治算术 对当时的英 荷 法等国的 国富和力量 进行了数量的计算和比较 约翰 格朗特 关于死亡表的自然考察与政治考察 苏斯密尔希 由人类之出生 死亡及繁殖证明在人类变动中所存在的神的秩序 三 统计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2 近代统计学 18世纪末 19世纪末 1 数理统计学派法国的拉普拉斯 1749 1827 发展了概率论 拉普拉斯定理 比利时的凯特勒 1796 1874 社会物理学 论人类 概率论书简 他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奠定人 2 社会统计学派德国的克尼斯 1821 1898 恩格尔 1821 1986 著名的 恩格尔定律 梅尔 1821 1896 人口统计学 伦理统计学 社会生活中的规律性 三 统计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3 现代统计学 20世纪 统计学的主流从描述统计学转向推断统计学 20世纪30年代R 费希尔的推断统计理论标志着现代数理统计学的确立 T分布 F分布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估计 统计决策 计算机 互联网的新发展 统计软件普及 60年代以后统计学发展有三个明显的趋势 统计学依赖和吸收数学更多 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 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三 统计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3 中国的统计学发展前苏联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 四 统计学的对象和作用 一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在内的客观事实的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 统计学的分科 二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一 从研究对象看 它研究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 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其对象具有 总体性 数量性 客观性 第二节统计研究方法与统计活动 一 大数定律的方法论意义 P13 二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1 大量观察法2 统计描述法3 统计推断法三 统计活动的基本过程1 统计设计2 统计调查3 统计整理4 统计分析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总体 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 是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 无限总体 含无限多个单位 分类 有限总体 含有限个单位 同质性 总体中各个单位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 大量性 总体总是包含大量的单位 一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特点 概念 异质性 总体中各个单位具有某种不同的性质 总体单位 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或元素 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例 总体 2 3 4 7 10 102 109 N 无限总体 含无限多个单位 有限总体 含有限个单位 总体单位 二 样本与样本单位 定义 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必须取自所要研究的总体 特点 从一个总体中可抽取许多个样本 这些样本的数值是不同的 也即存在着随机的差异 一 样本的定义与特点 总体容量 N 总体单位数样本容量 n 一个样本所包含的单位数样本个数 M 又称样本可能数目 指从一个总体中所可能抽取的样本的个数 对于有限总体 样本个数可以计算出来 这个概念只是对有限总体有意义 对无限总体没有意义 二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称为标志 如性别 考试成绩都是说明个别人的特征的标志 三 统计数据的概念 数量标志 可以用数量表示的 考试成绩 月工资 是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不能直接用数量表示的 人的性别表现要么为男 要么为女 企业的经济类型表现为国有经济 合资经济 私营经济等 性别 经济类型 就是 一 统计数据是总体或总体单位某一特征的具体表现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数据 主要产生于统计调查阶段 补充 统计数据的计量层次 数据的计量尺度 不同计量尺度的数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适合于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定类数据 计量层次最低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4 数据表现为 类别 5 具有 或 的数学特性 定序数据 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比定类尺度精确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据表现为 有序的类别 等级具有 或 的数学特性 定量数据 1 对事物的准确测度2 比定序尺度精确3 数据表现为 数值 4 具有 或 的数学特性 三 统计指标说明总体特征的概念与具体数字称为指标 如我国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8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740万人等都是统计指标 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特征的数据 主要产生于统计整理和分析阶段 是综合数据 指标名称 概念 指标名称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对所研究现象本质的归纳和抽象 是对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 指标数值 字 指标数值是在质的规定性下 对现象具体量化的结果 是有计量单位的数字 构成 统计指标的种类 一 根据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分为 数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 数量指标的数值大小必然会随总体范围变化而变动 质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或相对水平 说明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 其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的变动没有直接关系 统计指标的种类 续 二 根据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不同 分为 总量指标 也称为统计绝对数相对指标 也称为统计相对数平均指标 也称为统计平均数两种分类的关系数量指标 总量指标质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一 总量指标 一 总量指标的意义总量指标 也称为统计绝对数表明现象总规模或绝对水平绝对数的形式表示是统计资料汇总的直接结果作用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是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 是计算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的基础 1 按反映总体的特征 内容 分为 总体总量即总体单位总数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标志总量即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 表示所研究现象的总水平 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总量的区分 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的 如 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总数是 总体总量 以该地区每个工业企业职工为总体单位时标志总量 以该地区每个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时 二 总量指标的分类 2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分时期指标 也称为流量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 指标数值可以累计相加 数值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指标 也称为存量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 瞬间 状况的总量数值不能累计相加 数值的大小和时间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试判断下列指标中哪些是时期指标 在校学生人数 招生人数 毕业生人数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迁移人数 从业人数 失业人数 二 总量指标的分类 续 二 总量指标的分类 续 3 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 实物 量 指标计量单位为实物单位 指以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进行计量的单位 包括 自然单位 如人 只 台 件 是长期习惯使用形成 用于离散型数据 度量衡单位 kg cm 用于连续型数据 复合单位 吨公里 人公里 人次数 工日 特点 使用价值明确 综合性能差 不同使用价值的实物量不能直接汇总 用途 反映主要物资的生产和消耗 主要产品的供需平衡 特别是无法估价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数量等 二 总量指标的分类 续 价值量指标是用货币单位 如人民币元 对外贸易中使用英镑 美元 欧元等 计量 特点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 内容抽象 而且要受价格波动的影响 用途 表明经济活动的总成果 总规模 广泛用于经济效益的考核和评价等 二 总量指标的分类 续 劳动量指标是用劳动时间单位来计量的 如工时 工日 人年等 劳动量指标可作为确定劳动定额 评价劳动时间利用程度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依据 但一般限于同一企业内部使用 二相对指标 一 相对指标的意义1 概念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率其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为相对数有两种表现形式无名数 百分比 千分比 倍数 系数 成数等名数 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构成的复名数 意义 揭示了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和对比关系 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的比较基础 例如 有两个企业的利润总额为 甲 50万元乙 5000万元与资金投入对比 资金利润率与上期数对比 发展速度与计划数对比 计划完成程度 二 相对指标的种类 对比标准不同 相对指标所说明问题也就不同 1 结构相对数 又称比重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以及分布状况如 城市化程度 城市人口数 总人口数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36 产量则占世界的97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与从业人员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 100 2 比例相对数 比例 结构性的比例 反映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揭示总体不同部分之间的发展变化的协调平衡状况 如 人口性别比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农轻重之比例关系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3 比较相对数 中美比较 中国统计年鉴 1999年 相同时间不同空间同类现象数值的对比 说明不同空间的经济势力强弱和工作优劣等 分子分母可互换 4 动态相对数 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即发展速度 5 强度相对数 反映现象的强度 如 人均GDP 人均粮食产量 反映现象的密度和普遍程度 如 人口密度 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 医生数 人均绿地面积等反映经济效益 如资金利润率 其它如 外贸依存度 对外贸易总额 GDP保险密度 保费 人口数金融相关度 率 金融资产总量 GNP 按人口平均的主要工业产量指标 强度相对数的特点 相对数是惟一有单位 且为复名数 的相对数 有的也用无名数形式 强度相对数常带有 平均 字样 但不是平均数 含义不同 1 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在计算平均指标时 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属一个总体 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即有一个总体单位 必有一个标志值与之对应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这两个总量指标没有依存关系 6 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完成百分比 反映计划任务的完成程度 例1 某地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0亿元 计划为550亿元 实际为560亿元 该地计划完成程度如何 101 8 的经济意义 超额完成计划1 8 计划完成百分比 560 550 100 101 8 例2 某地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0亿元 今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 实际增长12 例2 某地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0亿元 今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 实际增长12 注意 百分比与百分点的区别 这里的超额完成1 8 也可以说超额完成2个百分点 计划完成百分比 同理 若表示为 计划当年比上年增加50亿元 实际增加了60亿元 计划完成 500 60 500 50 100 101 8 相对指标的种类小结 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 对比的基础不同 分为 结构相对数 反映现象的结构和分布比例相对数 反映现象内部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数 评价不同单位的实力 优劣强度相对数 反映现象强度 密度和普遍程度动态相对数 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状态计划完成相对数 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三 平均指标 一 平均指标的意义 平均指标 也称为统计平均数反映某一现象的一般水平反映现象分布的集中趋势 代表数据分布中心 统计推断的基础指标按所平均数据的时间状况不同 分为静态平均数同一时间不同单位的数据的平均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动态平均数不同时间同一总体的数据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