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五单元复习.doc_第1页
八下五单元复习.doc_第2页
八下五单元复习.doc_第3页
八下五单元复习.doc_第4页
八下五单元复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五单元复习教案课题八年级下册五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首先知识梳理;再是重点抽查,口头测试,文意梳理;最后知识迁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巩固一些文言字词。2.文意梳理,知识点熟能生巧。3.准确掌握文言句子翻译。过程与方法1.加强文言文知识训练,提高迁移能力。2.把握文意,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情感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古人治学态度与高洁情操。2.学习写作手法,表现形式。课前预习知识热身对常见词语常考句子翻译:走、俟、汤、被;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自主学习1. 掌握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词语。2. 文章中重点句子翻译及特殊句式。3. 文章文意理解,主旨。4. 写作特色。常考重点词语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6.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7.箪瓢屡空,晏如也。 8.不戚戚于贫贱。 9.每有会意。 10.环堵萧然。 11.策之不以其道 12.执策而临之 1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5.援疑质理 16.益慕圣贤之道 17.俟其欣悦 18.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1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才美不外见 5.四支僵劲不能动 6.同舍生皆被绮绣一词多义绝: 天下独绝 百叫无绝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之: 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虽: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食: 食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策: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能: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之: 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以: 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是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古今异义臭:古;气味,本文指香气 今;难闻的气味再:古;两次 今;一次又一次汤: 古;热水 今;食物煮熟后的汁水句子翻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文意理解 与朱元思书 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以及鄙弃功名,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淡泊名利、乐观旷达、悠然自得的隐士形象。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马说 1.哪些句子说明了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4.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5.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强烈抨击。 送东阳马生序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得书难、求师难、求学苦(路途、生活) 2.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自己:色愈恭,礼愈至) 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3.文中记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