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9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9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9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9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一 陈独秀与 新青年 1 背景 1 政治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 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 得到发展 3 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袁世凯掀起 逆流 旧思想 旧道德卷土重来 民族资本主义 尊孔复古 2 兴起标志 1915年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3 代表人物 李大钊 胡适 钱玄同 鲁迅 刘半农等 4 前期指导思想 西方的民权 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5 思想阵地 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6 活动基地 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特别提醒在当时的情况下 如果要尊孔复古 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 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 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二 德先生 与 赛先生 1 提出 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 形象地称它们为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2 民主 指人民享有主权 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 权力制衡等 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 宪政 人权 自由 平等 博爱等理念 3 科学 指 科学精神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 还包括反对迷信 反对偶像崇拜 宣传进化论 唯物论 无神论等内容 民主与科学 政治民主 科学思想 思维启迪 陈独秀说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科学之兴 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认为欧洲优越于他族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两者是什么关系 提示 科学与人权 如车之两轮 应并重 三 打倒孔家店 与批判旧礼教1 原因 孔子和儒家学说是维护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 2 表现 1 陈独秀 发表 宪法与孔教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喊出了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2 鲁迅 对旧礼教 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 代表作品有 狂人日记 我之节烈观 等 思维启迪 打倒孔家店 这一旗帜鲜明的口号使得千年孔子的形象在民国初年受到了严重冲击 你怎样评价这一口号 提示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 具有进步意义 但是 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是偏激的 片面的 四 胡适与白话文1 白话文兴起原因 文言文是旧文化传播工具 白话文便于普及新思想 2 胡适 系统地提出文学改革主张 3 陈独秀 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特别提醒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 手段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五 文化平民化1 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 概况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内容 形式上风格多样 3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近代中国一次空前的 运动 2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打击了专制主义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是一场民主主义的 和文化革新运动 3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推动了 的发生 思想解放 思想启蒙 五四运动 易错易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思想的近代化有巨大贡献 不能因其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加以否定 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总结 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袁世凯倒行逆施 掀起尊孔复古运动 遭到激进民主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直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文化层次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史料吾国之社会 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 惟属望於 于 新鲜活泼之青年 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探究问题 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 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提示 新 在成为自主的 进步的 开放的 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 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新文化运动 新 在何处1 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2 新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新思想 前期主要是民主和科学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4 新内容 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 新成果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史料一余之抨击孔子 非抨击孔子之本身 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非抨击孔子 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抨击 史料二儒者三纲之说 为一切道德 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 则民于君为附属品 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 则子于父为附属品 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 则妻于夫为附属品 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率天下之男女 为臣 为子 为妻 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 三纲之说为之也 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 曰忠 曰孝 曰节 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 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探究问题 李大钊和陈独秀如何抨击儒学 如何看待两人的做法 提示 1 李大钊的话 说明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子及其儒学的原因 即 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 孔子的思想为 专制政治之灵魂 同时 李大钊强调 这样做 并非对孔子本人的人身攻击 2 陈独秀把矛头具体指向儒学的 三纲之说 认为它使人 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儒家旧道德为 奴隶道德也 3 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 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传播 但新文化运动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是不足取的 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1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 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以改造国民劣根性 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 道德上的障碍 2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 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 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 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 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 对后世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克服思维定式的技巧 解题技法 新情景试题要求学生通过新情景获得新的结论 但是 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 局限于教材的观点和表述 不能真正地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造成丢分 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做法 克服解答试题中的思维定式 1 坚持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史料的详尽占有基础之上的 现在的很多历史试题要求根据材料回答 而不是根据所学回答 其目的就在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式 2 增强观点意识 提高区分不同观点的能力 学术界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不一致 但是 差别很小 很多学生对这些观点的差别不能正确分析 从而在解答试题时 造成丢分 3 加强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的训练 这是克服思维定式的根本办法 只有大量的训练才能够真正地克服思维定式 在题海中游刃有余 典题例证 2013 高考江苏卷 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 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 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 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 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文化运动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教材多讲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而本题却考查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回答时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式 a项中 反对旧道德 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 没有全盘反传统 传统重现光芒 不符 由题干中的信息 没有全盘反传统 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 故b项 混淆 的表述过于绝对化 应排除 c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 白话小说 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不符 答案 d 即学即用 2014 昆明检测 新文化运动期间 辜鸿铭曾指出 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 自由 的词汇 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 不仅汉语中有关于 自由 的词汇 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 自由 的真正含义 汉语中表示 自由 的字是 道 当它在 自由 这个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