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86年 在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 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 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 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 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 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 前面没有铁轨了 前面没有铁轨了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优先发展重工业 导致轻工业 农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经济管理方面 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 行政命令 计划手段管理经济 压抑了地方 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政治思想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 个人崇拜和大清洗运动 民主法制被忽视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戈尔巴乔夫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1964年 自主复习 赫鲁晓夫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1 背景 1 必要性 2 可能性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1964年 2 内容 1 经济改革 农业 突破口 措施 结果 经济改革 工业内容 结果 2 政治改革 扩大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 提高粮食产量 连续四年大丰收 1963年再度出现危机 扩大地方权力 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对斯个人崇拜的批判和平反冤假错案 知识拓展 关于苏共二十大 1 1956年3月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至少可以指出两点 一是他揭开了盖子 一是他捅了漏子 你如何理解 肯定 破除了迷信 平反了冤假错案 思想得到解放 为改革提供机遇和环境 不足 认识的片面性和批判的不彻底性 造成思想混乱 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困难 2 苏共二十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苏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一方面 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 更加注意本国建设的经验 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毛泽东作了的报告 标志探索的开始 另一方面 苏共推行反华政策 中苏关系破裂 3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摇摆不定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1 积极 冲击了 掘墓人 打开了 2 弊端 改革失败的原因 守墓人 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根本原因 思想上犯 左 倾错误 脱离实际 急于求成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没有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实验 赫氏独断专行 1 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 一半是失败了 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 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 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 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 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 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 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试题调研 d 2 2014 福建高考 1952年到1964年 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 48倍 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 69倍 这是 a 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 适应 加速发展战略 的需要c 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 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3 2013 全国新课标卷 1952年 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 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 最严重的问题 谷物问题 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试题调研 d d 1 重点 2 措施 3 效果 4 局限 二 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1984 前期 有所发展 后期 逐渐停滞 改革概况 工业 新经济体制 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没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 20世纪70年代后 改革停滞 陷入困境 材料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二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在军事力量上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但军备负担过于沉重 这是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苏联实际军费已占财政支出的1 3 材料三 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因循守旧和保守主义成为苏共的主流思想体系 那时 苏共相当大的一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 安于现状 不愿改革 不思进取 根本原因 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只是修补性的改革 个人因素 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国际因素 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影响经济发展 史料探究 根据材料总结他改革失败的原因 2011 全国大纲高考 1964年到1982年期间 在苏联 完善 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 改革 的提法 随之出现的是 a 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 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 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a 试题调研 戈尔巴乔夫背向列宁 从大学时代开始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 三 釜底抽薪 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 1991 自主复习 阅读教材 完成下面的问题 1 内容 先 经济 后 政治 改变指导思想 改变党的地位 2 实质 3 结果 加速发展战略 结果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民主化 公开性 政治多元化 实行多党制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 经济 政治 思想 民族关系 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苏联解体 1991 8 19 1991 12 25 1991 8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标志解体 八一九事件 政权发生质变 联盟变成邦联 大国陨落 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史料研究 史料一 摘自2010年北京高考 1971年 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 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 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史料二 摘自2011年浙江高考 1988年6 7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 首次提出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公开性 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1989 192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声称 实行多党制 符合社会的需要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1 根据史料一分析这一时期苏联改革有何特点 这在材料中如何体现 2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 从思想 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 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改革虽触及斯大林体制 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 以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 提出 公开性 多元化 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 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 社会失控 民族分裂愈演愈烈 实行 多党制 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漫画解读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知识拓展 比较分析苏联三位领导人改革的异同 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 根本性改革 农业开始重点工业 重点工业 重工业 先经济后政治 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 都在政治经济体制上进行了改革 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由于脱离苏联实际 都失败了 苏联改革的失败 对中国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知识拓展 苏联改革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具有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 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知识拓展 世界现代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1 2014年10月 历史上的苏联 一文写道 沿着斯大林设计的道路就是一条通向崩溃的路 苏联多任领导人试图扭转前进方向 但皆未成功 关于苏联领导人扭转方向的努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赫鲁晓夫冲击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 勃列日涅夫仍坚持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 戈尔巴乔夫违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d 上述三人的经济改革成功 政治改革失败2 1970年 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 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