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33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33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33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33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3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英法等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把我的子民从 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惊醒 他们发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呐喊 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再一次震撼了他们 洋务官员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旗号下 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许多仁人志士把目光 投向日本 企图学习日本的方法使我强大 然而结果却失败了 这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 积贫积弱使我无法自立于东方之滨 我要重新站起 不仅需要强壮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一代又一代子民前仆后继的努力下 我终于醒了 我是谁 我是一条刚刚苏醒的东方巨龙 中国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及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1 鸦片战争后 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潮流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 中体西用 思想 发起了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维新思想形成并发展 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 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1915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 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十四课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新课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诠解 课前自主学习 一 开眼看世界 1 背景 1 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 2 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 点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的 长技 主要是指西方的军事技术 说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是肤浅的 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但其首开向西方学习的风气 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因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考 海国图志 序 中说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作者著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目的 学习西方科技 抵御列强侵略 作用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 概况 四洲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 主张 洋务派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阐释 中学 与 西学 中学 意为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其核心是纲常名教 西学 则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 含义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 强调以封建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 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 实践 创办了一批 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6 意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纲常伦理 近代企业 三 维新变法思想 1 早期维新思想 1 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 的产生 2 代表人物 王韬 郑观应等 3 主张 经济上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 主张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 主张革新 实行 制度 4 局限性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资本主义 君主立宪 辨析 洋务派的思想和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有一定继承关系 但首要目的不同 林则徐 魏源 师夷 的主要目的是 制夷 而洋务派 师夷 的主要目的首先是镇压农民起义 其次才是 制夷 点拨 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差别 1 中体西用 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坚船利炮 科学技术 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2 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其理论核心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 3 两者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点拨 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思想是爱国的 进步的 具有启蒙作用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 康梁等维新思想 3 实践 1898年 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 发动戊戌变法 但很快失败 4 作用 起到 的作用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光绪帝 思想启蒙 课堂探究研析 1 从革命史观看 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也是其最大的局限性 2 从现代化史观看 它打出的 自强 和 求富 旗号 冲击了 重农抑商 的陈腐观念 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主题一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主张 3 从整体史观看 它反映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 旧思想的冲击 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 从文明史观看 中体西用 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 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 西学之所长 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由 传统人 向 现代人 转变 为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材料一新旧兼学 四书 五经 中国史事 政书 地图为旧学 西政 西艺 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不使偏废 张之洞 劝学篇 材料一中张之洞主张以中学为本 以西学为手段 这反映了洋务派要借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材料二 西人立国 育才于学堂 论政于议院 此其体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趋步 常不相及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思考 材料二中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他的思想有何新变化 说明了什么 答案 批评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技术 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变化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 说明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并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对点巩固1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那时候 天下滔滔 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 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 落不了户的 这则材料实质是 a 批判近代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b 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c 肯定了 中学为体 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d 指出 中体西用 思想的缺陷 解析 材料的主旨体现了 中体 是 西学 的前提 肯定了在封建顽固思想控制下 中体 为 西学 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 c 1 特点 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 原因 1 主观上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因此 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 2 客观上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 采用 儒表 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减少阻力 主题二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原因及评价 3 评价 1 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 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2 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 具有进步意义 3 维新变法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批判君主专制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近代教育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 局限性 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依据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 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 以政府行政 而人主总之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一中维新派主张开国会 制定宪法 实行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制度 说明康梁维新思想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 这一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 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 种类之多 范围之广 为世所罕见 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的社会风气 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通史 材料二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新闻出版及翻译事业的发展 冲击了封建思想 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材料三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 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 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 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新全球史 材料四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 抓住了孔子 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思考 据材料三分析 康 梁等人印刷了哪些 小册子 康有为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 重新解释 结合材料一分析其思想的特点 结合材料四分析原因 答案 小册子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等 解释 康有为把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 主张变革的先师 借助经学外衣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特点 利用儒家思想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合理性 原因 传统儒学在中国根深蒂固 借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 对点巩固2 康有为在 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