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群体与团队建设_第1页
组织行为学-群体与团队建设_第2页
组织行为学-群体与团队建设_第3页
组织行为学-群体与团队建设_第4页
组织行为学-群体与团队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行为学 第七章 群体与团队建设 学习目标 : 1、了解和掌握群体的概念和类型、群体的规范与角色、群体凝聚力、群体的人际关系等四个主要问题; 2、能够合理地分析、解释、引导和控制群体行为,以提高群体行为的有效性; 3、能运用团队管理与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开篇小故事 一位贤明的父亲和他 7岁大的儿子整理后花园,他们遇到了一块埋在土中的大石头。父亲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他要孩子自己将大石头移开。孩子推了半天,石头仍然不动,就聪明地在旁边挖了个洞,找来一根木头插进洞中,把另一块小石头扩垫在底下,使劲地往上撬,但大石头仍纹丝不动。显而易见,以他的力气是不足以搬动大石头的。孩子告诉父亲他搬不动,父亲在一旁看得很清楚,但仍冷冷地说你要尽全力。这一次,孩子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小脸都憋得通红,到后来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木头上了,石头仍纹丝不动。 孩子大喘着气,颓然坐下。父亲和蔼地走到他身边,问道: “ 你确定你真的用尽全力了吗? ” 孩子说当然用尽了。这时父亲温柔地拉起孩子的小手说: “ 不,儿子,你还没有用尽全力。我就在你旁边,可你没有向我求援。 ” 感悟:时代发展到今天,要想成功最快速的办法就是寻求成功者的帮助,并与对方齐心合力共同完成。 完美的互援与合作永远不能被忽视。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一、群体的定义和类型 ( 一 ) 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 、 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 1、安全需要。群体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作为一个大型组织的成员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的焦虑,但归属于一个小群体则可以减轻这种恐惧。 2、情感需要。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的友谊和情感需要。被他人所接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需要,它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3、尊重和认同的需要。群体给个人提供了称赞和认可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4、完成任务的需要。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任务。有许多工作必须协同努力才能完成。 (二)群体的类型 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 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4、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为达成组织赋予的任务而由组织正式创立的工作团体 。 群体内成员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分工 。 个体行为由组织目标所规定并指向组织目标 。 ( 1) 命令型群体 ( 2) 任务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为了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团体 。 由社会属性 , 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形成 。 ( 1) 利益型群体 ( 2) 友谊型群体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 , 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 开放群体经常更换成员 , 成员来去自由 。 封闭群体成员比较稳定 。 封闭群体成员等级关系严明 , 而开放群体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力不稳定 。 开放群体由于人员不稳定 , 所以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 , 以上两种类型的群体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活动 。 例如 , 对于长期规划 , 封闭群体更有效;对于发展新思想和新产品 , 开放群体更有效 。 封闭群体具有历史的眼光 ,而开放群体则着眼于现在 。 4、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指实际上并不存在 、 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 实际群体:指实际存在的群体 , 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或间接联系 。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执行任务阶段。 5、终止阶段。 二、群体的组成要素和特征 ( 一 ) 群体的基本组成要素 1、 角色:占据某一社会组织中特定位置的个人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 2、规范和遵从: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的标准。它规定了该群体的产出水平、缺勤率、工作节奏的快慢及工作中相互帮助的程度。努力程度、工作绩效、服饰和忠诚度。 3、地位:个人在群体中所处的威望等级、位置或阶层。地位与个人的某些个人特征有一定的关系:教育程度、年龄、技能、经验等。有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非正式地位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或不受认可。应该使个人所感受到的地位和群体所授予的地位利益相一致。 4、群体规模:规模扩大,成员个人的贡献往往下降。 5、群体内聚力:群体成员相互吸引及共同参与群体目标的程度。 (二)群体的特征 1、共同的目标。 2、有共同的价值观与规范。 3、群体内有一定的(或稳定的)结构。 4、群体成员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 三、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群体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们通常讲,好的群体是个大熔炉,后进可以变先进;怀的群体是个大染缸,中间的可变为后进。群体对个人通常有下面几种影响。 (一)社会助长作用 ( 二 ) 社会标准化倾向 ( 三 ) 社会从众行为 (一)社会助长作用 个人在集体中的表现 , 往往不同于个体单独情况下的表现 。 一般来说 , 由于集体的约束影响 , 个人往往在群体中表现较好 。 例如从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 ,职工在单位与家庭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 实际上总体不只是部分的总和 ,由于各部分互动的结果 , 总体的作用能超越各部分的总和 。 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时 , 几个人一起干 , 比一个人单独干效率高 , 因为集体劳动有助于消除单调 、 提高兴趣 。 需要用脑的问题 , 众人一起讨论可以互相启发 , 集思广益 , 往往比单个为好 。 再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长跑锻炼 , 一人较难坚持到底 , 二 、 三人就容易坚持到底 。 这些都说明群体在兴趣 、 意志 、 情感 、 智慧以及道德行为规范方面对个人有着激励 、 助长 、 带动的作用 。 (二)社会标准化倾向 任何一个群体都有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 , 但却被大家所认可的行为标准 。 这些标准很少是群体领导者规定的 , 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 这些标准对大家的行为有着极大的约束和影响力 , 成文群体成员的行为规范 。 对此 , 我们称之为常规 。 常规是一种非道德行为标准,它表明群体对成员的要求和希望是什么。常规的具体内容取决于群体的性质和目的,但是一般而言,常规受着社会标准的影响。例如干活的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一天完成的工作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既不可太勤快,也不可太懒惰,否则就会受到责难与讥讽。个体行为不只受到所属群体的影响,而且一个群体和个人也受到社会其他群体的行为、社会舆论、宣传和报道的影响。 由此可见要改变个人的行为,不仅要求对本人做工作,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行为和群体的行为。 (三)社会从众行为 群体常规的内容随着群体的性质和目的而有所不同。但是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群体经常对个体施加压力,以使群体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这种现象称作社会从众行为,或叫群体压力的顺从现象,俗称为随大流。 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是自我怀疑和不愿意被孤立 。 当个人的意见与众不同时 , 心理上就有一种紧张 , 往往产生自我怀疑 , 甚至一种孤立的感觉 , 从而使个体产生不愿意标新立异 , 而愿意顺从多数人的倾向 。 从众行为的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 。 当群体中出现不同意见时 , 为了保持群体行动的一致性 , 达成群体目标 , 使群体免遭分裂, 群体确实会对持有异议的成员施加影响和压力 。 这种影响和压力是逐渐施加的 , 它的形式和强度也是逐渐改变的 。 开始是讨论协商 , 进而劝说 、 诱导 , 再而批评 、 攻击, 以至孤立 、 排斥 。 补充阅读 社会心理学家阿虚( 作过有关社会从众行为的实验,他将实验的大学生分为 8人一组,要求他们指出 8的 A,B,C 3条线中哪一条和 中每组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试验者,安排在每组的最后。阿虚让每作的前 7个人都有意作出错误判断,结果真正被试验者竟有 32人也跟着做出错误的判断。 X A B C 图 8 - 1 阿虚试验卡片 正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 , 通常从现象来看 , 群体成员都有顺从群体的倾向 , 但也不都是这样 。 实际上有顺从 , 也有不顺从 。 顺从有口服心服的真顺从 , 有口不服但心服的暗顺从 , 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顺从, 或权宜顺从 。 哪些因素决定群体成员顺从还是不顺从呢 ? 这取决于群体 、 个人及问题性质这 3个方面因素 。 1、从群体方面来说,可以归纳为 4点: 第一,群体的性质起重要作用。人越需要这个群体,则越愿意顺从,如党员对党组织的态度与一个业余爱好协会的态度就可能不一样。 第二,如果这个群体一贯是团结的,群体成员间的感情深厚,则容易顺从;反之,不容易顺从。 第三,如果这个群体的气氛是民主的,允许不同意见发表,则个人的不同意见容易坚持;如果是专横的,排斥异己,打击报复,则个人不同意见则不易坚持。 第四,如果群体的多数意见受到社会支持,个人意见不受社会支持,则容易从众;反之则不容易。 2、从个人方面来说,也可以归纳为 5点: 第一,如果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比别人高,不容易从众;反之则易产生从众行为。 第二,如果个人的智慧与能力高,不容易从众;反之则易从众。第三,如果个人的情绪是稳定的和自信的,不易从众;情绪不稳定,并缺乏自信,则易从众。 第四,重视人际关系的人,易产生从众行为;不重视人际关系的人,不易从众。 第五,态度与价值观对个人是否产生从众行为也有影响。如果个人整体观念强,则易从众;反之,则不易产生从众行为。 3、从问题性质与明确程度方面 第一,对于非原则问题比对原则问题容易从众,对一般问题比较对重大问题容易从众。 第二,有明确答案的,不易从众;没有明确答案的易从众。 补充阅读 蚂蚁勤奋的秘密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教室里只有一个人自习时,你的学习效率可能并不是很高。尽管此时教室很明亮,很宽敞,也很安静,但你却常常会分心,想想这个,做做那个。如果此时,有两三个同学(可能还是陌生人),来到了你所在的教室,并随便找了个座位和你一起自习时,你立刻就会聚精会神起来,开始积极地演算其数学题或认真学习起英文单词了。 实验结果表明,两只蚂蚁或三只蚂蚁在一起工作时,不但开始工作所需要花的时间短,而且,每只蚂蚁的工作量即挖土量也远比一只蚂蚁单独工作时的工作量要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几只蚂蚁在一起从事同样性质的工作时,确实能增加蚂蚁的工作效率。有人还发现,在笼子里,单独一对老鼠的交配频率比起三对呆在一起的老鼠的交配频率要低一些。 六、群体互动过程 1、群体过程的影响 2、协同效应,社会惰化属于负协同效应。 3、 社会促进效应 ( 1) 别人在场时从事简单,常规性的任务,个体操作更快,更精确。 ( 2) 从事复杂,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则会有消极影响。 4、 群体任务 表 7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凝 聚 力 高 低 高 高生产率 生产率水平中等 绩效规范低 低生产率 生产率水平低到中等 七、群体决策 (一)群体与个体 (二)群体思维 (三)群体转移 (一)群体与个体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的优越性 。 在组织中 , 群体决策的应用范围很广, 但这是否意味着群体决策一定比个人单独决策优越呢 ?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多个因素 。 现在 , 我们就来看看群体决策的利弊 。 群体决策的优点 1.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 增加合法性。 有创造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 1. 浪费时间。 2. 从众压力。 3. 少数人控制。 4. 责任不清。 那么 ,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孰优孰劣呢 ? 这取决于你衡量决策效果的标准 。 就准确性而言 , 群体决策更准确 。 证据表明 , 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质量更优 。 但就速度而言 , 个体决策优势更大 。 如果你认为创造性最重要 , 那么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有效 。 如果你的标准是最终方案的可接受性 , 那么还是群体决策好 。 在考虑决策效果时不能不考虑决策效率 。 就效率这一点来说 , 群体决策总是劣于个体决策 。 就同一个问题而言 , 群体决策所用时间总是比个体决策所用时间多 , 而且很少有例外 。 因此 , 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形式时 , 应权衡一下群体决策在决策效果上的优势能否超过它在效率上的损失 。 表 7利 弊 (1) 信息来源广 (1) 浪费时间 (2) 信息具有多样性 (2) 群体从众压力大 (3) 决策结果易被接受 (3) 少数人控制局面 (4) 决策过程更合法 (4) 责任不清 (5) 更准确,更有创造性 (二)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 由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因为该观点未被充分表达) 症状: 1、成员继续强化假设而不顾事实 2、成员对不同观点者施加压力 3、不同观点者往往用沉默来避免观点不一致 4、若有人沉默,往往被认为表示赞成。 群体思维作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一种很普遍的行为和现象,对于群体决策过程的交互及其结果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群体决策过程的组织中,群体思维现象一般都被认为是一种过程损失(因为它不仅会导致群体决策不能够按照理性的程序进行而产生决策失误,更严重的是,它会使群体决策失去相对于个体决策在效果方面的优势。而现实中,无论是高层的政治、军事、外交,还是企业的管理决策,都非常普遍地采用了群体决策的形式。因此,如果不研究清楚类似于群体思维这样的群体所特有的现象,就很难找到科学理性的群体决策组织方式来减少这种过程损失,同时增加决策的过程收益( 从而也就无法发挥群体决策的优势。 (三)群体转移 群体转移 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大多情况下,群体容易向冒险转移。因为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任何一个人用不着单独对后的选择负责,即使决策失败,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承担全部责任。 群体决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互动群体:对成是个人形成压力,迫使从众。 2、脑力激荡法:个人畅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念加以评论。 3、名义群体法: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限制。 4、德尔菲法:不需解体成员见面,其他类似名义群体法。成员匿员成问卷,整理结果后返回,再完成问卷。 5、电子会议法:名义小组织与计算机技术混合, 50人围坐在桌子旁,面前有一台计算机,匿名,可靠,迅速,自己把问题输入到电脑上,呈现在参与者,迅速,没有闲聊,不会打断别人,快 55%,但打字快者有利,最后建议者得到奖励。 第二节 团队建设 从工人投入到团队协作 这就是团队的工作、组织的工作、社会的工作、整个文明世界的工作。 文斯 隆巴迪 一、团队的性质 (一)团队定义 (二)团队特征 (三)团队的组成 (四)团队的种类 (五)团队绩效的来源 (一)团队定义 团队就是拥有共同目标,具备不同能力、才干、经验和背景的一群人。尽管他们有这么多的不同,但共同的目标足以将他们凝聚成一个团队。 (二)团队特征 团队群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 4个方面: 1、团队群体显示出积极向上的协同效应; 2、团队群体突出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团队绩效个人绩效之和 3、团队中的个体和团队共同承担责任; 4、团队中的个体相互补充,显示群体优势。 (三)团队的组成 管理人员要塑造富有成效的团队,就应该把团人数控制在 12人之内。 一个团队要想有效地运作,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人。第一,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第二,需要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权衡这些建议,作出有效决策的成员。最后,团队需要若干具有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其他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四)团队的种类 1、 问题解决型 棒球队 2、 自我管理型 美式足球队 3、 多功能型 网球双打队 (五)团队绩效的来源 团队的规模 成员的能力 分配角色以及增强多样性 对共同目的的承诺 建立具体目标 领导与结构 社会惰化与责任心 适当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报酬体系 培养相互信任精神 补充阅读 “ 建立团队 ” 已经成为今日企业届的热门术语。然而,实行团队方法的结果,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好。上个世纪,福特汽车公司即开始引进团队方法,用于新车的设计。如今,该公司宣称,团队设计方法已遭遇 “ 严重的问题 ” ;而福特与日本汽车业者的新车开发时间差距,也一直无法拉近。通用汽车公司的土星事业部,本准备用团队方法取代传统的生产线,企图建立一贯 “ 未来工厂 ” 的典范。如今,该厂又逐渐恢复为底特律的生产线模式。但是,更多的企业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团队组织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团队行为的三个特性 ( 一 ) 团队行为的能力交易性质 ( 二 ) 团队行为的协作性质 ( 三 ) 团队行为的自主性 (一)团队行为的能力交易性质 在一个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中,团队之间的结合是建立在平等的合约关系上,结合在一起的目的为的是能力(或功能)互补或扩增。因此,团队行为首先是能力 “ 交易 ” 行为,这里的 “ 交易 ” 并非指一团队将其 “ 能力 ” 卖给另一个团队,而是指双方能力相互结合使用、互为对方提供服务的过程。团队对外行行为的能力交易性,是团队与团队(或其它组织)的能力结合;团队对内行为的能力交易性,则指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二)团队行为的协作性质 团队作为次级组织,其对外行为不是表现为伪装、隐藏以骗取或说取资源,而是作为平等的交易主体,以自身的 “ 交易 ” 价值赢得交易伙伴,获得补足的其它能力。这一过程的实质在于,团队在其群集内的行为是协调性的,而非从属性的、互斥性的。团队正是靠它在协作中为其它团队提供价值,来实现自身行为的实际价值。团队对内行为亦有此性质,团队成员同样是靠自身在协作中为其它队员贡献价值,来获取本身行为应有的结果。 (三)团队行为的自主性 自主性主要表现为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团队是一个次级组织,那么它的行为必然是自主性的,而那些不能给团队以自主性的组织(指非团队基础组织),事实上已悖反了团队的性质,其结果不可能最大化团队的价值。自主性同时适用于团队对内行为。 补充阅读 中国有句俗语: “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 。但英国人是这样讲的: “ 一个人做生意,两个人开银行,三个人搞殖民地 ” 。在旧的观念中,以职务为重心,以职务功能划分部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研发部等等。各部门相互独立,缺乏横向联系。现在新观念是如何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断层衔接起来。国内很多公司经常 “ 文山会海 ” ,天天在发红头文件,天天在开会。如果合作好,断层衔接好,就不需要这样频繁地开会。这就是缺乏团队意识的表现。天天在那里协调,天天在那里沟通。 表 7队与群体的区别 工作群体 工作团队 目标 信息 共享 集体绩效 协同配合 中性 积极 责任 个体化 个体的或共同的 技能 随机的或不同的 互相补充的 补充阅读 团队意识:大学生职场竞争新砝码 在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还在为就业犯难的时候,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07届的汪淘等 8名同学却早早松了口气。因为就在前几天,他们已经和金山软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大家被集体 “ 打包 ” 招聘。 其实,去年该校已有 9名学生被同样 “ 打包 ” 带走。用人单位表示,经过各种赛事考验、训练有素、具备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团队,能更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对企业也更有吸引力。 据悉,去年和今年被 “ 打包 ” 的学生都来自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训队, 3年来他们在国内和国际各类比赛中,已夺得了 20余个冠军和亚军奖杯,集训队的毕业生因此成了国内各知名软件公司的争抢对象。 “ 去年金山公司来学院招聘,还有笔试和面试,由于我们的学生在企业表现非常出色,今年副总裁亲自上门,直接把 打包 的订单下到学院。 ” 金山公司副总裁毛春暐表示, 且通过团队合作训练,已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更快融入企业。因此他们不仅把招聘的第一站放在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而且推荐几个就照单接收几个。这些学生完成课程后去企业实习,企业不仅给予解决食宿,还发每人千元以上的月薪。 有着丰富的在企业开发软件经验的蔡明伦老师说,他们最注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实干精神, “ 队员之间要像一家人,甚至要像 谈恋爱 一样互相学习和工作。 ” 集训队的汪淘告诉记者,他大一就被选进 后一直被这个团队的文化所感染,选题、学习、讨论、编程,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大家都接近痴迷地工作, “ 集训队像一辆列车,你想停都停不下来,为的就是大家都拥有应对程序设计任何困难的实战能力 ” 。 “ 这些学生团队,进入企业后也基本不会被拆散。 ” 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在大学四年中一直保持合作关系,汪淘他们的团队在信息交流、人际沟通或资源共享方面,都已经形成高度默契。 “ 除了 其他各类省级、国家、国际数学建模比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前几名的同学,都是最先被企业抢走的,而纳才心切的大企业,更不惜下重金把优秀学生团队 打包 带走。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许为民表示,这样的招聘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许为民认为,学生参加大赛获奖本身对企业意义并不很大,但是通过参加国际、国内大赛的历练,对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需要能干事、会干事的人, “ 大学生团队 ” 被企业 “ 打包 ” 招聘将开创大学生就业新模式。 短评 团队协作最可贵 就在不少毕业生正为就业犯难的时候,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8名学生却被企业集体 “ 打包 ”招聘;就在不少毕业生 “ 单兵作战 ” 、疲于职场应聘的时候,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却 “棋高一着 ” ,打出了班级集体自荐 “ 牌 ” 。这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特点:都看到了团队协作在就业时的重要作用;都意识到团队的力量要大于个体的力量。 企业为何青睐宁波理工学院这 8名学子,甚至副总裁亲自上门,直接将 “ 打包 ” 订单下到学院?企业很 “ 精明 ” ,他们要的不只是那种能实干吃苦的人,更需要那种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这样的学生用得最顺手,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更有利。而在班集体自荐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正是企业发展壮大所需要的,这种方式也因此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同时给求职的学子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 打包 ” 招聘与集体自荐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缓解就业难题的有益尝试,给我们的启迪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否具备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将成为未来职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由此上溯到高校的育人环节,今后应更注重对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 德才兼备 ” 的人才当然受青睐。 中国教育报 2006年 11月 4日第 2版 三、团队成员的不同风格 ( 一 ) 贡献者 贡献者属于任务导向的人。他们视团队为一个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团队,每一位成员皆各有所长。 (二)合作者 合作者认为团队的目标的承认是很重要的,因此必须确保团队的目标明确,以回答诸如下列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我们为谁做这些事? (三)沟通者 沟通者属于程序导向。 (四)挑战者 挑战者特别关心团队的方向与成败,往往他们不停地质疑团队的目标、作业方式,甚至工作伦理。 四、有效团队的特征 1、 目标明确 每个成员都清楚并且接受他们的目标 , 而且常要求扩大目标 。 他们清楚开会的流程、 任务的分派 , 还有工作的进度 , 同时知道如何集中努力于目前的任务 。 2、 非正式的气氛 有效团队的成员喜欢共同工作 , 他们轻松地交谈 , 运用幽默感创造轻松的气氛 。 他们会前后常聚在一起谈非工作上的话题 , 主动地帮助别人 , 而且乐于和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 3、 参与 成员乐于参与团队目标或任务的完成 , 至于贡献程度高低则不重要 。 4、 倾听 倾听的能力可以说是有效团队成员最鲜明的特征 。 他们单纯地聆听而不加入任何自己的判断 。 5、 君子之争 每个人都可自由表达意见 , 没有破坏性的敌意与诋毁 , 只有团队力量表征的多元性 。有效的团队擅于利用解决问题的技术来化解冲突 , 凝聚组织的向心力 。 成员的弹性 、客观与幽默 , 在团队中创造出有利气氛 , 使成员进行积极有利的争论 。 6、 共识 共识的形成需要一致性 , 可是并非全无异议 , 当成员一致同意最后的决定 , 或者听由上级裁决 , 共识便已形成 。 重点并不在于多数决定 , 而是在于每个人皆能够支持最后的结果 。 7、 公开的沟通 这需要成员互相信赖 , 这种信赖感应该经过长时间的培养 。 成员的可信赖 、 愿意合作 , 皆有助于公开沟通 。 团队的领导人必须鼓励讨论 , 不加入个人的判断 。 8、 明确的角色与任务分派 有效的团队工作需要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 , 因此成员对工作期望的一致是很重要的。 成员的角色必须明确 , 决策要明快 , 而且清楚规划必要的后续工作 。 成员不仅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 可能时也要帮助别人 。 9、 分享领导权 每个成员都必须负责团队任务的完成 。 因为团队的失败 , 也代表每个成员的失败 。团队领导人或协调者拥有行政与层级的职权 。 至于其他功能则根据成员的能力与团队需求而分配于成员间 。 10、 对外的关系 有效的团队会与外界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 借以建立团队的可信度和美誉度。 同时也建立一个对外接触的联络网 , 比如针对客户或各部门主管等 , 以取得回馈 、 资源或其他援助 。 11、 多元化风格 优秀的团队经常正式或非正式地评估本身的效果 。 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