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章 绪论 习题解答 1 1 解 解 每个消息的平均信息量为 222 111111 log2loglog 448822 H x 1 75bit 符号 1 2 解 解 1 两粒骰子向上面的小圆点数之和为 3 时有 1 2 和 2 1 两种可能 总的组合 数为 11 66 36CC 则圆点数之和为 3 出现的概率为 3 21 3618 p 故包含的信息量为 232 1 3 loglog4 17 18 Ipbit 2 小圆点数之和为 7 的情况有 1 6 6 1 2 5 5 2 3 4 4 3 则 圆点数之和为 7 出现的概率为 7 61 366 p 故包含的信息量为 272 1 7 loglog2 585 6 Ipbit 1 3 解 解 1 每个字母的持续时间为 2 10ms 所以字母传输速率为 4 3 1 50 2 10 10 B RBaud 不同字母等可能出现时 每个字母的平均信息量为 2 log 42H x bit 符号 平均信息速率为 4 100 bB RRH x bit s 2 每个字母的平均信息量为 2222 11111133 loglogloglog 5544441010 H x 1 985 bit 符号 所以平均信息速率为 4 99 25 bB RRH x bit s 1 4 解 解 1 根据题意 可得 2 3 0 log 0 log1 415 8 IP 比特 2 1 1 log 1 log2 4 IP 比特 2 1 2 log 2 log2 4 IP 比特 2 1 3 log 3 log3 8 IP 比特 2 法一 因为离散信源是无记忆的 所以其发出的消息序列中各符号是无依赖的 统计 独立的 因此 此消息的信息量就等于消息中各个符号的信息量之和 此消息中共有 14 个 0 符号 13 个 1 符号 12 个 2 符号 6 个 3 符号 则该消息的信息量是 14 0 13 1 12 2 6 3 IIIII 14 1 415 13 2 12 26 3 87 81 比特 此消息中共含 45 个信源符号 这 45 个信源符号携带有 87 81 比特信息量 则此消息中平均 每个符号携带的信息量为 2 87 81 451 95I 比特 符号 法二 若用熵的概念计算 有 222 331111 log2loglog1 906 884488 H xbit 符号 说明 说明 以上两种结果略有差别的原因在于 它们平均处理方法不同 前一种按算术平均的方 法进行计算 后一种是按熵的概念进行计算 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这种误差将随消息中符号 数的增加而减少 1 5 解 解 1 22 1133 loglog0 811 4444 H x bit 符号 2 某一特定序列 例如 m个 0 和 100 m个 1 出现的概率为 100 100 12100 13 01 44 mm mm L P XP XXXPP L 所以 信息量为 100 12100 2 13 loglog 44 200 100 log 3 mm L I XXXP X mbit L 3 序列的熵 10081 L XXbit 序列 1 6 解 若系统传送二进制码元的速率为 1200Baud 则系统的信息速率为 2 1200 log 21200 b R bit s 若系统传送十六进制码元的速率为 2400Baud 则系统的信息速率为 2 2400 log 169600 b R bit s 1 7 解 该恒参信道的传输函数为 0 d j tj HHeK e 冲激响应为 0 d h tKtt 输出信号为 0 d y ts th tK s tt 讨论 讨论 该恒参信道满足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所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无畸变 1 8 解 该恒参信道的传输函数为 00 sin sin dd jtbTj tjbT HAeAee 0 1sin d j t AjbT e 00 1 2 d j Tj Tj t jb Aeee j 00 22 ddd j tjtTjtT AbAb Aeee 冲激响应为 00 22 ddd AbAb h tAttttTttT 输出信号为 y ts th t 00 22 ddd AbAb As tts ttTs ttT 1 9 解 解 假设该随参信道的两条路径对信号的增益强度相同 均为 0 V 则该信道的幅频特性为 00 2cos 2 HV 当 0 1 21 0 1 2 nnH L时 出现传输零点 当 0 1 2 0 1 2 nnH L时 出现传输极点 所以在 n fn kHz n 为整数 时 对传输信号最有利 在 1 11 22 fnn kHz n 为整数 时 对传输信号衰耗最大 1 10 解 1 因为 S N 30dB 即 10 10 log30 S dB N 得 S N 1000 由香农公式得信道容量 2 log 1 S CB N 2 3400 log 1 1000 3 33 89 10 bit s 2 因为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 4800b s 即信道容量为 4800b s 由香农公式 2 log 1 S CB N 得 4800 3400 21212 66 11 66 C B S N 则所需最小信噪比为 1 66 第 2 章 信号与噪声分析 习题解答 2 1 解 解 2 1 2 p xp x 数学期望 2 1 0 24 a a x E xxp x dxxdx aa 因为 232 22 263 a a a a xxa E xx p x dxdx aa 所以方差 22 22 0 33 aa D xE xE x 2 2 解 解 由题意随机变量 x 服从均值为 0 方差为 4 所以 0 2 x 即2 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可 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2 2 1 2 t x xedt 数值表来求解 1 020 2 1 2 1 1 1 22 x p xp xp 1 0 84130 1587 2 040 4 1 4 1 1 2 22 x p xp xp 1 0 97720 0228 3 当均值变为 1 5 时 则 1 5 2 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所以 1 52 1 5 2 1 2 1 1 0 25 22 x p xp xp 1 0 59870 4013 1 54 1 5 4 1 4 1 1 1 25 22 x p xp xp 1 0 89440 1056 2 3 解 1 因为随机变量 服从均匀分布 且有0 2 则 的概率密度函数 1 2 f 所以有 0 cos E z tE m tt 0 cos E m tEt 2 0 0 1 cos 2 tdE m t 0 000 cos cos z R t tE m ttm tt 000 cos cos E m t m tEtt 000 11 cos 22 cos 22 m REt 0 1 cos 2 m R 0 0 cos 1 10 2 cos 1 01 2 0 其他 z R 由此可见 z t 的数学期望与时间无关 而其相关函数 z R t t 仅与 相关 因此 z t 是广义平稳的 2 自相关函数 z R 的波形如图 2 6 所示 图 2 6 3 根据三角函数的傅氏变换对 2 1 10 1 01 2 0 tt tri tttSa t 1024 所以位于第 8 段落 段落码为 111 3 确定段内码 8765 CCCC 因为 28641410241948 所以段内码 8765 CCCC 1110 所以 4000 1t 的抽样值经过A律13折线编码后 得到的 PCM 码字为 1 111 1110 同理得到在一个正弦信号周期内所有样值的 PCM 码字 如表 4 5 所示 表 4 5 PCM 编码的输出码字 t t1600 样值 5 k2 sin s kTm 归一化值 输出码字 0t 0 0 0 10000000 4000 1t 5 2 0 9510565 1948 11111110 4000 2t 5 4 0 58778525 1204 11110010 4000 3t 5 6 0 58778525 1204 01110010 4000 4t 5 8 0 9510565 1948 01111110 4 5 解 解 因为采用均匀量化 所以量化间隔 5 0 4 2 则量化区间有 5 0 1 0 0 5 5 0 0 和 1 5 0 对应的量化值分别为 0 75 0 25 0 25 0 75 所以量化噪声功率为 22 0 50 1 0 5 22 0 51 00 5 0 7510 251 0 2510 751 1 48 q Nxx dxxx dx xx dxxx dx 因为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功率为 10 222 0 1 1 1 1 6 Sx fx dxxx dxxx dx 所以量化信噪比 2 2 8 q q E x S N Emm 4 6 解 解 因为二进制码元速率 sB fMR 2 log 所以对应的信息速率 b R sB fMR 2 log 即信息速率 b R 与 M 2 log 成正比 所以若量化 级数由 128 增加到 256 传输该信号的信息速率 b R 增加到原来的 8 7 倍 而二进制码元宽度为 1 bB TR 假设占空比 b T 则PCM信号带宽为 B1 可见 带宽B与 M 2 log 成正比 所以 若量化级数由 128 增加到 256 带宽B增加到原来的 8 7 倍 4 7 解 解 1 基带信号的频谱图如图 4 16 所示 图 4 16 基带信号的频谱图 由式 4 2 理想抽样信号的频谱图如图 4 17 所示 图 4 17 理想抽样信号的频谱图 2 因为自然抽样信号的频谱 2 S4 0 2 S T s s s s s s n n nM n a nM n a A M 当 n 1 时 因为 2 S s s nM n a 4 0 S s Ma 所以 n 1 时自然抽样信号的频谱分量为 4 0 0 4Sa s M 对应的频谱图如图 4 18 所示 图 4 18 n 1 时自然抽样信号的频谱分量 所以 自然抽样信号的频谱图如图 4 19 所示 图 4 19 自然抽样信号的频谱图 因为平顶抽样信号的频谱 q M n s n s s nM 2 4Sa 0 nM 2 Sa T A 所以 平顶抽样信号的频谱图如图 4 20 所示 图 4 20 平顶抽样信号的频谱图 4 8 解 解 因为抽样频率为8000Hz 按A律13折线编码得到的PCM信号为 8 位二进码 所以二进 制码元速率 0006400088 sB flR 波特 因为占空比为 1 所以 b T 则 PCM 基带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Hz B00064T 11 b 4 9 解 解 因为抽样频率为奈奎斯特抽样频率 所以 Hzff Hs 000122 所以PAM系统的码元速率 00012 sB fR 波特 则码元宽度 s f 1Ts 因为占空比为 0 5 所以 s 5T 0 则 PAM 基带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Hz B000241 4 10 解 解 1 因为奈奎斯特抽样频率 Hzff Hs 000122 量化级数 8 M 所以二进制码 元速率为 00036000123log2 sB fMR 波特 所以 对应的信息速率 s bit00036 b R 2 因为二进制码元速率B R 与二进制码元宽度 b T 呈倒数关系 所以 Bb RT1 因为占空比为 0 5 所以 b 5T 0 则 PCM 基带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Hz B000721 4 11 解 解 编码过程如下 1 确定极性码 1 C 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为负 故极性码 1 C 0 2 确定段落码 432 CCC 因为 1024 870 512 所以位于第 7 段落 段落码为 110 3 确定段内码 8765 CCCC 因为 63211512870 所以段内码 8765 CCCC 1011 所以 编出的 PCM 码字为 0 110 1011 编码电平C I 是指编码器输出非线性码所对应的电平 它对应量化级的起始电平 因为 极性为负 则编码电平 864C2C2C2C2II i8 0 7 1 6 2 5 3 BiC 量化单位 因为 2 10 00110110000864 因此 7 11 变换得到的 11 位线性码为 00110110000 编码误差等于编码电平与抽样值的差值 所以编码误差为 6 个量化单位 解码电平对应量化级的中间电平 所以解码器输出为 880 16864 个量化单位 因为 2 10 0 00110111000880 所以 7 12 变换得到的 12 位线性码为 011011100000 解码误差 即量化误差 为解码电平和抽样值之差 所以解码误差为 10 个量化单位 4 12 解 解 1 因为量化区的最大电压为 mVU2048 所以量化单位为 1mV 所以抽样 值为 398 编码过程如下 确定极性码 1 C 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s I 为正 故极性码 1 C 1 确定段落码 432 CCC 因为 512 398 256 所以位于第 6 段落 段落码为 101 确定段内码 8765 CCCC 因为所以段内码 8765 CCCC 1000 所以 编出的 PCM 码字为 11011000 它表示输入信号抽样值s I 处于第 6 段序号为 8 的量化级 该量化级对应的起始电平为 384 384mV 中间电平为 392 mV 编码电平对应该量化级对应的起始电平 所以编码电平 C I 384 384mV 因为 2 10 00011000000384 所以对应的 11 位线性码为 00110000000 解码电平对应该量化级对应的中间电平 所以解码电平 D I 392mV 可见 解码误差 即量化误差 为 6mV 4 13 解 解 因为最大电压值为 5V 所以量化单位 V 2048 1 5 所以 样值幅度 5V 2 表示为 1024 量化单位 因为样值为负 而且输入信号抽样值s I 处于第 8 段序号为 0 的量化级 所以编码器的输 出码字为 0 111 0000 该量化级对应的起始电平为 1024 5V 2 中间电平为 1056321024 量化 单位 即 2 578V 所以量化电平为 2 578V 量化误差为 78mV 4 14 解 解 极性码为 1 所以极性为正 段落码为 000 段内码为 0111 所以信号位于第 1 段落序号为 7 的量化级 由表 4 1 可 知 第 1 段落的起始电平为 0 量化间隔为 因为解码器输出的量化电平位于量化级的中点 所以解码器输出为 5 7 5 017 个量化单位 即解码电平 7 5 因为 2 10 1 100000000115 7 所以 对应的 12 位线性码为 000000001111 4 15 解 解 编码过程如下 1 确定极性码 1 C 由于输入信号抽样值为负 故极性码 1 C 0 2 确定段落码 432 CCC 因为 1024 630 512 所以位于第 7 段落 段落码为 110 3 确定段内码 8765 CCCC 因为 22323512630 所以段内码 8765 CCCC 0011 所以 编出的 PCM 码字为 0 110 0011 因为编码电平对应量化级的起始电平 所以编码电平为 608 单位 因为 2 10 00100110000608 所以 对应的均匀量化的 11 位线性码为 01001100000 4 16 解 解 因为 l e qo eq PCM P NS NN S N S 2 0 0 0 241 又因为 22 M2 l q o N S 所以 第 5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习题解答 5 1 解 解 略 5 2 解 解 信息码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 码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 码 1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1 5 3 解 解 信息码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AMI 码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1 HDB3 码 1 0 1 0 0 0 V B 0 0 V 0 1 1 5 4 解 解 1 对于单极性基带信号 1 0g t 2 g tg t 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为 22 1 21 sssss m P ff ppG ffpG mffmf 当 1 2 p 时 2 22 44 ss sss m ff P fG fG mffmf 由图 5 11 得 2 1 2 0 s s T Att Tg t else g t 的傅立叶变换 G f 为 2 22 ss ATfT G fSa 代入功率谱密度函数式 得 2 2222 422422 sssssss ss m fATfTfATf T P fSaSafmf 22 44 162162 ss s m A TfTAm SaSafmf 功率谱密度如图 5 12 所示 2 由图 5 12 中可以看出 该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中含有频率 1 s s f T 的离散分量 故可以提取码元同步所需的频率 1 s s f T 的分量 由题 1 中的结果 该基带信号中的离散谱分量 v P 为 2 4 162 vs m Am P fSafmf 当 m取1 时 即 s ff 时 有 22 44 162162 vss AA P fSaffSaff 所以该频率分量的功率为 222 44 4 2 162162 AAA SSaSa 图 5 12 5 5 解 解 1 由图 5 12 可得 0 0 1 1 0 H else 该系统输出基本脉冲的时间表示式为 2 00 1 222 j t t h tHedSa 2 根据奈奎斯特准则 当系统能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时 H 应满足 2 0 i s eq HiC TT H T 容易验证 当 0 T 时 0 2 2 2 B iii s HiHR iHiC T 所以当码率 0 B R 时 系统不能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5 6 解 解 1 法 1 无码间串扰时 max 2 BN RB 当码元速率为 150kBaud 时 75 2 B N R BkHz 容易验证 此系统有码间串扰 法 2 由题意 设 100 N BkHz 则 max 2200 BN RBk Baud 将 maxB R 与实际码速率 比较为正整数 由于 max 200 150 B B Rk Baud Rk 正整数 则此系统有码间干扰 2 由题意 设 100 N BkHz 则 max 2200 BN RBk Baud 设传输 M 进制的基带信 号 则 max 22 200200 loglog 400 B Bb Rkk MM Baud RRk 令 maxB B R R 常数 求得 1 2 n Mn L4 可见 采用4n进制信号时 都能满足无码间串扰条件 结论 结论 根据系统频率特性 H 分析码间干扰特性的简便方法 首先由 H 确定系统的奈 奎斯特等效带宽 N B 然后由 max 2 BN RB 求出最大码速率 再与实际码速率比较 若 max BB RR 为正整数 则无码间干扰 否则有码间干扰 5 7 解 解 1 1 1600 N BBHz 所以 800 2 N B BHz 则 max 21600 BN RBBaud 2 11 1600 s B Ts R 5 8 解解 升余弦滚降频谱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2 sin cos 12 ss s s t Tt T h t t T t T 当 64 B RkBaud 即 1 64 s k T 0 4 时 2 sin 64000cos 25600 6400012621440000 tt h t tt 2 频谱图如图 5 14 所示 图 5 14 3 传输带宽 64 1 1 444 8 2 N BBkHzkHz 4 频带利用率 64 1 43 44 8 B R Baud Hz B 5 9 解 解 1 图 a 为理想低通 设 1000 N BHz 所以 max 22000 BN RBBaud 1 max 2000 500 BB RR 4 整数 无码间串扰 2 max 2000 1000 BB RR 2 整 数 无码间串扰 3 max 2000 1500 BB RR 不是整数 有码间串扰 4 max 2000 2000 BB RR 1 整数 无码间串扰 2 图 b 为升余弦型信号 由图可以判断 500 N BHz 所以 max 21000 BN RBBaud 所以 1 500 B RBaud 2 1000 B RBaud 两种情况下无码间串扰 5 10 解 解 根据奈奎斯特准则可以证明 a b 和 c 三种传输函数均能满足无码间干扰的要 求 下面我们从频带利用率 冲激响应 尾巴 的衰减快慢 实现难易程度等三个方面来分 析对比三种传输函数的好坏 1 频带利用率 三种波形的传输速率均为 3 10 B RBaud 传输函数 a 的带宽为 3 2 10 a BHz 其频带利用率 3 1000 0 5 2 10 B a a R Baud Hz B 传输函数 b 的带宽为 3 10 b BHz 其频带利用率 3 1000 1 10 B b b R Baud Hz B 传输函数 c 的带宽为 3 10 c BHz 其频带利用率 3 1000 1 10 B c c R Baud Hz B 显然 abc 2 冲激响应 尾巴 的衰减快慢程度 a b c 三种传输特性的时域波形分别为 323 2 10 2 10 a h tSat 323 2 10 2 10 b h tSat 323 10 10 c h tSat 其中 a 和 c 的尾巴以 2 1 t 的速度衰减 而 b 的尾巴以 1 t的速度衰减 故从时域波形 的尾巴衰减速度来看 传输特性 a 和 c 较好 3 从实现难易程度来看 因为 b 为理想低通特性 物理上不易实现 而 a 和 c 相对较易实现 5 11 解解 已知信道的截止频率为 100kHz 则 100BkHz 由 1 100 N BBkHz 求得 100 1 75 N BkHz 现在 5 6 1 10 10 10 B RBaud 则 3 5 2200 10 1 75 10 N B B R 常数 则该二元数据流在此信道中 传输会产生码间干扰 故该二元数据流不在此信道中传输 5 12 解解 传输特性 H 的波形如图 5 17 所示 图 5 17 由上图易知 H 为升余弦传输特性 由奈奎斯特准则 可求出系统最高的码元速率 0 1 2 B RBaud 而 0 2 s T 5 13 解 解 1 用 1 P 和 0 P 分别表示数字信息 1 和 0 出现的概率 则 1 0 1 2 PP 等 概时 最佳判决门限 0 5 2 d A VV 已知接收滤波器输出噪声均值为 0 均方根值 0 2 n V 误码率 3 1 e 6 21 10 22 2 e n A Prfc 2 根据 5 10 e P 即 5 1 e 10 22 2 n A rfc 求得 8 53 n A 5 14 解 解 1 由于信号 f t 在t T 时刻结束 因此最到输出信噪比的出现时刻 0 tT 2 取 0 tT 1K 则匹配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为 0 2 2 0 T At T h tf tTAtT elset 输出波形为 0 t y tf th tfh td 分几种情况讨论 a 0 2 T t 2 0 t y tAA dA t b 2 T tT 22 22 0 22 TT t t TT t y tA dAA dA d 222 2222 TTTT A tAtA t 2 3 2 AtT c 3 2 TtT 22 22 22 TT t T TT t T t y tA dAA dA d 222 2222 TTTT AtTA tA Tt 2 4 3 ATt d 3 2 2 TtT 2 2 T t T y tA AdA tT e else t 0y t 综上所述 有 2 2 2 2 0 2 32 2 3 43 2 3 2 2 2 0 T A tt T AtTtT y tATtTtT A tTTtT else 1 当非相干接收时 44 r e 1024 1e 2 1 P 相干接收时 系统误码率 54 r e 1036 2 e r 1 2 r erfc 2 1 P 6 9 解 解 因为发送信号的功率为 1kW 信道衰减为 60dB 所以接收信号的功率 W101 2 a 3 2 所以信噪比 10 10 101 r 4 3 所以 非相干 2ASK 系统的误码率 4 1 2 r e Pe 2 101 4 相干 2PSK 系统的误码率 e 1 Perfc r 2 当 r 1 时 1 2 r e Pe r 6 1004 4 6 10 解 解 2PSK 信号可以写成 cos PSKc Sts tt 其中 s t 为双极性基带信号 理想载波时 2 1cos2 cos cos 2 c PSKcc t Stts tts t 经低通滤波器 得到 当存在相位差 时 coscos 2 cos coscos 2 c PSKccc t Stts ttts t 经低通滤波器 得到 1 cos 2 s t 所以有相位差 时引起信号功率下降 2 cos 倍 我们知道 采用极性比较法的 2PSK 误码率为 1 2 e Perfcr 由于有相位误差 误 码率变为 2 1 cos 2 e Perfr 所以相干载波相位误差的存在导致了系统误差的存在 6 11 解 解 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为 9dB 即 8r 相干解调时 4 1 r e Pe r 所以 e P 0 027 又因为包络解调时 4 1 2 r e Pe 对应的接收机的输入信噪比 675 11r 6 12 解 解 1 2ASK 相 干 解 调 1 2 2 e Perfcr 由 5 10 e P 查 表 得 r36 因 为 3 10 B RBaud 则 3 2ASK B2 10Hz 又因为 22 2 02 22 ASK aa r n B 所以 W104 142 a 62 2 2FSK 非相干解调 2 1 2 r e Pe 得 64 21r 所以 W1065 82 a 62 3 2DPSK 差分相干解调 1 2 r e Pe 得 82 10r 所以 W1033 42 a 62 4 2PSK 相干解调 e 1 Perfc r 2 由 5 10 e P 查表得 r9 所以 W106 32 a 62 6 13 解 解 双比特码元与载波相位的关系如下 双比特码元与载波相位的关系 双比特码元 载波相位 k A 方式 B 方式 0 0 0 3 4 1 0 2 4 1 1 4 0 1 2 3 4 根据上表可得 4PSK 及 4DPSK 信号的所有可能波形如图 6 30 所示 图 6 30 6 14 解 解 B 2 4800 R 1600Baud log3 b R M 所以 8PSKB B2R3200Hz 6 15 解 解 信道带宽为 30006002400BHzHz 信道带宽 信道带宽为已调信号的带宽 1 1 时 QPSK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 2 log 4 1 1 b QPSK R bps Hz B 则数据传输速率为 2400 12400 bQPSK RBbit s 2 0 5 时 8PSK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 2 8 log 8 2 1 b PSK R bps Hz B 则数据传输速率为 8 2400 24800 bPSK RBbit s 第 7 章 多路复用及多址技术 习题解答 7 11 解 解 每一路已调信号的频谱宽度为 2000Hz fm 邻路间隔防护频带为 200Hzfg 则 n 路频分复用信号的总频带宽度为 10800Hz2004200051 gmn fn nfB 7 2 解 解 各路音频信号经过 SSB 调制后 在两路相邻信号之间加防护频带 g f 则 30 路信号合 并后信号的总带宽 kHz fn nfB gmn 3119709233031 再进行 FM 调制后 传输信号的频带宽度为 6kHz 42383119000222 B fB n 7 3 解 解 因为抽样频率为8000Hz 所以抽样间隔 s1258000 1Ts 所以路时隙 30 TT sa 因为占空比为 0 5 所以 a 5T 0 则 PCM 基带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Hz B0004801 7 4 解 解 因为抽样频率为奈奎斯特抽样频率 所以 Hzff Hs 00082 按A律13折线编码 每个抽样值得到 8 个二进制码元 所以 10 路 TDM PCM 信号的 码元速率 000640810 sB fR 波特 又因为二进制码元速率B R 与二进制码元宽度 b T 呈倒数关系的 所以 Bb RT1 因为占空比为 1 所以 b T 则 PCM 基带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Hz B0006401 7 5 解 解 因为抽样频率为奈奎斯特抽样频率 所以 Hzff Hs 00082 所以 10 路 TDM PCM 信号的码元速率 000640256log10 2 sB fR 波特 1 由于升余弦滚降特性的系统最大码元频带利用率为 1 max B RB 波特 赫兹 所以无码间干扰系统的最小传输带宽为 B RB 640 kHz 2 如果采用理想低通滤波器特性的信道来传输 由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可知 2 max B RB 波特 赫兹 可以得到此时需要的最小传输带宽 2 R B B 320 kH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资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高职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 新湖北水利安全员B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有毒有害有限空间作业资格考试
- 小班安全教课件下载
- 水利水电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粗粮饮料营销策划方案
- 2025年法考刑事诉讼重点知识试卷及答案
- 德业装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公司管理制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
- 《春》说课课件(新)
- 癸酉本石头记
- 人文成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研学旅行主题活动设计案例
- 《因果推断实用计量方法》大学教学课件-双重差分法
- 无期限的六合公式汇编
-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 G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新老对比
- 2023年光器件工艺工程师年终总结及下一年展望
- 催化裂化-认识催化裂化(石油加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