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6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1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6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6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3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6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4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6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贸然 势均力敌 闲情逸致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B眩目 改弦更章 出奇制胜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C涵咏 唯唯喏喏 卑躬屈膝 焚林而猎,竭泽而渔 D厮杀 寥若辰星 少安无躁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台办主任陈云林_宣布和通报的大陆方面进一步采取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大陆的善意和诚意,获得了热烈_。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立意高远,_大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较_,但我们应该牢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导。 A授权 反映 总览 优越 B受权 反响 总览 优裕 C授权 反响 总揽 优越 D受权 反映 总揽 优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当然要准备在阅读中接受教育,但这仍然不是正襟危坐的一次听取,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与另一个生命的交流,在目光与声气的交换中获得一次更大的愉悦。B在现实的巨大帷幕下,透过无底的深渊,我们看到了生活背后的穷形尽相。C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 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D我国此次新课改特别强调理念先行,这种变革,就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思维定势,能够别开生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学生文明道德、礼仪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规的意识,学校决定自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为全校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月”。B北京市有关部门已于16日夜间启动了沙尘天气扬尘污染控制预案,以减弱沙尘的影响。市政部门将继续加大道路保洁冲刷作业,各类建筑工地也将停止土方作业和渣土运输。C生活中的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细细地咀嚼或探究,常常能感到它们给生活增添了一种况味,一种情趣。D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戏文概论,是我国著名南戏研究专家钱南扬先生几十年总结的研究成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短文,完成57小题。华人姓氏有宝藏 姓氏通常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然而,将它作为生物学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19世纪开始,西方姓氏遗传学家已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姓氏传递中,找到了有关生命遗传的信息。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专家卞瓦利 斯福扎将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带到中国。那时,有着5000年姓氏记载的华夏民族尚未意识到姓氏与基因有关联。 斯福扎认为,通过对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就有可能找到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在许多国家,姓氏传递的历史不够长久也不够连贯。此种背景下形成的姓氏传递,很难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然而,中国姓氏历经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它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并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繁衍,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中曾起到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就被规定为世袭并由父系传递。受宗法制度的影响,祭祀祖宗、不断烟火,成了家族的头等大事。尤其是汉族社会,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国内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群体。 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当稳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村一直存在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之婚姻半径较小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隔离的Y染色体群体,这为近代生命科学探讨人类Y染色体DNA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发展,在生命科学中也受到重视,并已形成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一一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的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资料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我国科学家自正式加入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起,共收集了上百万份血型数据,经过计算机聚类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人群血样中的血型、酶、蛋白质的区域分布和人们姓氏的区域分布高度一致。这证明了中国人的姓氏分布是稳定的!这一发现,无疑说明“姓氏基因”存在的可能,而且证明研究姓氏的遗传规律将有助于找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 一一节选自大众科技报 6下列对“姓氏基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姓氏基因”理论以姓氏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传递规律为基础来探讨遗传基因。 B“姓氏基因”理论力图将姓氏与基因联系起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C“姓氏基因”理论以群体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基础研究姓氏传递规律和同姓人群分布 规律。 D“姓氏基因”理论将姓氏作为生物学的一种标记进行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 7文中可以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的依据,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姓氏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利国家统,一直起到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 B华夏民族,尤其是汉族社会,有着同姓聚居利修谱联宗的习俗。 C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增强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 D中国人姓氏,一般只随男性相传,Y染色体的基因信息大体上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根据“姓氏基因”来确定任何个人或家族的真正姓氏。 B中国人姓氏的遗传和基因的表现一样,有一定的延续性利稳定性。 C“姓氏基因”研究显示的生命遗传信息与历史的发展可相互印证。 D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已有发现,说明人类找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不是没有可能的。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东方智士说朱敦儒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里有富人,建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惟备。一旦,富人召智士语之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宝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僮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簿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舍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召纪纲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智士因令彻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当风雨。既藻其棁,又丹其楹,至于聚筹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移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惟恐圊之未美也。不觉阅岁,成未落也。忽阍者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黄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胜,吾未尝经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觞。虫网瑟琴,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也!”富人揖之出之。智士还于故庐,且悲且叹,悒悒而死。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 注释圊:音qng,厕所。棁 :音zhu,梁上的短柱。忉忉:音do,忧心的样子。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建第宅甲其国中 甲:天干的第一位B各效其所典簿籍以听命 效:学习C既藻其棁,又丹其楹 藻:修饰,画彩绘D此第高广而圊不称 称:满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 序八州而朝同列B智士躬执斤帚,与夫杂作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 夫晋,何厌之有D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 封之以膏腴之地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智士才多而家贫,里中的一位大富翁远游时,把家中的一切都交由他支配,他看到富翁家的宅第富实伟丽超过了王侯之家,于是便下决心进行彻底整治。B东方智士在富家的一年,日夜为修建奔忙,家中的其它一切乐趣都未享受,富翁回来后他便又回到了自家贫寒的陋室中去了,他十分懊悔,不久便悒郁而死。C本文的主旨可以理解为:人生本是短暂的,故应该抓住机会尽情地享受,而不应该为蝇头微利而奔忙;否则,到头来只能懊悔无穷,遗恨终生。D本文以寓言的方式曲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文中的“智士”与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一样,都是一种带有嘲笑意味的反称。第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译文:(2)智士因令彻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 译文:(3)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也译文:(4)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译文:12阅读下面两首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注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牛继马:牛谐音“刘”,指刘裕灭司马氏王朝建立刘宋。 (1)仔细阅读两首曲,按要求填写下表(3分)写景格调对历史兴亡的态度表现的主题潼关怀古气势雄伟叹世语带嘲讽叹世退隐(2)有人认为张作站在百姓的立场写兴亡的感受,主题积极;陈作站在个人立场叹世讽世,格调消极。你怎样认为?说说你的看法。(5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1)丞相祠堂何处寻,_。_,_。三顾频烦天下计,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千古江山,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黄山绝壁松冯骥才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庸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 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 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选自2006年1月21日人民日报)14作者说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使作者“震动”的原因。(6分)15“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16请你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赏析第八段画线的句子。(4分)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举出二例,并加以简析。(5分) (2)文章最后,作者说绝壁松是“黄山的灵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六、(15分)18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和用词造句方面有一些毛病,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学习学作为一门以研究人类的学习活动和规律的新兴科学,发展前景看好。王凯教授的拙著论学习收录了他近三年来发表的12篇论文,这些论文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大多是二千五、六百字。此书学术价值及发行量较高。广大教师不但非常喜欢这部著作,而且学生也很喜欢。序 号改 为. 19根据下面三则新闻,请你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给每则新闻提炼或概括出关键词语。(每则新闻均不超过6个字)(4分) 现在,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养活一名官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摆出了这个数字,呼吁应该再次精简官员。 3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透露,国有企业管理层年薪将设最高额限制,初步定为不超过员工平均工资的14倍。 “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5日,记者巧遇在人民大会堂旁听政府工作报告的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说起虚高药价,高强副部长同样深恶痛绝。 _ _ _ 20仿照平凡这首小诗的第一节,再写两小节,要求句式大体相同,意思连贯,偶句押韵,具有诗意。字数不要求与原句相同。(6分)平凡平凡是一泓清水常年不起波澜却让潜流绕过千山 平凡是 平凡是 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美籍华人崔琦,是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在接受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杨澜的采访时,谈到自己生在河南,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他的母亲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他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 ,外出读书。这一走,造成了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杨澜也流泪了。她多么希望当时聘请的两位美国摄影师能推出近景,来一个特写镜头。无论为什么流泪,在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深刻的原因。泪水,既为痛苦而流,也为幸福而洒。 要求:以“流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 1A(B章一张 即既C咏泳 喏诺;D辰晨 无毋) 2B(“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的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授权”是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是授给别人。“反响”是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等。“反映”是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总览”是全面地看。“总揽”全面掌握。“优裕”是富裕、充足。“优越”是优胜、优良。) 3C(“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B“正襟危坐”整理好衣服端端正正地坐着,比喻严肃或拘谨的样子。C“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D“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4C(A“提高”与“意识”搭配不当,介词“自”可改为“把”,“某某月”不能跨两个月份。B成分残缺,“加大”的应是“力度”或“量”。D语序不当,应为“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 二、(9分每小题3分) 5C(应是以姓氏遗传规律为基础研究群体基因遗传规律) 6D(只有D项揭示了遗传方面的关键信息) 7A(过于绝对,况且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姓氏很难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 三、(9分,每小题3分) 8C(A 甲:位居第一。B 效:献出。D 称:相称。)9、D(A 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B 介词,跟、同。动词,结交。C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帮助宾语前置。D项均为介词,译为“把”)10、A(东方智士是看到富家的厕所与富丽的宅第不相称,因命人拆除旧厕营建新厕。) 四、(23分) 11、(1)凡是古代的圣贤和当世的高官、年长的人,他都要指摘他们的短处和缺点并进行非议和讥笑。(2)智士于是命令拆除旧的造新的(厕所),狭窄的地方改宽,低矮之处加高,(3)不知不觉期限已到,您也回来了,我也该离去了(4)世上修建厕所的人还多呢!您笑什么啊 12(1)写景格调对历史兴亡的态度表现的主题潼关怀古气势雄伟饱含悲愤借古讽今叹世平和淡雅语带嘲讽叹世退隐(这道题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给材料合理推出答案)(2)张养浩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历史,看到了人民的血泪,彻底打破对封建统治者的幻想,充满了历史的哲理。陈草庵以一种戏弄轻蔑笔调,把历史写得滑稽可笑,以歌唱田园的美好来表示对现实的批判,同样是积极的。 13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千呼万唤始出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迹板桥霜 匹夫不可夺志也五、(22分)14它生长在极项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它历经磨砺,强化出坚韧的性格。 它身处绝境却卓立不群,志怀高远。 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 15这句话是说极顶和绝壁上的野松,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中,一代代与风雨搏斗所形成的习性和品格,已化为绝壁松的精魂。(要点:凶险环境 与风雨搏斗 习性品格 精魂) l6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方法(1分),形象地描绘了绝壁松在各种艰难环境下(1分)表现出来的非凡性格和精神。(2分) l7(1)绝壁松与草木和苍鹰的对比,突出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绝壁松与山谷松的对比,突出绝壁松强悍的精神;绝壁松漂亮的树形与断枝残干的对比,突出绝壁松永不言败的精神。(对比1分,简析1分,答对2处且语句通顺得5分) (2)呼应开头,篇末点题,突出黄山绝壁松的品格。(3分) 六、18序 号改 为1删去“以”字2“拙著”改为“论著”或“著作”3去掉顿号4改为“学术价值较高,发行量较大”“不但”调到“广大教师”之前19.20. (示例)平凡是一块平地不长插天的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