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不再从家庭获得,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b. 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的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c. 在道德、法律规范体系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鲜明特色。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b. 第二段提出观点,然后阐述两种社会诸方面变化,得出社会道德基准必然变化的结论。c. 全文围绕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着重论述了当前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d. 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顺序清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b. 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c. 随着现代社会个人地位的凸显,制定并践行着眼于公民个人的道德基准也重要起来。d. 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显得很重要。【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a项,“不再从家庭获得”表述绝对,由原文第二段“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可知,应该是“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b项,“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错误,由第二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可知,应为“有所不同”; d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错,陈述对象改变,由原文第四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可知,应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确定文中相关区域,结合题目理解概括,最后与选项进行对比即可。c项,“着重论述了当前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错误,原文第一段着重论述了“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第二、三段论述了“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第四段论述了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知,文中只是论述其作用与意义,未论及“可行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b项,“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 第三段“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可知。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履行经济责任方面,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实施创新驱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的生力军。2017年,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1998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的43%;第三届军民融合展上,民营企业参展的技术成果占总成果的69%。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方面,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483%的民营企业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513%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现有产品环保性能。多年来,民营企业一直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力,捐赠占比超过50%,最高时达646%。我国民营企业基金会已有677家,在全部企业基金会占比为78%。在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中,民营企业一直占最大的比例,超过国企、合资企业、外企等。助力脱贫攻坚,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突出亮点。自2015年“万企帮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民营企业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精准扶贫756万人。我国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国家提出的“走出去”、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脱贫攻坚等,民营企业都积极响应,并主动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企业家精神和家国情怀也促使民营企业创造出了丰富多样、机制灵活的公益模式。(节选自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材料二:央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新旧年交替之际,不少企业陆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例如,阿里巴巴披露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600多个贫困村通过电商脱贫成为“淘宝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扶贫之路。同样通过电商渠道思路进行扶贫的还有苏宁。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落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年培训超过40万人次。为何聚焦扶贫?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在接受经济之声采访时说:“因为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它需要去回应国家的一些政策关怀。这几年很多企业会把扶贫放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一个优先的位置。”邓国胜认为,企业在扶贫过程中需要承担与政府不一样的角色。他说:“政府是扶贫政策的制定者,是责任主体;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优势,和政府是形成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这些都需要政府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协同配合。”(摘编自央广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密集发布,扶贫成绩单成关注点)材料三:驭道天下是一家致力于汽车租赁的民营企业。“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不忘践行社会责任,广泛参与教育、志愿服务、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此外,公司还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驭道天下(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西西表示。公司通过捐款、捐物、做义工等多种形式,将公益活动融入企业文化中,让每位员工都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设置“免租金日”的方式,鼓励旗下司机到敬老院、福利院担任义工,将欢乐送到老人与孩子身边。在帮扶失业、解决就业方面,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机构合作,为国企下岗职工举办特招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我们还为下岗职工量身打造了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班,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求职需求。”吴西西介绍。在倡导绿色环保方面,“目前,驭道天下在全国有运营车辆近万台,其中70%左右都是新能源车,在节能减排及推进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进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吴西西说。(摘编自新华网驭道天下获得2018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民营企业一直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力军,它们在捐赠资金数量、企业基金会数量、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数量方面,占比均超过50%。b.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的生力军,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c. 在国家扶贫过程中,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并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与政府协同合作,共同承担脱贫攻坚任务,民营企业在扶贫中功不可没。d. 作为一家经营汽车租赁业务的民营企业,驭道天下在发展好自身业务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绿色环保方面成为民营企业的榜样。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半的民营企业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超半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现有产品的环保性能,这些都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b. 在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中,扶贫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企业都积极参与扶贫行动;驭道天下则主要通过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来履行社会责任。c. 我国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创造出了许多形式各异、机制灵活公益模式,这与民营企业家自身的精神品质和家国情怀是分不开的。d. 很多民营企业走开发式扶贫之路,阿里巴巴的600多个“淘宝村”、苏宁的“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驭道天下的“免租金日”都是典型代表。6. 材料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民营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具体阐述?【答案】4. a 5. d 6. 如下方面:经济责任;环境保护;公益慈善捐助;助力脱贫攻坚。方法:列数字;举事例,符合题意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a项,“它们在捐赠资金数量、企业基金会数量、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数量方面,占比均超过50%”错,由材料一“多年来,民营企业一直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力,捐赠占比超过50%,最高时达646%。我国民营企业基金会已有677家,在全部企业基金会占比为78%。在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中,民营企业一直占最大的比例,超过国企、合资企业、外企等”可知,在“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中,民营企业一直占最大的比例”。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d项,“驭道天下的免租金日是典型代表”错,由材料二摘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密集发布,扶贫成绩单成关注点以及“例如,阿里巴巴披露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600多个贫困村通过电商脱贫成为“淘宝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扶贫之路。同样通过电商渠道思路进行扶贫的还有苏宁。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落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年培训超过40万人次”和材料三“驭道天下是一家致力于汽车租赁的民营企业。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不忘践行社会责任,广泛参与教育、志愿服务、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此外,公司还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通过设置“免租金日”的方式,鼓励旗下司机到敬老院、福利院担任义工,将欢乐送到老人与孩子身边”可知,“免租金日”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不属于扶贫。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由材料一“在履行经济责任方面,我国民营企业近年来实施创新驱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的生力军2017年,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1998亿美元,占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的43%;第三届军民融合展上,民营企业参展的技术成果占总成果的69%”可知,民营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由“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方面,民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483%的民营企业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513%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现有产品环保性能”可知,民营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由“多年来,民营企业一直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力,捐赠占比超过50%,最高时达646%。我国民营企业基金会已有677家,在全部企业基金会占比为78%。在历届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中,民营企业一直占最大的比例,超过国企、合资企业、外企等”可知,民营企业履行公益慈善捐助责任;由“助力脱贫攻坚,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突出亮点。自2015年“万企帮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民营企业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精准扶贫756万人”可知,民营企业旅行助力脱贫攻坚责任。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主要采用列数字、举事例的方法来具体阐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魔笛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来。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喜悦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根红围巾,头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孩子笑毛了。“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端详着,然后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入化,隐含着他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c. 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风形象,又表现了老师们对考生的尊重、对朗风的喜爱。d. 小说结尾部分用老师们传看笛子的举动和梁老师的话暗示朗风能够考取音乐学院,突出了优秀音乐家梁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培育人才、传承艺术的形象。8. 朗风吹乌苏里船歌段写得精彩,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就画线句子作简要分析。9. 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7. b 8. 比喻。将反复吹奏船歌段比作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形象生动突出吹奏者技艺高超。联想。朗风听梁老师吹奏乌苏里船歌时,联想到“大河在初春破冰”和“渔民开心的心情”,突显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拟人。写旋律跳跃着,富有人的情态,突出欢快的心情。通感。“曲子很甜”,听觉与味觉相通,形象生动。 9. 丰富小说情节。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写出朗风的考试经历和梁老师对他的悉心教导,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突出人物形象。既突出了梁老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又塑造了他循循善诱的师长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深化了小说主题。表达了朗风对梁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使主题内蕴更深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b项,“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错误,“ 不太守规矩、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挥”是他的个性表现,与“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无关,强加因果。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题目要求,明确考查手法,然后结合考查手法的特点从文本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分析要全面、具体。“这曲子很甜”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由“甜”字将味觉与听觉沟通起来;“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喜悦的心情”运用了联想的手法,“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渔民喜悦的心情”是朗风的想象;“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音符的演奏比拟成人跳跃的动作,借音乐的欢快突出人的心情;“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反复吹奏船歌比喻成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突出歌曲的美妙以及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注意结合各种手法特点和作用加以分析,此题中通感、联想、比拟和比喻的手法都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作用。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类题目,分析段落的作用时,需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结构安排等几个方面来梳理小说文脉,再概括作答。从情节、人物上看,由“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 “第二乐章叫作年儿,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 “第三部分农忙,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可以看出,写他考试的过程再加入对梁老师的回忆,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塑造了梁老师认真负责和对音乐孜孜以求的可亲可敬的形象;从主题上看,由“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可以看出,朗风时时刻刻都不忘老师的教诲,尊敬、爱戴并怀念自己的老师,借以深化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法事,帝遣使杂问,既款服,诏令让与俱来,人皆危之,让恬然若无事者,台纲以之益振。大德间,诏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让为都事,凡御史封章及文移,其可否一决于让。入为中书省右司都事,迁户部员外郎。时东胜、云、丰等州民饥,乞籴邻郡,宪司惧其贩鬻为利,闭其籴,事闻于朝。让设法立禁,闭籴者有罪,三州之民赖以全活者甚众。至大元年,转户部侍郎。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仁宗即位,加让正议大夫。初,尚书省柄臣构杀留守郑阿尔思兰,籍其家,中外冤之;尚书省罢,未有直其冤者。让明其事,以所籍赀产给还之。有旨:六部事疑不决者,须让共议,而后上闻。刑部有案,让未署字,而误用印,吏惧,遂私效让署。事觉,度无损于事,且怜吏以罪废,遂视之曰:“吾署也。”其宽厚多类此。让上言:“古今有天下者,皆有律以辅治。堂堂圣朝,讵可无法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帝嘉纳之。乃命中书省纂集典章,以让精律学,使为校正官,赐青鼠裘一袭、侍宴服六袭。二年,朝廷以吏多滞事,责曹案不如程者。令下,让曰:“刑狱非钱谷、铨选之比,宽以岁月,尚虑失实,岂可律以常法乎!”乃入白于宰相,曰:“尚书言是也。”由是刑曹独得不责稽违。四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六。(节选自元史谢让传)注款服,服罪。台纲,朝廷纲纪。构,编织罪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b. 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c. 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d. 时京仓主计吏/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请覆糠粃/其上因揉诸米中/以给内外工人/及宿卫者让察其奸/以藁秸易之/奸弊悉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书省,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其长官中书令是宰相。b. 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部,其长官均为尚书。c. 铨选,是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吏部主管官员的任免、升降,各级职官都听候吏部铨选。d. 刑曹,指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曹”指分科治事的官署或部门,如兵曹、功曹、户曹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谢让一身正气。担任南台御史时,皇帝让他与被他审理过的江浙省臣一同入朝,众人为此担忧,他却能仪态安闲,如若无事。b. 谢让正直敢言。郑阿尔思兰遭遇冤屈被诛杀抄家,尚书省罢免了权臣,却无人敢为郑伸冤,谢让明正其冤,把抄没的家产归还他家。c. 谢让深受皇帝信任。他的建议多为皇帝采纳,皇帝甚至下令六部凡有疑而不决的事情都要让他参与商议,再上报朝廷。d. 谢让宽厚待人。下属官员私自模仿谢让笔迹签署的事情被发现后,他认为对事情没有影响且担心该官员被免职,便说是自己签的字。13. 把文中画横线及荆轲刺秦王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堂堂圣朝,讵可无法以准之,使吏任其情、民罹其毒乎!【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2)堂堂圣朝,怎么能没有法律来作为治理的准则,使官吏任其性情,人民遭受他们的毒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 “以仓廪多罅漏/惟久雨米坏”意思是因为仓廪多有漏洞,思虑久雨则米坏。由上文可知,“其上”作“请覆糠粃”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意思是请在其上覆盖糠秕,排除ad两项;“内外工人及宿卫者”是被供给的混有糠秕的米的对象,所以“以给内外工人”与“及宿卫者”之间不能断开;“让”,指谢让,任户部侍郎,与“宿卫者”一词无关联,是“察其奸”的主语,所以“及宿卫者”与“让”之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各级职官都听候吏部铨选”错误,并非各级职官都听候吏部铨选,如六部长官由皇帝任命,三省长官如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也是。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b项,“尚书省罢免了权臣”错误,原文“尚书省罢”是尚书省被撤销之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遇”,对待;“深”,刻毒透顶;“为”,被;“戮没”,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第(2)句得分点:“讵”,难道;“准”,作为治理的准则;“任”,任凭;“罹”,遭受。【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谢让自幼聪颖敏悟好学,及其成年,被推选为吏。谢让被选拔为南台御史。弹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以及违法之事,皇帝派遣使臣与他共同审理此案。所弹劾之人服认其罪以后,又诏令谢让与省臣一同入朝,众人都为他感到担心,而谢让仪态安闲,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御史台纪纲因此更加振兴。大德年间,诏令设立陕西行御史台,以谢让为都事,凡御史奏章及公文,其可否全由谢让决定。又召入朝为中书省右司都事,升任户部员外郎。当时东胜、云、丰等州的百姓饥荒,乞求在邻郡买入粮食。宪司担心这样会造成贩卖牟利的结局,禁止买卖。将此事上报给朝廷后,谢让为此设立了法禁,规定禁止从邻郡买粮食者有罪,这使三州的很多人民因此而得以保全生命。至大元年,改任户部侍郎。当时京仓的主吏,因为仓廪多有漏洞,思虑久雨则米坏,请其上覆盖糠秕,因而把糠秕混杂入米中,供给内外工匠及宿卫者。谢让察知其中有奸诈,以藁秸代替糠秕,奸弊全被革除。仁宗即位,谢让进级为正议大夫。起先,尚书省权臣编造罪状诛杀留守郑阿尔思兰,抄没了其家资,朝内外都认为是冤枉;尚书省被撤销之后,没有人出面平反他的冤屈;谢让明正其冤,把所抄没的资产归还其家。有旨:凡是六部之中有疑而不决之事,必须与谢让共同商议,然后再上报。刑部有一案件,谢让还未签署,就因疏忽先盖上了印,吏惊恐,于是私自模仿谢让笔迹签署。此事被发觉以后,他考虑到对事情并没有损害,并且怜惜此吏会因此而被废黜,于是察看说:这是我签署的。他为人宽厚大多类此。谢让上奏章说:古今统治天下者,皆有法律辅助治理。堂堂圣朝,怎么能没有法律来作为治理的准则,使官吏任其性情,人民遭受他们的毒害!皇帝赞赏地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命中书省纂集典章,因为谢让精通法律之学,就委派他任校正官,赏赐给他青鼠裘衣一套,侍宴服六套。皇庆二年,因为有许多官吏办事迟误,朝廷责令各部清查不如期办完的案件。命令下达后,谢让说: “刑狱之事,不是钱谷、考核选举之事可比,虽宽限时间,尚且担心其中会有失实之处岂能用一般的常法来要求呢!于是他入见宰相告知此意,宰相说:“尚书所言是正确的。因此唯独刑部能够不责查迟误。”四年(1317)十月,死在任上,终年六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渎(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词人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人南归已十二年,为收复中原,期间多次上书,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抗金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姮娥,即嫦娥。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波”即指月光,“飞镜”喻指天上月亮,一个“磨”字写出了月光分外皎洁。b. 词上片最后句,词人向嫦娥发问,摧肝裂胆,流露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孤苦之情。c. 词人乘风直上万里长空,视角由上而下,俯瞰大好山河皆被金人占领,悲痛万分。d. 本词联想想象丰富,天上地下意境开阔,情感上气势豪迈,体现了辛词豪放特点。15. 请简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含义。【答案】14. c 15. 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可以让月亮洒给人间更多的清辉;“桂婆娑”象征(比喻)阻挡光辉的黑暗,即主和(投降)派,甚至入侵的金人;表达词人扫荡黑暗,收复失地,把光明洒向人间的决心。【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皆被金人占领,悲痛万分”错,“皆被金人占领”字不合事实;“悲痛万分”不准确,下阕后两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表达了词人希望铲除黑暗势力以取得抗金胜利的豪情壮志。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的丰富内涵。解答此题,首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意思是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然后揭示其内在含义,由注释“词人南归已十二年,为收复中原,期间多次上书,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抗金恢复之事”可知,诗句中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句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斫去桂婆娑” “清光更多”意思是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以行路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说“_”,就不能达到遥远的千里;除了用千里马外,还用“_”来说其成功在于坚持不舍。(2)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比兴手法写女子年老色衰,诗歌用同样手法来写女子年轻貌美、初婚幸福的句子是“_,_”。(3)陶渊明诗饮酒诗句“_,_”最能体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旷达心境。【答案】 (1). 不积跬步 (2). 驽马十驾 (3). 桑之未落 (4). 其叶沃若 (5). 采菊东篱下 (6). 悠然见南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驽”“沃若”“篱”等。【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史学以“事”为研究对象,文学以“人”为描绘中心,各有侧重。历史上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 。所以,必须把“人”写透彻,才能把“事”说清楚,这是优秀的史学著作所追求的境界。司马迁便把这境界提升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此前的先秦史著,编年体的春秋左传,国别体国语国策,总体上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所作的记录,都没有注重突出历史事件中的人。到史记,我国史著的面貌才和以往的 ,“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为中心,简称为“纪传体”。这体例 非司马迁莫属。史记的贡献( )。史记注重人物的性格、禀赋与细节,这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商君列传中,魏相公叔座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为接班人,惠王默然不语,公叔座说:“鞅有奇才;您若不任用他,就该把他杀了,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后来,公叔座又把这话告诉了商鞅,劝他赶快离开,以防不测。商鞅听后莞尔一笑,说:“既然大王没听信您的话来任用我,又怎能听信您的话来杀害我呢?”如此,商鞅的形象便 。这便是史记的细节与性格。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纪”“世家”“列传”皆以人为中心,被称为“纪传体”。b. “本纪”“世家”“列传”皆以人为中心,称为“纪传体”。c. “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被称为“纪传体”。d. “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来写,称为“纪传体”。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表现在体例上之后,接着表现在性格细节上b. 不表现在体例上,而是表现在性格细节上c. 表现在体例、性格和细节上d. 不仅仅表现在体例上,更表现在性格细节上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毫无二致 迥然相异 开始 入木三分b. 无一例外 千差万别 开始 跃然纸上c. 无一例外 迥然相异 首创 跃然纸上d. 毫无二致 千差万别 首创 入木三分【答案】17. a 18. d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b、d两项,“称为纪传体”错误,以“本纪”“世家”“列传”作主语,均缺少介词“被”;c项,“皆围绕人”错误,“围绕人”是介宾短语,缺少谓语,后面应加“来写”。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最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由上文“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为中心,简称为“纪传体”。这体例”和下文“史记注重人物的性格、禀赋与细节,这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可知,此处横线处的句子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下文重在阐述“注重人物的性格、禀赋与细节”。a项,“之后接着”,表示承接关系,缺承上作用,b项,“不是而是”,并列关系,单方面肯定;c项,“表现在体例、性格和细节上”,没有过渡作用。d项,“不仅仅更”,表递进关系,有承上启下作用,故最恰当。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不仅要知道成语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第一空,无一例外:指全部如此,没有一例不同。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由“历史上所有的”可知,此处应为“无一例外”。排除ad两项。第二空,迥然相异:指差别很大,明显不一样。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由“到史记,我国史著的面貌才和以往的可知,此处强调与“此前的先秦史著”不一样,应为“迥然相异”,排除b项。第三空,首创:最先创造;创始。开始:发端;从头起;从某一点起。由“到史记,我国史著的面貌才和以往的(不同)这体例 非司马迁莫属”可知,语境强调“首先创造”,“开始”没有创造之意,应为“首创”。第四空,跃然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由“商鞅的形象便”可知,此处描写对象为“商鞅的形象”,应为“跃然纸上”。故选c。【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从古至今,_,比如达芬奇、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从比例来看,全世界只有10%的人是左撇子。所以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左撇子会比一般人更加聪明。_?未必。但左撇子确实会有一些不一样。近日,牛津大学科学家得出两项最新研究,左撇子会有更强的语言能力;_,左撇子患帕金森病的几率略低,但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略高。【答案】 (1). 有很多名人都是左撇子 (2). 左撇子一定更聪明吗(果真是这样吗)? (3). 另一项最新研究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最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第一处,由后文“比如达芬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效应分析题目及答案解析
- 掰手腕作文500字初中初一作文(13篇)
- 最美的青春初三作文最美的青春作文10篇范文
- 时间小主人课件
- 物理性质和社会变迁探究之浮力的教案
- 三农项目融资策划与实施方案手册
- 蓝色痛风预防和护理
-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分类训练题:句子练习(附答案)
- 纪念英雄的课件
- 快乐的一天300字10篇
- GB/T 15155-1994滤波器用压电陶瓷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 传媒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标准版)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全套课件
- 做一名优秀教师课件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商场开荒保洁计划书
- 设备出厂检验报告
- DBJ 53-T-46-2012 云南省城镇道路及夜景照明工程施工验收规程
- 西方文明史(第五版)英文版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
- 商务英语翻译实务完整版教学ppt课件全套教程
- 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