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试卷C卷 .doc_第1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试卷C卷 .doc_第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试卷C卷 .doc_第3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试卷C卷 .doc_第4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试卷C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试卷C卷 一、 填空题 (共4题;共27分)1. (5分)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盐酸 浓硫酸 烧碱 氮气 乙醇汽油 熟石灰 (1)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 (3)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 (4)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的是_。 (5)可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 2. (11分)按要求填空: (1)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硫酸根_;氖气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_。(2)写出下列微粒符号中“2”的含义 2O3表示_;NO2表示_;Zn2+表示_; _。(3)下列物质:臭氧;蒸馏水;纯净的空气;铜片;高锰酸钾;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澄清石灰水;河水;碳酸钠 属于混合物的有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_,属于氧化物的有_。3. (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图是某校食堂的食谱,从所含营养素分析,除水和无机盐外,主食中主要含有营养素是_,食谱中缺少的营养素是_。 (2)扎西去医院体检,医生说他有点贫血,你认为他应该适当补充_元素。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 (4)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消毒。 4. (6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填“”“”或“=”)乙; (2)P点的含义_; (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的方法; (6)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_。 二、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5. (2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之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下列诗词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B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C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 (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模型B . 地壳中元素含量C . 物质的分类D .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关系模型7.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用pH试纸测酸碱度B . 蒸发C . 称量NaOHD . 稀释浓硫酸8. (2分)在哈尔滨市交通局支持下,已有纯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造纯电动汽车使用的钢化玻璃属于复合材料B . 纯电动公交车上一般配备干粉灭火器C . 车内座椅套是用耐磨且透气性好的合成纤维制成的D . 纯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可实现绿色出行9. (2分)A,B,C三种金属,它们与有关溶液的反应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 A+BSO4=ASO4+B C+H2SO4=CSO4+H2C+BSO4=CSO4+B A+H2SO4不反应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 ABCB . ACBC . CBAD . CAB10. (2分)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最常用的溶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属于酸类物质B . 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D . “”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11.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目的操作A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先用醋酸浸泡,再用水冲洗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区分腈纶线、羊毛线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D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A . AB . BC . CD . D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36分)12. (11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 A、B 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 B 装置除了能制取氧气还可以用来制取_(填写气体名称),写出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来制取氧气,选 C 做气体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 (3)为了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_装置(填序号)收集,当_开始收集,判 断收集满的现象是_(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实验室收集 NO 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据此我们推测出认为NO 具有的性质是_。为测定一氧化氮气体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_(填编号) (5)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_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类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写序号)。 13. (16分)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b _,c 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_,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_反应。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 _,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其中二氧化锰 _作用 (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原因是_若用D或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 (5)某同学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的后果是_。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_; (7)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固体)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可选用_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选用装置_。 14. (9分)南外某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_。 (2)若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试管口要放一团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收集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宜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填序号,下同) (3)如果用双氧水、二氧化锰制氢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 (5)若用装湖水的图F装置收集氧气,气休应从_端管导管口进入(填m或n); (6)小兰查阅资料了解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小兰应选用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 四、 计算题 (共1题;共4分)15. (4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1世纪起,铁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制得金属铁。 (1)如图回答问题: 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你认为B装置的优点是_。(2)某钢铁厂用1000t80%的赤铁矿冶炼生铁,最终能得到含铁97%的生铁多少吨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9分)16. (9分)下图是小强同学在制取某种气体时用到的一些实验药品和仪器装置。 (1)装置C中,“去底塑料瓶”和“玻璃导管”的组合,其功能与实验室中的_(填仪器名称)类似。 (2)从使用的实验药品上看,小强欲制取的气体是_,写出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_。 (3)从准备的仪器上看,小强欲采取_法收集气体,利用该方法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若改用下图装置来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选填a或b)端进去。 (4)若更换药品,还可用装置C制取的气体是_,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为_。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的确定应根据_(填序号) a、化学药品的状态b、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c、生成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 (共4题;共27分)1-1、1-2、1-3、1-4、1-5、2-1、2-2、2-3、3-1、3-2、3-3、3-4、4-1、4-2、4-3、4-4、4-5、4-6、二、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5-1、6-1、7-1、8-1、9-1、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