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内容总结(1).doc_第1页
答辩内容总结(1).doc_第2页
答辩内容总结(1).doc_第3页
答辩内容总结(1).doc_第4页
答辩内容总结(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辩内容总结(1) 1.什么是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区别?从受力角度分析,板承受的力传递给梁,梁传递给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无承重墙,砖混结构有承重墙。 2.C30是什么意思?具体解释一下。 C30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302/mm N),即k cuf,=30Mpa。 3.考虑的荷载有哪些?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3.荷载种类?计算内力所用的方法?竖向荷载(恒,活)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载(风,震)采用底部剪力法,D值法。 3.什么是梁、柱的控制截面,怎样确定控制截面的内力不利组合?梁的控制截面在跨中附近(正弯矩最大截面)和梁与柱相交处(负弯矩最大截面)。 柱的控制截面在梁底部(柱的上端)和梁顶部(柱的下端),即轴向压力最大截面。 控制截面内力不利组合竖向荷载的布置方法有逐跨施荷组合法;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满布荷载法。 不同的布置会产生不同的内力,由最不利布置方式确定内力。 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布置方法在矩形平面结构中,正负两方向作用荷载下内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所以只需作一次计算,将内力加上正、负号即可。 11.简述什么是单向板双向板?其受力与配筋构造特点是什么?单向板是指板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3的情况。 受力特点是板上的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而长边方向传递的荷载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配筋构造特点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筋方式有弯起式和分离式。 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PB300级,直径常用6mm,8mm,10mm,间距应满足构造要求。 构造钢筋有分布钢筋、板顶部附加钢筋等。 双向板是指板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小于等于2的情况。 受力特点是板上的荷载沿短边和长边方向传递。 配筋构造特点是板的受力钢筋沿两个方向分别布置,钢筋配置方式有弯起式和分离式。 板顶部沿两个方向应设置附加钢筋。 12.板的负弯矩筋长度如何确定?板短边长度的1/4。 13.柱下独立基础的受力钢筋如何确定?基础底板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向上的弯曲,因此底板下部需双向配筋,计算截面取柱边或变阶处,计算两个方向弯矩时,把基础视为固定在柱周边的四边挑出的悬臂板。 14.梁的正截面计算有哪几种类型?梁的正截面计算有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面3种类型。 15.柱的正截面计算按什么构件进行配筋计算?为什么?柱的正截面计算按受压构件计算,因为柱主要承受轴向压力作用。 16.散水的构造做法?坡度一般,宽度一般6001000mm。 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散水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150200mm。 17.墙体中为什么要设水平防潮层?你选择的是哪种构造类型?设在什么位置?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防止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使墙身受潮。 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砼)范围以内,通常在负0.006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出市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 当地面为透水材料时(如碎石、炉渣)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出室内地面60mm,既在+0.06mm外。 18.你选择屋面的排水方式是哪种?怎样设计的?屋面的排水方式有两大类1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 其排水组织形式是屋面雨水顺屋面坡度排至挑檐板外自由滴落。 常用于建筑标准较低的低层建筑或雨水较少的地区。 2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顺坡汇集于檐沟或天沟,或在檐沟或天沟内填0.5%1%纵坡使雨水集中至雨水口,经雨水管排至地面或地下排水管网时称有组织排水。 19.你设计的楼梯坡度是多少?怎样确定的?最适宜的坡度是多少?楼梯的坡度:范围在2345之间,正常情况下应当把楼梯坡度控制在38以内。 一般认为30是楼梯的适宜坡度。 20.什么是弯矩调幅,目的是什么?所谓弯矩调幅法是先按弹性理论求结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然后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某些截面的弯矩值,通常是对那些弯矩较大(绝对值)的截面的弯矩进行调整。 截面弯矩调幅值与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截面弯矩值的比值称为调幅系数,弯矩调幅系数一般在0-0.25之间,这样一来调幅后的弯矩就是原来的75%-100%。 跨中增加的钢筋比支座按照弹性分析减少的小得多,所以更加经济了。 21.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计算要点是什么?答修正反弯点法(D值法)的计算要点是1)修正柱的抗侧移刚度;2)修正反弯点刚度;3)柱的剪力分配;4)柱端弯矩计算;5)梁端弯矩的计算;6)梁的剪力的计算。 22.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要点是什么?弯矩二次分配法1)求固端弯矩;2)求分配系数、传递系数;3)进行两次弯矩的分配与传递;4)求梁端弯矩。 23.什么是梁、柱的控制截面,怎样确定控制截面的内力不利组合?梁的控制截面在跨中附近(正弯矩最大截面)和梁与柱相交处(负弯矩最大截面)。 柱的控制截面在梁底部(柱的上端)和梁顶部(柱的下端),即轴向压力最大截面。 控制截面内力不利组合竖向荷载的布置方法有逐跨施荷组合法;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满布荷载法。 不同的布置会产生不同的内力,由最不利布置方式确定内力。 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布置方法在矩形平面结构中,正负两方向作用荷载下内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所以只需作一次计算,将内力加上正、负号即可。 24.板式楼梯与梁板式楼梯有何区别?你设计的建筑属于哪种类型的楼梯?板式楼梯是一块斜放的板,板的两端支撑在平台梁上。 板式楼梯的梯段按斜梁进行配筋计算;斜板较厚,当跨度较大时,材料用量较多,板式楼梯外观完整,轻巧美观。 梁式楼梯在楼梯斜板侧面设置斜梁,踏步板支撑在斜梁上,斜梁再支撑在平台梁上。 梯段较长时,较为经济,但是施工复杂,外观显得笨重。 25.板式楼梯与梁板式楼梯的踏步板的计算与构造有何不同?板式楼梯的踏步板按简支斜板计算。 其构造斜板上部应配置适量钢筋,为弯起式配筋,跨中钢筋应在距支座边缘四分之一净跨处弯起。 也可为分离式配筋。 踏步板中分布钢筋应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一般应在每踏步下设置一根。 梁式楼梯踏步板计算为两端斜支在斜梁上的单向板,踏步的高度由构造确定。 踏步板的计算为特殊的梯形截面,一般在竖向切除一个踏步,按竖向简支计算。 踏步板的配筋按计算确定,且每一级踏步受力钢筋不少于26,沿梯段宽度应布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6分布钢筋。 26.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的破坏特征是什么?在设计中如何防止少筋梁和超筋梁?少筋梁的破坏特征由于钢筋配置较少受拉区混凝土一裂即坏,钢筋屈服甚至被拉断。 少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适筋梁的破坏特征当钢筋用量适宜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随着荷载的增加,钢筋屈服,荷载进一步增加,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 属于延性破坏。 超筋梁破坏的特征由于钢筋用量较多,钢筋还没有屈服,受压区的混凝土已被压碎而破坏。 属于脆性破坏。 设计中根据b,防止超筋破坏;根据min,防止少筋破坏。 27.在受弯构件中,斜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斜截面破坏形式有1)斜压破坏,其特点是当剪跨比较小,而腹筋用量较多时,随荷载增加时,在梁端附近,出现很多斜裂缝,破坏时象短柱一样被压碎,此时箍筋一般未屈服。 ;2)剪压破坏,其特点是当剪跨比适中,腹筋用量适当时,在梁的剪弯区,首先出现主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主斜裂缝延伸,受压区混凝土在正应力和剪应力共同作用下被压碎,此时箍筋也屈服。 ;3)斜拉破坏,破坏特点是当剪跨比较大,箍筋用量较小时,斜裂缝一旦出现很快就向上下延伸,然后将梁劈裂成两部分而破坏。 (以有腹筋梁为例)28.什么是腰筋?它的作用是什么?腰筋当梁高h700mm时,应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3004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并用拉筋联系,拉筋间距一般取箍筋间距的2倍。 作用防止当梁太高时,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裂缝,同时也是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28.什么是变形缝?种类?设置条件?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2防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 缝宽一般为70-100毫米。 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 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 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2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三缝合一缝宽按照防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 1、伸缩缝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伸缩缝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缝宽一般在2040毫米。 伸缩缝的结构处理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最好设置在平面图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墙体伸缩缝构造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 外墙外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缝隙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 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 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伸缩缝位置大小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 缝内以可压缩变形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塑料调节片等材料做封缝处理,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等以防灰尘下落。 顶棚处的盖缝条只能固定于一端,以保证缝两端构件自由伸缩。 屋顶伸缩缝构造不上人屋面一般在伸缩缝处加砌矮墙,屋面防水和泛水基本上同常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盖缝处铁皮混凝土板或瓦片等均应能允许自由伸缩变形而不造成渗漏,上人屋面则用嵌缝油膏嵌缝并注意防水处理。 3 2、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下列情况须设置沉降缝.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沉降缝构造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的区别在于沉降缝非但将墙、楼层及屋顶部分脱开,而且其基础部分亦必须分离。 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定。 沉降缝一般兼起伸缩缝的作用,其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条及调节片构造必须注意能保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自由变形。 3 3、防震缝对建筑防震来说,一般只考虑水平方向地震波的影响。 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形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能接近,避免在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 同时在地震区最好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整体刚度。 多层砌体房屋,在设计烈度为8度和9度的地震区,当建筑物立面高差大于6米,或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错层高差较大;或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应设防震缝。 防震缝宽度在多层砖房中按设计烈度的不同,取5070毫米;在多层构件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在15米及15米以下时为100毫米;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米时设计烈度6度,建筑物每增高5米,缝宽的70毫米基础上增加25毫米;设计烈度7度,建筑物每增高4米,缝宽的70毫米基础上增加25毫米;设计烈度8度,建筑物每增高3米,缝宽的70毫米基础上增加25毫米。 一般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与震动有关的建筑各相连部分的刚度差别很大时,也须将基础分开。 29.标高层高30.开间进深柱距跨度31.是以结构32.是以结构33.高度34.其目整体积建35.就是有弯36.什么.什么叫高和结构高指该层楼.什么叫间相邻两深相邻两距;相邻两度屋架或.什么是以柔性材料构层、找坡.什么是以刚性材料构层、找平.风荷载度、体型、.风荷载目的是什体风荷载是建筑所受到.什么是是弯矩图中弯矩,一边.在D值么意义?建筑层高构标高。 楼地面到上一开间、进两横向轴线之两竖向轴线之两柱之间的距或屋面梁的跨是柔性防水料作为防水层坡层,找平层是刚性防水料作为防水层平层、隔离层载计算需考地区载计算中,什么?是指整个建筑的风荷载,是反弯点?负弯矩和正边大于0,一值法中如?如何计高?举例一层楼面之进深?柱之间距;之间的间距距离跨度水层面?层的屋面层、结合层水层面?层的屋面;层、防水层考虑哪些,分整体筑所受到的由局部承?正弯矩相交一边小于0。 如何确定反计算这四个例说明,之间的距离柱距和跨距有哪些层、防水层、有哪些层些因素?体风荷载的风荷载,由承担。 它们计交的地方,这反弯点的个参数?分别解释度又是怎基本构造保护层基本构造载计算和局由整体承担计算时所用这个点的弯的位置?释施工图怎么回事造层次?造层次?局部风荷,而局部风风荷载体型矩为0,这210,y y yy图上的建事?荷载计算风荷载是局部型系数不同这个点的左右3y分别代建筑算,部面同。 右都代表37.地震荷载是和风荷载分别是按怎样的分布作用在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