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导游词范文.doc_第1页
皇城相府导游词范文.doc_第2页
皇城相府导游词范文.doc_第3页
皇城相府导游词范文.doc_第4页
皇城相府导游词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皇城相府导游词范文 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3篇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下面是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 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皇城相府不仅游客、考古学者云集,还被一些影视剧组看中。在这里开拍了我认识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国两部电视剧。 篇二: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这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古堡式建筑,是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加三品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他也是康熙皇帝的讲经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长达半个世纪。皇城村原名黄城村,相传是陈廷敬为孝敬母亲所修建的。陈廷敬在朝为官,他的母亲想看一看儿子任职的地方,陈廷敬这个孝子想到家乡离北京路途遥远,不想让母亲受舟车劳顿之苦,便模仿故宫的样子修了这座城堡,城墙刷成黄色,取名黄城。不想朝中有人得知此事,参奏陈廷敬意欲谋反,康熙皇帝深知陈的品性,得知事情的原委后,被陈廷敬的孝心感动,特赐名皇城,并两次来到皇城相府,与老师共商大计。相府的牌坊和回廊上,雕刻着大大小小的狮子,但这里的狮子与别处不同的是,除了都有富贵吉祥的含意外,其他地方的狮子多取诗的谐音,意为诗书传家,而这里的狮子,则取师的谐音,记录陈廷敬为皇上师傅之意。 古人倡导尊师,皇帝亦不例外。如果夏天来这里,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府东南面的龙凤山上,是听不到蝉鸣的,相传康熙皇帝在夏季驾临皇城后,看到自己的老师正在书房用功读书,窗外蝉噪不止,康熙皇帝担心恩师受扰,就命令蝉儿立刻停止鼓噪,皇帝金口玉言,谁敢不听,从此龙凤山上再也听不到蝉鸣了。 陈家诗书传家,自然就有许多文人雅趣,相府花园中专门有一个流杯亭,是陈家子弟饮酒赋诗之所,亭中刻着一个大字,正看像北字,侧看像寿字,横看又像山西二字,弯曲的笔画中,是潺潺的流水,读书累了,大家就坐在亭子里行酒令,将酒杯盛满酒,放入流水中,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赋诗一首,这就是曲水流觞的由来。游人走到这里,左观右看,不得不感佩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生活意趣。 从前,相府中居住着陈氏的第二十三代传人,为了保护和开发这方净土,如今他们已搬迁至相府外的农民新村。陈氏家族从挖煤炼铁起家,后办学习文,家业鼎盛。如今的陈氏后人,眼光更加长远,从煤矿到旅游,从高科技制药到生态园区。全村750口人,村民煤、水、电费,孩子上学学费,老人医疗保险均由村里负担,实现了家家别墅,户户有车,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沧海桑田,历史轮回。陈家由务农到经商到仕途坦荡,又转入了经商和务农。如今的陈家后人,远离了官场纷争,回归到田园生活,凭着祖先留下来的这座大宅子和浓厚的文化渊源,大搞旅游和生态农业,并已向高科技领域发起了冲锋。 外城墙的步步登高景点,台阶共有五十三级,向上看,只能看到阶,意为步步登高,登上顶望来路却只能看到台,意为平步青云。陈廷敬一生28次升迁,做官53年,和台阶数正好吻合。 纵观整个相府的建筑, 沧海桑田,历史轮回。陈家由务农到经商到仕途坦荡,又转入了经商和务农。如今的陈家后人,远离了官场纷争,回归到田园生活,凭着祖先留下来的这座大宅子和浓厚的文化渊源,大搞旅游和生态农业,并已向高科技领域发起了冲锋。外城墙的步步登高景点,台阶共有五十三级,向上看,只能看到阶,意为步步登高,登上顶望来路却只能看到台,意为平步青云。陈廷敬一生28次升迁,做官53年,和台阶数正好吻合。 纵观整个相府的建筑,惟有这座御书楼的房顶使用了金色琉璃瓦,因为这是存放皇帝手迹的地方,也表现了封建王朝严格的君臣之分。相府的建筑,体现着强烈的尊卑等级,像女眷居住的院落,修建在整个相府的最深处,屋顶是卷棚顶,没有屋脊和兽头,显示了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篇三: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皇城相府与古村郭峪位于阳城县北留镇以北八公里处,两位古城所在的皇城村与郭峪村相距不过几百米,而事实上,它们在历史上其实就是一个村,这座历史上人丁并不兴旺的古村落,却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明清两朝先后走出了十五位进士和十八位举 人,这在中国科举史、文化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后来迁居皇城村的陈氏家族则更是出类拔萃,积德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被称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代大学者陈廷敬是这一家族的杰出代表。 陈廷敬原名陈敬,祖辈为郭峪村名门望族,顺治十五年,年仅20岁的陈敬考中进士,因为同榜进士中有两位陈敬,为易于区分,顺治皇帝在朝廷上亲自为其更名,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上了一个廷字。古人相信人的名字可以决定他的人生际遇,顺治皇帝的这一小小改动,未尝不是这位新科进士改变一生命运的重大契机。此后54年间,陈廷敬平步青云,喧极一时,成为康熙皇帝的政治导师与肱股重臣,先后封官进爵28次,做为一个汉族人,历任除兵部以外的其它五部尚书、侍郎。辅佐康熙51年的陈廷敬不仅是一位为奠定康乾盛世做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更是清初的大学者,除了自己的午亭文编等多部著作传世之外,还负责主持编撰了我国历代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而他的儿子陈壮履也参与了这一文化工程,父子同修一部字典,一时被传为佳话。陈廷敬一生备极荣恩,康熙皇帝称其为全人,在花甲之年为其御笔题写了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并对陈廷敬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臣子题字。康熙皇帝的题词后来被陈壮履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也就是目前相府正门外的御书楼。陈廷敬去世之后,康熙皇帝赐谥号文贞,并派遣三皇子主持丧礼,护丧归葬故乡。 皇城相府之名,为旅游开发的产物,说得通俗一些,它的名称应该是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陈廷敬晚号午亭,所以,午亭山村是它的别称。因为陈廷敬出任的最后官职为文渊阁大学士,这一官职即为清初的宰相,因此,陈廷敬故居也就被相府二字所代替。皇城村原名郭峪中道庄,因为康熙皇帝曾两次驾临而改用现称。皇城的另一名称为黄城,传说陈廷敬的老母亲非常想去北京看看,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势已高,千里奔波难免劳顿,于是就说:不用来了,我在中道庄给您修一个小北京就行了。于是,陈氏城堡的外城拔地而起,外墙按照北京城墙修建。 不久,朝中有人弹劾说,陈廷敬在家乡修建皇城,意图谋反。听说皇上要调查此事,陈廷敬马上派人提前赶回,将城墙全部涂成黄色。调查官员回京后禀报说,陈廷敬修的只是黄城而已,陈氏家族于是化险为夷。其实,这只是一个似曾相识的传说而已,皇城在当地始终就是约定俗成并得到清王朝认可的地名。参观过灵石王家大院的游客都应该记得,红门堡也有类似的故事。1998年,为适应旅游的开发与宣传,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最终被定名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北依樊山,西临樊溪,其枕山际水的地理位置可谓风水绝佳。皇城相府开城门九座,城墙总长1700米,大型院落19处,总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皇城相府又 分为内外两城,河山楼和藏兵洞为其标志性建筑。 明朝末年,豫陕流寇横行,王嘉胤、王自用部屠戮山西,晋南为之震恐。明崇祯四年五月,王嘉胤率军由沁水进入阳城,次月在与乡兵的作战中被叛将杀害。王嘉胤遇害后,绰号紫金梁的王自用率军再起,号称36营20万人马,几乎席卷山西全境,并在此后两年多次侵扰郭峪、润城、屯城一带。屯城人张慎言曾任吏部尚书,是明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在他的笔下,曾详细地记叙了流寇对百姓生命、财产带来的重大侵害。 陈氏家族祖居郭峪,其明建祖宅老狮院至今仍由村民居住。明崇祯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为抵御流寇,自保于乱世,陈氏家族在樊山脚下修建了高达七层的防御性建筑河山楼,第二年,在河山楼外增修城堡,也就是今天的皇城相府的内城斗筑居。陈廷敬显贵之后,家族兴旺,在这种情况下,又开始修建外城,即中道庄,并于康熙四十二年全部完工,九年后,陈廷敬病逝于北京。 皇城相府城墙高达12米,与明建平遥古城和九边重镇太原的城墙等高,这圈享受州县级规格、周长一千余米的城墙,便是陈家的院墙。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康熙帝国中,平定三藩之乱的几场戏,即是以此城墙为背景拍摄的。同样,陈家的院门也如同城楼般高大宏伟,门洞上镶嵌着两块匾额:中道庄和天恩世德。中道庄,既是皇城村的原称,也是皇城相府外城的名字。世德是指世德堂,这本是陈廷敬曾祖经商时的商号名称,后来陈氏家族陈廷敬这支支脉也就以此来称呼,同样为富商巨贾,陈氏家族的另一支树德堂则鲜有及第入仕之人,世德堂的子孙们自认为造成如此悬殊差距的原因是上天对自己的垂爱与恩顾,于是悬挂了天恩世德这块匾额。 走进中道庄,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石牌坊。陈氏家族的第一座石牌坊奉旨建于清顺治十四年,褒奖的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这一年,19岁的陈廷敬已经考取举人的功名,牌坊的落成不仅为陈家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激荡着这位青年书生渴求功名显贵的雄心壮志,一座更大更能彰显天恩的牌坊已经在无形之中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第二年,少年得志的陈廷敬即成为陈家第三位进士,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宦海坦途。陈廷敬心中的那座牌坊最终在清康熙36奉旨建造,陈廷敬时任经筵讲官、刑部尚书。新牌坊四柱三楼,正中上方的匾额上书写着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 冢宰总宪两侧的匾额上,书写着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而另十四幅匾额则书写着陈氏家族取得的功名与官职,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父亲、祖父、曾祖父的累 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精选3篇 皇皇城相府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这里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官宅民居,是一具特色的古代建筑。下面是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各位旅客,大家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御书楼。御书楼因有清朝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午亭山村四个大字和春归桥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对联而得名。 穿过御书楼,我们就进入了皇城相府。相府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明朝时期修建的,外城是清朝时期修建的。我们参观了功德牌坊、冢宰第、点翰堂、东书院、内府、内宅、小姐院、南书院、花园、九曲桥、状元桥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位于外城的小姐院和内城的百尺河山楼。 河山楼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乱军侵扰而建造的。楼共7层,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楼顶建有垛口,底层深入地下,建有秘密地道。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远远望去,河山楼巍然屹立,成为皇城的一大景观。 从相府出来,我站在广场上举目仰望,整座建筑依山就势修建,气势恢宏,四周青山连绵,溪流潺潺,树木葱茏,草盛花繁,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我相信,所有来这里的游人都会被皇城相府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人文景观深深震撼.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盛开,正是春游的好季节,我、妈妈和爸爸一起去皇城相府,虽然以前去过好几次,但每次去都会焕然一新。 皇皇城相府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这里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官宅民居,是一具特色的古代建筑。 进去皇城相府后,会有一种壮观的感觉,也会感到很气派,在我面前的是一块赐配给陈廷敬的圣旨,上面是从左到右的文字,接着往前走,就进入了陈庭敬的庭院,这个庭院很壮观,有些像迷宫。 我们一起去参观了许多地方。最让我怀念的就是那一个小姐房。那里有一间专属小姐的房间,可以在那里吃饭、读书;向里走去,有一池池塘,是用十二生肖和寿桃装饰起来的边,因为陈庭敬的十二个女儿的生日是十二个生肖,所以用这个花边来装饰,还代表着陈庭敬的十二个女儿能够平平安安,岁岁如意。接着走上一座假山,是小姐们房子的平台,那里种着各种美丽的花儿,它们争奇斗艳,开得美极了!我在那里玩了一会儿,接着跟导游一起到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 那里展览的是陈庭敬写给皇上的康熙字典。我想大家对新华字典都不陌生吧!其实,新华字典里的字都是从康熙字典里查出来的。新华字典里只有7万字,康熙字典里有40万8000字,你们说惊不惊人? 接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小房子里,从小房子里直接到了一处很长的城墙,从那里,可 以看到这个家的整个情况。 今天,我的收获可真不小啊!听了我对皇城相府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对皇城相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我们不仅要去感受大自然,也去看一看历史的痕迹也是不错的。 篇三: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到了人们十分向往的地方皇城相府,它是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玄烨的老师陈延敬的故里,是国家AAAAA级文化遗产,不仅这样,皇城相府还被康熙称为午亭山村,这是一座极其罕见的官宦巨宅,还是一个出现过九位进士和六位翰林的风水宝地 我们还有我的伙伴们,来到了这个高大雄伟的城门前观看皇上圣驾,刚开始,皇上的护卫在左右站立,还有一些仪仗队,他们都穿着古代的装束,五颜六色,十分壮观,让我感受到皇家的庄严和威武,仿佛回到古代,忽然,侍卫高声大喊一声:皇上驾到。众人一齐跪倒施礼,高呼:吾皇万岁!把我从古代拉回现实生活中。 随后我们攻进了这座城池,又爬上城墙,那高大的城墙,足足有两三丈高。两边高高挂着灯笼,更增添了几许生机,上面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高大的古建筑上挂满了灯笼,城墙上铺着整齐的方砖,马或者四五个人都可以通过。走下城去,是一座蚌池,为什么它叫蚌池呢?是因为它的形状像蚌壳一样,我们还看了很多有名的建筑,我的眼睛都应接不暇了。 快乐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这次旅游真是难忘而甜美的记忆啊! 女士们、先生们: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15公里的北留镇皇城村,是一座建于明清两代的古城堡建筑群,总面积36580平方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八级、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皇帝35年讲经老师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是国家4A级旅游区,也是电视剧康熙王朝外景拍摄地。 陈廷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直至成为一代名相,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皇城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明清两代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为清代中国北方文化大家族。 御书楼 这座古老雄伟的建筑叫御书楼,因藏有康熙御笔而得名,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四十九年(1710),72岁高龄的陈廷敬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均被康熙帝婉言谢绝。当年十一月,他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获得恩准。但康熙帝命他原官解任,但仍留京用事,总裁康熙字典的编修,并说:卿是耆旧,可称完人。陈廷敬辞官后,康熙帝对他更加关怀有加,经常到他寓所探望。次年二月康熙帝再次到他书房巡视,看到陈廷敬不顾体弱多病,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审编字典时,备受感动,当即御笔亲书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幅匾联赐予陈廷敬,对他的一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并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午亭为陈廷敬的晚号。陈廷敬去世后,他的三儿子陈壮履将御书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以示纪念。 中道庄城门 皇城相府的外城叫中道庄,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的。按照内城风格,条石筑基,青砖砌墙,城楼、堞楼、望河亭前后呼应,左右相倚,与内城相接。既可登高远眺,赏心悦目,观览风景,又可居高临下,拱卫拒敌,外城门上镶嵌有两块匾额,上为天恩世德,下为中道庄。中道庄含意:一是自古以来,在樊水河畔,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皇城处于中间地段,故名中道庄;二是说皇城的主人身居官场,恪守的是孔孟之道,故曰中道庄。上匾天恩世德四字,以示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 功德牌坊 穿过中道庄城门后看到的是这大小两座石牌坊。它是陈氏家族用来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荣誉的功德牌坊。这座大牌坊,始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柱三楼,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牌楼上方冢宰二字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二字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牌坊最下面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就是相府主人。他在朝为官53年,先后担任过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并入阁拜相,声名显赫。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因陈廷敬是朝廷中的一品大员,官高位显,他的父辈以上是要加官晋爵的。所以,以上三行是分别封赠给陈廷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左右分别有一门衍泽、五世承 恩8个大字,意思是说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赐。下边则是陈廷敬兄弟子侄们所取得的功名和官职。牌楼的护柱石由狮子滚绣球的图案组成。小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两柱一楼,结构简单,上面记载着从明嘉靖到清顺治年间陈廷敬已经中举,由于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小牌坊的规模和装饰均不及前者,但在康熙年间的大牌坊未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庭的荣耀和标志。 冢宰第 冢宰第门楼高大,威严壮观,在大门上方有冢宰第三个大字。在陈廷敬拜相入阁后又在外面的两柱间加上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门前有两墩旗杆石。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过道大厅,至今余韵犹存。它为四柱三门、三间七架的结构。中间的门叫仪门,一般是不开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接序行走的过道。 冢宰第的建筑装饰既仿古、仿旧(东方的),又仿真、写实(西方的),开清代颖细繁密的先河。这些装饰题材,以寓意、比喻的手法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和希望,表现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观点。该院落的主建筑,正面为迎客大厅,康熙曾经两次在这儿做客。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为表彰陈廷敬的丰功伟绩,康熙皇帝为陈廷敬题写了点翰堂之匾额,这幅匾额被挂在大厅上方以示荣耀。 斗筑居 在内城的城门上方镶嵌着一块不大的石匾,上书斗筑可居4个大字,这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手书。内城形似斗状,是陈家为躲避明末流寇的侵扰而修建的。陈昌言将内城比作斗,意为在小小斗室之中有保安求全存身之地。 屯兵洞 我们现在来到了内城墙上,登高远眺,内城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三间七层、高百尺的河山楼和屯兵洞等建筑。河山楼东堡墙根一字形排开、依地势用砖石砌筑的五层窑洞层层递升,直至垛口,大小不同,内外相联,上下用甬道相接。内部既通且连,一进三四间,显得古朴厚重。这些窑洞,既省工省料,经久耐用,冬暖夏凉,易于居住;又错落有致,变化多端,立体感强,隐蔽性好,在建筑上颇具匠心。 河山楼 河山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乱军侵扰而建造的防御性建筑。该楼长3.4丈、宽2.4丈、高10丈,是相府城内最高的建筑。楼分7层,有墙内梯道和层间木梯相通,雄浑坚固,可容千人避难于其中。三层以上设有窗户,楼顶建垛口和女墙,便于了望敌情和抛掷乱石,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备有石碾、石磨、灶具等生活设施,并有地道通往城外,以防不测。 内城 自崇祯五年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