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理化检验技术(师)模拟试卷1_基础知识.doc_第1页
2009年理化检验技术(师)模拟试卷1_基础知识.doc_第2页
2009年理化检验技术(师)模拟试卷1_基础知识.doc_第3页
2009年理化检验技术(师)模拟试卷1_基础知识.doc_第4页
2009年理化检验技术(师)模拟试卷1_基础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1型题-单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A2型题-案例单选题B1型题-共享答案单选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X型题-多选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备选答案中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本试卷共有试题100道.单选题901.样品是否要进行预处理,其决定的根据是A. 检测的目的和要求B. 检测的要求和样品的性状C. 检测的要求和样品的数量D. 待测物的性质和所用分析方法E. 待测物的数量和所用分析方法答案:D2.样品预处理的干灰化法主要适用于A.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B. 金属及其化合物C. 不易挥发的金属及其化合物D. 有机化合物E. 不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答案:C干灰化是利用高温除去样品中的有机质,剩余的灰分用酸溶解,作为样品待测溶液。该法适用于食品和植物样品等有机物含量多的样品测定,不适用于土壤和矿质样品的测定,大多数金属元素含量分析适用干灰化。3.微波消解法达到消化目的的机制是A. 微波加热作用B. 微波振动作用C. 微波提高酸的氧化性D. 微波浓缩消解液E. 微波加热和振动作用答案:E补充:样品预处理方法(1)稀释和浓缩;(2)灰化法和消解法;(3)洗脱法和解吸法;(4)溶剂和固相萃取法;(5)衍生和水解4.测定头发中微量锌时,最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A. 干灰化法B. 酸消解法C. 固相萃取法D. 衍生技术E. 溶剂萃取法答案:B5.样品预处理的干灰化法通常是A. 在300400下灰化B. 在400500下灰化C. 在500600下灰化D. 在600700下灰化E. 在700800下灰化答案:C:6.用微孔滤膜采集金属化合物后,常用的消解液是A. 硝酸盐酸B. 硫酸盐酸C. 盐酸高氯酸D. 硝酸高氯酸E. 硫酸高氯酸答案:D7.在分析化学中样品预处理所使用的试剂应首先符合A. 极性强B. 溶解度大C. 空白值低D. 挥发性小E. 价格低答案:C8.在滴定分析中,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 碳酸氢钠B. 硼砂C. 硫酸钠D. 氢氧化钠E. 邻苯二甲酸氢钠答案:B标定盐酸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 Na2CO3和硼砂Na2B4O710H2ONa2B4O7 10H2O + 2HCL= 2NaCl + 4H3BO3 + 5H2O9.层析法的比移值Rf为A. 原点到斑点的距离/原点到溶剂的距离B.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斑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C.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D.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E. 原点到溶剂的距离/原点到斑点的距离答案:D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操作方法: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分析。10.在酸碱滴定中,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必须选在A. 7B. 7C. 7D. 化学计量点的pH值附近E. 化学反应等当点答案:D11.强碱滴定弱酸的突跃范围在pH为A. 9.704.30B. 9.707.70C. 7.709.70D. 6.307.00E. 4.309.70答案:C强碱滴定弱酸计量点的pH值不是7而是8.72,计量点落在碱性范围内。这是因为滴定产物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显碱性。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或百里酚酞等。强酸滴定强碱的突跃范围在pH=9.70-4.3;强酸滴定弱碱的突跃范围在6.25-4.3,选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12.纸层析是A. 常量分析方法B. 半微量分析方法C. 微量分析方法D. 超微量分析方法E. 不能做定量分析的答案:C13.在放热反应中,温度增加10将会A. 不影响反应B. 不改变反应速度C. 降低平衡常数D. 使平衡常数减半E. 使平衡常数增加一倍答案:C温度增加,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在本题中向逆反应移动,即增加反应物,减小生成物,则平衡常数降低。14.络合滴定的络合物必须满足下列哪一种情况A. LgK稳10B. LgK稳10C. LgK稳6D. LgK稳6E. LgK稳在8附近答案:E15.化合物EDTA(乙二胺四乙酸)同阳离子结合生成A. 螯合物B. 笼形(包合)物C. 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D. 聚合物E. 离子交换剂答案:A16.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A. pKIn10B. pKIn5C. pKIn1D. pKIn0.5E. pKIn0.1答案:C1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A. 同一物质不可能既有酸的作用又有碱的作用B. 任一酸失去一个质子后成为碱C. 碱不可能是阳离子D. 碱不可能是阴离子E. 碱可能是中性离子答案:B18.混合指示剂与一般指示剂相比A. 指示剂变色范围窄,颜色变化明显B. 指示剂变色范围宽,颜色变化明显C. 与一般指示剂相同D. 指示剂变色范围窄,颜色变化不明显E. 指示剂变色范围宽,颜色变化不明显答案:A19.某一多元碱,当C*Kb110-8,C*Kb210-8且Kb1/Kb2104,则A. 第一步电离的碱离子不可被滴定,第二步电离的碱离子可被滴定B. 第一步电离的碱离子可被滴定,第二步电离的碱离子也可被滴定C. 两步电离的碱离子可同时被滴定D. 两步电离的碱离子都不可被滴定E. 第一步电离的碱离子可被滴定,第二步电离的碱离子不可被滴定答案:E20.按照化学分析法分类,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 定性法和定量法B. 化学法和仪器法C. 滴定法和重量法D. 成分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E. 常量法和微量法答案:B21.在化学定性分析的反应中下列哪一种现象不可以利用A. 颜色改变B. 气体产生C. 沉淀溶解D. 溶液酸度改变E. 沉淀产生答案:D22.在强酸强碱滴定中,溶液的浓度愈稀,则A. 突跃愈小,可任意选择指示剂B. 突跃愈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少C. 突跃愈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D. 突跃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少E. 突跃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答案:B酸碱浓度愈大,滴定突跃区间愈大。溶液浓度愈稀时,滴定突跃区间愈小23.滴定度是指A. 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B.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浓度C. 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D. 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浓度E.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待测物质的浓度答案:A24.某一化学物质若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作为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不必具备下列哪种条件A. 物质的纯度要高B. 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相符C. 性质稳定D. 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E. 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答案:E25.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是(溶液的比重是1.56,浓度为52%)A. 5mol/LB. 10mol/LC. 12mol/LD. 18mol/LE. 20mol/L答案:E26.在重量分析法中,对于无定形沉淀的洗涤,应选用的洗涤剂是A. 冷的稀沉淀剂B. 热的电解质溶液C. 沉淀剂加有机溶剂D. 热水E. 冷水答案:B重量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某种称量形式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分离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常量分析。沉淀的洗涤:晶形沉淀,用冷的稀沉淀剂,由于同离子效应,减少沉淀损失;无定形沉淀,用热的电解质溶液,防止产生胶溶现象;溶解度较大的沉淀,沉淀剂加有机溶剂,可降低溶解度。27.下列各酸的酸度相等时,哪种溶液的摩尔浓度最大A. HClO4B. CH3COOHC. HClD. H3BO3E. H2SO4答案:D酸性越弱,摩尔浓度越大,酸性大小:醋酸碳酸硼酸28.HPO42-的共轭碱是A. H2PO4-B. H3PO4C. PO43-D. OH-E. H+答案:C29.0.100mol/L硫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A. 0.200mol/LB. 0.190mol/LC. 0.150mol/LD. 0.109mol/LE. 0.100mol/L答案:A30.重量分析方法中,关于恒重的叙述下列哪种正确A. 恒重前后两次质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B. 两次称量质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C. 恒重前后两次质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D. 恒重前后两次质量相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E. 两次称量质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答案:A31.化学定性分析对照试验的目的是A. 检查试剂和试验用水B. 检查试验用具C. 检查试剂和反应条件D. 检查样品预处理E. 检查操作过程答案:C32.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性质,错误的叙述是A. 多数是有颜色的物质B. 它们是弱酸和弱碱C. 它们解离常数的数值确定发生颜色改变时pHD. 指示剂应当用量大,为的是能清楚看到颜色改变E. 温度是影响滴定的一种因素答案:D33.酸碱滴定选择指示剂时,不需要考虑的情况是A. 等当点的pHB. 指示剂的pH范围C. 滴定方向D. 指示剂的颜色E. 指示剂的摩尔浓度答案:E34.吸水硅胶中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成为变色硅胶A. 氯化钴B. 硫酸铜C. 硫酸铁D. 氯化锰E. 硫酸铬答案:A变色硅胶就是在硅胶中加入了一些带有结晶水的无机盐、少量的二氯化硅,如钴盐。无水时就是失去结晶水时的状态是蓝色,吸水时就是结晶水时的状态为粉红色。35.在络合滴定中,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络合物越稳定,在滴定时允许的pHA. 越高B. 越低C. 越保持不变D. 越接近中性E. 越没有关系答案:A36.灼烧过的化合物,放置在干燥器中,主要是使其在称量前这一段时间中保持A. 组成不变B. 重量不变C. 化合物不氧化D. 化合物不分解E. 化合物不聚合答案:B37.原子荧光光谱是A. 原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B. 原子的各层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C. 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D. 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E. 原子的s层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答案:C原子荧光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处特征波长的荧光。主要包括激发光源,原子化器,光学系统和检测器。38.原子光谱是由哪种跃迁产生的A. 原子在能级之间B. 基态原子在能级之间C. 电子在能级之间D. 电子在基态原子的能级之间E. 电子在激发态原子的能级之间答案:D?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的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跃迁至激发态,使入射光减弱。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原理:元素在受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特征谱线。39.在波尔兹曼公式中,激发态原子数与下列哪项无关A. 温度B. 气压C. 基态原子数D. 原子激发能E. 元素的性质答案:B40.选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条件应包含A. 选择分析线、灯电流、火焰类型及状态B. 选择分析线、灯电流、通带宽度和原子化条件C. 选择火焰类型、火焰状态、火焰高度和灯电流D. 选择分析线、灯电流和原子化器及其操作条件E. 选择光源及其电流、原子化器及其操作条件答案:D41.基体改进剂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常用来消除A. 光谱干扰和电离干扰B. 光谱干扰和物理干扰C. 物理干扰和电离干扰D. 化学干扰和电离干扰E. 背景吸收和电离干扰答案:D物理干扰消除: 配制的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组成相似;化学干扰消除方法:适当提高火焰温度使难挥发、难解离的化合物较易原子化;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电离干扰:选择合适的火焰温度,选择燃气、助燃气;加入消电离剂;光谱干扰:选择最灵敏的共振线做分析线;用空白校正消除背景4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方法的特征浓度是指A. 能产生1%吸收或0.044吸光度时,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或量B. 能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或量C. 标准曲线的斜率D. 标准曲线的截距E. 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元素最低浓度或最小量答案:B43.荧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具有A. 氢键B. 共价键C. 双键D. 共轭双键E. 氢键和共价键答案:D44.荧光光度法中,在测量荧光时,检测器与激发光通常成A. 180角B. 90角C. 60角D. 45角E. 30角答案:B45.荧光物质分子中引入OH时A. 荧光强度增加B. 荧光强度不变C. 荧光强度降低D. 荧光强度明显降低E. 荧光强度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答案:AOH为供电子基,会增加电子密度,从而使跃迁所需能量降低,荧光强度增加。46.在电化学分析法中,玻璃电极对阳离子的相应顺序为A. KNaHB. KHNaC. HNaKD. HKNaE. NaKH答案:C47.在电位分析法中,电极的标准电位是指A. 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0时的电极电位B. 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1时的电极电位C. 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2时的电极电位D. 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3时的电极电位E. 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4时的电极电位答案:B48.红外光谱法适用做A. 原子结构分析、分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B. 原子结构分析、分子结构分析和定性分析C. 原子结构分析、分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D. 原子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E. 原子结构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答案:A49.在GC-MS中,说法最正确的是A. GC既起到分离作用,又起到检测作用B. GC只起到分离作用,MS起到检测作用C. GC只起到分离作用,MS起到分离和检测作用D. GC既起到分离作用,又起到检测作用,MS也起到检测作用E. GC既起到分离作用,又起到检测作用,MS起到分离和检测作用答案:B气相色谱仪分离样品中的各组分,起着样品制备的作用;质谱仪对接口依次引入的各组分进行分析,成为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50.分离度是衡量气相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A.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B.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和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C.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积D.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和与两峰底宽度平均值之积E.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度之和之比答案:E51.与填充色谱柱相比,毛细管色谱柱的优点是A. 分析速度快B. 分离效能高C. 灵敏度高D. 精密度好E. 能直接定性答案:B52.选择气相色谱法固定液的最正确原则是根据A. 待测物的分子量B. 待测物的沸点C. 待测物的熔点D. 待测物的官能团E. 待测物的极性气液色谱法:固定相为液体,需要一个担体使固定液以薄膜状态分布在其表面上。固定液的选择原则是相似相容原理,即根据待测物的极性进行选择。答案:E53.在气相色谱法中,死体积是色谱柱内A. 固定相所占体积B. 固定液和担体所占体积C. 担体所占体积D. 固定液和气体所占体积E. 气相所占体积单选题9054.造成气相色谱固定液流失的原因是固定液在使用条件下A. 熔点高B. 化学惰性差C. 蒸气压高D. 蒸气压低E. 黏度低单选题9055.气相色谱使用的电子捕获检测器,常用63Ni作为射线源的原因是A. 灵敏度高B. 准确度高C. 精密度好D. 使用温度高E. 射程短,使用安全单选题905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梯度洗脱装置是按下列哪种方法操作,以改变流动相的极性、离子强度或酸度等A. 将两种不同性质而互溶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B. 将两种不同性质而互不相溶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C. 将两种性质相近而互溶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D. 将两种性质相近而互不相溶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E. 将两种性质相同而互溶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单选题9057.高压液相色谱法根据分离的机制可分为A. 离子交换色谱、液固吸附色谱、液液分配色谱B. 填充色谱、离子色谱、毛细管色谱C. 凝胶色谱、液固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液液分配色谱D. 特层色谱、填充色谱、毛细管色谱和凝胶了谱E. 液固吸附色谱、固相分离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毛细管色谱单选题9058.离子交换水除去的水中物质是A. 多种离子B. 氟C. 所有无机物D. 有机物E. 氨单选题9059.朗伯-比尔定律是A.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成正比,与浓度无关B. 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与液层厚度无关C.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及溶液浓度成反比D.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及溶液浓度的乘积成正比E.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及溶液浓度的乘积成比例单选题9060.在分光光度法中,反应溶液pH与灵敏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pH影响测定的灵敏度B. pH越高,灵敏度越高C. pH越高,灵敏度越低D. pH不影响灵敏度E. pH越低灵敏度越高单选题9061.在分光光度法中,下列哪一种不是影响显色的因素A. 显色剂的浓度B. 溶液的酸度C. 显色的温度D. 显色的时间E. 比色杯的大小单选题9062.化合物同分异物体是指A. 分子中含有原子的数量相等,但结构不同B. 分子中含有元素的种类相同,但结构不同C. 分子的摩尔质量相等,但结构不同D. 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E. 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相同,但结构不同单选题9063.在职业卫生工作场所有害物质采样规范GBZ.159-2004中,标准采样体积的条件是指A. 气温20,大气压101.3kPaB. 气温10,大气压110.3kPaC. 气温10,大气压101.3kPaD. 气温0,大气压110.3kPaE. 气温0,大气压103.1kPa单选题9064.粉碎石英石产生的粉尘在空气中的状态属于A. 蒸气态B. 气态C. 气溶胶态D. 蒸态和气溶胶态共存E. 雾态单选题9065.空气样品的富集方法有A. 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活性炭法和硅胶法B. 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冷冻浓缩法、滤料采集法C. 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冷冻浓缩法和溶剂溶解法D. 液体吸收法、纤维滤料法、固体吸附法和活性炭法E. 液体吸收法、活性炭法、硅胶法和冷冻浓缩法单选题9066.在生物监测中,决定生物样品的采集时间的主要因素是A. 样品的种类B. 待测毒物的毒性C. 待测毒物的代谢速度D. 待测毒物的物理性质E. 待测毒物的化学性质单选题9067.下列属于生物样品的是A. 食品B. 水C. 空气D. 粉尘E. 呼出气单选题9068.采集血液标本后,防止溶血的正确转移方法是A. 将血液直接注入清洁、干燥的试管中B. 将血液直接注入清洁、干燥的加入抗凝剂的试管中C. 将血液的各部分尽快冷冻D. 将针头取下,再沿试管壁将血液注入干燥试管E. 将血液注入清洁的试管中,并尽快离心单选题9069.将采集的血液缓慢地注入干燥的不加抗凝剂的试管内,室温下放置、离心机分离后,所得的上层液是A. 血浆B. 全血C. 血清D. 红细胞E. 白细胞单选题9070.在检测生物材料中的微量元素时,采集尿样后,加入少量的硝酸,是为了A. 中和尿样和防止尿样挥发B. 酸化尿样和防止尿样挥发C. 防止尿样腐败和挥发D. 防止尿样挥发和待测元素被器壁吸附E. 防止尿样腐败和尿中微量元素被器壁吸附单选题9071.镉具有蓄积性毒性,食物中即使含有微量镉,也会对肾脏产生危害,日本曾发生镉危害引起的A. 水俣病B. 骨痛病C. 贫血病D. 肿瘤E. 肝脏坏死单选题9072.过氧化值是表现油脂发生什么反应的指标A. 酸化B. 氧化C. 还原D. 重氮化E. 过氧化单选题9073.在乳粉质量检查中,区分乳粉和其他物质粉末的指标是A. 水分B. 乳糖C. 脂肪D. 蔗糖E. 还原糖单选题9074.测定牛乳中的脂肪含量,再结合牛乳的密度,可以判断牛乳中是否存在双掺假。所谓的双掺假是指A. 脱脂、加水B. 加盐、加水C. 加糖、加豆浆D. 加水、加尿素E. 加碱、加糖单选题9075.不可能导致食品灰分增加的是A. 生产工艺粗糙B. 混入了泥沙C. 加入了不合卫生标准的添加剂D. 加入了大量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E. 添加了大量的蛋白质单选题9076.中毒食物样品的采集应具有A. 均匀性B. 时间性C. 典型性D. 广泛性E. 溯源性单选题9077.水环境中金属污染物不同于其他污染物,其特性是A. 污染来源不多B. 容易分解C. 无食物链富集作用D. 局部污染不严重E. 二次污染单选题9078.用硫代硫酸钠标定碘标准溶液,其反应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已知15.0ml碘溶液,消耗了30.0ml,0.100 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碘溶液的浓度是A.0.050 0mol/LB.0.100 0mol/LC.0.200 0mol/LD.0.500 0mol/LE.1.000 0mol/L单选题9079.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每年被排放到环境中的数量目前约为A. 数千万吨,种类达几十万种B. 数百万吨,种类达十万多种C. 数十万吨,种类达数万种D. 数万吨,种类达上万种E. 数万吨,种类达数千种单选题9080.酚类化合物中沸点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可以蒸出挥发酚A. 100以下B. 180以下C. 200以下D. 230以下E. 250以下单选题9081.标准状况下空气中苯浓度为1.0mg/m3,用百万分浓度表示为A. 0.013106B. 0.287106C. 1.15106D. 3.48106E. 25.7106单选题9082.1mol量的不同气体,它们的A. 质量相同B. 分子数量相同C. 体积相同D. 压力相同E. 重量相同单选题9083.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和大气压对浓度的影响是A. 温度和大气压变化对浓度值无影响B. 温度对浓度有影响,大气压对浓度无影响C. 温度对浓度无影响,大气压对浓度有影响D. 温度对浓度影响大,大气压对浓度影响小E. 温度对浓度影响小,大气压对浓度影响大单选题9084.气溶胶是指A. 以蒸气态挥发到空气中的污染物B. 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体系C. 以气体形式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体系D. 空气中含有污染物的统称E. 空气中含有的粉尘单选题9085.下列污染物在空气中以蒸气和颗粒物共存形式存在的是A. 一氧化碳B. 苯C. 铅D. 多环芳烃E. 汞单选题908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蔗糖是具有右旋性的,水解后的单糖混合物显左旋性B. 蔗糖是具有左旋性的,水解后的单糖混合物显右旋性C. 蔗糖是双塘D. 蔗糖不具有还原性E. 蔗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单选题9087.食品中自由水的特点是A. 易结冰,能溶解溶质B. 不易结冰,能溶解溶质C. 不易结冰,不易溶解溶质D. 易结冰,不易溶解溶质E. 渗透在食品组织细胞中,不易游离除去单选题9088.实验证明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