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检测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 d中生代解析:选b。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代中,元古代持续时间最长。2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co2浓度增加 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许多物种灭绝a bc d解析:选d。大面积砍伐森林会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同时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35题。3原始鱼类出现在()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4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5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蕨类植物解析:第3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4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5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答案:3.b4.a5.c由于人类的智慧与欲望,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据此完成67题。6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b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c人类应停止或减缓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d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7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印度洋海啸 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广州等沿海城市地面下沉a bc d解析:第6题,人类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不应停止经济发展,而是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第7题,海啸和特大洪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答案:6.c7.c8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自1650年至1950年物种灭绝速度呈现_的趋势。(2)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_。(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态破坏答案:(1)加速(2)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争夺生存空间(3)d1读生物进化和环境变迁示意图,有关图中序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大约48亿年b的转变过程完全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结果c主要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结果d缩小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解析:选c。有氧环境产生了大量臭氧,而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24题。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 b鸟类c两栖类 d鱼类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 b中生代c元古代 d新生代4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2题,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3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第4题,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答案:2.d3.b4.b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 026.5 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 mm。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6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解析:第5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c。第6题,大规模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a。答案:5.c6.a7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排放后再利用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 bc d解析:选d。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_。(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