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_第1页
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_第2页
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_第3页
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_第4页
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教师版) 201312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处理(ch) 蒙(mng)骗出其不意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B恫吓(h)包扎(zh) 知人论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的士(d) 萎靡(m) 一如既往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D岿(ku)然 氛围(fn) 意气用事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答案:C A蒙(mng)骗 ;B包扎(z)、知人论世;D万事俱备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服装鞋帽的尺码号型该如何确定?这些与日常生活 的设计,都有赖于人类工效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2)房市升温回暖,银行却 ,究竟是临近年末“没钱贷”,还是挑肥拣瘦“不愿贷”,调控升级“不敢贷”?(3)说句老实话,为何腐败分子现在如此之多,究其原因,就是 造成的。A休戚相关 扬汤止沸 养痈遗患 B休戚相关 釜底抽薪 养虎遗患C息息相关 釜底抽薪 养痈遗患 D息息相关 扬汤止沸 养虎遗患答案C(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养痈遗患”与“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3.汉语的奇妙在于,相同的词语,根据语境的变化,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含义。下面是小王给乔局长送 “红包”时,两人的对话。乔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乔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王:“小意思,小意思。”乔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乔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小王:“是我不好意思。”请对这段对话中的“潜台词”进行解读,解释指定的三个短语,解释的语言中不得再出现“意思”一词,对每个短语的解释不超过8个字。(5分)_ _答案:一点心意(2分)真不错(真识相、真会办事)(1分)笑纳了(接受了)(2分)4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30字。(4分)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答案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划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注 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3分)(1) 自唐季以来 季:朝代末年(2)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3)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因:趁着6.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这一点的一组是(3分) (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A B C D答案: D ( 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 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功臣们都因此得以善终。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仍任他为相。答案: A (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3分)译文: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听听您以后的打算。(每句1分,共3分)(2)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译文:(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每句1分,共3分)(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4分)译文: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第亟虽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附文言文译文韩王赵普做宰相。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孙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出来,那些事情就都解决了。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 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借决明塑造了怎样的形象?(4分)答案:第一问: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第二问: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手法2分,一点一分;形象2分)(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委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了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表达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一点2分,共三点)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_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3)大弦嘈嘈如急雨,_ 。(白居易琵琶行)(4)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诗经.氓)(5)望西都,意踌躇,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7)蓬生麻中,_ ;_ ,与之俱黑。(荀子)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2)扈江离与辟芷兮(3)小弦切切如私语(4)隰则有泮(5)伤心秦汉经行处(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太阳岛上包利民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 “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中外读点2009年第1期)11.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6分)答案:(1)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2)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3)由于现实生活的穷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农民形象。12.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题目是“太阳岛上”,正文从父亲感叹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写起,记叙了“父亲”游岛的渴望与遗憾,“我”两次游岛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太阳岛”贯穿全文始终,成为行文线索。(2)“太阳岛”是父亲的梦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太阳岛上”留下了父亲的父亲的愿望,也留下了父亲的遗憾,更留下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自尊;以此为题目,能引发读者对于小说内涵的丰富联想,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13.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4分)答案:(1)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遗憾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2)父亲的梦想,也曾带给“我”美好的期盼,从“我”的角度表达对父亲这样骄傲自尊而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形象的同情,显得更有细腻、真切的情味,耐人品读。14.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答案示例一:合理。(1)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的极为自尊在前文已经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埋下了伏笔。(2)结尾依然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答案示例二:不合理。(1)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票实为罚单没有必要,反使得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2)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叨“太阳岛就是好地方”以及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发湿”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充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零的故事董桥李丽珊滑浪风帆夺金牌,为香港在奥运会上创出“零的突破”。没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所有数字都没有意思了。“零”这个数目字据说真的是印度人发明的。剑桥大学数学大师G.H.Hardy有一次到印度去领一个大奖,发表演说。他上台第一句话说:“印度对人类的贡献是零。”全场鸦雀无声愣了三秒钟,然后哄堂大笑。 创造“零的突破”固然艰难;人生从“有”而求“无”求“零”,似乎更不容易。二十年代有个美国作家Harry Crosby是富家子弟,去世的前一年带着妻子到埃及去旅行,偶然碰到一位智者。智者对他说:“我以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去衡量我的财富。”此话蕴藏无穷哲理, Crosby觉得是晨钟暮鼓。他于是决定重新衡量他的身外物,他要把他读过的藏书处理掉:从上万册减为一千册,再减为一百册、十册,最后只留一册。他开始送书给人家。他碰到一个陌生人,一眼觉得好感,马上把手头所有波特莱尔的初版书都送给这个人了。他还挑了一批珍本善本书,标上最低廉的价钱,偷偷一本一本掺进塞因河畔旧书摊上的廉价旧书堆里。李丽珊当然经历过无数次的“零”的挫折。她告诉明报记者说,刚学滑浪风帆的时候技术不好,有一次出海训练天气转坏,风雨雷电交加,身边没有人,叫救命也没有用。这时,她突然看到舅父的身影,不是来救她,而是要她自己摇回岸边去。她于是一边哭一边摇,摇到筋疲力尽的时候才看到海岸。她今天回忆这一段往事,自然觉得格外有意义。她已经乘长风破开“零”的局限;她今后要记得的是当年独自摇回“零”的岸边的情景。15.本文开头讲数学大师的轶事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交待了数字“零”的由来(1分);说明了“零”的意义(2分),验证李丽珊“零的突破”之艰难(2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1分)16.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6分)答案:世俗眼光中的财富大部分是自己用不着的身外物(2分),真正的财富是内心和精神世界的东西(2分),占有的身外物越多,精神财富越匮乏(2分)17.概括本文中“零”的意义。(6分)答案:“零”是其他意义依榜的基础(2分);“零的突破”意义重大且艰难(2分);人生从“有”而求“无”求“零”,是更高的境界(2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有一个奇怪的男子,他的鞋子总是比脚大好多。有一次,一位老人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总是穿这么大的鞋?”他说:“大鞋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花同样多的钱,我为什么要买小的呢?”老人问:“你的脚应该穿多大的鞋?”男子吐吐舌头说:“很久没穿过合脚的鞋,不知道脚的尺码。”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驱除心中的贪念吧,年轻人。很多时候,人们昂首追求的并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找到合脚的鞋,才能把人生之路走好;鞋太大,反而会妨碍自己前进。”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及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