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案.doc_第1页
羚羊木雕教案.doc_第2页
羚羊木雕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羚羊木雕教学目标:1、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刚刚升入中学不久的你们,如春天的小树在悄悄地长大,而且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可能事事听从家长了。面对学习,面对友情,你们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并产生矛盾,父母也许会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让我们一起学习张之路写的羚羊木雕。这篇微型小说讲的就是发生在家中的这样一个故事。 二、简介作者,题目解说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这里作者把羚羊木雕用来作为文章的标题。全文内容就是与它有很直接的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人物:“我”、万芳、我的妈妈和万芳妈妈、我的爸爸和奶奶。 时间:今天。 地点:我家里、万芳家里及路上。归纳:“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后,被父母逼着要回来的事。2、理清全文结构及线索第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段):“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 第三部分(2425段):“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段结尾):“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内容围绕“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样要回羚羊木雕”来写的。羚羊木雕这个物品是文章线索。作用:以“羚羊木雕”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 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五、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1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第一组:刻画妈妈的(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去掉加粗词“突然”,可以吗?)(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1)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2)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3)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第二组:写“我”的(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加粗词有什么作用?)(3)“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1)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2思考: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的“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点拨: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3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明确:“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态度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妈妈严厉,爸爸冷酷。4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妈妈:态度生硬固执。 (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我”:重情、软弱。 万芳:仗义、明理。六、研读问题,把握主题1、提问:课文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什么矛盾,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什么思想?讨论并归纳:课文写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这件事反映了我重友情,重许诺,也反映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2提问: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讨论并归纳:可以。羚羊木雕有价,情义无价。只知珍惜有价的羚羊木雕,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3提问: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讨论并归纳: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明事理。她也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要回羚羊木雕,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物是深明情理的。4提问: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讨论并归纳: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不懂得孩子间的感情,只知道东西贵重,不知道还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5、事情已经发生了,怎样处理才更妥当?假如我是“爸爸妈妈”1.对女儿讲明羚羊木雕的贵重和纪念意义,让她领会父母的亲情,她可能会主动去要回。2.委婉地跟万芳说说羚羊木雕的贵重和纪念意义,她可能会主动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假如我是“我”1.事先征求父母意见,也就不会有这件事发生。推而广之,凡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多与父母交流,就可以避免幼稚行为,因为父母毕竟比我们更有处事经验。2.照妈妈说的,用那盒糖果换回羚羊木雕,并说明理由。3.给万芳讲一个故事,说明木雕的贵重和纪念意义,她可能会主动还给“我”。4.了解一下万芳还喜欢什么,送给她一件更喜欢的礼品,换回木雕。6、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7、提问: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经义的行径会怎样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七、归纳写作特点讨论并归纳:(l)本文用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继续叙述。上幼儿园我和万芳就很好,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上星期一我和万芳换裤子的事。这两件事只不过补充说明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样也使全文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