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36团中学 王尓强教材解读: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本单元所选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本课选自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本课既向读者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又向读者传达出作者对大雁喜爱的情怀。课文描写了大雁归来,大雁觅食、集会的情形,作者按照大雁的行为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诸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为人们闻所未闻,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浓郁的抒情色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了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包涵感情。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知识和情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很明显,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因此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怀应该是本文的重点。学情分析:八年级三班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学生善于思考,班级学习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之间比较善于合作学习,善于发言,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把握、语言的品析和欣赏都有一定的能力。鉴于上学期对于说明文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梳理文中关于对大雁知识应该不是难点,而对于如何从平实的文笔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怀,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该从学生擅长学习方式入手,抓住文中具有表现力的词句,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2、 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 探究文章内涵,理解文章主旨,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观看大雁图片ppt。利奥波德,美国著名伦理学家,他把大雁看做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做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今天我们就跟随利奥波德一起走近大雁。2、 速读课文,简说大雁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要点,但又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只要求学生了解。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培养学生信息的提取能力。活动设计1:请同学对课文进行速读,并要点提取。请你用一句话或短语说说作者笔下大雁的生活习性,并有一句话来评价你所了解的大雁。学生速读,然后班级交流。教师明确(ppt展示):这是三月的大雁。它们是从南方归来的大雁。这是春雁。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直线飞行200英里大雁。以家庭为主要组成单位的大雁。以六或六的倍数组成的大雁群体。归来后每天都要到玉米地里去觅食的大雁。4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中集会。每年一度进行迁徙的大雁。每年三月,都要吹起联合号角的大雁。这是一群友善、无私、乐于助人、乐观、坚守信念的大雁。3、 品读语句,体会情感。作者满怀喜爱之情描述了大雁。体会情感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此环节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活动设计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字里行间渗透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运用批注法进行品析,然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教师预设:课文中有“爱鸟者”这个概念,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的确,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这个“爱”字就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大雁是报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他是那样珍爱大雁。春雁觅食前后的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不必说,这也是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晚上大雁群居沼泽,作者说那是他们的集会,他喜欢听那种集会的种种声响。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从写作上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一大特色。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无论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地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诸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为人们闻所未闻,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浓郁的抒情色彩更是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4、 探究内涵,理解主旨。资料引用:1、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题目。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2、 “第一部分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乡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3、 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4次高峰会议之一,会期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三国领袖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席,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会后公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塑造战后东亚的新局势。开罗会议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四强的地位,对中国政治上意义重大;战略方面,虽然会上决议和承诺许多未予实行,行动计划一再延期和更改,最终仍达成立中、英、美三国联手反攻缅甸的目的。活动设计3:请同学品读第3、11段,思考: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小组交流然后班级展示。教师明确:从大雁的视角审视人类,我们似乎少了和谐,友善,少了和谐共处的观念,少了对自然应有的尊重和敬畏。5、 总结“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我们再也不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