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做完不是就完事了,还要反复的研究。下面我说下某老师的真题5步研究法。一,做一遍,错误的看看怎么错的 二全文翻译,注重词汇、长难句。三 理清文章脉络。四 注意错误选项的陷阱以及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五 背诵。当然,你平时还是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模拟题的,不宜过多,但是做一些也没有坏处。不必太过于在意答案对错,不要对自己又心理暗示。 我个人还是推荐张剑出的模拟阅读。9月以后,你可以开始各个专项的练习了。当然专项不必花过多时间,其间单词还是要背的,阅读也是要练的。翻译,将历年真题翻译3-4遍即可。完型,也是做下历年真题,完型如果你平时能稳定在6分,那还是值得一做,如果分数较低,最后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弃。完型不需要做过多练习。新题型有3种题型,要特别注意小词所能起到的提示作用,比如a sth,表示这个东西是头一次出现,应该在文章的前面部分,而如果是the sth,说明此东西已经出现过了。今年的新题型出的题型就比较考察你的宏观逻辑能力了。总体而言,新题型的技巧大多数在阅读中都会出现。12月,作文的模板要理出来了。作文是非常提高分数的项目,具体细节就不说了,大家多注意。一.考研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四步走)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第二, 通读全文,抓住中心。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定位原则: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1. 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重叠选项,选出答案。2.作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1.例证题 : 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中出现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 exemplify 时。 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例子周围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 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 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内容拉出来让你去选。()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2.指代题 : 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3. 词汇题 :“搜索代入”法 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注意: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b.考研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 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4.句子理解题 : 返回原文找到原句。 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的精确分析(找主干),应该重点抓原句的字面含义。若该句的字面含义不能确定,则依据上下文进行判断。注意:局部含义是由整体决定的。 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过用其他英语词汇换种表达而已。 句子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推得过远。做题时应把握住推的度。思路: 对句子微观分析? 不行就依据上下文? 选择时不要推得过远。5.推理题 :“最近原则” 标志: learn, infer, imply, inform 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样,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察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察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好。 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注意:做题时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是否把原文读懂才是关键。6.主旨题 : “串线摘帽”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the best title 串线法:抓首段和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把其意思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注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特别要注意中心句。(主要针对自然段少的文章;针对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题最好联系中心句。找一个和中心句最贴近的) 小心首段陷阱。 主旨题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经常是: 局部信息,即选项的内容小于文章的内容; 范围过宽,即选项的内容大于文章的内容。逆向思维法、快速作文法:在两个选项看上去都十分正确无法选择时,试着从选项出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选项来写文章会有那些内容,然后把它与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即为正确选项。7. 作者态度题 : 标志:attitude 应精确理解四个选项的含义。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 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如:fortunately, excessively, too many. 举例的方式。 抓论述的主线。把第一段读透,把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拉出来,看整个文章的谋篇结构。 做作者态度题时特别注意:首先看清楚是谁对谁的态度。8. 判断题 : 看可否通过四个选项具体化到文中一点或者根据自然段原则定位。每个选项都应返回原文,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判断。要重点抓是“三错一对”还是“三对一错”的关系(做题是要看清题目)。9. 细节题 :看完题目回到原文,重叠原文,得出答案10.重点题型中的几个问题: 词汇题:字面意思不是答案,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深刻含义 句子理解题:一般不要求推理,只看句子本身。 推理题: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重现,不一定非要经过逻辑推理从原文中得出。11. 正确答案的特征: 正确答案经常与中心思想有关。 正确答案的位置,最常见的三个位置是:段首段尾处、转折处、因果处。 正确答案经常运用的原则是: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从语气角度来看,正确答案中经常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和委婉表达的用词。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 not necessarily, some. 正确答案经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2. 错误答案的特征:第一大层次: 无中生有 (未提及的概念); 正反混淆 (选项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 所答非所问 (虽然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符合原文,但和题干搭不上边)第二大层次: 过分绝对; 扩大范围(注意隐蔽型的扩大范围mostly); 因果倒置 常识判断; 推得过远; 偏离中心; 变换词性。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能够不由自主地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了,才表明我们正确掌握了这些技巧。三.阅读的技巧1. 标点符号在阅读中的作用 : 句号。用来分割句子 ,以句号为单位,把段分隔成块,逐个击破。团?条 逗号。在两个逗号中间是一个补充说明成分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献跳过去不读。 冒号。冒号的后面进一步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冒号的前后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分号。分号是用来分隔句子的,并列结构:语意上的并列、结构上的并列。 破折号。两个破折号之间是补充说明成分,在阅读中可以先不读。如果不能读懂破折号之前的句子的意思可借助破折号间的内容加以理解。 引号。引用和讽刺两种作用:引用某人的观点(是支持还是反对);用来反讽,讽刺。引用的目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引述都是为了说明核心概念、中心思想,否则就没有意义。括号。两种作用:补充说明、解释生词。2. 微观阅读的技巧 : 抓主干。 看标点符号。 被动变主动。 消减否定法。 重新断句。 对照法。抓一些重点词: 解释词:namely(即,也就是);likewise(同样的);in other word(换句话说);that is to say(那就是说) 转折词?目的:体会一种逻辑关系,也是经常出题的地方。but, yet, although, however, in contrast(与之形成对照的是) 表示结果的词:thus, as a result, consequence 表示递进的词:further more, in addition to 表示重要的词:prime(首要的); above all(最重要的);first of all3. 宏观阅读的方法 :怎样对待一篇文章: 一般来说,任何一篇文章都讲一个主题。 注意抓两类文体:一个是议论文,抓作者中心观点和作者态度;二是说明文,抓说明对象和作者态度。 注意看清楚文章是由几个自然段构成,同时要注意看清楚文章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是顺承结构还是转折结构。 注意文章的一些固有模式:第一类型:启承传合型,要特别注意启和合的前后呼应。第二类型:花开两朵型,要注意两个核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第三类型:问题答案型,一般来说问题就是文章的中心,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第四类型:平铺直叙型,注意抓首段和中心。第五类型:开门见山型。4. 总结段落的固有模式 : 中心句(段首句)?具体论述 中心句(段首句)?具体论述?中心句(段尾句) 如果段首句和段尾句是呼应的话,那么其之间的话必然是支持句,也可能反着说一下,但最终还是支持段首或段首主题句的。 过渡句(段首句)?具体论述 中心句(段首句)?具体论述?转折?具体论述 具体论述?中心句(段尾句) 句句展开式(无明显主题句)指比较短的段落。如只有三、四行的段落。这样就没有必要在段首给出一个中心,后面再展开。而是直接把事情给描述一下就可以了。5. 读文章时需特别留意的细节 : 举例、打比喻处 人物论段 转折处后 复杂句 因果句 特殊标点 段首段尾句最常出题的地方是:中心思想或核心概念。中心思想 + 细节 = 文章6.独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尾的独句段所起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文章中间的独句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四.考研英语到底考什么?(阅读能力)1.观念转变和方法转变(close reading 细读)考研考察细读、辨别能力。2.阅读的重要性3.考研文章类型的分析(来源、内容、体裁)来源:西方大学的一二年级课本、西方报刊杂志(从97年以后主要来自西方报刊杂志)从内容角度把44篇文章分类: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新的趋势是人文科学的文章。文章的分类:(共44篇)(1)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有30篇 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分析:政治学,从89-03没有出过题,因为西方和东方的意识形态存在差异性,避开敏感话题,没有出过;经济学,每年至少一篇;教育学,隔年出一次;传播学,隔年出一次。总结:泛读的重点经济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2)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有10篇10篇中,纯而有纯的自然科学很少,只有约4篇。命题集中在科学史方面。出题的原则:一般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总结:泛读自然科学的文章,少读纯自然科学的文章,多读简介科学史的文章。(3)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还剩4篇)分析:88-99年,11年中从未出过题。00年(3)文学评论未来主义诗歌;00(5)散文雄心壮志;01年(5)散文我这个人的一段心路历程;02年(1)讲幽默,题目有迷惑性。总结:人文科学出题有抬头趋势。从体裁角度把44篇文章分类: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多读:议论文、说明文。 (从来没有出现过记叙文,应用文只出过1篇)从语言上,以美国英语为主。突显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应该多了解一些美国的基本概况。最好有一幅美国地图。 4.新大纲中对于阅读理解的总体要求(阅读速度和8点阅读要求)阅读速度:(02年开始为4篇x 5题)每篇文章略有增加,但增加不大。要求文章读得更细了,用close reading(细读)的方式击破考研阅读。比较适合的阅读速度为:45-50/分 八点阅读要求:(1)能够抓住文章中的主旨大意、(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3)理解概念性的含义(concept), (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的能力(解体思路应尽量适应命题专家)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含义,(6)理解文章的谋篇结构及段与段、句与句的逻辑关系,(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态度,(8)区分论点和论据 新大纲提出的三点要求:(1)词语的概念性含义(2)理解文章的谋篇结构(3)区分论点和论据5.新大纲的特点(3个):放慢作题速度(close reading仔细阅读),阅读速度要求我们读得更细更慢了;词的变化(passage变成了text),重视文章总体结构的把握,这要求从结构的角度来读文章;命题范围没有任何变化。强调时效性。考研阅读“赶时髦”,与当今形势联系较紧,多看一些时文(经济方面)。97年(1)法律时文;97年(5)经济时文;96年(3)经济-劳资变化;99年(2)互联网;01年(4)全球并购浪潮;02年(4)安乐死五.考研阅读的时间分配问题:1. 4篇7580分钟,平均每篇1520分钟。2. 读文章的时间分配:用68分钟完成第一遍阅读,1014分钟来琢磨题目,每题平均2分钟。六.考研阅读的特点:文章单词量不大,但句型结构复杂。(熟背大纲,将每篇文章中的长难句摘录下来,加以背诵) 作者的观点不一定明确。 选项的迷惑性比较大。 七.阅读理解中做题误区:1. 读的太快,做题靠印象和直觉。(要求每一道题回到原文去找答案)2. 先看题目,后读文章。(与先读文章后看题目的比较)考研阅读方法:先通读全文,重点读首段、各段的段首段尾句,然后其他部分可以略读,再审题定位,重叠选项,选出答案。要有把握文章宏观结构、中心句的能力。3. 阅读中需要特别注意并做记号的有:标志类、指示类的信息。a.表示并列关系:and;also;coupled with等 b.表示转折关系:but;yet;however;by contrast等 c.表示因果关系:therefor;thereby;consequently;as a result等d.表示递进关系:in addition to;even;whatmore;furthermore等e.表示重要性的词: prime;above all;first等 以上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把握 具有感情色彩显示作者态度的词:blind盲目的(贬)excessively过分的(贬)八.考研阅读最基本的复习方法:共有3个key word: 细读(close reading) 阅读三步走 48精读击破法基本的学习方法: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的比例 1:1第一,精读:“48精读击破法”复习方式:以点代面。切忌题海战术!精读吃透94-04年的真题文章。1. 精读的角度:词汇。把文章中的单词要背会、要全部熟悉掌握。对阅读中的长句、难句进行分析。每篇文章中摘出510个长难句背诵,翻译。解题思路。要对题目进行分析解题思路的分析、 错误分析。对题目中的四个选项要做分析,正确的选项要做分析,错误的选项也要做分析。2.对48篇真题精读: 首先,分析文章,对题目中的四个选项要做分析。正确的选项要做分析,错误的选项也要做分析。其次,把文章中的单词要背会,要全部熟练掌握。长难句要摘取下来背诵、翻译。重点文章,有时需要背诵全文。对于文章则可以多角度的读,题目也可以多角度的分析。3. 五层递进的方法精读48篇文章: 抓住文章的中心。考研文章特重视抓住中心意思的能力。 中心思想 + 细节 = 文章。要反复把自己以前的思路同现在的思路作对比,才可以提高自己把握中心的能力。 抓各个自然段的大意。争取用一两个词或词组概括整个自然段的大意,并且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合为一体,即给文章分层。 以自然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即对单词、词组的记忆和对长句的精确分析、背诵。 佳句摘录。 换位思考层。即考研专家为什么选这样的文章,选此文章的难度在那里,文章的谋篇结构事什么。可以与考研专家换位思考,还可以与作者换位。与作者换位:如果我是文章作者的话,在大约相同字数的条件下,要描述同一件事情,我会如何展开文章,然后同作者的思路做比较。3. 精读达到的基本要求:所有的单词都背过。从文章中任何地方拿出一句话,都应该搞清楚,能分析出语法结构。 从文章中摘出来任何一个指代词,就马上可以知道它的指代关系。4.背单词:集中力量大面积的过单词(认知),用大纲就可以了以真题为范本,搞清这些词在句中的深刻含义。(大纲提到:一篇文章中生词的出现率应该小于等于3%。要注意模拟题的选择。)第二,泛读:1. 泛读练习的目的:增强背景知识。锻炼抓住文章中心的能力。2. 建议:每周一次China Daily,时效性强,多注意经济文化、科技、观点类文章。每月至少看一本英文杂志:Time,News week,Economist,英语世界,优秀时文阅读勤上网浏览相关英文新闻。推荐英文网站:要求泛读新概念第四册,每天泛读一篇,多遍泛读。 推荐两本辞典:朗文或牛津高级双解辞典、韦氏大学辞典模拟题:一周4篇。精细地研究真题九.其他总结1. 阅读的启示: 短文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有时并不会对理解全篇产生很大的障碍。 把握文章结构,抓住文章的核心概念。 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70%),并且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0%)。要能够分辨哪些信息要读哪些信息不读。 考试阅读的最高目的:做题。阅读理解的重要原则:模糊中求准确。2. 做题的启示: 排除了两项之后,要选择与文章中心相关的一项。 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意思相反时,其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虽然是一道细节题,但也可以当成一道主旨题来做。 类比、比喻、列举、举例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中心。3. 考研的文章与四六级文章的重要不同之处:前者重细读,后者重速度 。考研的文章重视考察抓住中心思想的能力。中心思想 + 细节 = 文章; 中心思想引领细节。要反复把自己以前的思路同现在的新思路作对比,才可以提高把握中心的能力。4. 关于九堂课的阅读方法:微观和宏观把握文章的结构怎么把握,它的脉络;掌握句子怎么去理解它的含义。另外,还有八大题型的总结。5. 常见问题:读不懂怎么办?问题本身太空乏,应该仔细分析问题到底在哪。首先要能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unconsciously incompetent (无意识地,无能力地) 属于问题认知的第一阶段;consciously incompetent (有意识地,无能力地) 属于问题认知的第二阶段;consciously competent (有意识地,有能力地) 属于问题认知的第三阶段;unconsciously competent (无意识地,有能力地) 属于问题认知的第四阶段。从认知的第三阶段达到第四阶段,是一个反复熟练的过程。“48精读击破法”读懂了文章之后还错题怎么办?做完了一遍不愿意看第二遍怎么办:做题技巧用不上怎么办?能够不由自主地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了,才表明我们正确掌握了这些技巧。在课堂听明白之后,还需要回去自己思考,针对自己的实际分析分析6. 关于复习的安排:先把上课讲完的文章趁热打铁,把文章固化下来;每天搞透一篇,然后把剩下的文章每天做一篇,做完了之后再精读。七月份开始,看文章同时应该做一些新题,做新题时要带点实战的感觉,即抽出80分钟时间做一套题。在时间较多的暑假中,一周两套题就可以了。到9、10月份每周保持做一套题就可以了。11、12月份时,停止做模拟题。把90、91、92、93年的考研真题做一下,并精读。48篇最少要轮到七八遍。翻译许多考生都觉得:在做翻译时,理解英语已不容易,要用中文表达更是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在考研英语考试中正确地理解英文并将其“准确、通顺、完整”地表达成地道的中文呢?我们认为,对于参加考研的学生来说,除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储备之外,还要努力学习一些有关英语句型结构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是因为任何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都是基于对英语句子结构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基础之上的。任何脱离英语句子结构的翻译都不可能达到“准确、通顺、完整”的翻译标准。所以,对于每位参加考研的考生来说,利用平时的时间认真研究英文的句型结构及其与汉语的区别是做好考研翻译题的最佳捷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完全之策。一、英语的基本句型(简单句)句子都是由一些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这种组合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研究表明,英语语句的规律性是非常明显的,它一般是以动词为核心的。所以,按照英语中的动词的类型(五种,即:不及物动词、系动词、单宾动词、双宾动词和复合动词)可以把英语句型划分为五种基本的句型。1.主语+不及物动词 (SV句型)【例句】 The girl is crying。【译法】 可以直接顺译成汉语。2.主语+系动词+主补(SVC句型,“系动词+主补”也合称为复合谓语)【例句】 The food tastes good。【译法】 可以直接顺译成汉语。3【例句】 Mike had finished his homework。【译法】 基本上可以直接顺译成汉语。4.主语 + 双宾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SVOO句型)【例句】 He bought me a book。【译法】 大致可以顺译为汉语的双宾语结构。5.主语 + 复合动词 + 宾语 + 宾补(SVOC句型)【例句】 The professor advised me to read more books。【译法】 基本上都可以顺译为汉语的兼语句。以上是英语中的五个基本句型,其他的句型都可以看作是这些句型的变体。比如:He put the book on the desk。这句话虽然不能直接归于以上五种句型,但可以把它看作是句型3的拓展。二、英语中的复杂句(一)并列句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并列在一起构成,一般由并列连词、连接副词或逗号、分号、冒号等将各分句连接起来。例如:【例1】 The earth is one of the suns planets and the moon is our satellite. (连词and 连接)【译文】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月亮是我们的卫星。(顺译)【例2】 She was very tired, nevertheless she kept on working. (连接副词nevertheless引导)【译文】她很累了,但仍然坚持工作。(顺译)【例3】 Heavy clouds rose slowly from the horizon; thunder drummed in the distance. (用分号连接)【译文】浓云从地平线缓缓升起,远处雷声隆隆。上述并列句都是简单的并列句,都由一些简单句构成。如果在其中的任一分句中加入其他的从句成分,就可以变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句。例如:【例4】 While the men worked to strengthen the dam, the rain continued to fall; and the river, which was already well above its normal level, rose higher and higher。【分析】这是由两个分句(用冒号连接)组成的并列句,各个分句都有自己的从句,所以是一个复合句。第一个分句中有一个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第二个分句中有一个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其主干就是:The rain continued to fall and the river rose higher and higher,其他都可以看成是附加成分。【译文】 当人们正在加固河堤的时候,雨还在不停地下;河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水位,涨得越来越高了。在实际生活和考试中,这样的语言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比这复杂的句子也比比皆是。考研翻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复杂句子结构的能力”。但是,如果考生能够掌握各种基本的句子结构(包括简单并列句和简单复合句),理清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不管多么复杂的句子结构,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也是本章写作的主要目的。(二)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主句是全句的主体,从句必须由关联词引导(有时可以省略),是附属成分,但有自己的主语和谓语部分。例如:When I got there they had left for Shanghai。这句话中主句是they had left for Shanghai,从句是when I got there。按照从句在句子中的功能,可以将从句分为三大类: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1.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的引导词是一种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明确表明了主从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汉语的习惯直接译出,或不译。鉴于状语从句的逻辑关系的复杂性,又是考研的重点,所以后面有专门论述,此处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例5】 She spoke loudly in order that everyone could hear clearly. ( in order that 是表示目的的关联词)【译文】她讲得很大声,以便人人都能听清楚。【例6】 Immediately he arrives, I will ask him what happened. (immediately 是表示时间的关联词,相当于as soon as)【译文】他一来,我就会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2.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英语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从句之一。根据与主句关系的紧密性,定语从句可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定语从句虽然看起来都是做定语,但有时却与主句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特别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需要仔细对待,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例7】 Water, which is a clear liquid, has many uses.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与主句是并列关系)【译文】水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它有很多用途。【例8】 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与主句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译文】因为近东的人们最早学会使用文字,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几千年前发生在那里的事情。一般来说,定语从句都是紧跟在其先行词之后的,但有时候定语从句并不紧跟其所修饰的先行词,而是被一些其他的词语隔开,成为隔离的定语从句。这种现象在书面语中很常见,是造成阅读理解和翻译的难点所在,也是考研翻译的重点,要特别留意。例如:【例9】A new teacher will come tomorrow who will teach you English. (定语从句不是紧跟在其修饰的先行词teacher之后,而是被will come tomorrow 分割,置于句尾,表示强调)【译文】明天有一位新老师来教你们英语。对于这样的定语从句,可以依据以下方法来判断:根据先行代词或先行副词来确定先行词。因为先行词一般是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所以只要在先行代词或先行副词之前找到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将其代替先行代词或先行副词置于定语从句中便可以验证先行词的真伪。例如:【例10】We may define chemistry as the science in which we deal with the chemical change in matter as a result of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form a new substance。【分析】该句中的两个which都是定语从句的先行代词,第一个代替science,第二个代替哪个单词呢?正常而言,应该是matter,但事实上代替chemical change。如果你将matter置于从句中,没有因果关系(as a result of),所以只能是chemical change。【译文】我们可以把化学定义为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化学变化可能会形成新的物质。【例11】Mike told her the story of the young pilot which I narr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book。【分析】此句中的the young pilot 把which与其先行词story分割开,因为如果先行词是pilot,则不能用which代替,只能用who或that。【译文】迈克把我在书本开头讲过的那个关于一位青年飞行员的故事讲给她听。此外,定语从句中还有一种较难理解的情况,即:含有一个定语从句的定语从句。这种定语从句被称为复合定语从句,其所含的从句结构多由主语加表看法或意见的谓语动词组成,是整个定语从句的一个组成部分。复合定语从句的主语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例如:【例12】He is just the type I always knew would attract her. (省略主语的复合定语从句)【译文】我一向知道他正是会吸引她的那种类型。或:他正是我一向知道的会吸引她的那种类型。【分析】该句有三个谓语部分,即一个系表结构、knew和would attract,但没有任何连接词,所以可以判断是省略了两个连接词。仔细研究,可知:I always knew would attract her是一个省略掉主语that的复合定语从句,其中I always knew 应该是that would attract her的一个定语从句,完整的句子应该是:He is just the type th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行政招聘试题及答案
- 基因工程行业市场分析与技术动向
- 公务员面试模板男士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矛盾模板面试题及答案
- 华东医药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联系实际面试题及答案
- 恒丰银行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海康威视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国家开发投资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广药集团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3.1.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 【公开课】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 急救药品知识及护理应急预案考试题(附答案)
- 城管志愿活动方案
-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 DB62T 3231-2022 地面辐射供暖施工及验收标准
- 冬季道岔除雪教学视频信号设备检修作业课件
- 《直升机停机坪技术标准》(mh5013-2021)
- 连台手术清洁消毒流程
- 标题: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
- 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