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7-8单元.doc_第1页
语文三年级上7-8单元.doc_第2页
语文三年级上7-8单元.doc_第3页
语文三年级上7-8单元.doc_第4页
语文三年级上7-8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随机介绍矛、盾,重点了解这两者的优点。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立的兵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二、初读课文1.要求读通课文,划下你认为好的词语,给课文自然段标出序号。2.检查字词,指名学生汇报划下的认为好的词语。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了解课文大意,一读理解“合二为一”1.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2.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和课题中的“集合”意思一样,你找到了吗?(板书:合二为一)是什么意思?这里的 “二”指什么?“一”指什么?矛和盾是怎样结合的呢?请你读读14段,划出有关句子。四、学习课文1-4段,二读理解“合二为一”讨论:发明家是怎样想到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这个时候,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指读。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这样的盾很安全,安全之余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样说的?自由读。发明家又有自己的办法了,自己读读第四段。出示坦克图。找找,“矛”在哪里?什么是坦克的“盾”?师介绍坦克:坦克的底部装有履带,能行走在泥地、沟渠等特殊的地面上。作战时人可以躲在坚固的铁屋子里,很难受到攻击;又装有炮口,能随时攻击对方。由于它进退自如,攻守灵活,一上战场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名震天下。回归中心: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现在你知道了吗?课文中的“合二为一”是什么合二为一?(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集合在一起)五、指导书写1写生字。2读一读:左抵右挡。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矛 盾 合二为一作业抄写生字词教学反思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教学过程一、继续学习课文一至四段,理清课文一至四段脉络1.发明家真不愧是发明家,遇到问题能积极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来,捧起书本,我们来体会体会。引读: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他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有了这个想法,又遇到了什么困惑?他是怎样解决的?自读课文2.坦克就这样造起来了,现在你能介绍坦克的发明过程吗?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可是,_对了,_二、学习课文五、六段,三读理解“合二为一”1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2.如果你是德国兵,头一次看见坦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再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3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大显神威? 三读理解“合二为一”(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了一起)4对,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一起读最后一段。三、课外延伸1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做做这里的趣味数学题。矛盾 橡皮铅笔 矛盾坦克 橡皮铅笔橡皮铅笔2日常生活中哪些发明也是集合了两种物体优点的?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轮子椅子轮椅 镜片镜框眼镜3请你用这个算式写一段话,模仿课文一至四段的写法,写清思考过程,并举个例子说明新产品的作用。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矛的进攻 合二为一盾的自卫 矛、盾的长处 合二为一作业模仿课文一至四段的写法写新产品的作用。教学反思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朗读展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质疑。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板书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 挖 受启发 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作业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教学反思课题27、陶罐和铁罐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重难点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提起手跟老师一起来写“陶罐”,看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吗?2.这个字念“缶”,它是一种口小肚子大的器具,(画) 陶和罐都有“缶 ”。3有一天,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陶罐和铁罐。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翻到这一课,注意读通句子,并想想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1检查字词。2整体感知。古时候铁罐仗着( ),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三、品读铁罐的特点: 1古时候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奚落陶罐。板书:奚落师:我们初步知道了奚落大概是什么意思,那么铁罐到底是怎么在奚落陶罐的,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用“”划出。a、怎样把他们读得有感情呢?课文里藏着答案呢,请你去找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 b、反馈:出示词语。(傲慢 更加轻蔑 愤怒)c、有了这些词语的帮助,你能读得有感情吗?先自己试者读一读。d、重点指导“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一句。2、这些都是铁罐一次又一次奚落陶罐的话,现在你对奚落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四、品读陶罐的特点:1.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2“争辩”同学们,像这样,认为别人的观点不全对,亮出自己的看法,课文里有一个词叫(争辩)。陶罐们,我们一起来争辩五、 研读陶罐和铁罐的变化:1、时间变化,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最后命运如何?划划有关的句子A、 许多年过去,陶罐发生了什么变化?B、身价百倍的陶罐此时有没有忘记铁罐?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C、铁罐呢?(连影子也没找到)那他究竟到哪儿去了?板书27、陶罐和铁罐陶罐易碎光亮、朴素、美观, 有价值 忍让奚落铁罐 坚硬无影无踪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教学反思课题28、狮子和鹿 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熟读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教学过程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板书28、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 好看 坏处 四条细腿 难看 好处作业抄写生词。朗读课文。教学反思课题29、掌声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2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3老师出示课题:掌声。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学生质疑的问题: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2学生自由读课文。3指名读,读后评价。4识记生字:(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2)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3)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掌声 文静 愿意 姿势 轮流 情况 慢吞吞 注视 热烈 持久 平息 情绪 讲述 普通话 动听 鼓励三、再读课文,提问质疑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吧。我们来个读书比赛,看谁通过读书知道得最多,体会得最深,提出的问题最好。板书29、掌声掌声 文静 愿意 姿势 轮流 情况 慢吞吞 注视 热烈 持久 平息 情绪 讲述 普通话 动听 鼓励作业抄写生词。教学反思课题29、掌声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一、渲染过渡1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2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二、深入理解1、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犹豫、忧郁”词句进行评议。这一次掌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英子有什么想说的?(1)听到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2理解两次掌声。(1)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2)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这两句话。a、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b、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3)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3对比两个“一摇一晃”。(1)出示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a、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b、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4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她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三、全文总结: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板书29、掌 声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 热烈的掌声(爱) 受到鼓励,鼓起勇气改变后的英子:不再忧郁,说笑作业说说生活中你见到残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教学反思课题31、给予树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2品读金吉娅的话。(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3)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4师小结。板书31、给予树金吉娅: 沉默不语、难过妈妈: 担心、生气、被感动作业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教学反思课题31、给予树授课时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教学重难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二、指导写字: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2师范写“矛、卡、仁”。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3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4学生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善良心地纯洁。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四、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板书给予树看到的 本来听到的 担心 生气 激动 后来 想到的 于是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课题32、好汉查理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二、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检查读书情况。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质疑: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初步释疑。a查理有哪些变化?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c“当然可以。”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四、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五、练习有感情朗读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板书32、好汉查理 帮助杰西查理 -成为好汉 不再调皮、恶作剧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课题30、一次成功的试验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那女孩舍己为人的好思想。2、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教学重难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学生分组做游戏,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拿出来。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3小结、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4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1出示阅读提示: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范读。2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的事。3老师重点指导下面两个词语:铅锤:chu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4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说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5小组合作讨论: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重点指导:(1)“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