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洗心尘.doc_第1页
菩提树下洗心尘.doc_第2页
菩提树下洗心尘.doc_第3页
菩提树下洗心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菩提树下洗心尘肖义成早几天来了次小小的远足,沿黄祖沩一线西行,拜谒了千年古刹密印寺。我与密印寺神交已久,七八年前,认真读过一本颜家龙题写书名的书,叫沩山与密印寺。今日一见,密印寺大气的布局果然令人颔首。一进山门,左钟楼右鼓楼,左普贤真人殿右文殊菩萨殿,正中就是名闻海内外的万佛殿。我一一拜谒。香烟渺渺,钟罄清悠,俯仰之间,心底的尘埃逝于无形,而希望与期待以无穷的活力充盈于胸中。内心没有什么时候有现在这样空明,也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懂自己。此刻,脚底清泉涌,心与莲花开。人是思想的奴隶,有了思想,肉体就有主了。这样想着,出了主殿,站在主殿后门与警策殿对望的台阶上,左前方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到密印寺游学后留宿的那间厢房,而正后方主殿上高悬的则是蒋介石手书的万佛殿牌匾。我哑然失笑,这历史遗迹,这分割两殿的水池,冥冥之中,难道是历史的写照吗?而这连接二者的阶梯,就是延伸的希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洗却心头一点尘,九九归一顺民心。拜了佛,洗了心,览了名人胜迹,赏了千年银杏,远瞻了千手观音,还和开口便笑的弥勒比了比笑的幅度和肚的容量,闲庭信步,意兴盎然。也有点小小的遗憾。万佛殿墙砖上的佛像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甚至连面都没有。砖上的佛像,只有个隐约的轮廓。一个文友评价“盛名之下,如此敷衍”,说得实在精辟。抑或是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意?不得而知。如此江南名刹,卓绝千古,而偌大的寺院,却只见到五六个壮硕的寺僧,没有讲经、没有坐禅、更分辨不出哪位是仙风道骨的方丈。回程时,想站在主殿正中拍一帧女墙与山门的照片,迟疑了一会,最终作罢。因为寺门口始终站着几名正在验看门票的警察。一个寺院竟由警察把门,想想都觉得别扭。这种创举可能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杰作。由此,想起上午在千佛洞中的一件事。千佛洞中有个小寺庙,里面供着一尊观音。我信步来到像前拜了三拜。随后便被客气的请到内堂-内堂无佛,但有几个僧人模样的人坐在那里,我一进门,门口的老僧就让我留步。他见我肥头大耳,便对我大加夸赞。随后又叫我双手合十,给我念了一段经。然后拿出纸笔,要我写点功德。这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我在功德簿上填了20元,老僧一见说:“施主,钱财是身外之物,用了之后还会再来,你对佛越尊敬,写的功德越多,发财越快。你看,你还有香火钱、灯油钱没写,请在每项上写上99元,菩萨保佑你久久大发,红红火火。”他态度坚决,表情严肃,再三解释,耐心开导,反复敦促。我不急不躁更不恼。我对老僧说,我给您讲个故事,您愿意听吗?他一脸茫然的答应了。我说某朝某代兵荒马乱,一条路上的一棵树上结了很多梨,某甲想摘,同行的某乙当即制止,甲说,这兵荒马乱的,梨子只怕早就没有主人了,乙马上义正词严的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对我而言,我心有主可以说成我心存善念,也可以说是我有自己的主见。您说呢?老僧马上说,明白了明白了,施主走好。出洞不久,后面一个同人无奈的说,郁闷,刚被强行要求写了200元功德。由此,又回想起国际佛文化节的事,据说国际佛文化节花销过亿,其主要目的又岂是弘扬佛法?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进一步彰显旅游品牌可能才是佛文化节的庐山真面目。商业运作无孔不入,它成就了大家,满足了小家,却尘封了文化的风姿,销蚀了文化的肌骨,使它丧失了应有的魅力。只有满身铜臭,没了黄卷青灯,纵然雕梁画栋,怎掩肉浅毛深!这样的文化,一代而后,教人如何继承?百代而后,被铜臭熏得寸步难行的人们定会前所未有的感到贫穷!而真正的文化,却早已销声匿迹,烟随风逝,难以追寻了。菩提树下,佛微笑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