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6单元).doc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6单元).doc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6单元).doc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6单元).doc_第4页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6单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霍山文峰学校2010年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卷(文)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请在第4页答题卡上作答)1、“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反映的汉代当时的主要政治统治思想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道家的无为而治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层发生过一场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 A、格物致知 B、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C、知行合一 D、发明本心3、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之诫。”这表明:( )A、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B、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西方列强C、建立强大海防,资之与列强妥协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四千年来我们才大梦初醒,是从甲午战后割地赔款开始的啊。”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革命的开始 B、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C、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立刻掀起高潮 D、甲午战败的原因在于缺乏民族意识7. 山东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B C D8、“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一口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坚持以民主和科学为救国理论 B、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C、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愿望 D、指明了中国人民正确的斗争出路9、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B、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C、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10、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来12、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B C D1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有( ) 核心是实事求是 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A、 B、 C、 D、14相对论的提出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依据是( ) 相对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绝对时空观 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 B C D15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的论证正确的是 ( )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A B C D16.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17、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 B C D 18关于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的下列史实中错误的是( )A、造纸术起源于西汉,东汉得到改进,魏晋时期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到日月食和哈雷彗星的国家C、世界上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是殷历里的干支纪日法D、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发展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19、下列历史人物,其籍贯不在安徽的是 ( ) A 胡适 B 陈独秀 C 程长庚 D 谭鑫培 20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是东西方文明兼容的结果21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一网管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一网管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一网管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一网管员22. 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 )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23.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24、有人评论辛亥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天下岂有与暴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用暴力推翻清政府C.革命只会导致社会动乱 D.清政府统治一定会灭亡25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主要原因是( ) 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答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其中26题13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0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 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5分)(2) 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3分)(3) 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3分)(4) 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3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会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作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 请回答:(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3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帝国文化”的“定型”与“市民文化”的“幼弱”有何共同原因?(8分)(3) 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3分)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一一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分)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2分)29、(1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 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各两位思想家。(2分)(2) 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2分)(3)两国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DBBDBCDDBCB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BADDDBBBCA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1分)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1分)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3分)(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任务:反帝反封建。(1分)性质:民主革命(1分)(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