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1页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2页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3页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4页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作者:林逾静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9年第11期 字数:2877 字体: 【大 中 小】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文化渊源考述 史纪赵世家开篇云:“赵氏之先,与秦共主。”史记中的秦本纪也记载,赵氏与建立秦国的赢姓族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名为女脩。传说女脩见一燕子生下一卵,取而食之,不想竟因此而产下一子,这便是秦、赵共同奉祀的男性祖先大业。史记索引认为,史记只记载女脩的名字,是因为“其父不著”。而女脩出身于五帝之一的颛项氏族,颛顼是黄帝之孙。在远古,颛项氏族显然是声名显赫的。秦、赵的后人以此来炫耀自己的祖先就不难理解,但由此产生的另一个结果是秦、赵祖先的父系始祖彰显不足,导致“其父不著”现象的出现。秦、赵的父系祖先声名虽不显赫,但从女脩吞食鸟卵而产下大业这一传说来分析,秦、赵先人是以玄鸟为图腾标志的,应当来自东方以鸟为图腾的氏族。此即古代东夷部落中的少吴氏族。少昊赢姓,秦、赵的祖先也为赢姓;少昊以鸟为图腾,秦、赵的祖先也多保有对鸟崇拜的习俗。由此可见,秦、赵的姓还是来自他们的始祖少昊氏族。 大量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秦、赵的祖先少昊居住于山东曲阜。据赵国史稿分析,大业是赵氏第一个记得清名字的男性祖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代圣贤皋陶。传说“皋陶生于曲阜”,偃姓,偃、赢一声之转,古时相通,这说明皋陶出身于东夷人的少昊部落。皋陶是尧舜时代的人物,活跃在豫鲁冀一带。世传“皋陶作刑”,皋陶的儿子伯益“作井”,这说明他们父子在历史发展上起过重要作用。伯益曾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还辅助禹平治水害。舜念其功劳,赐赢姓。伯益的后裔有两支,一叫大廉称鸟俗氏,一叫若木称费氏。秦、赵是大廉的传人,而若木的后代一直沿用费氏。史书记载,商朝末年,大廉的后裔蜚廉有两个儿子,恶来与季胜。恶来助纣为虐,被周人所杀。季胜躲避战乱,其后世孙造父获周穆王嘉奖,被赐以赵城。从此,造父的氏族就改称赵氏。造父既然得到了周王室的信任,赵氏的发展也就一帆风顺。除了造父的嫡系子孙受到荫庇外,其高祖季胜之兄恶来的后嗣也自托于赵氏宗族的名下,弃赢姓赵,直到恶来的五世孙非子时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再续赢氏。西周末年,周王室每况愈下,赵氏先祖叔带“去周如晋。始建赵氏于晋国”。 赵氏归晋以后,地位日益攀升。公元前475年,赵简子去世,赵襄子代立,此时的赵襄子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赵氏国家的君主了。赵国自赵襄子元年即位建国,到公元前222年赵王嘉被秦俘虏、赵国灭亡,前后历经12代13位国君,达253年之久。无疑,这是赵文化的形成时期,也是赵文化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赵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支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荀子就是其中曲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是赵国人。荀子思想是赵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赵文化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城市建设、艺术等方面都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认真挖掘整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对于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下列对赵文化渊源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住于山东曲阜的少昊,应是赵氏的始祖。 B.赵姓的祖先皋陶,主要活跃于豫鲁冀一带。 C.赵文化应始于声名显赫的颛顼氏族。 D.季胜的后世孙造父被赐以赵城后,其氏族改称赵氏,并得以发展。 2.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出身于东夷少晨氏族的大业,偃姓,是赵氏第一个记得清名字的男性祖先。 B.伯益曾是舜的臣子,其后裔大廉是秦、赵的传人。 C.费氏的后嗣曾自托于赵氏宗族、弃赢姓赵,后因其五世孙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再续赢氏。 D.赵简子、赵襄子时代是赵文化的形成时期,也是赵文化最辉煌的时期。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女脩出身于五帝之一的颛顼氏族,圣贤皋陶应为颛顼氏族的传人。 B.伯益因有功于舜,获赐赢姓,其后裔均为赢姓与赵姓。 C.荀子是赵国人,荀子思想是赵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D.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众多地域文化,赵文化是其中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妁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朴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敦尚:提倡。若不谋夕:好像生计艰难。朝不虑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六来归归:出嫁。 B.以二子肖母也肖:(长得)像。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遗留。 D.累累暴阶下暴:通“曝”,晒。 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家人)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B.(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 C.(孺人)手中纫缀不辍 D.(其妇)追惟一二,仿佛如昨 6.下列对本文和归有光另一篇散文项脊轩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借助写生活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一处直抒感情的笔墨。 B.项脊轩志通过记叙“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深厚的感情。 C.项脊轩志既写了可喜之事,也写了可悲之事;先妣事略则无可喜之事,只写可赞之事。 D.项脊轩志和先妣事略两文语愈淡而情愈深,细节真实生动,都描述了亡母生前对仆人的宽厚。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祖席 韩愈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注祖席:饯别的宴席。元和初,王涯因其甥皇甫浞触怒宰相而受牵连被贬,韩愈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浞之谊,因而写祖席二首相赠,此其一。宜春:地名,今属江西袁水流域。 8.中国古典诗词往往以虚字传神。请以第二联为例,结合虚字“况与”与“那堪”,谈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9.“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两句诗上。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抒发的“_,_,_”的感叹,与“纸上得来终觉浅,_”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补全下列与“思乡思亲”有关的诗句。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_。” 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 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 杜甫的诗句:“_,月是故乡明。” 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 王安石的诗句:“_,明月何时照我还。”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时候,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亲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们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拨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们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比,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从看四郎探母的经历中,看出了文化为什么重要,视角新颖独特,说理明白清楚。 B.杨四郎的命运更多的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父亲他们就自由得多,比如当年他当兵就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C.“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说明这些中年儿女都明白父辈的心愿,彼此心照不宣,此时的静默是对父辈最好的理解和尊重。 D.“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和“父亲”一生的惨淡愁苦。 E,“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流泪的不只他”,还有许多和他一样的人。老年人情感脆弱,故而如此;同样看四郎探母,他们的子女就不这样。 12,“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这个标题拟得非常好。请你分三点分析好在何处。 13.四郎探母为什么让父亲等老兵“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14.请另举事例,谈谈你对“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的理解。(100字左右)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苏童:被孟姜女的眼泪征服 记者:“重述神话”是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您是怎样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是什么吸引您来“重述神话”的? 苏童: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当时一个搞出版的朋友向我说起了这件事情,他说是要组织一批作家用小说的方式来重述本民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种题材我以前也尝试过,我比较感兴趣,感觉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后来我听说这个项目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若泽萨拉马戈两位作家参与,他们是我最欣赏甚至是最崇拜的当代外国作家,有他们参与,我认为这个项目的质量是绝对可以保证的,所以很快就答应下来,可以说是这两个名字吸引我来“重述神话”的。后来又知道包括大江健三郎、齐诺瓦阿切比、翁贝托艾科等一批世界一流作家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记者:这次的创作可以说是一个“命题作文”,“重述神话”必须提供给读者一个“神话”,作为小说家怎样理解“神话”? 苏童:神话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属性和身份。在西方文化中神话总是与宗教密切联系,像希腊罗马神话本身就是宗教的一部分,他们为人间提供了一套完备的众神谱系。西方神话对整个民族的精神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人们在阅读这些神话时产生的是一种发自灵魂最深处的敬畏感和崇高感。因为与宗教的紧密联系,所以西方神话往往高立于云端之上,以一种神圣的普世情怀由上向下地关注人间。 而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神话则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山海经还是志怪小说,中国神话虽然不乏像夸父、后羿这样高大、伟岸带有神的色彩的人物、但更多的情况下,中国的神话是那种带有浓厚民间色彩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宗教意味的超脱,更多带着凡间生活的烟火之气,几千年来通过老百姓口耳相传。就像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它就是一个民间传说。但中国神话的民间色彩,也使它具备了集中反映现实问题的特点,而当这种来自民间,来自下层,带着对现实热切关怀的传说上升到神话的高度时,就会显现出格外瑰丽的色彩,就如孟姜女哭长城,它是一个民间传说,但当这个传说以孟姜女哭倒长城为结局时,它就具备了一种崇高的悲剧之美。 记者:中国神话的资源很丰富,为什么选择了孟姜女的故事? 苏童:还考虑过大禹治水。一个人跟水斗争一生,这个故事非常“卡夫卡”,非常哲学化,但最后我选择了孟姜女。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悲伤的传奇,用眼泪完成了关于力量的主题,这是一种让我惊骇的、最好的也是最原始的想象力,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被眼泪征服了。我说过孟姜女的故事,在她哭倒长城之前只是一个传说,但当她用眼泪哭倒长城,这个传说就升华成了神话,孟姜女可以说是眼泪之神。 记者:眼泪征服了您?眼泪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苏童:世界各国的民间传说、神话讲述了形形色色有关斗争与反抗的故事,对社会不公,对人间的邪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反抗方式。但你能想象一个用眼泪来反抗的故事吗?没有,眼泪是软弱的象征,但就是软弱的眼泪在中国的神话中战胜了强大帝国的象征长城。一场女人眼泪与长城石头的较量中。眼泪是胜利者。这里面蕴含的含义太丰富了,这是一个隐喻,甚至可以包容中国文化的大部分核心内容。所以在碧奴中,我把描述的重点放在了眼泪上,这部小说与其说我塑造了“孟姜女”,不如说我塑造了“眼泪。” 15.以下各项,不属于吸引苏童参与到“重述神话”项目中的原因的两项是() A.苏童以前尝试过这种题材,比较感兴趣。 B.在苏童看来,重述本民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 C.这个项目有苏童最欣赏甚至是最崇拜的两位外国作家参与,质量有保证。 D.得知包括大江健三郎、齐诺瓦阿切比等一批世界一流作家也参与了该项目。 E,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民间传说,但当这个传说以孟姜女哭倒长城为结局时,它就具备了崇高的悲剧之美。 16.苏童所理解的“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有何不同? 17.请谈谈你对“这部小说与其说我塑造了孟姜女,不如说我塑造了眼泪”这句话的理解。 18.苏童的碧奴虽然写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老故事,但里面又加入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为了生存而练就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做刺客示众街头、率众青蛙共赴长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传统的颠覆,与现今流行的“戏说”无异。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令人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了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 B.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它与社会各领域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C.无论是将批评的矛头直指药监局的钟南山委员还是慨然质疑市建委的杨锦链代表,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耳目一新,堪称为委员和代表们树立了标杆。 D. 这所大学将用英语授课,教师来自世界各国,毕业生将进入诸如商业与计算机科学这些炙手可热的工作领域。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段时间,一股大建豪华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的风气在浙江部分地区蔓延,然而,大量生活危困、急需享受社会福利的老年人却在苦苦等待为数不多的低端养老院。 B.据报道,美国每年的慈善资金能占到GDP的2.4,有近80来自国民。其中,最富有的美国人中20所捐赠的钱,占了全部慈善款的2/3。 C.有专家近日指出,贪污受贿犯罪者对社会的危害更大,但令其人罪的起刑点却比盗窃罪高出许多,违反了罪刑相适应原则,显示出刑法面前“官民不平等”的倾向。 D.北京雷锋小学累计30年来5000名学生不停地续写雷锋日记,使日记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21.下面是一则短信,内容有些混乱,语句不够连贯,请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之文意畅通,结构一致,音韵和谐。(不得增减字数) 大事难事,逆境顺境,看涵养,看胸襟;是成是败,看坚持,是喜是怒,看智慧;有舍有得,看担当。愿你拥有一切,成就精彩人生! 22.仿照上下旬,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滑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_,_;如果爱是左右手,_,_;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 23.“5000名大学生竞聘搓澡工”的新闻,经北京晨报报道后,立刻引起热议。请你针对这一事件,写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理由。(不超过60字) 据4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招聘搓澡工、捏脚工、服务员而且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15日上午9点30分,位于牡丹园附近的权金城集团某洗浴中心的招聘现场已经吸引了近百名大学生。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的不管是管理岗位还是基层工作,都要从搓澡、捏脚等基层服务岗位做起。他表示,包括网上、邮寄等途径,他们已经收到五千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 六、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树金灿灿的迎春花下,几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春天从天上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地里来。”一个说:“春天从南方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东边来。”又一个说:“春天从花骨朵里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我小姨家来,我小姨家在春城。” 阿姨听得乐了,心里说:“多可爱呀,这些花一样的孩子!春天不就写在他们的脸蛋儿上、眼睛里、心灵中么?” 是啊,春天究竟从哪里来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C 2.A 3.D 二、4.C(遗:送、赠送。)5.D(应是归有光和“其妇”。)6.A(错在“没有一处直抒感情的笔墨”,像先妣事略中的“伤哉”“痛哉”就属于直接抒情。)7.(1)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或“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2)(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即使被责打,都不忍心在背后责怪她。 8.情感层层相递,一层比一层深入。“况与”与“那堪”相互呼应。表达了三种情感:有情人本悲秋,此苦之一;在这愁心的季节伤离别,此苦之二;羁宦之愁,此苦之三。 9.示例1:韩诗好。诗人劝朋友要想得开,保持乐观的情绪。这里不仅有劝慰之情,而且替朋友着想,提出了如何解决精神苦恼的建议。比王诗单单表现身可离、心相近的意思更为丰富、温暖、动人。示例2:王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豪迈宏放,赞颂了友谊坚不可摧,知音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万水也难以阻隔。诗句富有哲理。闪现着理性的光辉。这是韩诗所不及的。10.(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绝知此事要躬行(2)每逢佳节倍思亲天涯共此时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千里共婵娟春风又绿江南岸 三、11.B E 12.四郎探母让父亲等老兵“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是叙述的主体,对“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阐发由此生发。由此可见,文题中的“为四郎哭泣”贴近主旨。紧扣“文化”。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显得平易亲切。“如果”的假设设置悬念,既吸引读者,又以其启发性拓展了文章的现实意义。13.因为父亲等老兵的际遇、命运与四郎有相似之处:他们少小离家老大失乡,从四郎的命运里想到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想到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14.示例:在一个广场上为泰雅族长老的古曲顶着大雨不去的人群,在一个公园里听乐团演奏悲怆的江河水纪念死难同胞的人群,或者是,在一个图书馆里聆听一场诗歌朗诵的人群,在校园里为一个热门乐团尖叫晕眩的人群,其实是在进行一个重要的仪式:他们正在一个“社会共识体验营”里认识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表面上是音乐的流动、影像的演出、语言的传递,更深层的,其实是“生命共同体”意识的萌芽。文化认同的逐渐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