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初三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初三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初三期中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初三上学期期中考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5分)1.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10空计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茅盾白杨礼赞)野语有之曰:“ , ”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韦应物滁州西涧中借水急舟横的恬淡、幽静景象蕴含诗人心迹的诗句是:“_,_。”辛弃疾菩萨蛮中表明南宋军民收复北方失地决心不可动摇的句子是:“_,_。”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出塞) 2.口语交际。(3分)近日,由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北京大学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视频在微博上热传。“父母生下的你我lalala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lalala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描摹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直白的歌词,加上民乐演奏和学生合唱,起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引起网友的迅速“围观”,更被网友封为“新神曲”!有网友留言评论“歌词水平连中学生都不如”,也有网友称“科普就应该这样”。就此,请谈谈你的看法。3.名著阅读。(6分)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鲁迅在无常中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B.伊索寓言中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告诫我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C.三国演义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D.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东吴的周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西蜀的诸葛亮。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60字左右,4分)三国演义中袁术起兵攻刘备,吕布辕门射戟,既救了刘备,也避免了唇亡齿寒的局面。简述“吕布辕门射戟”一事。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请写出篇名并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4.综合探究。(6分)【材料一】漳州的布袋木偶戏是一朵奇葩。从宋朝开始,布袋木偶戏已经生存了上千年。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被外国艺术家誉为“世界第一流艺术”, 漳州木偶头则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材料二】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是一个已有44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神明)的尊敬,漳州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材料三】“竹马戏”是唐宋时期盛行于闽南漳州一带一种朴素粗犷的民间歌舞,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戏曲简单粗犷,诙谐纯朴,甚至不必添置专门的服装,下乡演出时临时向村民借用即可,因此在民间曾盛行一时。现今,竹马戏仍流行于漳浦县沿海地区,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材料四】四平戏是漳州最流行的剧种之一。清末民初,漳属各县均有四平戏专业班社,并到过闽西、粤东、湖南、湖北等地演出。四平戏因唱白用“中州官话”不易为群众所接受,加上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无人,从此走向衰落。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正不断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请你也来出谋划策一下,该如何做才能更好高地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民间艺术。(2分)布袋木偶戏以淳朴的艺术风格,灵巧的操纵技艺,生动的木偶造型,在国内外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请你为家乡的布袋木偶戏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10个字以内)(2分)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55分)一、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8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 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意估计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且焉置土石( ) 固不可彻 ( )虎亦寻卒去( ) 先被之以威(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北山愚公者;浣衣于水者。B. 惩山北之塞;不惧之人。C. 以君之力;先被之以威。D. 曾不若孀妻弱子;二小儿戏沙上自若。7.翻译下面句子。(4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8. 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请谈谈你对这二者的看法。(4分)9.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结合选文进行说明。(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8分)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的,因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10.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11. 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能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句子: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12. 有人对本文提出质疑:如果气温越高,花香越浓,那么为什么早晚气温比中午低,我们反而觉得花香更浓些呢?请用第段提供的知识来解释。(4分)13.根据第段内容概括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4分)14.漳州水仙花以其悠远的香味优于其他地区的水仙花而驰名中外,请你使用一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漳州的水仙花。(要求;突出水仙花的香味 120字左右。)(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9分) 笔 墨 的 超 越 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虽然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15简析第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4分)16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17第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 (2分)18. 本文从多方面向我们阐释了“笔墨的超越”。请依据全文,归纳出笔墨的“超越”的具体表现,并扣紧其中一点来谈谈你的体会。(6分)19. 现今,笔墨离我们越来越遥远,铅笔、圆珠笔、钢笔、多媒体等代替了毛笔墨水,有人认为这样会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丢弃;也有人认为笔墨不够便利,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当今实际,阐述你的观点。(4分)第三部分 写作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