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公里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7m(计算书、施工概预算、CAD图24张)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56781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01-10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公里
千米
公路
路面
宽度
计算
施工
预算
cad
24
- 资源描述:
-
1.859公里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7m(计算书、施工概预算、CAD图24张),公里,千米,公路,路面,宽度,计算,施工,预算,cad,24
- 内容简介:
-
S4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1 2 3 4 5 1 2 3 4 5一、基本指标 m/个公路等级 级 公路四级计算行车速度km/h 20km/h 平曲线占线路总长 m h % /昼夜 3243 远景交通量 % 1概算总额 万元 m/处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最短坡长二、路线 m m 个 曲线最小半径个 凸型 m/个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m/个m/个 1 凹型 m/个 编制: 复核: 审核:主 要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表S4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1 2 3 4 5 1 2 3 4 5大桥 m/座三、路基、路面 中桥 m/座路基宽度 m 7 小桥 m/座路基宽度 7m 洞 m/座 渡槽 m/处土石方数量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1)土方 1000988 m( 2)石方 1000m3 m3/m 203 平均每公里小桥长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次 /每车道 、隧道隧道 m/处明洞 m/处六、路线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 处四、桥梁、涵洞 分离式立体交叉 处设计车辆荷载 ( 1)与公路交叉 处路面净宽 ( 2)与铁路交叉 处通道 道人行天桥 m/座平面交叉编制: 复核: 审核:车道1233387次/2)水泥混凝土路面1)沥青混凝土路面 要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表935838S4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1 2 3 4 5 1 2 3 4 5()与公路交叉 处 1 服务设施()与铁路交叉 处管线交叉 处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管理及养护设施 供电、照明设施八、环境保护安全设施 绿化 监控设施污水处理 处取土坑、弃土堆处理 处通信设施收费设施编制: 复核: 审核:主 要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表序号 图表名称 图号 页数 页次 序号 图表名称 图号 页数 页次1 路线平面图 1 14 20 20 202 路线纵断面图 4 15 20 20 1 213 路线横断面图 7 16 10 224 零填方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0 17 10 235 填方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1 18 10 246 挖方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2 19 路基超高方式图 257 临河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13 20 沿河路基防护图 268 边沟大样图 14 21 超高加宽表 2 279 沥青路面结构标准横断面图 15 22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1 2810 水泥路面结构标准横断面图 16 23 逐桩坐标表 1 2911 00平交口平面图 17 24 纵坡、竖曲线表 1 3012 00平交口沥青路面标高网 18 25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2 3313 00平交口水泥路面标高网 19 26 路基设计表 2 35目 录外文翻译原文 - 1 - I J. L. M. 00011, I is a is a is to of is is F at I is a is by a a 51m 8m in a I); is 0m. 外文翻译原文 - 2 - of F a is no in of of is to of so it is to an to In of on on of of of is of of in of no is in on of to is , is to of is in a of a it is to of On 文翻译原文 - 3 - of of to a to is to a In of is It be to as is on is no in at or is a of of he of is in is in no of In in is or so it is to of an in of of of of is as is no of to as no in If is on of is to so is of is fo is to as is on 文翻译原文 - 4 - it is to of in It of is as of of is to of So it is to to of in a is it is to as on it is in of 外文翻译原文 - 5 - s is of it is it is as to 1) he is of to of of of be is ) is ), in A ) ) of is is is 文翻译原文 - 6 - of in on is is of .A be is is of of is as is on to is to is 文翻译原文 - 7 - so is to of of to of on is 2) A of is on or is by be by or by of be if it is 外文翻译原文 - 8 - is is in in on is is to or be on is of is s in by of is to so a is of a is of is of of 文翻译原文 - 9 - in is in ) 2) 3) 4) an ) an a to an is on an by To is 3 he is a of of of ) 1200) 000) 700) 文翻译原文 - 10 - of he of on 4mm To of is 00mm 60mm 00mm mm at 00on 2mm on on A is at is in in of 800mm s is of 文翻译原文 - 11 - is a it is to of of at in is to of on to is of to of of in of an an As as is of be it is to if is of or in of of So is at to he of he of in 文翻译原文 - 12 - in to to a of is 51m in is of I is a of of 5 1 2001. 2 f 山东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英文翻译 ) 题 目: 上海闵浦二桥主跨斜拉桥 钢板桁组合梁设计 学 院: 建筑工 程 学院 专 业: 土 木 工 程 学生姓名 : 蔡子良 指导教师 : 李忠梅 师郡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二 九 年 二 月 至二九年六月 共 十六 周 外文翻译译文 - 13 - 中日联合研讨会和综合桥梁钢 上海闵浦二桥主跨斜拉桥钢板桁组合梁设计 学者彭 邓玮琳,周良 , 鲁先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11 ,中国 ) 摘要 :闵浦二桥是一座公路与铁路两用一体化双层特大桥 ,主桥为独塔双索 面双斜拉桥。主要介绍主跨斜拉桥主梁设计的比选经过 , 最终采用钢板 桁 组合梁结构。该方案结构可靠、功能适用、构造简洁。 关健词 :斜拉桥;公 铁 两用双层桥;闵浦二桥;钢板 桁 组合梁 闵浦二桥是一座公轨两用一体化双层特大桥,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闵行 下游奉浦大桥约 桥为独塔双索面双层斜拉桥,主跨 251m,上层为二级公路,双向 4 车道,桥面宽度 18m;下层为双线轻轨(上海轨道交通5 号线闵奉段 ),最小轨道宽度 10m。 图 1:桥梁主体部分 从已建成的桥梁来看 , 大跨度双层桥梁除极少数特殊个例外 , 主梁一般均采用钢 桁 梁形式。就结构性能、施工可行两方面而言 , 钢 桁 梁是较为合理的优势外文翻译译文 - 14 - 方案。 桁 梁因杆件布置形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 选择一个与桥型相匹配的优选方案是设计的关键。阂浦二桥主跨斜拉桥主 桁 梁设计就 桁 型、 桁 架横断面和桥面板这三方面 进行了比较研究。 型 目前 桁 梁的 桁 型主要有纯华仑 桁 架三角 桁 、华仑 桁 架和普拉特 桁 架形 桁 。这几种 桁 型的区别只是在于腹杆的布置方式 , 结构性能方面没有很大的优劣差别 , 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三角形 桁 架和形 桁 架有更简洁的线条外形 , 在现代 桁 梁桥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 , 桁 架节点所接杆件最少只有根 , 这对简化 桁 架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 , 对于三角形 桁 架由于缺少了竖杆 , 要布置横向斜撑就会引起复杂性。这种三角 桁 多用于矩形断面的 桁 架梁。 桁 型与斜拉桥索面布置形式也有着造型匹配和受力合理的关系。对于竖琴索面配型 桁 架 , 斜 腹杆与拉索接近直线是最优的匹配造型 , 节点制作也几乎标准化 , 如瑞典厄勒淞桥然其 桁 架节间长度较常规的大 , 腹杆受力也相应增大 , 选择该形式需要慎重。三角 桁 与常规的型 桁和扇形索面或竖琴索面配合 , 造型上却无本质差别 , 节点复杂性也难分高下但三角 桁 是钢 桁 梁外形发展的趋势。 架横断面 桁 架横断面布置形式有矩形和倒梯形两种 , 见图。在 桁 架桥中 , 矩形断面是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 双层桥梁也不例外。常规情况下 , 公铁或公轨双层桥梁的上层公路桥面宽度一般均大于下层铁路或轻轨桥面宽度 , 所以单就桥梁横断面布置 的匹配性和经济性而言 , 倒梯形断面是最合适的。然而 , 桁 架断面与桥型组合 , 其优劣形势就较为明显。对于拱桥和悬索桥 , 由于其吊杆都是竖向的 , 不存在纵桥向水平分力 , 所以采用倒梯形断面是最为合适的 , 受力和构造上不会因此产生额外的复杂性。斜拉桥若采用矩形断面 , 其索和主 桁 基本在一个面内 ,拉索水平分力直接传递给主弦杆 , 受力明确 , 索 桁 连接构造也属常规而倒梯形断面 , 因索与主 桁 不在同一竖直面内 , 需通过额外的副 桁 来传递索力 , 其中的难点在于索力的水平分力传递构造。厄勒淞桥和芜湖长江大桥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经比较 ,由于额外强大的副 桁 材料用量足以大部抵消因下层桥面缩小而减少的材料用量 , 所以倒梯形断面的经济优势反而减弱 , 相反甲索 桁 连接构外文翻译译文 - 15 - 造的复杂而增加制作成本。因此 , 对于斜拉桥而言 , 采用矩形 桁 架断面是合适的。 表 架剖面的对比 矩形 倒梯形 平面图 优点 单处理的节点,同时该体系直接和明确的受力。 缺点 型,比较容易处理的节点作为对角杆和垂直网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但很难在施工中保证桁架的稳定 ; 适用条件 何类型的桥梁都可以使用,同时结构受力明1 拱 桥 和吊桥,这 种结构简单,受力更明确,但对斜拉桥,它使 更为外文翻译译文 - 16 - 确,可靠的 复杂的桁架必须承担横向部分 荷载 。 面板 上层桥面板有钢正交异性板和混凝土板两种。其与 桁 架结合相应地分成正交异性钢板 桁 组合体系和混凝土叠合板 桁 组合体系两种。混凝土板还分成混凝土桥面板只与上弦杆连接形式、混凝土桥面板与上弦杆和上横梁一起 连接形式两种。其优缺点见表。 ( 1)上层桥面板 表 层桥面板形式比较表 钢正交异性板 混凝土板(形式一) 混凝土板(形式二) 受力特点 共同受力 共同受力 共同受力 优点 板桁为同种材料,不存在连接的差异性;自重较轻 板桁组合受力明确;上部结构造价小;主梁刚度较大,绕度小,尤其结构重力刚度增大,活载非线性变形小 桥面板为双向板 , 板厚可以减小;上部结构造价略小; 主梁刚度较大 ,挠度小 ,尤其结构重力刚度增大 ,活载非线性变形小 缺点 钢材用量较多,上部结构造价增大;钢桥面沥青自重较大,需要喵跨较多的平衡重;混凝土收缩自重较大,需要锚跨较多的平衡重 混凝土收缩外文翻译译文 - 17 - 铺装技术要求较高,需特别处理,并会增加造价 徐变 导致内力重分布;施工工序增多 徐变导致内力重分布 板的受力较复杂 实例 菜园坝大桥 厄勒淞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 ( 2) 下层桥面板 表 层桥面板形式比较表 明桥面 混凝土轨道梁 正交异性板钢箱梁 受力特点 轨枕下设置小纵梁 ,上铺轨枕 ,只参与局部受力 轨道梁纵桥向搁置在上横梁(固接或支座连接) 共同受力 优点 构造简单;自重小 受力明确 如参于总体受 力 则增大主梁刚度 自重较小;增大桁梁竖向和平面刚度 缺点 轨道运营噪声大 养护困难 自重较大;下横梁 受 力 大 复 杂(弯、 剪、扭);后架混凝土梁需采用特殊机械 钢材用量较大;用于轨道交通,钢桥面上需铺设道渣或另铺混凝土面层,增加额外自重 重 实例 铁路桥 厄勒淞桥引桥 厄勒淞桥主 桥 结果由于本桥水中主墩受航道布置的限制 , 为了减小主墩基础的体量而要求尽可能地降低上部结构的恒载 , 所以 , 经比较最终采用全钢结构 ,上、下层桥面均为正交异性板。 外文翻译译文 - 18 - 方案的 比选 结果 目前 , 钢 桁 梁的发 展趋势之一是“ 外形简洁、结构耐久” 。其主要表现特征为三角 桁 箱形杆件大节间距整体节点板全焊接结构栓焊连接向全焊连接的过渡是基于结构耐久性考虑 , 全焊结构可避免电镀腐蚀和裂隙腐蚀。综上所述 , 阂浦二桥主梁方案最终采用钢板 桁 组合结构形式 , 三角 桁 型 ,矩形横断面 , 上、下层桥面为钢正交异性板和纵横梁体系。 3 桁 梁设计方案比选 桁 钢板 桁 组合结构 , 三角型 桁 , 矩形横断面。 桁 高 , 标准节间长 桁 宽 桁 所有的弦杆和腹杆均采用箱形截面。弦杆截面尺寸 1000)*1200); 腹杆截面尺寸 100000 表 准节主梁 面板 外文翻译译文 - 19 - 上、下层桥面为钢正交异性板和纵横梁体系。上层桥面盖板厚度 14了简化制作 , 提高精度 , 在满足桥面板局部刚度的前提下 ,采用了大规格 U 形加劲肋 , 高 300上口宽 360下底宽 200壁厚 8间距700层桥面盖板厚度 12层桥面设 4 道小纵梁 , 下层设 6 道小纵梁。在桁 架节点处设一道主横梁 , 为变高度工字梁 , 跨中梁高 节间设 4 道副横梁 , 梁高 800间距 防杂散电流对钢结构的影响 , 下层桥面承轨台与钢桥面板之间设置一层 15的混凝土板 ,混凝土板和钢板之间采用焊钉连接 , 沿纵桥向每个节间断开 , 只参与桥面板局部受弯。钢桥面板表层设置防水涂层。 箱 由于索面和主 桁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 而且上弦杆为箱形杆件 , 所以索 桁 连接方式采用钢锚箱形式是最合适的。弦杆的道腹板在锚索处伸出顶面 ,拉索的锚板和支承板布置在其中间。索力通过支承板与两侧腹板的焊缝传递至腹板 , 最终加至 桁 架上。该构造较常规钢箱梁的单侧连接锚箱更为可靠。 架节点 桁 架节点采用整体节点板形式是 桁 架发展的趋势。栓接和焊接这两种方式在技术上均是可行的 ,也各有利弊。对于钢板 桁 组合结构斜拉桥 , 上、下层正交异性板采用焊接是合理可行的 , 比栓接在施工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如果弦杆和腹杆采用栓接 , 则两种连接形式在施工控制精度和结构接头性能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由于两种接头的变形差而导致局部应力分布突变 , 因此经比较采用全焊连接。由于采用带肋加劲的箱形杆件组成的大节间距、全焊整体节点连接的钢 桁架结构 , 杆件刚度大、拘束度大 , 将约束焊后的变形 , 产生较大的拘束应力 , 另外焊 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 如果焊件的塑、韧性差 , 应力重分布能力弱 , 细节处理不当 , 极易产生裂缝。所以 , 节点处钢板采用冲击韧性更高的钢材 ,构造上采用大弧过渡 , 以减少应力集中。 外文翻译译文 - 20 - 图 钿节点 图 合联合桁架下弦节点 公轨两用一体化桥梁有别于公路桥梁的荷载、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等特点 , 在向大跨度方向发展时将面临更大、更多的挑战 , 设计者需面对各种技术问题。本桥因所处建设条件 , 采用了主跨的独塔连续钢板 桁 组合梁斜拉桥 , 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公轨两用独塔双层斜拉桥 , 将为该领域桥梁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芜湖长江大桥钢梁制造技术【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 f 参考文献 - 52 - 参考文献 1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 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0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排水设计规范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50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409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 01 10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11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12 杨少伟 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13 张雨化 . 道路勘测设计 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14 邓学钧 . 路基路面工程 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15 徐家钰 ,郭忠印 道路工程分册 ) 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16 张起森 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17 姚祖康 M 济大学出版社, 1994 摘要 I 摘要 本设计是平原微丘区四级公路方案设计。 路线为云山镇西程戈庄至省道 804道路改建工程,该地区隶属山东省平度市。路段全长 里,拟建为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 6m+2 m,全线共设有 8 个平曲线。整个路段共设有 4 个竖曲线。路拱采用双向坡面,坡度值采用 两侧土路肩横坡 第一步是三维空间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防护工程设计、交叉口设计及路基路面设计(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第二步是概预算设计求出工程总造价;其中概算为手工计算,预算为计算机辅助计算 ,第三步是 时也给出了各部分内容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字 : 四级公路 设计 概(预)算 次开发 目录 录 摘要 . . 目录 .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1 面选线 . 1 面线形设计 . 3 断面设计 . 5 断面设计 . 10 觉分析 . 14 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 17 第二 章 路基设计 . 21 基设计 . 21 第三 章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 . 28 性路面结构设计 . 28 刚性路面结构设计 . 31 第四 章 平面交叉口设计 . 37 叉口平面几何设计 . 37 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 38 叉口竖向设计 . 39 第五 章 施工概预算 . 41 预算费用组成 . 41 预算项目的主要内容 . 43 第六 章 次开发 . 48 目录 发范围 . 48 序设计说明 . 49 结论 . 51 参考文献 . 52 致 谢 . 53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1 -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面选线 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坡度平缓,除草原、戈壁外,一般人烟稠密,农业发达。村镇、农田、河流、湖泊、水塘、沼泽、盐渍土等为平原地区较常遇到的自然障碍。因此平原地区选线一方面由于地势较平坦,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往往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援农村建设需要的限制选线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原四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平原地区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农村专用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要求较低,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 2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150m,一般最小半径 30m,极限最小半径 15m;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 9%,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6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100m,一般最小半径 2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100,一般最小半径 200m;设计时不但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当地经济、土地资源,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劳动力状况诸多因素的限制,这要求我们在路线设计时要做到规范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规范的同时,灵活应用规范,努力做 到实用与经济相结合。 原四级公路选线原则及依据 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 (1) 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2 - 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总体规划的知道下,合理选择方案 。 (2) 认真领会任务书的精神,深入现场,多跑、多看、多问、多比较,深入调查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情况,以利于选择有价值的方案进行比较。 (3) 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从性车的安全、畅通和施工养护的经济、方便着眼,对路线与地形的配合加以研究,做好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结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断面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 (4)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城镇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平原地区多数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口 密集,特别是耕地尤为紧张能,人均耕地 ,修一条公路要占用许多土地,在选线时,要考虑到尽可能少占耕地,不破坏农田水系,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河堤,利用河堤好处较多,除了节省耕地,不破坏水系外,还有以下一些好处:利用老路,这个地区以前的低等级公路大多数在河堤上建筑的,长期的自重作用和车辆荷载作用使路基沉陷趋于稳定,在路基处理时可以节省费用;可以减少拆迁,由于有老路的存在,沿线的拆迁量减少;由于河堤较高,可以节约土地用量,减少耕地的开挖,接生了耕地;可以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河网地区城镇、乡村多倚河 而建,各乡镇间距距离较小,大多不超过 10为一些低等级砂石路相连且人口较多,每个乡镇达到 4人,当道路等级提高后,可以带动沿线许多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由于交通的便利,经济发展大为加快;有利于公路网路建设,利用老的低等级公路网进行技术改建,提高技术标准,改造成新型的高等级网络,可以加快路网建设的速度。 原四级公路选线的依 据 (1) 平原四级公路选线的依据主要有交通部颁发的规范,实测和预测交通量,地形图,地方政府以及建设单位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设计任务书等,它们是路线设计不可缺 少的资料。 (2) 实测和预测交通量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3 - (3) 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的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设计任务书是对道路设计的要求,在路线设计时要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原四级公路选线方法和步骤 平原四级公路选线方法有多种,主要有视察,初测与初步设计。实测与施工图设计等 步骤: 面线形设计 曲线形设计 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将圆曲线设置了缓和曲线,保证了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同时线性设计还考虑 了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线的最小长度 ( 1)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基本长满足设计速度的 6倍。 ( 2)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满足设计速度的 2倍。 曲线设计 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将圆曲线设置了缓和曲线,保证了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缓和曲线和圆曲线长度比值在 : 1:1或 1: 2: 1范围内。 计的线形如下图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4 - 图 1平面线形 由图计算出起点、交点、终点的坐标如下: ( ( ( ( ( ( ( 线设计用的是计算机模拟设计,现就路线取 例计算路线长、方位角 22( 4 0 7 5 1 2 0 . 1 8 3 4 0 7 4 8 7 4 . 2 9 7 ) ( 5 0 8 1 6 8 . 5 6 5 5 0 8 2 3 4 . 3 1 3 ) ( 5 0 8 1 6 8 . 5 6 5 5 0 8 2 3 4 . 3 1 3 )1 3 5 7 1 9 . 8( 4 0 7 5 1 2 0 . 1 8 3 4 0 7 4 8 7 4 . 2 9 7 )AB a r c t g 平、纵、横设计 - 5 - 1 3 5 7 1 9 断面设计 断面线形设计 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 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 断面线形要求 该路地处平原区,土地资源宝贵,本项纵断面设计采用小纵坡,微起伏与该区域农田相结合,尽量降低路堤高度,路线纵断面按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的要求和确保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所需的最小填筑高度来控制标高,线形设计上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直线长度不足 3 秒行程的则加大竖曲线半径,使竖曲线首尾相接。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另外,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 保证排水要求。 坡设 计 ( 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 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 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 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 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 在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些;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6 - 纵 坡变化小的,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的关系; 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 宜,在受洪水影响的沿河路线及平原区低速路段应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 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我国情况,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图 1 路线纵断面 ( 2)纵坡设计的 方法和步骤: 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 标注纵断面控制点 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试坡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7 - 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 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 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对照技术标准。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渡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根据横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深 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 10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8 - 曲线设计要求: 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竖曲线设计,首先确定合适的半径。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一般都应采用大于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特别是前后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小时,竖曲线更应采用大半径,以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只有当地形限制或其他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同向曲线间应避免“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后复曲线。 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续,亦可以相互直接连接。反向竖曲线间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3受条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连接,后插入短直线。 应满足排水要求。 段面 设计步骤 (1) 根据地形图上的高程,以 50m 一点算出道路上各点的原地面高程,将各点高程对应地标于纵断面米格纸上,然后用直线连接各点,画出道路纵向的原地面图。 (2) 确定最小填土高度 由于路基要保证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以上,所以查表得粉性土时路槽底至地下水的临界高度为 于地下水平均埋深为 面厚度一般为 60以算出最小填土高度为 (3) 拉坡 首先是试坡,试坡以“控制点”为依据,考虑平纵结合、挖方、填方以及边 沟设置等众多因素初步拟订坡度线。然后进行计算,看拉的坡满不满足控制点的高程,满不满足规范要求,如不满足就进行调坡。调坡时应结合选线意图,对照标准所规定的最大纵坡、坡长限制以及考虑平纵线形组合是否得当进行调坡。在纵断面设计时,由于平面设计时没有注意平纵组合,所以在拉坡时要做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9 - 到“平包竖”,其他方面都满足标准。竖曲线各项指标: 表 1 竖曲线指标 设计车速( km/h) 20 最大纵坡() 9% 最小纵坡() 形竖曲线半径( m) 一般值 200 极限值 100 凹形竖曲线半径( m) 一般值 200 极限值 1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70 (4) 竖曲线计算 根据设计得知:1 2 1 2 21 . 3 0 1 % , 1 . 6 5 2 % , 2 . 9 5 3 %i i i i 拟定 R=5000,则: 2 2 2 5 0 0 0 2 . 9 5 3 % 1 4 7 . 6 5L R m 竖 曲 线 长 度 : 22 2 7 3 . 8 3T L m切 线 长 :22220 . 5 4 52竖 曲 线 变 坡 点 纵 距 :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10 - 图 1 竖曲线计算示意图 竖曲线内桩号的高程计算 已知 80的高程为 算公式为: 右半部分: 22212 L i R 左半部分: 21112 L i R 其中: 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 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 断面设计 知资料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11 - 根据最新交通网规划,预测使用初期 2008 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见下表,年平均增长率为 表 1 交通量组成 车型 解放河柯达706R 依士兹征汽车 辆 /d 400 110 60 20 50 400 定折算标准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一级公路以小客车为折算标准。 表 1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 明 小客车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的货车 中型车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的货车 大型车 质量 7t 14拖挂车 质量 14通量计算 初始年交通量: 00+400+420 1840辆 /日 定主要技术标准 务水平 四级公路:三级服务水平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12 - 筑限界 W 行车道宽度 H 净空高度 线 (1) 车道宽度 当设计车速为 20km/道宽度为 2) 路肩宽度 表 1 土路肩宽度 一般值( m) 最小值( m) 土路肩宽度 3) 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 m):一般值: 最小值: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 :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的“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 据任务书知道设计年限 2010 年,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合计为1840辆 日 , 查( 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得公路等级为四级,车道数拟定两车道。再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 得四级公路车速为 20 m 取设计车道宽度为 总车道宽度为 2 一级公路车速为 20km h 的土路肩的宽度为 2=(4) 停车视距: 20m (5) 圆曲线最小半径( m):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13 - 一 般值: 30 极限值: 15 (6) 最大纵坡: 9% (7) 最小坡长: 60m 表 1 竖曲线 坡度 指标 纵坡坡度( %) 4 5 6 最大坡长( m) 1200 1000 700 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面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8)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表 1 竖曲线半径指标 凸形竖曲线半径( m) 一般值 200 极限值 100 凹形竖曲线半径( m) 一般值 200 极限值 1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20 拱坡度 查( 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得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均为 1%故取路拱坡度为 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 1%故取路肩横向坡度为 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 基边坡坡度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得知,当 H6m( H 路基填土高度 )时,路基边坡按 1: 第一 章 平、纵、横设计 - 14 - 沟设计 查( 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得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 1: 侧边坡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少雨浅挖地段的土质边沟可采用三角形横断面,其内侧边坡宜采用 1: 23,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本设计路段地处平原微丘区,故宜采用梯形边沟,且底宽为 侧边坡坡度为 1: 1。 断面设计步骤 (1) 根据外业横断面测量资料点绘横断地面线。 (2) 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横坡、缓和段长度、平曲线半径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3) 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示出土石界限、设计边坡度,并确定边沟形状和尺寸。 (4) 绘横断面设计线,又叫“戴帽子”。设计线应包括路基边沟、边坡、截水沟、加固及防护工程、护坡道、碎落台、视距台等,在弯道上的断面还应示出超高、加宽等。一般直线上的断面可不示出路拱坡度。 (5) 计算横断面面积(含填、挖方面积),并填于图上。 觉分析 纵线形的协调 为了保证汽 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该条道路地势起伏较平坦,纵断面以平坡为主,竖曲线半径要适当,既要符合四级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又不宜使竖曲线长度太长而使路线填土过高而增加造价,而平曲线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