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宽23米行车道宽4X3.5米全长1.196382公里公路-Ⅰ级(说明、土石方数量、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56781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0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01-10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路基
23
行车道
x3
全长
公里
千米
公路
说明
土石方
数量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路基宽23米行车道宽4X3.5米全长1.196382公里公路-Ⅰ级(说明、土石方数量、CAD图纸),路基,23,行车道,x3,全长,公里,千米,公路,说明,土石方,数量,cad,图纸
- 内容简介:
-
1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说明 此 工程,项目起点位于 计起点桩号 00;终于 计终点桩号 线实际全长 里。在本次设计中根据沿线环境和路线平纵线形的实际情况,按照规范进行科学化设计。 一、设计标准和依据 计算行车速度 60公里 /小时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006; 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 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 279 二、交通管理、安全设施 (一) 交通标志:单柱式。 ( 1) 设计原则:沿线适当位置设置 警告等标志。 a、 各标志版面尺寸,根据设计行车速度,取字高 H=30厘米而定,字间距 1/10H,警告标志采用黄色底膜、黑色字符膜、黑色边框。 ( 2)里程碑设置于土路肩上,里程碑高出地面 60厘米,埋深 40厘米,截面尺寸为 40 15厘米,柱体为白色,国道用红字,省道用蓝字,县道用黑 字。 ( 3)交通标志的结构形式:本路线交通标志的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 构。 a、 钢结构 的支撑方式为单柱式一种:标志牌与支撑方式相对应的情况和各种支撑方式的标志牌数量详见表 8 b、 标志立柱与横梁采用无缝钢管 : 单柱式 警告标志 采用 89 志板采用铝合金板,板厚为 2 标志牌与支撑形式对应表 表 8撑形式 数 量(套) 标 志 类 型 单柱式 4 警告标志 ( 4)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标志有:里程碑 ,相应数量见表 82 表 8 型 公路界碑 里程碑 百米桩 数 量(块) 8 2 24 ( 5)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采用 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标志埋设位置: 混凝土结构标志埋置于土路肩内侧,钢结构标志埋置于土路肩外侧 。 (二)交通安全设施 本路段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警示桩。 三、反光要求 ( 1)结构形式标志底膜采用工程 一 级反光膜,文字采用高强级反光膜。 ( 2)警示桩采用红白相间油漆。 四、几点说明 ( 1)标志牌的安装宜符合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单柱标志板内缘应距公路路肩边缘以外 柱标志板下边缘应距公路路面 3米,基础埋置 于路肩外侧。标志在装设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或转一定的角度。禁令和指示标志为 0 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 0 10。 ( 2)标志牌的制作宜符合设计要求,且全部采用反光标志。 1 0050 警示桩 路线平交道口两侧 0 个 50 2 6620 警示桩 路线一侧 4 个 27 3 5004 警示桩 路线平交道口两侧 4 个 54 4 示桩 路线两侧侧 8 个 29 5 示桩 路线平交道口两侧 4 个 54 合 计 270 214 施名称 位置单位 数量材 料编 制: 复 核: 审 核:警 示 桩 设 置 一 览 表起始桩号或中心桩号 形式图号第 1 页 共 1 页 m)长度(米)形式及数量备 2 352 个 243 个 84 个 2单柱式标志 套 4标志总面积 m 2 凝土) m 3 . 8 12 凝 土( m 3 筋 8 筋 6.5 凝 土 ( m 3 筋 6.5 料 m 2 凝 土 ( m 3 筋 6.5 凝 土 ( m 3 筋 6.5 量5公路界碑钢 筋( 程碑铝合金板安 全 设 施 工 程 数 量 汇 总 表序 号 设施名称 单 位m 2交通标志单柱式标志公路界碑百米桩备 注警示桩铝合金标志牌混凝土( 里程碑合计97 警示桩百米桩8 89000 4 400 400 12 4 100 150 12 16 89 3 4 00 900 3 2 4002 3 2 20 16 206 00 25 4 8 186 206 20 32 204 86 22 制:重 量( 核:规 格( 数(件)重 量( 筋规 格( 数(件) 重 量 ( 圈规 格( 数(件)单柱式规 格( 脚螺栓件数(件)基 础基础法兰盘件数(件)单柱式垫 圈规 格( 数(件)重 量( 母规 格( 数(件)螺 母重 量( 格( 量(动槽钢规 格( 数(件)重 量( 筋、抱筋底衬规 格( 数(件)重 量( 帽规 格( 件数(件)重 量(动螺栓规 格( 数(件) 重 量 ( 劲 肋规 格( 数(件)底 座 法 兰 盘规 格( 数(件)重 量(架形式 重 量(柱式规 格( 量(个)重 量( 量( 志 牌 材 料 数 量 表标 志 牌规 格( 数(件)重 量(架形式钢 管 立 柱规 格( 数(件)体 积(柱式基 础混凝土 程, 全线长 全段将于 2010年 1月 初 开工,至 2010年 12月 底 建成通车,计划工期 12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工作 包括恢复中线、临时工程、平整清理场地、材料的采购和运输。整个工程自 2010年 1月 初 至 2010年 1 月 底 结束 ,计划工期 1个月。 1 恢复路线: 推荐采用 全站仪 ,利用设计提供的 “导线点表 ”、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 “公路用地表 ”、 “路线固定表 ”进行放线,并用进行 平差 核对 ,计算满足标准要求 ,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该项工作计划自 2008年 7月 底 前完成。 2 平整清理场地: 主要进行平整场地、砍树挖根、锄草、挖除表土、排除积水、挖除淤泥、回填、碾压等。 3 材料采购及运输: 沿线筑路材料除取土 及天然砂砾 外,均需外购。各种筑路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全段土 方 工程应尽量纵向调运, 合理 利用挖余土方 ;天然砂砾自沿线河中采集。 材料一般以汽车运输为主,也可部分利用地方运输方式,施工单位对各种材料的规格、用量、临时堆放场地等,均需 做出 合理的安排调运计划,注意工程项目的先后衔接,保证筑路材料及时满足工程所需。 二)路 基工程 包括路基的开挖、填筑、调运、排水、防护工程等。自 2010年 2月 初 至 2010年 5月底 ,整个计划工期约 4个 月完成。 路基采用机械施工,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 路基施工规范 及设计要求进行,尤其要加强分层检验,确保填土压实,采用重型碾压,机械化施工。 三)路面工程 工期安排自 2010年 5月初 至 2010年 7月底 计划 3个 月内完成。 路面工程开工前,首先要验收路基质量(包括标高、路拱度、压实度等),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项目施工。 当部分路基竣工后,路面开始修筑。本路段采用 水泥混凝土 路面 ,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 施工规范 进行。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并及时为施工现场提供数据,并随时检查工程质量,为保证路面基层质量,要求对 碎石 的级配、粒径、强度、压实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四)桥梁、涵洞工程 全线桥梁 、涵洞的施工 须由专业队伍施工,计划自 2010年 3月 中旬 至 2010年 6月 底 完成 ,计划工期 3个 半 月。 五 ) 平面交叉 说 明 全线 平面交叉工程 计划自 2010年 7月 初 至 2010年 8月 底 完 成,计划工期 2个月。 六 )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1 沿线设施 : 沿线设施包括 安全设施中的交通标志、标线等。 自 2010年 8月初至 2010年 10月底,计划工期 3个月。 2 环境绿化: 沿线绿化工程主要是按设计及实地情况,播散草籽、栽植花卉、树木等,在村镇附近路线通过的区域,应结合实际,设置绿篱屏障,以减轻噪音影响。绿化工程待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自 2010年9月 初 至 2010年 11月 底 ,计划工期 3个月。 七 )工程竣工检查及验收 包括全线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检查与验收。计划从 2010年 11月 中 至 2010年 12月 底结束 。 32025 度 稳定碎石 碎石 预制砼 现浇砼(m) (m) (100(100(1000(1000(1000(1000(100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 工 程 数 量 表序号长度 行车道及硬路肩 备 注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及硬路肩培路肩回填土透层沥青 绿化2起 讫 桩 号 粘层沥青 封层沥青4 第 1 页 共 1 页拆除 回填 开挖235 砾 圬工 石方 土方管身 钢筋 砼管基 垫层 墙身 墙基 铺砌 隔水墙 锥坡 锥坡基础 帽石 勾缝 抹面 体积( 米 ) ( 米 ) ( 米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2 ) (m 2 ) (m 3 ) (m 3 ) (m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1 5 字墙 一字墙 7右主 要 工 程 量 ( m 3 )洞 口 型 式 洞身 洞 工 程 数 量 表( 圆 管 涵 )中心桩号交角路 基 宽 度左 左右孔数及孔径 备注涵长设计标高合 计编 制: 复 核: . 第 1 页 共 1 页拆除 回填 开挖235 砾 圬工 石方 土方管身 钢筋 砼管基 垫层 墙身 墙基 铺砌 隔水墙 锥坡 锥坡基础 帽石 勾缝 抹面 体积( 米 ) ( 米 ) ( 米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2 ) (m 2 ) (m 3 ) (m 3 ) (m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右主 要 工 程 量 ( m 3 )洞 口 型 式 洞身 洞 工 程 数 量 表( 圆 管 涵 )中心桩号交角路 基 宽 度左 左右孔数及孔径 备注涵长设计标高编 制: 复 核: . 第 1 页 共 1 页拆除 回填 开挖235 砾 圬工 石方 土方管身 钢筋 砼管基 垫层 墙身 墙基 铺砌 隔水墙 锥坡 锥坡基础 帽石 勾缝 抹面 体积( 米 ) ( 米 ) ( 米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2 ) (m 2 ) (m 3 ) (m 3 ) (m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右主 要 工 程 量 ( m 3 )洞 口 型 式 洞身 洞 工 程 数 量 表( 圆 管 涵 )中心桩号交角路 基 宽 度左 左右孔数及孔径 备注涵长设计标高编 制: 复 核: . 第 1 页 共 1 页拆除 回填 开挖235 砾 圬工 石方 土方管身 钢筋 砼管基 垫层 墙身 墙基 铺砌 隔水墙 锥坡 锥坡基础 帽石 勾缝 抹面 体积( 米 ) ( 米 ) ( 米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3 ) (m 2 ) (m 2 ) (m 3 ) (m 3 ) (m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右主 要 工 程 量 ( m 3 )洞 口 型 式 洞身 洞 工 程 数 量 表( 圆 管 涵 )中心桩号交角路 基 宽 度左 左右孔数及孔径 备注涵长设计标高编 制: 复 核: . 编 制: 复 核: . 编 制: 复 核: . 编 制: 复 核: . 编 制: 复 核: .第1页 共3页挖方 填方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总数量 土 石 土 石 土 石 土 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00 20 0 0 0 40 0 0 0 60 0 0 0 80 0 0 0 00 0 0 0 20 0 10 10 40 0 10 10 60 0 0 0 80 0 0 0 00 0 0 0 20 0 0 0 40 0 0 0 60 0 0 0 80 0 0 0 00 0 0 0 20 0 0 0 40 0 0 0 60 0 0 0 80 0 0 0 00 0 0 0 20 0 0 0 40 0 0 0 60 0 0 0 0 0 0 00 0 0 0 20 0 0 0 计 计 复核: 总数量桩 号横 断 面土( 积 距离(m)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挖 方 分 类 及 数 量 (m 3)本桩利用 挖 余石本表除挖方为自然方外 ,其余均为压实方,不考虑挖损。远运利用及纵向调配示意填 方 数 量 (m 3) 利 用 方 数 量 及 调 配 ( 缺 备 4m)1m) 4m) 土 地弃方 85m) (调至00) 96m)(调至4m)(调至第2页 共3页挖方 填方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总数量 土 石 土 石 土 石 土 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20 0 0 0 40 0 0 0 60 0 10 10 0 10 10 00 0 0 0 20 0 0 0 0 0 0 60 0 0 0 80 0 0 0 0 0 0 20 0 0 0 40 0 0 0 60 0 0 0 80 0 0 0 00 0 0 0 0 0 0 6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20 0 10 10 0 10 10 60 0 0 0 0 0 0 00 0 0 0 计 计 复核:本表除挖方为自然方外 ,其余均为压实方,不考虑挖损。远运利用及纵向调配示意填 方 数 量 (m 3) 利 用 方 数 量 及 调 配 ( 缺 备 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挖 方 分 类 及 数 量 (m 3)本桩利用 挖 余石 总数量桩 号横 断 面土( 积 距离(m)96m)(从60段调入) 4m)(从60段调入) 82m)33m)第3页 共3页挖方 填方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总数量 土 石 土 石 土 石 土 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00 20 0 0 0 40 0 0 0 60 0 0 0 80 0 10 10 00 0 10 10 20 0 10 10 40 0 10 10 60 0 10 10 80 0 0 0 0 0 0 计 计 复核: 总数量桩 号横 断 面土( 积 距离(m)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挖 方 分 类 及 数 量 (m 3)本桩利用 挖 余石本表除挖方为自然方外 ,其余均为压实方,不考虑挖损。远运利用及纵向调配示意填 方 数 量 (m 3) 利 用 方 数 量 及 调 配 ( 缺 备 85m) (从60段调入) 8m)8m)方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总数量 土 石 土 石 土 石 土 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小 计累 计 # # # #编制: 复核:本表除挖方为自然方外 ,其余均为压实方,不考虑挖损。远运利用及纵向调配示意填 方 数 量 (m 3) 利 用 方 数 量 及 调 配 ( 缺 备 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挖 方 分 类 及 数 量 (m 3)本桩利用 挖 余石 总数量桩 号横 断 面土( 积 距离(m)云南省某一级公路综合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毕业 设计 全 一 册 姓 名 : 指导老师 :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xx 1 说 明 书 本次设计 公路 位于 项目的实施,对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完善公路路网、发挥路网的综合运输能力,发展沿线经济,促进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促使沿线人民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 意义 。本次设计路线起于 于 长 里。 一 设经过 委托 函 。 组织人员对测设仪器、设备、器具、材料进行准备与校验,编制勘测设计大纲、勘测设计技术指导卡。预制导线点桩标志等工作 。 勘测人员于 X 月 进驻公路勘测现场后,严格按照工程勘测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展开全线的控制点联测工作。按照公路平面线形标准,反复拟合、比选平面线形,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线位,对路线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勘测,于 X 月 完成外业。外业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内业工作。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体系运行,设计中认真做好技术接口工作,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进行设计文件的编制。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安徽省改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03)交通部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 01)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0)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30)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40)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0)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4)交通部公路勘测规范 10)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600)交通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611)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622)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633)交通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0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 280 17)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 80/1 2 18)交通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59 19)交通部公路土工实验规程( 40 1) 设计 速度: 60km/h。 2) 路基、路面:路基宽 23 米、 行车道 宽 , 中间带宽 3 米,硬露肩 宽度为 2 。 土路肩宽度为 2 。 3) 桥涵与路基同宽; 设计荷载:公路 - 级。 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垭口、城镇及工程概况 间控制点及全长:本次设计 路线起于 经 终于 点桩号为 00,终点桩号为 长 里。 本路线跨越主要河流为沿线沟渠和水塘。 次测设路线所穿越的城镇为: 路基工程:土石方 为 143120 千立方米。 路面工程: 沥青 混凝土 面层 厚度 12 2879 立方 米 , 水泥稳定 碎石 基层 厚度 32 24570 平方米 , 二灰 碎石 底基层 厚度 30 26420 千平方米 。 全线 无 桥梁 二 座, 共设涵洞 4 道 。 四、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貌: 路线 境内 西南部和 西北部为山区和丘陵、东北部多圩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水系有西港、澄清、孤峰、资福诸河均汇入漳河,经 澛 港注入长江;青弋江蜿蜒县境东部,河道迂 曲,水流平缓,为境内较大的河流 。 2地质、地震 1)地质:沿线 为中生界三叠系杨子地层区南陵湖组,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出露岩体风化破碎严重。上部覆盖层 0 植土以下 3 10 米,大部分为漂石夹粘性土 ,部分为粉质粘土。 2)地震:根据 云南省 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安徽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g 3)水文、气候:路线所在区域自然区划为 3,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 1299 毫米, 雨量集中在在 5 月至 9 月, 年平均气温 全年无霜期 230 天。路线区域总的地貌趋势是 北 高 南 低,地貌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地下水的补、泾、排条件。地表水受分水岭控制,从各基岩山区分别流入路线附近区域的 北河,经七星河注入长江 。 五、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公路建设的关系 本项目沿线土源丰富,但其他筑路材 料匮乏 , 部份材料需从外地购买 。 石 本项目区内石料丰富,可沿线购取,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砂: 本项目区 内砂丰富,可沿线购取,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 3. 水泥、钢材 本工程使用符合标准的水泥及钢材,可从 取。 3 沿线水源丰富,水质无污染,路线距村镇均不远,生产、生活用水均可保证。 工程用电可与当地电力管理部门协商解决,也可自备发电机以解决部分用电。 六、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 在测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遵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 的方针。尽量少占农田,少拆迁。同时应加强管理,将交通、噪音、废气等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七、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和计算机应用等情况 1外业测量中,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测回法测量并与路线交点联测进行闭合差计算,达到精度要求后再敷设中桩。中桩测量采用徕卡全站仪,可以任意置镜放出控制点、敷设中桩,并且可以测出任意点坐标。 2内业利用道路 序进行规范设计,并且全部用微机制图表,计算机应用覆盖率达 100%。 八、设计文件编制 1本设计文件按 2007 年 10 月 1 日实施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 办法进行编制。 2本设计为 路 施工图设计。 总数量 土 方 石 方 土 方 石 方 土 方 石 方 土 方 石 方 土 方 石 方(m) 松土 普通土 硬土 软石 次坚石 坚石 (m 3) (m 3) (m 3) ((m 3) (m 3) (m 3) 土 方 石 方 (m 3) (m 3) (m 3) (m 3) 土方 石方00 00 1000 00 96 制: 复 核:起 讫 桩 号 备注总体积路 基 每 公 里 土 石 方 数 量 表第1页 共1页本桩利用 远 运 利 用平 均 运 距(均运距 ( 度借 方 废 方土 方 石 方挖 方 (填 方 (3总数量 土 方 石 方 土 方 石 方 土 方 石 方 土 方 平均运 距 石 方 平均运 距 土 方 石方(m) 松土 普通土 硬土 软石 次坚石 坚石 (m 3) (m 3) (m 3) (m 3 ) (m 3) (m 3) (m 3) 土 方 石 方 (m 3) ((m 3) ((m 3) (m 3) 土方 石方编 制: 复 核:借 方 废 方土 方 石 方挖 方 (m 3 ) 填 方 (m 3 )起 讫 桩 号 备注总体积路 基 每 公 里 土 石 方 数 量 表天长市平大路改建工程本桩利用 远 运 利 用平 均 运 距(均运距 (Km)0 58030 70180 60450 44790 201640 102680 07.50 20600 10840 09900 101060 17.93 1 桥 梁 涵 洞 一、 桥涵设计依据、标准及采用情况 1)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01 2003)。 2)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30 2002)。 3) 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60 2004)。 4) 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61 2005)。 5) 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62 2004)。 6) 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63 2007)。 7)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程 ( 89)。 8) 省交通厅颁安徽省改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02布, 2003施。 路 级 ; 峰值加速度系数 :根据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确定 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洞 1/100。 宽度:涵洞与路基同宽 . 钢筋砼 盖板 涵 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 二、沿线桥梁、涵洞分布情况 全线 无 桥梁, 共设置涵洞四 处 , 40 为 1板涵 , 86 处为 圆管涵, 06 处为 1盖板涵, 43 处为 1盖板涵 。 三 、涵洞 1. 主要材料: 材料规格以设计图纸中标明为准,一般材料规格如下: 盖板涵:盖板采用 , 钢筋为 筋和 筋,台身采用 砌片石,基础及洞口构造采用 砌片石。 圆管涵:管身混凝土为 旋形主钢筋为 径为 向钢筋为 径为 8基为 和砂砾垫层;帽石为 凝土;端墙、端墙基础、洞口铺砌、隔水墙、锥坡为 砌片石; 浆勾缝。 盖板涵: (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每块板宽采用 9974洞的中间部分均采用每块宽为 99正交板,涵洞两端采用预制盖板 74行调整涵长,板的块数取整数。 (2) 盖板与涵台背墙间的缝隙必须用砂浆填实,使盖板与台墙顶紧而起到支撑作用。如在盖板上直接铺筑路面,则预制盖板时顶面宜进行拉毛处理,以利路面结构层与盖板的连接。 (3) 预制板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以后,才能脱模、移运和堆放,堆放时应在块件端部用两点搁支,而不得上下面倒置。 (4) 涵洞河床铺砌采用 40 厘米厚双层浆砌片石,片石缝隙间应填满砂浆防止冲刷,使铺砌层起到支撑梁的作用。 (5) 在路基与翼墙衔接处,对路基填土应采取对称逐层加强压实,铺砌护坡等措施。 (6) 涵洞沉降缝宜设置在新老涵连接处,缝宽 1 2 厘米,沉降缝应垂直路线方向。 (7) 盖板块件采用钢丝绳捆绑起吊安装。 2 (8) 施工时涵底土质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扩大和加深砂砾垫层或加宽基底襟边宽度等措施。 (9) 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涵洞全长与板块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 (10)施工过程中,当涵顶覆土厚度小于 时或未做涵顶、涵底铺装时,严禁车辆通过。 (11) 盖板安装完毕后得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设计强度的 70%后,方能于台后进行填土,要求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石土,分层对称夯实。 (12) 涵台基坑开挖和验槽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以防基坑积水浸泡后,地基承载力降低,同时,应加强基坑排水。 (13) 涵底悬空部分必须填石处理。 (14) 施工时涵洞的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 200 圆管涵: (1)管节在对头 拼接时,填塞缝隙的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 (2)管节预制、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 5 10砂垫层,使受力均匀,以免管节开裂。 (3)涵底基地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必须注意平整,砂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 4) 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小于 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通过。 ( 5) 管基基地应力按 150计,如开挖后发现实际地基 土质较差,应采取换填措施,换土深度 。 ( 6) 圆管涵基础承载力应 150四 、需要注意的事项 须对涵洞洞口进行处理,确保进出水流畅通。 工时,必须对原有河沟适当开挖、加深、加宽。 须先认真核对各构造物的高程、尺寸、位置、确保无误后,方可施工放样。 施工时跟据实际开挖断面做合理调整。 工时必须仔细校对各点高程、位置以及同路基的衔接。 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 允许承载力 。 ( 板涵 字墙 挡土墙 1+板涵 5 水井 挡土墙 水井洞口3 板涵 0 字墙 挡土墙 复核:m 4)填土高度(m)主 要 工 程 数 量洞 身混凝土m 3)m 3)m 3)洞 口 m 3)m 3)洞身铺砌(m 3)合 计序号洞 口 型 式筋交角() 长度(m)孔数及孔径(孔235(m 3)涵 洞 表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进口 出口备注 路 基 排 水 工 程 数 量 浇 预制 现浇砌片石 20砼 挖(m) (m) (1000(1000(m) (块) (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 向盲沟 : 审 核:起 讫 桩 号号工程名称工程项目及数量土工布 碎石 回填土 110 制: 注4左侧长 度右侧 标砖 钢筋土方徽杭高速公路屯溪至昱岭关段(第 9标段) 第 1 页 共 3 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全线 本标段 全线 本标段1 2 3 4 5 6 1 2 3 4 5一、基本指标 12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米1 公路等级 级 高速公路 13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 计算行车速度 ( 1)平原、微丘 %( 1)平原、微丘 公里 /小时 ( 2)山岭、重丘 % 2)山岭、重丘 公里 /小时 60 14 直线最大长度3 交通量 辆 /昼夜 45900 远景交通量 ( 1)平原、微丘 米4 征用土地 亩 2)山岭、重丘 米 算总额 万元 15 最大纵坡6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 1)平原、微丘 % 米 /处三、路线 ( 2)山岭、重丘 米 /处 7 路线总长 16 最短坡长 米 1)平原、微丘 公里 17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 2)山岭、重丘 公里 8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 次 线增长系数 19 竖曲线最小半径( 1)平原、微丘 % 凸形( 1)平原、微丘 米 /个( 2)山岭、重丘 % ( 2)山岭、重丘 米 /个 4000/19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凹形( 1)平原、微丘 米 /个( 1)平原、微丘 个 ( 2)山岭、重丘 米 /个 5000/1( 2)山岭、重丘 个 、路基、路面10 平曲线最小半径 20 路基宽度( 1)平原、微丘 米 /个 ( 1)宽 米 公里 2)山岭、重丘 米 /个 300/1 ( 2)宽 米 公里11 回头曲线 个 21 平原微丘区平均填土高度 米编 制:徐 晓 蓉 复 核: 审 核: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数 量 数 量徽杭高速公路屯溪至昱岭关段(第 9标段) 第 2 页 共 3 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全线 本标段 全线 本标段1 2 3 4 5 6 1 2 3 4 522 土石方数量 ( 1)平原、微丘 米( 1)土方 千立方米 2)山岭、重丘 米 2)石方 千立方米 6 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23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 1)平原、微丘 道( 1)平原、微丘 千立方米 ( 2)山岭、重丘 道 2)山岭、重丘 千立方米 、隧 道24 防护工程 立方米 7 隧道 米 /处25 路面设计累计轴次 次 /每车道 07 38 明洞 米 /处26 路面结构类型及宽度 七、路线交叉( 1)沥青混凝土路面宽 公里 9 互通式立体交叉 处 1( 2)水泥混凝土路面宽 米 公里 40 分离式立体交叉五、桥梁、涵洞 ( 1)与公路立交 处 427 设计车辆荷载 ( 2)与铁路立交 处28 桥面净宽 净 1 通道 处 829 大桥 米 /座 42 人行天桥 处30 中桥 米 /座 43 平面交叉 处31 小桥 米 /座 ( 1)与公路平交 处32 高架桥 米 /座 ( 2)与铁路平交 处33 涵洞 米 /道 287/8 44 管线交叉 处34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八、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1)平原、微丘 米 45 安全设施( 2)山岭、重丘 米 1)护栏 米 均每公里小桥长 ( 2)防护网 米 制:徐 晓 蓉 复 核: 审 核:汽车 0 级挂车 2离式:1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数 量 数 量徽杭高速公路屯溪至昱岭关段(第 9标段) 第 3 页 共 3 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全线 本标段 全线 本标段1 2 3 4 5 6 1 2 3 4 5( 3)照明 公里46 服务设施( 1)服务区 平方米 /处( 2)公共汽车停靠站 处( 3)加油站 处( 4)维修站 处47 管理设施( 1)养护用房 平方米 /处( 2)管理局、站 平方米 /处( 3)自动控制中心 平方米 /处( 4)通讯中心 处( 5)通讯站 处( 6)安全电话 对( 7)收费站 处( 8)标志 块 7648 渡口码头 处49 其他工程 公里 境保护50 绿化 公里 制:徐 晓 蓉 复 核: 审 核: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数 量 数 量第 1 页 共 3 页 备 注6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第 2 页 共 3 页 备 注6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第 3 页 共 3 页 备 注6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长丰 1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 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1 2 3 4 5 6 1 2 3 4 5 6一、基本指标 12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米1 公路等级 级 二 二 13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 计算行车速度 ( 1)平原、微丘 % 1)平原、微丘 公里 /小时 80 80 ( 2)山岭、重丘 %( 2)山岭、重丘 公里 /小时 14 直线最大长度3 交通量 辆 /昼夜 4134 远景交通量 ( 1)平原、微丘 米 用土地 亩 360 2)山岭、重丘 米5 概算总额 万元 5 最大纵坡6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1)平原、微丘 % 米 /处 三、路线 ( 2)山岭、重丘 % 米 /处7 路线总长 16 最短坡长 米 220/1( 1)平原、微丘 公里 7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 2)山岭、重丘 公里 18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 次 线增长系数 19 竖曲线最小半径( 1)平原、微丘 % 形( 1)平原、微丘 米 /个 4500/1( 2)山岭、重丘 % ( 2)山岭、重丘 米 /个9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凹形( 1)平原、微丘 米 /个 5000/5( 1)平原、微丘 个 ( 2)山岭、重丘 米 /个( 2)山岭、重丘 个 四、路基、路面10 平曲线最小半径 20 路基宽度( 1)平原、微丘 米 /个 250/2 ( 1)宽 米 公里 2)山岭、重丘 米 /个 ( 2)宽 米 公里11 回头曲线 个 21 平原微丘区平均填土高度 米 制: 复 核: 审 核: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数 量 数 量第 1 页 共 3 页长丰 1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 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1 2 3 4 5 6 1 2 3 4 5 622 土石方数量 ( 1)平原、微丘 米 1)土方 千立方米 2)山岭、重丘 米( 2)石方 千立方米 36 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23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 1)平原、微丘 道 1)平原、微丘 千立方米 2)山岭、重丘 道( 2)山岭、重丘 千立方米 六、隧 道24 防护工程 立方米 37 隧道 米 /处25 路面设计累计轴次 次 /每车道 38 明洞 米 /处26 路面结构类型及宽度 七、路线交叉( 1)沥青混凝土路面宽 里 9 互通式立体交叉 处( 2)水泥混凝土路面宽 米 公里 0 分离式立体交叉五、桥梁、涵洞 ( 1)与公路立交 处27 设计车辆荷载 ( 2)与铁路立交 处 128 桥面净宽 净 1 通道 处29 大桥 米 /座 42 人行天桥 处30 中桥 米 /座 43 平面交叉 处31 小桥 米 /座 93/5 老桥利用 ( 1)与公路平交 处 732 高架桥 米 /座 ( 2)与铁路平交 处33 涵洞 米 /道 3202/217 44 管线交叉 处34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八、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1)平原、微丘 米 45 安全设施( 2)山岭、重丘 米 ( 1)护栏 米35 平均每公里小桥长 ( 2)防护网 米编 制: 复 核: 审 核:数 量 数 量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汽车 0 级挂车 2 2 页 共 3 页长丰 1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 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1 2 3 4 5 6 1 2 3 4 5 6( 3)照明 公里46 服务设施( 1)服务区 平方米 /处( 2)公共汽车停靠站 处( 3)加油站 处( 4)维修站 处47 管理设施( 1)养护用房 平方米 /处( 2)管理局、站 平方米 /处( 3)自动控制中心 平方米 /处( 4)通讯中心 处( 5)通讯站 处( 6)安全电话 对( 7)收费站 处( 8)标志 块 192148 渡口码头 处49 其他工程 公里九、环境保护50 绿化 公里 制: 复 核: 审 核:第 3 页 共 3 页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数 量 数 量徽杭高速公路屯溪至昱岭关段(第 14标段) 第 1 页 共 3 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全线 本标段 全线 本标段1 2 3 4 5 6 1 2 3 4 5一、基本指标 12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米1 公路等级 级 高速公路 13 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 计算行车速度 ( 1)平原、微丘 %( 1)平原、微丘 公里 /小时 ( 2)山岭、重丘 % 2)山岭、重丘 公里 /小时 60 14 直线最大长度3 交通量 辆 /昼夜 45900 远景交通量 ( 1)平原、微丘 米4 征用土地 亩 2)山岭、重丘 米 算总额 万元 15 最大纵坡6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 1)平原、微丘 % 米 /处三、路线 ( 2)山岭、重丘 米 /处 600/17 路线总长 16 最短坡长 米 300( 1)平原、微丘 公里 17 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 2)山岭、重丘 公里 8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 次 线增长系数 19 竖曲线最小半径( 1)平原、微丘 % 凸形( 1)平原、微丘 米 /个( 2)山岭、重丘 % ( 2)山岭、重丘 米 /个 15000/19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凹形( 1)平原、微丘 米 /个( 1)平原、微丘 个 ( 2)山岭、重丘 米 /个 20000/1( 2)山岭、重丘 个 、路基、路面10 平曲线最小半径 20 路基宽度( 1)平原、微丘 米 /个 ( 1)宽 米 公里 2)山岭、重丘 米 /个 250/1 ( 2)宽 米 公里11 回头曲线 个 21 平原微丘区平均填土高度 米编 制: 复 核: 审 核: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数 量 数 量徽杭高速公路屯溪至昱岭关段(第 14标段) 第 2 页 共 3 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全线 本标段 全线 本标段1 2 3 4 5 6 1 2 3 4 522 土石方数量 ( 1)平原、微丘 米( 1)土方 千立方米 2)山岭、重丘 米 2)石方 千立方米 6 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23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 1)平原、微丘 道( 1)平原、微丘 千立方米 ( 2)山岭、重丘 道 2)山岭、重丘 千立方米 、隧 道24 防护工程 立方米 7 隧道 米 /处25 路面设计累计轴次 次 /每车道 07 38 明洞 米 /处26 路面结构类型及宽度 七、路线交叉( 1)沥青混凝土路面宽 公里 9 互通式立体交叉 处( 2)水泥混凝土路面宽 米 公里 40 分离式立体交叉五、桥梁、涵洞 ( 1)与公路立交 处 227 设计车辆荷载 ( 2)与铁路立交 处28 桥面净宽 净 1 通道 处 229 大桥 米 /座 42 人行天桥 处30 中桥 米 /座 43 平面交叉 处31 小桥 米 /座 ( 1)与公路平交 处32 高架桥 米 /座 ( 2)与铁路平交 处33 涵洞 米 /道 337/13 44 管线交叉 处34 平均每公里大、中桥长 八、沿线设施及其他工程( 1)平原、微丘 米 45 安全设施( 2)山岭、重丘 米 1)护栏 米 1514435 平均每公里小桥长 ( 2)防护网 米 7216编 制: 复 核: 审 核:汽车 0 级挂车 2离式:1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数 量 数 量徽杭高速公路屯溪至昱岭关段(第 14标段) 第 3 页 共 3 页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全线 本标段 全线 本标段1 2 3 4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