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ppt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3/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1.gif)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ppt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3/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2.gif)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ppt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3/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3.gif)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ppt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3/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4.gif)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ppt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3/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7211c670-0ea8-46c0-957b-7d2a027f9f6e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3 4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 5 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包括 1 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监测 bloodroutinetest 2 网织红细胞监测3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6 血液常规检测 传统血液常规检测 bloodroutinetest 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检验 包括 红细胞计数 redbloodcellcountRBC 血红蛋白测定 hemoglobinHB 白细胞计数 whitebloodcellcountWBC 及其分类 differentialcountDC 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的广泛应用 增加了红细胞平均值测定 红细胞形态检测 血小板计数及平均值测定 血小板形态检测 7 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人群RBCHb成年男性 4 0 5 5 1012 L120 160g L成年女性 3 5 5 0 1012 L110 150g L新生儿 6 0 7 0 1012 L170 200g L 8 RBC基础理论 人体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新红细胞 1 RBC来源 生成 寿命和衰亡 珠蛋白参与再造血衰亡红细胞铁胆色素参与胆红素代谢 EPO 9 定义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最好有多次检查的结果 可分为两类 相对性增多绝对性增多 一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临床意义 10 1 相对性增多 是指血浆容量减少 血液浓缩 使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相对增加 见于 严重呕吐 腹泻 大量出汗 多尿 大面积烧伤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尿崩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11 2 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 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 erythrocytosis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 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12 1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致 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的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见于 胎儿及新生儿 高原地居民 13 病理性增加见于 严重的慢性心 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 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14 2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 如 肾癌 肝细胞癌 卵巢癌 肾胚胎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 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 多囊肾等 15 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vera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特点 红细胞持续性增多 可高达 7 10 1012 L 血红蛋白达180 240g L 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 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 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 部分病人可转为白血病 16 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 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约低10 20 部分老年人 妊娠中 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 17 2 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 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 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 a 红细胞生成减少b 红细胞破坏增多c 红细胞丢失 18 三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 在血涂片中见到为圆形 大小较一致 直径6 9 m 平均7 5 m 厚度 边缘约2 m 中央约1 m 染色后细胞边缘呈浅橘红色中央呈淡染区 约占直径的1 3 2 5 病理情况下外周血中常见的红细胞形态有以下几种 19 1 大小异常 1 小红细胞 microcyte 红细胞直径小于6 m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 如缺铁性贫血 2 大红细胞 macrocyte 直径大于10 m 见于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20 3 巨红细胞 megalocyte 直径大于15 m 常见于叶酸和 或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4 红细胞大小不均 amisocytosis 红细胞大小悬殊 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 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 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 21 红细胞大小改变 22 2 形态异常 较常见的有 1 球形细胞 spherocyte 直径小于6 m 厚度增加大于2 9 m 23 红细胞长径增大 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 横经 长经 0 78 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 约1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严重贫血时可达15 以上 一般高于25 50 才有诊断价值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2 椭圆形细胞 elliptocyte 24 3 口形细胞 stomatocyte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 宛如微张口的嘴形或鱼口状 25 4 靶形细胞 targetcell 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 状似射击之靶标 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6 5 镰形细胞 sicklecell 形如镰刀状 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 27 28 6 泪滴形细胞 dacrycyte teardropcell 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 见于骨髓纤维化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29 7 棘细胞 acanthocyte burrcell 及刺细胞 spurcell 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 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 不均匀的靴刺状突起 见于 棘形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无 脂蛋白血症 也可见于脾切除后 酒精中毒性肝病 尿毒症等 30 31 8 裂细胞 schistocyte 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 红细胞异形性 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 红细胞可呈梨形 泪滴形 新月形等见于 红细胞因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坏 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表现 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综合征 恶性高血压以及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等 32 9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rouleauxformation 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 常见于 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3 红细胞形态异常 34 35 球形 椭圆形 口形 棘形RBC 36 裂细胞 泪滴 棘形 盔形 镰形RBC 37 3 染色反应的异常 1 低色素性 hypochromic 红细胞染色过浅 中央苍白区扩大 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也可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 38 39 2 高色素性 hyperchromic 红细胞染色深 中央浅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0 3 嗜多色性 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 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紫灰色 见于增生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1 42 4 结构的异常 1 嗜碱性点彩 2 染色质小体 3 卡波环 4 有核红细胞 43 胞浆内出现深蓝色颗粒 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在正常人血涂片中极少出现 约为0 01 其增多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并伴有紊乱现象 见于增生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 在铅 汞 锌等重金属中毒时 因红细胞受重金属损伤后 胞质中的核糖体发生聚集变性 点彩红细胞也明显增多 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 1 嗜碱性点彩 basophilicstippling 44 45 2 染色质小体 Howell Jolly小体 位于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质中的紫红色圆形小体 大小约为0 5 1 m 可一个或数个 其本质为细胞核的残余物 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脾切除后 也可见于红白血病或其它增生性贫血 46 3 卡 波氏环 Cabot 其来源及性质不明 可能为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也可能为胞质脂蛋白变性所致 在嗜多色性或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 有时绕成8字形环 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脾切除后 铅中毒等 47 4 有核红细胞 nuclcatederythrocyte 即幼稚红细胞 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等 1周内婴儿可有少量 48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49 染色质小体 卡波氏环 嗜碱点彩红细胞 50 临床意义 RBC形态变化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 RBC大小不一 小RBC 大RBC 巨RBC RBC大小不均 2 RBC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3 RBC形态改变 球形 椭圆形 靶形 口形 镰形 棘形 泪滴形 缗钱状 裂RBC 4 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 51 形态改变常见疾病小红细胞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大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病理性贫血靶形细胞地中海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球 椭圆 口 镰 形细胞遗传性疾病裂细胞 红细胞碎片 红细胞物理性破坏红细胞缗钱状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低色素性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疾病高色素性巨幼贫 球形细胞嗜多色性增生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异常结构 点彩 H J小体等 骨髓增生旺盛 52 二 白细胞的检测 53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杆状核 分叶核 54 一 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 4 10 109 L新生儿 15 20 109 L6个月 2岁 11 12 109 L 55 临床意义 通常白细胞数高于10 x109 L称白细胞增多 低于4x109 L称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有变化 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故在大多数情况下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56 白细胞的分类 外周血涂片 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 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57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count DC 58 59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型百分数 绝对值 109 L 中性粒细胞 N 杆状核 st 0 50 04 0 5分叶核 sg 50 702 7嗜酸性粒细胞 E 0 5 50 05 0 5嗜碱性粒细胞 B 0 10 0 1淋巴细胞 L 20 400 8 4单核细胞 M 3 80 12 0 8 60 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变化的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两类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镜下特点 细胞体呈圆形 直径10 13um 胞质丰富 染粉红色 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红色中性颗粒 胞核为深紫红色 染色质紧密成块 核形弯曲呈杆状者称为杆状核 核呈分叶者 称分叶核 61 中性粒细胞 圆形 直径10 15 m 胞浆呈淡粉红色内含紫红色中性颗粒 核染深紫红色弯曲呈杆状或分2 5叶 62 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neutrophilia 在下列生理情况下可暂时性升高 1 下午较早晨为高2 妊娠后期及分娩时3 剧烈运动或劳动后4 饱餐或淋浴后5 高温或高寒 63 在生理情况下 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可有个体差异 一日之间也可有波动 下午较早晨为高 生理性增多见于胎儿 新生儿 妊娠5个月以上白细胞增多可达15 109 L 分娩时疼痛和产伤可使其进一步增高 如无合并症于产后2周左右恢复正常 剧烈运动 严寒 暴热等刺激也可见白细胞增多 以上一过性白细胞增多在去除影响因素后不久则可恢复正常 系边缘池内的白细胞过多地进入循环池所致 而持续时间较长的白细胞增多则与贮备池加快释放等有关 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 64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neutrophilia 1 急性感染 特别是化脓性球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应注意 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 反而减低 65 2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血管内溶血12 36h内 白细白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66 3 急性大出血 在急性大出血1 2h内 周围血中Hb和RBC尚未下降 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 特别是内出血时 WBC可高达20 109 L 67 4 急性中毒 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急性铅 汞中毒安眠药中毒生物性中毒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 68 5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WBC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多 可达数万或数十万 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伴细胞质量改变 骨髓增殖性疾病 myeloproliferativedisorders MPD 包括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 本组疾病均为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 具有潜在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趋势 各类恶性肿瘤 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 如肝癌 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69 感染性疾病 病毒 细菌 结核 脓毒血症 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 粒缺 恶组 物理 化学因素 放射线 同位素 化学 药物 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 类脂质沉积病 恶性肿瘤 其他 SLE 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性休克等 2 中性粒细胞减少 neutropenia p255 70 3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 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时 外周血N核以分3叶的居多 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 13 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 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71 72 1 核左移外周血中不分叶核粒细胞 包括杆状核粒细胞 晚幼粒 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 的百分数增高 超过5 时 称为核左移 73 核左移分度 仅有杆状粒细胞增多 0 05 称轻度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 0 10 并伴有晚幼粒细胞称中度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 0 25 并伴有晚幼粒细胞 甚至出现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红细胞称为重度左移 74 2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 其百分数超过3 称为核右移 常伴有WBC减低 缺乏造血物质 DNA减低或BM造血功能减退 见于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应用抗代谢药物 如阿糖胞苷 抗嘧啶类抗肿瘤药 6 巯基嘌呤 抗嘌呤类抗肿瘤药 等如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变化 则提示预后不良 75 76 77 临床意义核左移核右移 1 急性化脓性感染等各种感染2 急性中毒3 急性溶血4 急性失血5 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 1 缺乏造血物质 巨幼细胞性贫血 2 骨髓造血功能衰退3 应用抗代谢药4 炎症恢复期 一过性核右移 正常 5 疾病进展期突然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78 4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 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严重传染性疾病 如猩红热 各种化脓性感染 恶性肿瘤 中毒 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出现下列中毒性和退行性变 79 细胞大小不均 表现为细胞胞体增大 细胞大小悬殊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可能是骨髓幼稚中性粒细胞受内毒素影响 发生不规则分裂增殖所致 80 中毒颗粒 Toxicgranulation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 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 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的颗粒 称为中毒颗粒 伴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活性显著增高 中毒颗粒为2 3个嗜天青颗粒的融合 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 也可能是自噬体 81 空泡形成 vacuolization 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中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 可能是细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82 杜勒小体 Dohlebodies 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 圆形或梨形 呈云雾状天蓝色或蓝黑色 直径1 2 m Dohle小体也可在单核细胞中出现 83 核变性Degenerationofnucleus 是中性粒细胞胞体肿大 结构模糊 边缘不清晰 核固缩 核肿胀和核溶解等 如胞质破裂后消失 只剩胞膜 则成裸核或篮状细胞 84 2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细胞胞体较大 直径16 25 m 核分叶过多 常超过5叶 甚至10叶以上 核染色质疏松 多见于 巨幼细胞贫血 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85 3 棒状小体 auerbodies 为WBC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 一个或数个 长约1 6 m 故称为棒状小体 临床意义 棒状小体的出现可拟诊急性白血病 鉴别白血病的类型 急淋无此种小体急粒和急单可有 86 4 其他 一般了解 Pelger Huet畸形 Chediak Higashi畸形 Alder Reilly畸形 May Hegglin畸形 87 Pelger Huet畸形 Chediak Higashi畸形 88 2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 细胞呈圆形 直径13 15 m 胞质内充满粗大 整齐 均匀 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 折光性强 胞核多为两叶 呈眼镜状 深紫色 参考值 0 5 5 绝对值为 0 05 0 5 109 L 89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osinophilia 1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药物过敏等2 寄生虫病 常达10 以上 个别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3 皮肤病 如湿疹 银屑病等4 血液病 慢粒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5 某些恶性肿瘤 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6 某些传染病 多数减少 但猩红热增高 7 其他 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风湿性疾病等 生理性变化 饥饿 寒冷 精神刺激白天高于夜间下午比上午恒定 90 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osinopenia 临床意义甚小 常见于伤寒 副伤寒初期应激状态 大手术 烧伤等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91 3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胞体呈圆形 直径10 12 m 胞质紫红色内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 排列不规则的黑蓝色的嗜碱性颗粒 常覆盖于核面上 胞核一般为2 3叶 因被颗粒遮盖 核着色较浅 使分叶有模糊不清感 参考值 0 1 绝对值为 0 0 1 109 L 92 临床意义 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basophilia 1 过敏性疾病 2 血液病 3 恶性肿瘤 特别是转移癌4 其他 糖尿病 结核等 2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basophilopenia 无临床意义 93 4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 大淋巴细胞 直径10 15 m 胞质丰富 呈蔚蓝色 内含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 直径6 10 m 胞质很少 甚至完全不见 常深蓝色 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 偶见凹陷 深紫色 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 参考值 20 40 绝对值 0 8 4 109 L 94 临床意义 1 淋巴细胞增多 Lymphocytosis 95 1 淋巴细胞增多 病理性 1 感染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感染2 肿瘤性疾病 急淋 慢淋 淋巴瘤 3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 移植排斥反应 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另外 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性增高 但绝对值不高 见于再障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96 2 淋巴细胞减少 lymphocytopenia 主要见于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alcorticalhormone corticoid 烷化剂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放射线损伤 radiotherapyorradioactivecontamination 免疫缺陷性疾病 immunedeficiencysyndrome 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97 3 异形淋巴细胞 abnormallyphocyte 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称为异形淋巴细胞 Downey根据细胞形态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 型 泡沫型 型 不规则型 型 幼稚型 除上述三型外 有时也见到少数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型淋巴细胞 98 型 泡沫型 浆细胞型 最多见 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 多为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核圆形 肾形或分叶状 常偏位 染色质粗糙 呈粗网状或小块状 排列不规则 胞质丰富 染深蓝色 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99 型 不规则型 单核细胞型 胞体较大 外形常不规则 可有多数伪足 核形状及结构与 型相同或更不规则 染色质粗糙致密 胞质丰富 染淡蓝或灰蓝色 有透明感 边缘处着色较深 一般无空泡 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 100 型 幼稚型 胞体较大 核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列 可见1 2个核仁 胞质深蓝色 可有少数空泡 101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 不超过2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感染性疾病 传单 出血热 可超过10 药物过敏 输血 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 其他 放疗 免疫性疾病等 102 a 型空泡型b 型不规则型c 型幼稚型 103 5 单核细胞 monocyte M 胞体大 直径为14 20 m 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质较多 淡蓝或灰蓝色 内含较多细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 细胞核大 核形不规则 呈肾形 马蹄形等 淡紫红色 染色质细致 疏松如网状参考值 3 8 绝对值 0 12 0 8 109 L 104 105 临床意义 1 单核细胞增多 monocytosis 生理性 病理性 1 某些感染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疟疾等2 某些血液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 2 单核细胞减少 monocytopenia 无临床意义 106 附 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reaction 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 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类白血病反应的类型 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的多少可分为两型 白细胞增多性 多见 白细胞不增多性 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 可见于 结核病 败血症 恶性肿瘤等 107 按增多的细胞类型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中性粒细胞型 2 嗜酸性粒细胞型3 淋巴细胞型4 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应与白血病鉴别 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 参见书本P259 表4 2 3 108 三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 Ret RET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 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 RNA 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 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色颗粒 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 线连接成网 故而得名 检测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活体染色后推片镜检2 网织细胞计数仪法 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计数网织红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稍大 直径8 9 5 m 是Wright染色血涂片中的嗜多色性红细胞 109 110 一 网织红细胞测定 参考值 百分数0 005 0 015 绝对数 24 84 109 L临床意义1 网织红细胞增多 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 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 铁剂 叶酸 VitB12缺乏 2 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降低 如再障 骨髓病性贫血 白血病 等 111 二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PI reticulocyteproductionindex 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 网红百分数受贫血程度 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成熟时间长短等影响 112 计算公式 RPI 病人网织红细胞 2 病人血细胞比容 正常人血细胞比容 参考值 正常人RPI为2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大于3 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于2 则提示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 113 四 血小板的检测 plateletcount PC 一 血小板计数原理 血小板计数 PC或PLT 是计数单位容积 L 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可以采用镜下目视法 目前多采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参考值 100 300 109 L 114 临床意义 1 血小板减少 PC低于100 109 L见于 1 血小板的生成障碍 再障 放射性损伤 急性白血病 巨幼细胞贫血 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2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SLE等 3 血小板分布异常 如脾肿大等2 血小板增多 PC高于400 109 L 1 原发性增多 真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2 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 急性溶血等 轻度增加 115 二 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 参考值 MPV MeanplateletVolume 7 11fLPDW 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 15 17 116 临床意义 1 MPV 血小板平均容积 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 增加见于 1 PC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 2 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 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 减低见于 1 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血小板生成减少 2 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 3 MPV和血小板数持续下降 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 117 2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反应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 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PDW减少 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 PDW增高 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 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 巨幼细胞贫血等 118 三 外周血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胞体为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直径2 3 m 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 中央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中型血小板 44 3 49 小型血小板 33 47 大型血小板 8 16 巨型血小板 0 7 2 119 1 血小板大小的变化 血小板明显的大小不均 巨大的血小板直径可以大至20 50 m以上 主要见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粒细胞白血病某些反应性骨髓增生旺盛的疾病 120 2 血小板形态的变化 1 正常人血小板为成熟型 可以看到少量形态不规则或畸形血小板 不超过0 02 颗粒过多或过少的血小板一般不超过0 07 2 异常血小板的比值超过0 10才有临床意义 正常幼稚型增多 急性失血后病理性幼稚型增多 特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疾病 大量蓝色的 巨大的血小板 ITP血小板减少危象 粒细胞白血病 121 3 血小板分布情况及变化 1 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外周血涂片上常可聚集成团或成簇 2 PC占满整个油镜视野 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 PC明显减少 见于再障 4 PC不能聚集成堆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122 五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ytesedimentationrate ESR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离体抗凝血静置后 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体内红细胞能保持悬浮稳定性 离体后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 能自然下沉 健康人血沉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 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 123 124 参考值 魏氏 Westergren 法 男性 0 15mm 1h末女性 0 20mm 1h末 125 临床意义 1 血沉增快 1 生理性增快 略增快 12岁以下儿童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 中 晚期 60岁以上老年人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126 2 病理性增快 ESR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 但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 组织损伤 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 进展 恶化及肿瘤浸润 播散 转移等都的一定的价值 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1 各种炎症性疾病 2 组织损伤及坏死 大手术 心肌梗塞 3 恶性肿瘤 肺癌 肝癌 多发性骨髓瘤 4 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 5 高胆固醇症 动脉硬化 糖尿病 肾病综合症 粘液性水肿等 6 其他 贫血Hb 90g l以下引起血沉增快 2 血沉减慢 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127 六 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 一 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又称血细胞压积 packedcellvolum PCV 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用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 128 参考值微量法 男 0 467 0 039 L L女 0 421 0 054L L温氏法 男0 40 0 50L L 40 50容积 平均0 45L L女0 37 0 48L L 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涉及离婚协议中共同债务处理与清偿的协议书》
- 离婚协议签订未办理手续期间债权债务处理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及共同财产分配与债务处理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及企业股权转让综合性合同
- 离婚协议书:共同房产、车辆及股权分割
- 离婚协议范本:子女抚养权、财产分割及赡养费确认
- 离异家庭房产分割及物业管理责任承担合同
- 2025年质量检测师资格认证试题集(附答案)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幼儿教师考编全套试题(含答案)
- 数学建模-投篮命中率的数学模型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
- 甲午中日战争情景剧
- 石油行业安全培训课件
- 国开电大组织行为学任务四调查报告
-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 FZ/T 74003-2014击剑服
- 颈椎DR摄影技术-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一点儿有点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