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篇.doc_第1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篇.doc_第2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篇.doc_第3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篇.doc_第4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句,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我们接着学习史学家谈迁的故事。(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非常多,老师这里有几个,谁来读? 出示: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鸿篇巨制 一袭破衫年老体弱 终日奔波 奋笔疾书 翔实精彩 明史巨著 3、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4、小结:用得很恰当。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一块儿走近谈迁,进一步体会他那(读课题)!5、谈迁的信念是什么?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6、教师补充体会“翔实可信”:原来,谈迁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他还发现史书对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却避而不谈,“国亡史不能亡”,谈迁立志编写翔实可信的明史。二、围绕“厄运”,走进谈迁。1、设疑促读。谈迁编写的国榷被偷,为什么对他来说是一场厄运?请自由读读第一段,谈谈你们的理解。2、理解国榷来之不易。(1)通过数字来理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通过对数字的理解,体会一部奇书诞生的艰辛)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品读。 A、默读句子,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数字,从一个个数字中感受到什么?(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 B、交流,相机点拨。(这些数字真实、具体的写出了谈迁所付出的惊人代价,表现了他的坚定信念,治学的刻苦。)C、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2)、通过事例来理解。出示句子:“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为了这一点的史料,谈迁就走了一百多里路,那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巨著,谈迁该付出多少的努力、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心血呀!)(3)这部国榷对谈迁意味着什么?3、朗读感受“厄运”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是偷走了什么?读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三、悟读“打不垮”,读懂谈迁。1、从想法中感受“打不垮”(1)(过渡)我真担心啊,担心谈迁会垮了。(2)生读:“很多人以为但他”自由读,那个词最令你振奋?从“很快”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读)(3)谈迁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为什么能很快站起来了呢?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二自然段,仔细想一想。(4)点题:这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从行动中感悟“打不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品读重写国榷的艰辛和打不垮的信念。)(1)自读感悟。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象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让感动的词句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感受。(2)小组交流(3)交流,相机点拨。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B、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 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抓住“特地”“59岁”理解。) 第1句质疑:新书初稿大约要有多少字?500多万字,只用了四年时间,算一算:平均每天大约要写3500个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5句话。说说你对“打不垮”的理解。4、又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写成了。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1)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2)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点题)5、激情表白:(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此时此刻,当你面对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明史巨著,当你面对年老体弱、两鬓斑白的谈迁,你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表情达意,抒发感慨!)四、总结升华、推荐阅读。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总结。 3、作业1)课后再读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2)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谈迁,课后可以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战胜厄运 谈迁 名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意思。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数据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二、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谈迁写国榷的过程,体会谈迁之所以在逆境中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是因为他有打不垮的信念。三、教学难点:能从谈迁的故事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四、教具准备: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黑板出示名言: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过渡:这几句话,正是史学家谈迁的真实写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谈迁,去进一步认识他。3、板书课题,齐读。(二)质疑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提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2、学生提问,并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对于一些学生通过读书就能解决的问题,随机解决)3、教师引导归纳,整理出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 厄运给谈迁带来了怎样的打击? 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三)解疑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地、深入地读课文,思考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组织交流。问题 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指名回答,并读有关语句。(第二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小偷的憎恨。过渡: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谈迁来说该是怎样的打击呀!问题 厄运给谈迁带来了怎样的打击?、指名用一个词语概括回答。(致命)、什么叫“致命”?、为什么说是“致命的打击”?、哪些词语和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谈迁遭受的是“致命的打击”?请你画出来。、黑板出示:茶饭不思,夜难安寝。 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为什么书稿的丢失对谈迁是致命的打击呢?、引导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段中的几个数字,读一读,想想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多年,次,多岁,多万字,这仅仅是几组枯燥的数据吗?不是了,此时的数字都充满了生命了。让我们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吧!、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A、“一点”是多少?B、为了这“一点”,谈迁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值得吗?C、从这“一点”中,你有什么感受?、小结:为了这一点的史料,谈迁就走了一百多里路,那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巨著,谈迁该付出多少的努力、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心血呀!现在书稿丢失了,对谈迁的打击难道还不够致命吗?、抓住数字和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过渡:有些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会垂头丧气、唉声叹气,这些人是怯懦的。那谈迁在遭受到了这致命的打击后,也是这样吗?他又是怎样面对的?问题3、 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自由发言,交流。、再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画出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再次交流、信念坚定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坚强地“站”起来的?是什么在支撑着他?B、抓住“并没有”、“很快”、“下决心”、“从头撰写”等词语,朗读体会谈迁信念的无比坚定,不可动摇。、行动坚持A、谈迁又付诸么行动?指名读句子。出示: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B、你从谈迁的第二次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c、抓住“四处寻访”、“一袭破衫”、“终日奔波”等词语,想象画面,感受谈迁治学刻苦、信念坚定的精神。、“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引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再次感悟国榷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和谈迁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整读二、三自然段,加深感悟。(四)总结升华1、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2、出示课文最后一节,齐读。3、再次出示名言,内化体验。(五)作业搜集类似事例,举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故事会。(六)板书设计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厄运给谈迁带来了怎样的打击?谈迁是如何面对厄运的?(信念成功)教学反思学完这一课后,谈迁那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感染了每一位学生。我的课堂上,没有引人入胜的多媒体画面,没有表面热闹的小组讨论,有的只是琅琅的书声和出自内心感受的话语,让学生在他们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本课的人文性很强,让学生谈谈这些人文性的东西并不难,但是也容易落入虚幻的人文精神感悟的空洞说教之中。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凸显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立足语言,确保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位,感悟谈迁的坚强,使这一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1、简明的目标,简单的结构语文课堂该简就简。我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参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揣摩,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通过研究教材,我没有按照课文的逻辑结构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合,设计更加简洁的课堂结构:质疑,在阅读期待中走进文本点击词语、揣摩句段,在诵读品味中体悟文本紧扣信念,在迁移运用中升华文本。清晰的主线,对教师的主次分明教和学生脉络分明大有益处。总之,简简单单教语文,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