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者密小学 何芳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过程要充满生机与活力,关键在教师。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课中要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只有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积累来逐步实现。我就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花钟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谈谈我的感受和心得吧!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总是少不了教师的导入语。教师的导入语的作用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旧知”,引入“新知”。因此,教师的导入语就要有“导”劲,必须新颖有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下子就把学生“导”过来。比如:花钟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上一个单元的课文,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鲜花的世界,一同去感受鲜花的美丽和芬芳。然后幻灯片依次出现迎春花、向日葵、蝴蝶花和梅花的图片,教师再配以话外音:同学们请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迎春花迎着春风欣然开放,向日葵向着太阳露出了笑脸,蝴蝶话展开翅膀翩翩起舞,梅花却在寒风中给人们送来了缕缕清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花有关的课文花种。通过直观的画面和教师优美的语言熏陶,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真正带到了一个鲜花的世界。二、生字教学既要扎实又要富有情趣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有要掌握的生字。学生学习生字、识记生字很枯燥。为了使学生乐学、乐记,牢固掌握生字,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拓展生字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我是这样处理生字教学的: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带拼音的生字词和不认识的字,自己拼读、查字典;然后自己给要求认读的生字和要求写的生字都给注音,有些生字的拼音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没有的可以查字典解决,或者跟同学交流解决,这个过程是有点花时间,但是效果是不错的。学生不仅复习了拼音,还掌握了认字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给生字组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说片段,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学完生词后这样最后要求学生:同学们把学过的好词运用到作文中去。你不教会他方法,他怎么会运用呢?接着再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熟字相加,编谜语猜等等。最后选择难写难记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三、教师对每篇课文的精讲品读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把课文读熟了,就基本上了解了课文大意。在理解方面就容易多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课文的精讲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思考。例如我教学花钟一课,学生品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提问: 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学生仔细阅读后就很容易明白:原来花开的时间跟温度、湿度、光照有关系,还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课文还举了昙花的例子作为佐证。 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把熟读和精讲的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四、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课题的质疑是必须的,更要养成习惯。学生质疑后,教师要选择有价值的和体现课文教学目标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后,要舍得花时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解决。如:刚才开课的时候你提了什么问题?在课文中你找到答案了吗?你还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在读书的过程中又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把质疑的问题认真扎实地落实好。有时可把学生导到你的教学流程中,有时也可随着学生的思路走。教学中灵活把握。如,我在教学花钟一课,开课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一学生提出:花怎么会跟钟联系在一起呢?又一学生提出:花钟是什么样子的?花钟表示的时间准确吗?我很赞赏学生提出这样好的问题。并在后来的学习中就围绕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探究。解决了这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也就读懂了。我们常常是引导学生质疑后就不管此事,按照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虽然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拓展。另外,精读课文中有一些重点句、重点词旁边会有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感叹的句子。这些往往是编者的画龙点睛之处,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最后一段有学习伙伴说:“植物学家的想法真妙!”我马上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妙”在何处?学生因为已经读懂了课文,马上归纳出:妙在花钟可以显示时间;妙在可以美化生活。我引导学生说:确实是这样:老师收集了几张花钟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于是我用幻灯片出示了几张漂亮美观的花钟,学生边看边不由自主的发出“啊”的惊叹声。我有激励学生,如果你是植物学家,你想把花设计成什么图案呢?一学生说:“我想设计成奥运五环。”另有学生说:“我想设计成庆祝国庆”四个大字。”等等。巧妙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就会敢于问和善于问,这样,学生就在质疑中发展了思维,获得了新知。五、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古人曰“读,读,读,书中自有千种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从中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如何提高读的实效性?那就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抓住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例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重点句“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我把这段话制作成幻灯片出示,并用红色把“陆续”、“刚刚”、“大致”这三个重点词强化出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如果把这三个词语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读了以后马上明白:不行。因为“陆续”是指一个接着一个开放的意思,如果去掉的话就说明有同时开放的可能,就不能显示时间啦。而“刚刚”指花开的那一瞬间,如果去掉这个词语,就有花开时间长啦的可能,显示的时间就不那么准确啦。而“大致”是“大概”的意思,如果去掉的话,这句话变成了肯定句,说明花钟显示的时间是准确的时间。而我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就知道花钟显示的是一个大概的时间,不像钟表那么准确的。通过重点词的揣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六、适当进行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读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写作的方法,构思的巧妙等,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仿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三年级的课堂实录的光碟上有一节课是大连开发区育才小学张娟老师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二课时时,是这样设计的:张娟老师是以积累语言和仿课文写片段为主来组织教学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上花钟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体会写不同的花开放时作者用了不同的语言来描写,都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学完以后,我也出示了几种花,如:桂花、玫瑰花等引导学生仿写,也取得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购置协议书
- 员工上下班安全协议书
- 《第2章 信息工具-计算机 第1节 神奇的计算机》说课稿教学反思初中信息技术河大版2023第一册
- 广告框架协议书
- 有孩子离婚协议书
- 保密协议书的保密期限
- 2025年度企业形象设计委托合作协议
- 亚太关税协议书
-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非版权协议书
- 生产主管转正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高纯铝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真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2025年“安全生产年”工作总结(2篇)
- GB/T 2481.1-2025固结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第1部分:粗磨粒F4~F220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第4周涵养文明习惯点亮成长底色-养成教育
- 配电电缆故障定位试卷与答案
- 四川日普精化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脂肪酸酰胺与1000吨有机硅树脂涂剂配套设施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年教育督导员督导知识试卷及答案
- 职业技能竞赛-园林绿化工理知识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