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梅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学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美术2、课时:23,课前准备:(1)、资料准备:现代齐白石的红梅图,以及近代吴昌硕的四友图。(2)、工具准备:红色颜料,毛笔,萱纸等二、 教学课题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三、 教材分析本课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四、 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五、 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百度图片】梅花图片/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ala1&pv=&word=%C3%B7%BB%A8%20%CD%BC%C6%AC&istype=2&z=0&fm=rs2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 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二、赏析、探究( 一 ) 赏梅: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活动一: 学生讨论:生长习性、颜色、形态、特征?【百度百科】梅花生长习性、颜色、形态、特征/view/4085.htm欣赏与描述: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梅花的形态特征 ? (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 1 、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 二 ) 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 展示咏梅诗词:王安石诗梅花等 )【百度视频】王安石诗梅花: /show/oBIJIJi2ncHKdIb3.html 梅花 ( 王安石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 学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百度搜索】古琴曲梅花三弄/programs/view/D5SM_0OriXY ) ( 三 ) 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 ( 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 ) 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 ( 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 !( 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 三、体会、实践 1 认识文房四宝。 2 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 ( 教师演示 ) 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 四、展评、拓展 1 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 2 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 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 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入 1 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 2 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 ( 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 。 二、体会、实践 3 线条的疏密。 4 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5 勾花与点花。 ( 二 ) 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 三 ) 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 ( 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百度视频】画梅技法:/v_show/id_XMzQwMTI4MzQw.html ( 四 ) 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 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 评价建议: 1 构思有什么特点 ? 2 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 3 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 (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课外拓展 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 生答 ) 岁寒三友:松、竹、梅* 梅之佳友: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百度图片】梅之佳友欣赏:/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pv=&word=%C3%B7%C0%BC%D6%F1%BE%D5%CD%BC%C6%AC&istype=2&z=0&fm=rs4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 生答 )( 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 ) ( 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 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 教学拓展: * 熟悉对象 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 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中国学习联盟胆作画,反复体会。 * 借鉴传统 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 重视书法练习 古人曰“书画同源”, 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 提高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