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我的母亲课题我的母亲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在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识记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2.培养学生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3.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4.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理性思考母爱。过程与方法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2.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3.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孝敬母亲的情感。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胡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积极提倡白话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写作背景胡适的父亲胡传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母亲冯顺弟比其父小32岁。胡适3岁时,父亲病故。23岁的冯顺弟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年仅46岁。这篇文章是胡适对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的回顾,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读准字音文绉绉(zhu) 庶(sh) 佃户(din) 吹笙(shng)掷(zh) 寡妇(gu) 眼翳(y) 筹备(chu)宽恕(sh)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宽恕:宽容饶恕。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气量:指容忍谦让的限度;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漠:广大空旷。责罚:责备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待人接物:对待别人,应接事物。指与他人相处。新课导入有一种爱无与伦比,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无法忘记,那就是母亲。是的,母爱是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柔情似水的母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先生饱含深情的我的母亲。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请概括文章讲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第57自然段);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第811自然段);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第12自然段)。2.请学生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引导)3.请学生分别说说自己对文中母亲的看法。(1)母亲每天叫“我”早起,谆谆教诲,催“我”上学严格管教孩子(2)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3)“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4)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5)母亲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和善、容忍、善解人意(6)母亲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烈,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好强【再读课文,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4):追念自己童年往事。第二部分(512):记叙母亲。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品味亮点词语】1.作者对母亲的赤诚、感激之情,还表现在许多质朴无华的语言中,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1)我在这九年之中,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念,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格,是有口皆碑的,但是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2.“她实在忍不住了”中的“实在”能否删除?为什么?不能。因为“实在”表示母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才会到邻居家“坐一会儿”或“闲谈”,却不与两位嫂子吵,突出母亲气量大、性子好的品性。如若删除,就没有了这种效果。【感悟精彩句子】1.第段第一、二句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母亲却不幸丧夫,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表明作者对母亲艰难处境的理解,总写母亲作为后母当家的艰辛,领起下文。2.第段开头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了母亲做人的优秀品质,领起下文。3.作者那种赤诚、感激之情还表现在许多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品味一下其中的感情。(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对母亲的感激。(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娓娓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4.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分析主体形象】1.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母亲的形象。慈祥、教子严而有方、 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 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2.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极注意分寸,而这正是受了他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不能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一点儿”限制准确。(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把握文章主旨】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2.你是如何看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关于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而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孩子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文章语言非常朴实,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有分寸感,这正是胡适品性受母亲影响的表现,同时也非常具有自传的语体特征。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全文在叙事中饱含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2.巧用对比,塑造人物。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将母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例如母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而待人却又极其宽容;对大哥、大嫂、二嫂极为和善、忍让,而涉及自己的人格时,又非常认真、毫不马虎。在对比中,突出了母亲的性格特征。【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注意对比的双方要合理,写一个片段即可,字数在200字左右。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本次教学可以说是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在情感方面,让师生都受了一次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