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制造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时间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的夹具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目录
第1章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3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第2章 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4
2.2 基面的选择 4
2.3 制定工艺路线 4
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第3章 夹具设计
3.1 问题的提出 29
3.2 定位误差分析 30
3.3 夹具操作的简单说明 30
感想 31
参考文献 32
一、 零 件 的 分 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法兰盘(二)(见附图1), 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零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两个平面用以装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Φ45.5为中心 ,包括:两个Φ164mm的端面, 尺寸为Φ80H7mm的圆柱面, 尺寸为Φ94mm的圆柱面及上面的8XM4mm的透孔. Φ94mm的外圆柱面及上面的6个Φ8.5mm的销孔, Φ94mm端面是距离中心线为15mm的一个平面.
这组加工表面是以Φ45.5mm为中心,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面,再借助专用夹具以这个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另一端面,然后再加工其它加工表面.
二、 工 艺 规 程 设 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50,由于零件的设计要求为中批生产的水平,选通用设备,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模铸造。故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可以的。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着,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的工序提供精基准。对本零件而言,由于每个表面都要求加工,为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这就是粗基准选择原则里的余量足够原则)现选取Φ164外圆柱面和端面作为粗基准。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住工件,消除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在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