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doc_第1页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doc_第2页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doc_第3页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一、文体限定1.记叙文包括写实记叙文、通讯、报告文学、小说等以叙述为主,并辅以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作品,以及有较强抒情意味并有一定形象性的作品。2.议论文包括典范的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二、试题采点(一)记叙类1.六要素与中心2.内容概括与思路把握/线索结构、思路方法/构思3.文章的社会意义与影响/寓意挖掘/主题理解、人物事件意义探究4.重点词句的理解分析点评鉴赏/语言品味/形象、语言、技巧的鉴赏5.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衬托修辞等方法与作用/意境把握6.异同点比较(二)议论类1论点、论据、论证的概括分析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层次间的逻辑关系3关键词与中心句的深层义、比喻义4语言的准确严谨三、常规命题要求与布局1.重视知识能力与精神素养的结合2.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关键内容的理解考查整体把握可从内容、主旨、结构等角度直接设问,也可从标题、关键语句等角度间接考查。3.通过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考察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积累创新)开放性试题的基本形式有:联系实际举例;情景假设;启发感悟;措施方法;看法观点(如:比较、归纳不同材料的共同观点);链接比较(如:选择理由对一定的观点进行分析与综合表述);任选角度阐述鉴赏4.试题布局的一般要求整体设置要有点有面,难易结合,既要把握文本,又要超越文本,但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和语文学科;各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考点重复和互相提示答案;同一道题中的几个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不能胡乱拼凑。抒情散文比较强调对诗化语言的品味;近年的阅读作品主题导向比较侧重道法自然的理念和亲情、友情的表达。审美把握的一般规律:情景描述人物性格主题揭示人物描写心理性格四、题组设置的可能模式1.按照阅读理解的规律设题: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想像发挥如:内容概括词句理解人物描写与性格刻画想像(开放)这类设题的作答一般从筛选、概括开始,进而结合语境理解词句,最后通过品读揭示主题。2.按照文本的表达顺序设题,各题指向的段落按顺序出现,如果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则目标很明确,但考点梯度设置无规律,主旨揭示、开放性表达等题目可能出现在前面。课外现代文阅读命题举例(30分):为母爱打开心窗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就掉了。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啪啪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肆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写作,不过,她很会换位思考。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就是穿不进。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连续不断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还是不甘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分明是他在母亲心中的形象已经模糊了啊。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别说照料她的衣食起居。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1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40字。4分)2母亲“很会换位思考”,她“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感情?下文哪句话能与之相照应?(6分)3母亲“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在“缝合”?(7分)4仿写句子。(5分)例句: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5从这篇文章写到母亲穿针引线给儿子钉纽扣的情节,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两个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通之处,请你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8分)参考答案: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概括: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却无法把线穿进针孔,儿子省悟,帮母亲穿针引线。(4分)2.文章结构照应母亲“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我在工作,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所以现在儿子在工作,我不能打扰他。(3分)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感情。(1分)下文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2分)3.重点词句理解这个梦是:父母爱子,也获得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关心。(3分)因为这种互相关爱需要双方的付出,如果只有父母爱子,孩子不懂回报,这种感情就会受损。先前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却穿不进针线,此时的爱是单向的;只有当儿子省悟过来,帮母亲穿针,才表明他没有忘记母亲对他的爱,并且知道回报,所以说是“缝合”。(4分)4.语言运用仿写仿写示例:有时,生活像个顽劣的孩子,而使它刁钻难堪的,常常是我们对物质追求的盲目无知。(5分,句式3分,内容2分。)5.积累、拓展,深入理解主题唐诗:孟郊游子吟(2分)两个作品表达的相同情感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2分)围绕父母爱子女、子女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展开陈述,最好能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4分)附:小阅读信息考查题的作答注意点(一)主要考点:一、概念(说明对象)的理解二、文章内容的理解(主概念以外的其他词句)(二)信息干扰:一、选择支的干扰1.主次不分2.偷换概念3.答非所问4.无中生有5.遗漏散失6.把未然说成已然7.把偶然说成必然8.把个别说成普遍9.以偏概全二、题干的干扰1.说法(不)正确;与文义(不)相符2.选项的提法全部属于文章的内容,而且正确,但题干给出限制,要求指出“(不)属于文章某一项特定内容”的选项。做题的规律做题时需要先弄懂这属于什么类型,接着进行做题,共有三大步骤:1.审题要求,范围,附加条件;2.想题根据上下文;3.答题能摘抄的从原文摘抄,需概括时语言要简洁、完整,多角度。做完题要对答案,对答案有三大步骤:1.划重点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