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5).doc_第1页
第六单元 (5).doc_第2页
第六单元 (5).doc_第3页
第六单元 (5).doc_第4页
第六单元 (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江小 快乐江小 和谐江小 四年级语文组18.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训练,初步感受阿联酋人民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的决心。【活动方案】活动一:学习生字词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 读读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侍弄 漂亮 填上 霎时 恶劣 3 小组内轮流读词语,并理解“不毛之地”、“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意思。4 全班读词交流。活动二:感知内容1 默读课文,思考:课题中“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哪里?请读读课后资料,了解这个国家。2 小组讨论交流。 3 全班汇报。活动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这里所说的“绿洲”其实是什么? 文中的“星罗棋布”让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内交流。3全班汇报。【检测反馈】1 比一比,再组词。2听写词语。 3推荐阅读。阿联酋:西亚国家,全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面积约八点三六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一百九十万,地势低平,除东北部有山地外,多为海拔二百米以上的荒漠,气候火热干燥,年降水量仅七十五毫米左右,沿海地带有绿洲,产水果,椰枣,蔬菜等,迪拜是位于东北部沿海的重要城市。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齐读“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二、实施活动(一)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合作2、展示交流理解“不毛之地”、“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等词的意思。(二)感知内容 再读课文,思考“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哪里?1、学生自主交流2、展示 抽号朗读课文,交流了解阿联酋。(三)学习第一自然段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样一个国家却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进入活动三。1、生自主合作学习2、展示交流 引导从“星罗棋布”感受多。三、检测反馈18.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迪拜的美丽风光。2精读课文,感受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活动方案】活动一:今昔比对照。1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 如今的迪拜是怎样的景象?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联系所了解的沙漠印象,用几个词语进行对比概括:沙漠: 迪拜: 2小组内交流,将使用最恰当的词语写到小黑板上。3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活动二:探究变化因。1 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用“ ”画出来,再读读。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请联系课文写出绿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 小组内讨论交流。将交流成果写在小黑板上。3 全班汇报交流。活动三:学习第七自然段。1 大声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 小组讨论。3 全班交流。【检测反馈】联系“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结合课文中插图,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可选用文中词语。 一、谈话导入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进入活动一,去欣赏迪拜今日的风光。二、实施活动(一)今昔对比照1、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2、展示交流 体会迪拜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引导对比感受,沙漠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等。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二)探究变化原因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进入活动二,探究变化的原因。1、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2、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阿联酋人们不惜代价、不辞劳苦,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并体会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三)学习第七自然段1、生自主合作学习2、展示 展示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三、检测反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提起你的笔,写一写你看到的迪拜街头风光吧。19.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3通过初读课文,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活动方案】活动一:生字碰碰撞。1读准生字表中的9个生字。2初读课文,找到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大家轮流读含有生字的词语,互相纠错、正音。4比一比,组内默写生字词,轮转批阅。(由3号同学负责报词) 5将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写上黑板,并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活动二:课文直通车。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小云雀和妈妈飞过的地方分别是 、 、 。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每段的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13自然段) 。第三段(第1415自然段) 。2小组交流,将讨论结果写上小黑板。3全班汇报。【检测反馈】1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埋怨 苔藓 土壤 贫瘠 乱砍滥伐脱缰 咆哮 冲垮 储存 蓄水2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森林的树冠就象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 一、谈话导入 板书“心愿”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板书“云雀的”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二、实施活动(一)生字碰碰撞带着疑问朗读课文,看看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同时完成活动一。1、生自主合作学习2、交流展示(二)课文直通车再次读课文,完成活动二。1、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2、交流了解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派代表说说每段的意思。三、检测反馈19.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阅读,感受森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活动方案】活动一:认识乱砍滥伐的后果。1 轻声读课文29自然段,了解:沙漠是怎样的情形?大河里又是怎样的情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果?请概括出这部分所描写的乱砍滥伐的两大后果: 、 。2小组讨论。3全班汇报。活动二:了解森林的重要作用。1自由朗读课文1013自然段,了解:为什么称森林为“森林水库”?又为什么称它为“空调器”?请阅读后写出这部分中所介绍的森林的两大作用: 、 。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汇报。活动三:分角色朗读课文。1自己思考文中的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分别是怎样的。2小组内成员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互相评议。3全班汇报展示(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加上表情、动作等)。【检测反馈】联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写一段话。 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 “到沙漠去种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二、实施活动(一)认识乱砍滥伐的后果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一,去弄个究竟。1、生自主合作学习2、展示交流指导小组按沙漠、大河的顺序,集中汇报,及时作补充相机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语句。抓住对话,体会、朗读。(二)了解森林的重要作用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进入活动二,了解森林的作用。1、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2、展示汇报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树冠 挡住苔藓和枯枝败叶 吸收一部分 土壤 吸收大部分抓住具体文字体会森林防洪蓄水、调节温度的作用。(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各组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全班展示评议。三、检测反馈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对呀,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这句话为中心句,写一段话。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并练习背诵。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采莲小娃天真可爱的形象。【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作者,感受诗境。1 正确、流利地自由读古诗。 自学生字:撑、艇、萍,认识作者,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作者的哪些诗?自读诗题池上,思考:“池上”什么意思?全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什么情景?2小组讨论:交流对诗人白居易的了解,互相背诵他的诗。说说诗题的意思及诗中展示的内容。3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活动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1反复朗读古诗,读准音,读通句。体会诗的节奏,用“”在句中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借助工具书,观察插图,理解重点词语:艇 解 一道联系插图理解古诗大意,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准确。2小组交流:组内轮读,相互点评。3展示汇报:朗读展示。交流诗意。活动三:吟诗炼字,体会情感。1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偷采白莲”的小娃,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诗人这样写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2组内讨论交流。3对照上面问答,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小娃的 。(每组4号写在黑板上。)4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5.完善:各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检测反馈】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默写池上这首诗。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一些古诗吗?教师引背二、实施活动(一)了解作者,感受诗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池上是什么意思呢?自读活动一要求,完成活动。1、生自主、合作学习2、展示交流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引导评价,再读说说全诗展现的情景(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读准了诗歌,我们还要进一步理解诗的意思,进入活动二。1、生自主合作学习2、展示交流尽量让学生多说。引导评价、补充加强朗读指导,评议,再读(三)吟诗炼字,体会情感刚才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诗中的小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进入活动三,体会情感。1、生自主合作学习2、展示交流引导体会小娃的天真调皮,体会诗人的喜爱之情。三、检测反馈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小儿垂钓,并练习背诵。2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垂钓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作者,感受诗境。1.正确、流利地自由读古诗。自学生字:稚、侧,描红临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自读诗题小儿垂钓,思考:“垂钓”是什么意思?全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什么情景?2小组讨论:交流对诗人胡令能的了解。说说诗题的意思及诗中展示的内容。3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活动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1反复朗读古诗,读准音,读通句。体会诗的节奏,用“”在句中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蓬头 垂纶 莓苔 遥 应联系插图理解古诗大意,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准确。2小组交流:组内轮读,相互点评。3展示汇报:朗读展示。交流诗意。活动三:推敲词句,读演品趣。1诗中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想象一下此时垂钓小儿心里在想什么?。2组内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配合,情境表演:小儿垂钓(不仅要表现出小儿,也要演出路人的表现)3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交流从感情背诵诗句开始。)【检测反馈】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2想象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拓展赏趣】诵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童趣。所见村居 宿新市徐公店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池上。谁来背一背。二、实施活动(一)了解作者,感受诗境今天继续学习第二首小儿垂钓板书课题,齐读谁知道垂钓是什么意思?小儿是如何钓鱼的呢?进入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