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学时适用对象: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学生需要初步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二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本课程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方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与框架,另一方面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中核心内容是总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二个具体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引入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在总需求分析模型基础上,又引入总供给曲线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析,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第四部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主要包括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三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此外,鉴于宏观经济学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所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们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与方法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其进行分析乃至批判四教学资源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5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补充文献:1翔高教育经济学教学研究中心编写: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学习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学习与教学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曼昆著,梁小民等译:经济学原理(宏观)(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李晓西:宏观经济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金雪军:西方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五考核方案平时成绩(30%)期终成绩(70%)总评成绩(100%)期中考试(15%)期终考试(70%)100%作业考勤随堂提问等(15%)第二部分 教学大纲和要点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流程,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和体系结构,让学生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调动或增强他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并且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总量指标的含义核算方法以及各宏观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一、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回顾微观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以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与宏观经济学进行比较,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理论等主要是理解个量与总量分析的联系与区别二宏观经济学的萌芽与早期发展三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与凯恩斯革命 需要说明凯恩斯革命的背景和内容,为此,应该比较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的不同,特别是要说明清楚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萨伊定律”问题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简况五宏观经济学主要目标与体系结构(一)主要目标(二)研究对象与基本假定(三)框架结构(四)对学生的要求 有关本课程的授课讨论作业考核等,提供参考书目相关网站与答疑方式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GDP的含义 在介绍GDP概念时,要对这一定义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解释,特别是对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说明要深入,此外,要讲清楚“生产与销售”“市场价值”“产品与劳务”“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等与GDP含义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三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重点解释这四部分的含义,以及它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原因四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解释说明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具体项目五用增值法及其他方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六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缺陷与弥补第三节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总量一GDP及其与GNP的关系二NNP及其与GNP的关系三NI及其与NNP的关系四PI及其与NI的关系五DPI及其与PI的关系六名义GDP与实际GDP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循环二漏出与注入三宏观经济均衡等式四三部门经济循环与宏观经济均衡等式五四部门经济循环与宏观经济均衡等式六宏观经济统计恒等式及其与均衡等式的比较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基本思路与观点,把握两部门三部门条件下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基本原理方法(两种方法);掌握乘数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理论假定以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总体分析思路二均衡产出及其形成三存货调节机制第二节 消费理论一、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定义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五消费函数与“总需求”函数六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它消费理论的比较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变动的总支出决定国民收入一、 均衡条件与均衡等式二、 用消费函数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 用储蓄函数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四、 上述两种表述的一致性第四节 乘数论一、 乘数原理的提出二、 乘数的含义三、 乘数公式的推导四、 乘数理论的适用范围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一、 三部门经济中的总支出与二部门中的总支出的比较二、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三、 定量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四、 比例税条件下对财政政策各乘数的修正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一、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扩大的凯恩斯模型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上一章介绍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的基础上,介绍引入货币市场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扩大模型,即IS-LM模型要求学生掌握ISLM曲线的含义推导及移动,并运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及均衡利率的决定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一、 投资的含义与分类二、 投资与利率:投资函数与投资曲线三、 投资曲线的由来(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四、 投资与预期收益风险股票价格(托宾的“q”说)第二节 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一、 I S曲线的含义二、 IS曲线的推导(消费函数法和储蓄函数法)三、 IS线的斜率四、 IS曲线的移动五、 产品市场均衡与失衡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货币供求理论一、 古典利率理论以及凯恩斯对古典利率理论的批评二、 货币以及货币供给三、 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与非凯恩斯的)四、 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的决定五、 货币供求变动与利率的变动第四节 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一、 LM线的含义二、 LM线的推导三、 LM线的斜率四、 LM线的移动五、 货币市场均衡与失衡第五节 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二、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失衡以及失衡的类型三、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节(市场自发调节与政府政策调节)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一、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图表分析二、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数理分析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前两章进行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分析,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本章将在上一章说明IS-LM模型的基础上,具体介绍这两大经济政策,分析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具体的政策工具第一节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与效果二、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三、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四、 挤出效应五、 考虑货币市场时的财政政策乘数及货币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的进一步修正)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一、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类型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论是要为实践服务的,经济学理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经济政策提供合乎逻辑言之成理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与问题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形成二、 宏观经济目标简介三、 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 国家预算和财政收支二、 平衡预算与功能预算三、 内在稳定器四、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五、 财政盈余和赤字六、 赤字财政政策与公债第三节 货币政策一、 货币的职能与计量二、 现代银行制度三、 准备金制度四、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五、 存款创造乘数六、 央行的货币政策及工具七、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作用机制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演变二、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时滞问题三、 预期对政策效果的影响四、 其他问题第十七章 AD-AS模型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前面所讨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都是在假设一般价格水平不变下的总需求分析本章将推翻这个假定,引入总供给分析,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重要分析工具:AD-AS模型要求学生掌握ADAS曲线的含义,尤其是不同学派的AS曲线,了解其推导过程,并能够灵活地运用AD-AS模型来解释IS-LM模型所不能解释的“滞胀”现象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一、 理论假定的变化(本章与上述几章的关系)二、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三、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四、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物价与总需求变动)五、 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与移动(影响总需求的各种因素)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概述一、 总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短期总供给)二、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三、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与移动(影响总供给的因素)四、 总供给曲线的两个特例(垂直与水平的总供给曲线)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一、 总量生产函数二、 劳动市场均衡与两种工资决定理论(伸缩性与粘性)三、 古典或垂直的总供给模型四、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五、 理性预期学派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 AD-AS模型一、 均衡国民收入与物价的决定二、 古典AD与AS模型三、 凯恩斯AD-AS模型四、 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分析五、 运用AD-AS模型分析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经济理论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政策的制定是要用来解决经济问题的在现实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四大难题(或者说四个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本章将主要介绍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介绍它们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等第一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概述一定义与衡量(失业率与物价指数)二种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温和奔腾恶性通货膨胀;可预期与不可预期;需求拉上成本推动与结构型)三原因(需求不足与失业工资刚性真实工资失业: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以及预期性通货膨胀)一、 影响(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第二节 失业与通胀之间的关系一、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形成与发展二、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认识第三节 政府针对失业与通胀的对策一、 需求管理政策二、 人力政策三、 收入政策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把封闭经济的假设放弃,说明国际经济部门的引入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一些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来处理有关的国际经济问题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一、 汇率的基本概念二、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三、 购买力平价理论四、 净出口函数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三、 J曲线四、 净资本流出函数五、 国际收支的平衡第三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 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二货币市场与LM曲线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随着西方国家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日趋完善和发展,以及经济计量研究的理论和运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有了很大发展,本章简要进行了经济增长基本概念及增长因素的分析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历史资料来看,经济并不是稳定地增长,而是环绕其长期趋势周期地上下波动本章还将对经济周期方面的知识理论作简要概述第一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 经济增长定义与衡量二、 增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一经济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航空航天企业飞行领航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4课 共同开发建设祖国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大团结
- 高校和社区服务合同模板(3篇)
- 高铁站土建施工合同(3篇)
- 安徽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北经贸大学校园汽车租赁服务及车辆安全检查合同
- 本科毕业生就业服务及权益保障协议
- 2025公务员线上面试题及答案
- 舞蹈生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祖国我爱你教学设计课件
- 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岗前培训
- 车险合作协议补充协议
- 高尔夫tpi教学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包电池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老年共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课件
- 2025年新高考2卷(新课标Ⅱ卷)语文试卷
- 外卖危害知多少
- DB31/T 968.1-2016全过程信用管理要求第1部分:数据清单编制指南
- 钢材代储协议书
- 医学决定水平核心解读
- 原始股入股协议书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