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2、 已知:2CO(g)+O2(g)=2CO2(g) H= 566.0kJ/mol,由此判断CO的燃烧热是( ) A.-283.0kJ/mol B.-566.0kJ/mol C.283.0kJ D.566.0kJ/mol3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4、 已知(1)H2(g)+1/2O2(g)=H2O(g) H1=a kJmol-1(2)2H2(g)+O2(g)=2H2O(g) H2=b kJmol-1(3)H2(g)+1/2O2(g)=H2O(l) H3=c kJmol-1(4)2H2(g)+O2(g)=2H2O(l) 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cd0 C.2a=b05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O2(g)H242 kJmol1B2H2(g)O2(g)=2H2O(l)H484 kJmol1CH2(g)O2(g)=H2O(g)H242 kJmol1D2H2(g)O2(g)=2H2O(g)H484 kJmol16、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一定有能量转化成了化学能C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D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 kJmol1(2)C(s)O2(g)=CO2(g) H2393.5 kJmol1(3)H2(g)O2(g)=H2O(l) H3285.8 kJmol1,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H为()A488.3 kJmol1B244.15 kJmol1C244.15 kJmol1 D488.3 kJmol18、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 H725.8 kJmol1B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1C2CH3OH(l)3O2(g)=2CO2(g)4H2O(l) H725.8 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 kJmol1酶9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C6H12O6(葡萄糖aq)+6O2 6CO2+6H2O B. CH3COOH+KOH CH3COOK+H2O 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11已知:H2(g)F2(g) = 2HF(g) H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放出270kJ热量12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1)2H2(l)+O2(g)= 2H2O(l) H1= -Q1 kJ mol-1(2)2H2(g)+O2(g)= 2H2O(l) H1= -Q2 kJ mol-1(3)2H2(l)+O2(g)= 2H2O(g) H1= -Q3 kJ mol-1则Q1、Q2、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Q1=Q2 Q1 Q3 C. Q3 Q2 D. Q1=Q2=Q313 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约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COOH(aq)+NaOH(aq)= CH3COONa(aq)+H2O(l) H=57.3kJ/molBKOH(aq)+H SO4(aq)= K2SO4(aq)+H2O(l) H=57.3kJ/molCC8H18(l)+ O2 (g)=8CO2 (g)+ 9H2O(g) H=5518 kJ/molD2C8H18(g)+25O2 (g)=16CO2 (g)+18H2O(1) H=11036 kJ/mol14已知:2CO(g)+O2(g)=2CO2(g) H= 566 kJ/molNa2O2(s)+CO2(g)=Na2CO3(s)+ 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H452 kJ/molD.CO2(g)与Na2O2(s)反应放出452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2041024(个)15.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1)实验测得,1 g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释放出29.7 kJ的热量,试写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2)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理论推算。试依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为_。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 kJmol1C(s)O2(g)=CO2(g)H2393.5 kJmol1H2(g)O2(g)=H2O(l) H3285.8 kJmol116.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安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开封招教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教资考试中有关心理的真题及答案
- 2025基金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护资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劳动法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 襄垣县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必考试题和答案
- 2025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法律意识)
- 2023年丽水市龙泉市政协办公室招聘编外人员考试题库
- 与异性的交往(小学高年级)
- 石大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件第4章 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 毕业设计(论文)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及solidworks三维装配体建模
- 第一单元-第01课时-认识厘米(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分层作业)-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GB/T 5288-2007龙门导轨磨床精度检验
- GB/T 40276-2021柔巾
- GB/T 18015.5-2007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
-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课件
- 《浪淘沙(其一)》公开课优秀课件
- 黑客攻击与防范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