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仪器分析练习题02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DADAB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BDDBBC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BCBCBCA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DABD BAAAA第3题:溶剂极性增大,lmax红移,显然这是由pp*跃迁产生的吸收第5题:当pH由酸性变为碱性,苯酚发生解离,O-的给电子能力大于OH,因此发生红移第7题:第9题:只要浓度一定,光程与吸光度之间的正比关系就永远成立。第12题:通常情况,某物质的e仅与波长相关,与浓度无关。第13题:滤光片所呈现的是其透过光的颜色。FeSCN2+呈现红色,表明其吸收的是红光的互补光蓝绿光,因此应该选择蓝绿色滤光片。第14题:在奇数阶导数光谱中,吸光度最大值出现在0点;偶数阶导数光谱中,吸光度最大值出现在极大或极小处。结合课本或课件的各阶导数光谱就容易理解了。第18题:普通法与示差法中存在以下关系:或待测物质在示差法中的吸光度等于它和所选参比在普通法中吸光度的差值;待测物质的透射比在普通法和示差法中的比值等于所选参比的透射比在普通法和示差法(此时,参比的透射比为100%)中的比值。第20题:邻二氮菲显色法测定铁是基于邻二氮菲与Fe2+形成有色配合物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试剂水样中Fe2+和Fe3+共存(通常情况下,应该是Fe3为主),因此需要将Fe3+还原为Fe2+后在显色。如果还原反应进行的不彻底,剩余的Fe3+也会与邻二氮菲形成配合物,这时就很难在继续被还原了,因此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前提是标准曲线不受影响)第22题:吸收法的定量依据是A=kc,因此理论上标准曲线应该是通过原点的(测定时的偶然误差对其影响很有限),但实际测定时经常会出现不通过原点的现象,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本题的选项中,A、B、C三项都会对吸光度的测定产生影响,而D项,即灵敏度低仅仅会造成吸光度数值成比例的减小,不会影响标准曲线通过原点。第23题:共轭烯烃和a,b-不饱和酮都有pp*跃迁,但a,b-不饱和酮还存在np*跃迁,其lmax大于pp*跃迁,但是吸收强度小,可用于区别共轭烯烃和a,b-不饱和酮。np*跃迁习惯称为R带,pp*跃迁称为K带;E和B带指芳香族中的吸收带。第24题:影响影响共轭烯烃lmax的几个主要因素最好能记住:环内双键(+39 nm)、一个共轭双键延长(+30 nm)、烷基取代与环外双键同效(+5 nm)。本例中一看就应该知道b的lmax最长,a的lmax最短;至于c、d根据上述原则即可判断。第26题:波长没变,仅仅方向发生变化,可知是Reyleigh散射。第33题:根据所学可知lmax=204 nm(emax=9750)和lmax=314 nm(emax=38)分别对应的是两个双键共轭的pp*跃迁和np*,只有A的结构符合。二、填空题1. 石英;玻璃2. pp*;np*;荷移光谱;荷移光谱;配位体场跃迁3. 红移,蓝移,增色,减色4. 生色团;助色团;给电子能力(非键电子)5. 发生分子内自氧化还原6. 单色性好(入射光带宽内e变化小);灵敏度高;0.151.0;稀释;示差法;显色反应7. 溶剂参比;试剂参比;试样参比;平行操作参比;盐酸羟胺+邻二氮菲+醋酸缓冲溶液+水;试剂参比8. F-;AlF63-;不9. 单光束仪器应该尽量选匹配度高的吸收池(或参比和试样用同一个吸收池,但操作起来较麻烦),双光束仪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baseline扣除吸收池的影响10. 可能含有相同生色团和助色团11. 吸光度的加和性12. 吸光度轴;正简单解释:,其中Ka为常数,随cHA增加而增大,因此随着cHA增加dHA也增加。HA=cHAdHA,因此标准曲线会向吸光度轴弯曲,产生对朗伯-比尔定律的正偏离。(若dHA不随cHA增加,就不会产生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13. 2.1714. 443.715. A;B16. l2;灵敏度略有损失,但吸收峰较宽,可保证入射光带宽内e基本一致,不至发生对Beer定律的偏离,而l1过于尖锐,需要带宽很小的入射光,这对仪器的单色器有较高的要求。17. 相等(母体都是环内双键,都存在一个共轭双键延长,关键要数清烷基取代和环外双键)18. Stokes位移;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镜像规则19. 胶束增稳;除氧;重原子效应20. 丁省;2,2-二羟基偶氮苯络铝;苯胺21. 根据荧光与磷光寿命的不同,采用磷光镜予以消除22. pH10时荧光强度大,此时苯胺基本以分子形式(有荧光)存在23. 分子中所有电子均是自旋配对;分子中含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24. 如果仪器可以测定三维荧光谱图,则荧光强度最大的点对应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即为lex和lem,若仪器不能测定三维荧光谱图,通常以该物质的lmax(最大吸收波长)作为lex来测定荧光光谱,再以所得荧光光谱中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为lem来测定激发光谱(通常所得激发光谱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应该和lmax相等,但有时也会发生一点偏离,这时可以该波长为lex重复上述操作,直至lex和lem稳定为止)25. 荧光强度与光源强度成正比(而吸光度与光源强度无关),荧光检测的背景为零(而吸收光谱法则是在高背景下检测)因此荧光法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26. 红移(共轭芳香族的荧光主要是pp*激发后产生的)27. 样品反应池检测器三、问答题1. 如图所示:上述化合物中的双键依次共轭延长,由于p和p*轨道的重组,使得pp*跃迁的能量降低,因此lmax红移并伴随增色现象。2. 如图所示:基态分子S(0,0)吸收相应的辐射跃迁至单线态电子激发态S(e,v)(e可为为1,2.;v可为0,1,2.),激发态S(e,v)可通过内转换和振动松弛最终均转变为S(1,0)(能量最低的三线态激发态),S(1,0)若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返回S(0,v)时便可发射荧光(激发态返回基态也可以通过无辐射的外转换途径,是否有荧光发出与这两种速率大小相关)。单线态电子激发态S(e,v)可以通过系间跨越转变为三线态激发态T(e,v)(直接从基态S(0,0)较难跃迁至三线态激发态,是禁阻跃迁),然后通过内转换和振动松弛最终均转变为T(1,0),当其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返回S(0,v)时便可发射磷光。3. UV-Vis光谱仪的结构框图如下: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MFS光谱仪的结构框图如下: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 发射单色器 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4.5. 根据两个化合物的共轭程度即可判断:(a)为b异构体;(b)为a异构体(不必计算)6. 方法一:根据e的大小判断:e103pp*;e102np*方法二:根据溶剂进行增加时lmax的变化:lmax红移pp*;lmax蓝移np*四、计算题1. (1)(2)(3)(4)2.3. 4. 5. 溶解平衡后的BaCrO4溶液中CrO42-的浓度如下:6. 7. 依题可知:0.1 molL-1HCl介质中甲基红均以HA形式存在,故0.1 molL-1 NaHCO3介质中甲基红均以A-形式存在,故0.1 molL-1 HAc-NaAc体系中为HA和A-形式共存在,故8. 依题有:cFe/cFe+cSCN00.10.20.30.40.50.60.70.80.91.0A0.0000.1780.3580.4630.5270.5520.5190.45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资储备管理专业知识面试题集
- 2025年初级市场营销师考试试题集与答案详解
- 2025年初级财务经理面试技巧及模拟题答案
- 三球仪演示教学课件
- 2025年经济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及解析全解版
- 2025年行政助理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集
- 2025年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中级考试预测题及备考指南
- 电信运营行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师中级实务操作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行政主管面试指南与常见问题解答
- 电竞赞助合同协议
- 2024年下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公开招聘10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JJF 2145-2024场所监测用固定式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校准规范
- 记背手册02:北京高考古诗文背诵与默写篇目(打印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 2025年中医推拿人员劳动合同范文
- 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技术方案
- 《如何应对焦虑》课件
- (高清版)DB21∕T 3378-2021 辽宁省松材线虫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讲座
- 公司的绩效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