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参1、2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参1、2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参1、2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参1、2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参1、2单元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压缩空气有 弹 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大 。 2、空气受热时会 向上 流动,受冷时会 向下 流动。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 4、因为地球是一个 球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不同 ,各地的 冷热程度 也就不一样, 冷热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空气主要是由 氧气 、 氮气 和少量的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等气体混合而成。 6、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污染 了。二、判断题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三、问答题 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温度 。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由快到慢 。 3、热总是从 高温 处向 低温 处传递。 4、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 对流 的方式传递的。 5、糖受热会熔化成 液体 ,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固体 。 6、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 ;冷却时,体积会 收缩 ,这种性质叫做 热胀冷缩 。 7、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快 ,散热也 快 。 8、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 气体 形态的 水蒸气 ,这种现象叫 蒸发 。 9、水蒸气遇 冷 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凝结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改为: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三、问答题 1、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蜡烛、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 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如: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2、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3、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 答:因为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不同。金属吸热快,可以尽快将菜做熟。塑料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 4、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 答:因为同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不同。深色衣服吸热性能好,在冬天会感觉温暖;浅色衣服吸热性能差,在夏天会感觉凉爽。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性质1、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注射器抽气注入水中)( 用塑料袋兜空气)。2、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不会弄湿) ,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3、把两只气球掉在小棍上,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看到(另一端下沉),说明 (空去有质量) 。4、解开吹满气的气球的绳子,对着自己的脸你有(空气流过)感觉,说明(流动)。5、用手压气垫有(松软)感觉,怎样解释这种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6、水和空气相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要占据空间)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7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压缩空气:(给车轮胎充气)(给篮球充气)(玩空气枪)等。8、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二、热空气和冷空气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2、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3举例说明热空气的用途:( 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187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就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三、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3、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4怎样制取二氧化碳?答:在一只瓶里放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四、空气也是命之源1人憋气时很难受、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气,植物会枯萎、给金鱼缸装上曾氧泵等都说明生命离不开(空气)它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3、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受到了污染。(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生活煤灶)等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4、污染的空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5、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6、净化空气和减少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第二单元冷和热一、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光凭感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2、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二、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2、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三、加热和冷却1、加热和冷却会影响物体的(形态)和(体积)。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3、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4、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出了(空气温度计)。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了(摄氏温度)用()表示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既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変圆;炼钢;预留铁轨缝隙等。四、吸热和散热1、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2、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3、吸热和散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2沙漠地区的人们长穿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到凉爽。3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五、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2、(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它们在受热和遇冷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5、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变成云和雾遇冷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填空题1 压缩空气有( 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大 )。2 空气受热时会( 向上 )流动,受冷时会( 向下 )流动。3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轻 )。4 因为地球是一个( 球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不同 ),各地的( 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 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5 空气主要是由( 氧气 )、( 氮气 )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6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 )了。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 ,错误的说法画“ ) 1 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 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 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 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 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第二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湿度 )。2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由快到慢 )。3 热总是从( 高温 )处向( 低温 )传递。4 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 )方式传递的。5 糖受热会熔化成( 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 固体 )。6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7 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快 ),散热也( 快 )。8 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 蒸发 )。9 水蒸气遇( 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凝结 ).二、判断并改错1 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 改正: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 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3 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对4 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对5 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错 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声的音产生1、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2、(弹拨)(敲击)(吹气)(摩擦)都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震动就有(声音),震动停止声音就(消失)。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较强,而在(空气)中的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4、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5、“伏罂而听” 运用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的道理。)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声波能使阻碍物产生(振动)2、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构成3、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4、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5、(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6、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戴上耳塞)(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7、我们应当(同情)(关爱)(理解)(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四、不同的声音1、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声音越强。2、要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关键是(用力的大小造成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不同)。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 说话声音大小是(a )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b )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c )。a 音量 b 音调 C 高 d 强2 . “伏婴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a 、C )传人侦察兵的耳朵。a 土地 b 空气 C 坛子二、判断题1 在一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水装得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X ) 2 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3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X ) 4 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三、连线题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6 )听神经 收集声波( 5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2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1 )耳廓 传递振动( 4 )鼓膜 传送声波( 3 )听小骨 产生振动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一、 我们吃什么1、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2、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3、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4、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5、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7、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8、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二、怎样搭配食物1、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2、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足)。3、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要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三、食物的消化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3、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4、消化道是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5、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讲究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情)等。四、我们的食物安全吗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4、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5、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6、怎样注重食品安全:(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单元检测题及部分参考答案(选自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一、填空题1 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2 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3 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4 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5 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等。6 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值期。二、用线,巴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连接起来芹菜 牛肉 苹果 米饭 豆浆 玉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三、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 1 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2 蔬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 ) 3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4 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5 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6 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 ) 7 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 8 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去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有一定的作用。()9 日三餐要定时定量。()第五单元 排序与分类一、 一、排序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