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朝鲜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凉水朝鲜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凉水朝鲜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凉水朝鲜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凉水朝鲜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一日21 / 23目录1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11、1前言11、2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11、3总体目标22凉水乡基本情况32.1自然条件32.2社会经济条件42.3社会基础设施42.4历史沿革53发展前景53.1优势条件53.2发展制约因素64经济发展规划74.1农业规划74.2林业规划84.3养殖业规划84.4特产业发展规划94.5企业发展规划104.6劳务输出115小城镇建设规划125.1规划原则125.2城镇性质125.3城镇规模135.4建设用地布局136专项工程规划156.1道路工程规划156.2园林绿化规划156.3供水工程规划156.4环境保护规划166.5抗灾规划176.6医疗规划177“十一五”时期必须把握好的几个方面187.1要坚持跨越发展187.2要坚持科学发展197.3要坚持协调发展197.4要坚持和谐发展197.5要坚持可持续发展201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1、1前言“十一五”规划既是党的十六大进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又是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1、2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建设经济强乡为总目标,高强度投入、超常规提速、跨越式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新突破和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坚持科教兴农,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酿造业、旅游业、中小药材种植业、养殖业四大支柱产业,促进融合发展,构建凉水经济圈,不断提高全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实现二个突破(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把握三个坚持(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发展四大支柱产业(酿造业、旅游业、中小药材种植业、养殖业)。1、3总体目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化、规模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加快乡域经济发展速度,把凉水建设成为生活富有、居住舒适、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富裕文明的民族乡。1.3.1经济总量目标。农村经济总收入2010年达到7243万元,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达到278万元,年均递增15%;1.3.2生活质量和水平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4120元,年均递增1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0年达615万元,年均递增10%;招商引资2010年达到1000万元,年均递增10%。1.3.3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乡总人口控制在6238人以内。1.3.4生态环保目标。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4。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得当,新上工矿企业要符合环保要求。1.3.5农田保护目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795亩。2凉水乡基本情况2.1自然条件2.1.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凉水乡地处集安市城区西南35公里,集丹公路、集挂公路在乡内经过。地理位置为东经125。41125。52,北纬40。5241。01。东与榆林镇相连,西南以浑江为界与辽宁省宽甸县为邻,南至鸭绿江,北和西与大路镇接壤。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23公里,面积153平方公里。辖凉水、永泉、荒岔、石青、海关、石决、通天、外岔和杨木共9个村。1984年12月,凉水乡改为凉水朝鲜族乡(1985年5月实施),到2005年共辖9个村51个村民组,现有1636户,6024人。2.1.2气候凉水乡具有明显的半大陆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风早度,秋霜晚至,年平均气温8.40C,无霜期160180天左右,年均降水960毫米,年均光照2285小时。是全市海拔最低的乡镇。2.1.3水文地质凉水乡地处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有七个顶子山、五花顶子山、道须沟山等。主要河流有鸭绿江、青石沟河、荒岔河、凉水河、海关河、外岔河等。江川平地被水丰水库淹没,现有耕地大部分为山坡地,有大面积的库区水面及水没地。2.2社会经济条件2.2.1凉水乡现有耕地7129亩,其中:旱田面积5982亩,水田面积1147亩。林业用地1.5万亩,农林业总产值3565万元。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占较大比重,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占农林业产值的87。2.2.2乡村企业目前乡内集体企业有一家,为凉水烟花爆竹厂,目前正处在转制阶段;私营企业有天杰参茸有限公司、北龙参业有限公司、宏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高句丽皇家鹿苑等几户企业,凉泉白酒厂正在扩建之中。2.3社会基础设施2.3.1学校乡内现有学校一所,其中含幼儿部、小学部和中学部,共有教师69名,在校生389名。2.3.2医疗卫生乡所在地有卫生院一所,建筑面积470平方米,医护人员9人,床位4张,全乡9个村,目前有6个卫生所。2.3.3市场乡内有露天农贸市场2处,主要面向乡内居民和附近村民,年成交额46万元。2.3.4金融业乡内有信用社、邮政支局储蓄所各一处,共有职工11人。2.3.5电信乡内有邮电支局一处,电话交换机容量1门,实有装机数为1564门,手机用户356户。2.4历史沿革1984年12月前为集安市凉水乡,后经吉林省民政厅批准,改为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翌年5月实施)。现辖9个村,51个居民组,1636户,6024人,其中朝鲜族2400人,满族423人,其余为汉族。3发展前景3.1优势条件3.1.1自然资源凉水乡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77%,木材蓄积量95.3万立方米,山区特产资源非常丰富,适合种植园参、野山参、轮叶党参、细辛、五味籽、贝母、川龙骨等,适合养殖林蛙、冷水鱼、梅花鹿等。由于紧靠水丰水库,乡域内有水面面积38.6平方公里,经济鱼类种类较多,有鲤鱼、鲫鱼、鲇鱼、鲢鱼、草鱼、池沼公鱼等,近几年又引进了经济价值较高的大银鱼,并形成一定的产量。3.1.2自然地理条件凉水乡位于集安市西南41公里,是集丹公路的必经之路。凉水乡地处边境,东部和北部为群山沟谷环抱,南有鸭绿江绕境而过,西南部是浑江与鸭绿江的汇合处。主要山脉有七个顶子山、五花顶子山、道须沟山等。主要河流有鸭绿江、青石沟河、荒岔河、凉水河、海关河、外岔河等。江川平地被水丰水库淹没,现有耕地大部分为山坡地,有大面积的库区水面及水没地。年平均气温8.40C,无霜期160180天左右,年均降水960毫米,年均光照2285小时。是全市海拔最低的乡镇。乡内共有林地面积12522.5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铅、铜、硅、锌等,但目前尚未得到开发。乡内水利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良,经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3.2发展制约因素3.2.1农业产业结构仍需调整以形成规模由于受到了历史条件所限,农、林、牧、副结构不合理,虽然品种较多,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产业优势,目前仍以松散经营为主,极易受到自然因素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3.2.2村镇企业缺乏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乡村企业基础差,主要是缺乏资金、人才,从而使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副产品得不到深加工增值。4经济发展规划4.1农业规划充分利用域空气新、光照足、水质清、土质肥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及经济优势转化步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培育稻米加工龙头企业2户,逐步形成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水稻绿优米和甜玉米的种植基地规模,实行订单农业,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加工,促进和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程,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4.1.1积极鼓励粮农种植高产晚熟优质品种,并实行双限,即限制使用残毒超标的农药和化肥,庄稼种植严格按国家A级绿色标准,并由专家全程指导,全程监控,保证产品达标,质量优良。4.1.2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鸭、养鱼、养蟹,地膜高油玉米,高油高蛋白大豆等新技术、新品种和实用科学技术,使农产品由A级向AA级发展。4.1.3把粮食粗次加工转为精深加工,达到增值,实行品牌战略,创名优品牌,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4.2林业规划建立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形式,实现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将农民对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落到实处。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4.2.1重点公益林面积7712公顷,一律实行封山育林,加大管护力度,一封到底。4.2.2植树造林逐步实现谁造谁有,每年保证造林100公顷以上,其中红松干果林不低于40公顷。4.2.3开展林下综合经营开发,林药、林下参间作,保护好植被,实现林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4.3养殖业规划以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宏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建设养牛、养猪示范基地,带动全乡经济发展。以科学引种、科学改良、科学饲养、科学育肥,产后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格局。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纯绿色牛、猪、禽养殖。实行订单牧业,遵循三个统一,即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回收。将牧业生产,屠宰,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链条,达到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提高了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4.3.1要引进优良品种,搞好畜禽改良和畜禽防疫,提高畜禽的整体品质。4.3.2搞好科学饲养,大力推广直线育肥生产技术,提高日增重,肉料比和肉品质量。4.3.3搞好青、粗饲料的开发利用,要大力推广青贮饲料生产技术,推广EM生物菌发酵生产技术,推广秸杆饲料的氨化、盐化生产技术。4.3.4发展壮大养殖规模。黄牛由初期的存栏5600头,出栏3000头,到期末的存栏12000头,出栏8000头;生猪由初期的存栏15000头,出栏13000头,到期末的存栏20000头,出栏18000头;家禽由初期的存栏18000只,出栏15000只,到期末的存栏23000只,出栏20000只;羊由初期的存栏3000只,出栏1500只,到期末的存栏6000只,出栏2000只;鹿由初期的存栏800只,出栏200只,到期末的存栏2000只,出栏500只;林蛙年捕捞量达到200万只。4.4特产业发展规划以吉林省天风保健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建立北细辛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规范中小药材的栽培,降低药材的农药残留,培育优质品种,提高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内在质量。要逐步实现企业和种植基地的良性互动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到“十一五”末,乡域内北细辛种植面积要达到2000亩,辐射到周边地区面积可达到3万亩以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形成以北细辛为主的中小药材集散地。4.4.1北细辛每年以400亩递增,2010年达到2000亩。4.4.2人参生产以严格遵照集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压缩园参面积,适度发展西洋参,大力发展林下参和趴参”的要求,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调整参业结构,解决林参矛盾,逐步压缩园参,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下参和趴参。目前全乡共野播林下参1100亩,发展趴参900帘, 到2010年末全乡共野播林下参2500亩,发展趴参2000帘。4.4.3大力发展以贝母、黄芪、党参、龙胆草、五味籽、穿龙骨轮叶党参为主的地道药材,到2010年末要发展到3000亩。4.4.4发展瓜果蔬菜生产。到2010年末蔬菜大棚发展到100亩,瓜果蔬菜用地发展到1500亩。4.5企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全民招商创办企业。4.5.1做大凉泉醇酒厂,使其年产量和产值由2005年末的100吨60万元,达到2006年的500吨300万元,到2010年末达到1000吨600万元,税收收入实现260万元。4.5.2做强皇家鹿苑,使其由现存栏200头,发展到1000头以上,年产值由现在100万元,发展到500万元,同时新建鹿茸粉加工项目,争取实现产值300万元。4.5.3改制烟花爆竹厂,由目前的生产企业转为经营销售专营企业,年销售额300万元,税收20万元。4.5.4做好石决村铅锌矿开发,争取2006年探矿能够取得成果,建成选场,2007年投产,到2010年末产值达到1000万。4.5.5做好石青村方解石矿和海关村金矿的初探工作,争取2006年探明储量,2007年完成招商引资,2008年投产。4.5.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号召全民创业,每年引进23户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无任何环境污染的纳税企业。五年保证引进10户以上的企业,每年不低于500万元,到2010年末引资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年税收要实现逐年递增30万元。4.6劳务输出积极引导服务到位,发展劳务经济。4.6.1加强用工信息的发布和对外就业的宣传,积极收集各种用工信息和组织好对外就业人员的指导工作。4.6.2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结合全市劳务输出相关政策,加强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分期分批对全乡年轻劳动力进行水电焊、美容、美发、汽车修理、微机以及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使输出的富余劳动力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使劳务输出打出“品牌”效应,提高劳务输出的知名度。4.6.3乡政府建立劳务中介服务机构,走政策性引导、市场化动作的路子,积极引导农民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年劳务输出要达到1500人,收入2000万元,到2010年末要达到2000人,收入30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使农民不断扩大增收空间。5小城镇建设规划5.1规划原则5.1.1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大方向、大原则来统筹安排全乡的各项建设。5.1.2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各项建筑布局合理,总体建设能够做到统筹安排和协调发展,并留有余地。5.1.3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确定适宜的建设标准和分步实施的计划。5.1.4珍惜土地,充分挖掘现有的乡区用地潜力,合理运用原有设施逐步改造、不断完善,避免因求新过急而产生大拆大建。5.1.5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各项建设要与环境建设相协调。5.2城镇性质通过对全乡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可能性的综合分析,确定为:建设以特产、种、养深加工为主,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城镇。5.3城镇规模5.3.1人口规模全乡人口年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期末人口控制在6238人以内,乡所在地人口控制在1320人以内。5.3.2用地规模现状乡区建设用地为10.2公顷,规划乡区建设用地23.6公顷,人均指标达到157平方米。5.4建设用地布局5.4.1工业建筑用地布局规划新建工业园生产建筑用地布置在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处,集丹公路南侧。其主要考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祖防止污染和便于运输。5.4.2居民建筑用地布局规划居民建筑用地9公顷,占乡区建设用地的38,人均居建设用地60平方米。为提高居住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将居住地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规划区东西布置,为低层别墅式庭院住宅区;第二种类型:在规划区西南布置农院式住宅区,以满足村民存放农机设备和储存粮菜的需要,又能实现发展庭院经济的需求;第三种类型:在集镇主干道两侧以北为主,布置以低层为主的住宅区。5.4.3公共建筑用地布局公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积极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满足公共设施用地要求为主。规划公共建筑用地7.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8。5.4.3.1行政管理用地在乡政府所在地公路两侧布置行政管理单位,形成全乡的行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5.4.3.2教育机构用地保留现有学校位置不变,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学质量。5.4.3.3医疗建设用地保留现有卫生院,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提高防病治病水平,提高综合治愈率,不断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5.4.3.4集贸设施用地在集丹公路和集挂公路交汇处布置一处综合性集贸市场,经营农副产品、服装、百货、电子电器,结合牲畜交易市场统一布置。规划用地1公顷。5.4.4公用工程设施布局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用地为1.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4。保留现有邮电局、信用社、畜牧站,重新布置锅炉房等。5.4.5农业生产、特产业和多种经营生产用地2700亩(以参后地为主),保证6795亩基本农田保护用地。6专项工程规划6.1道路工程规划根据满足交通需要,本次规划在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地形条件以及发展的需要,道路布局采用三纵三横的网格式格局,规划道路等级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分别为12米、8米和6米。6.2园林绿化规划本次规划依照提高绿地面积,美化生活环境,景观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则,绿化系统的布局为三点、六线、一面。三点:在乡所在居住地按上、中、下分别布置三组绿地。六线:以带状绿化为主,要突出规划道路网,三纵三横构成防护林绿化带。一面:在凉水河堤防沿岸面布置带状公园,以供人们休闲活动。6.3供水工程规划到2010年末全乡9个行政村要村村通自来水。6.4环境保护规划6.4.1工业工业集中布置,三废统一处理和回收,注重新建工业企业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影响环境保护的项目一律叫停,超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6.4.2水质饮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水源的安全卫生,污水排放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6.4.3大气环境按三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大力推广液化气和沼气,严格控制空气污染。6.4.4噪声规划期末,环境噪声控制在40分贝,交通噪声控制在50分贝。6.4.5固体废气物对有害废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断提高固体废气物的综合治理率,在乡所在下1.5公里处设统一处理垃圾场,并进行系统处理,维护好周围环境。6.4.6环卫规划按服务半径设置公厕,粪便定时清运。主要道路两侧设置卫生箱,规划近期内设环卫用地一处,配备设施,建立环卫队用时清运垃圾,保证乡内卫生。6.5抗灾规划6.5.1抗震规划本区内地震烈度为小于六度区,提倡建民用住宅设防,但供水、供电、通讯、医疗救护、对外交通等工程必须按七度设防。建立救灾组织机构,制定多种预防措施,建筑间距要合理,密度要适当,防灾通道要畅通的居住、生产、生活总局,按规划要求保证绿地。6.5.2消防规划按规划要求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大力宣传防火知识,增强全民的防火意识。6.5.3防洪规划为防止洪水成灾,对乡区内河流应加固防洪措施,乡区内河流设计防洪标准为:乡所在地为50年一遇、村所在地为20年一遇、保护耕地为10年一遇。均按国家标准进行维修加固,同时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居住地排水口要设防,以防洪水倒灌。6.6医疗规划6.6.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合理布局建设好乡卫生院、完善卫生管理体制和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村群众疾病防治,提高健康水平。6.6.2 实施扶贫帮困医疗救助采取政府出资和社会捐助,多渠道筹资,对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孤老烈军属革命伤残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老复员军人及其他贫困农牧民等人员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分别情况予以救助。对城镇持有“低保”证特困人员、特困企业职工、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城镇其他特困群体等,设立扶贫帮困门诊和病房,其挂号费和诊疗费,分别情况予以减免。7“十一五”时期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