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2、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准备:切挖作品。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重点难点:重点: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教学过程:(一) 引导阶段展示几何体:正方体、圆柱体、椎体、球体来分析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这些几何体形状类似。(二) 发展阶段 出示图片:展示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和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 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讨论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自己喜欢的造型。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样作品。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三) 展示与评价完成后,可采用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小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第2课 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教学准备:作画工具,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笔。重点难点: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难点:合理利用点组合的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谐调的色彩。教学过程:(一) 引导阶段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二) 发展阶段1、 了解图形,讲述概念。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2、 欣赏作品,感受魅力。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色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其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欣赏学生作品。3、 图乐共赏,学生创造。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幅画。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三) 展示与讲评阶段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学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第3课 远去的路教学目标: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中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教学准备:绘画工具:铅笔、彩色笔等。拼贴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彩色纸、皱纹纸等各种纸材或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旧纸和布等。重点难点:重点:绘画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难点: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视频:播放公路上汽车行驶的视频,问题:视频中公路和路两旁的树具有什么现象?行驶的车具有什么变化?师生交流后,共同总结出: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感觉会很大、很宽、很高;相反,离我们远的会感觉很小、很窄、很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视觉现象,出示课题远去的路。(二)发展阶段1、展示图片,分析问题欣赏法国油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一景和现代油画家韦其美的新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观察、发现、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启发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见到过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2、小组讨论,分析图片分析教科书中第7页中最上面的四幅图。(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从低处看路、从高处看路、从左边看路、从右边看路。)小组讨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视觉变化?师生共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观察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3、 教师演示,拓展思路教师演示笔直大路和蜿蜒小路的视觉现象。4、 欣赏作品,联想创作欣赏名家的作品。5、 运用新知,尝试创作同学们可以选用绘画或拼贴等方法表现具有视觉现象的路。(三)展示与讲评阶段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等,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第4课 线与造型教学目标:1、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2、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3、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教学准备:多媒体、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1、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2、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3、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二)讲解演示阶段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3、组内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有哪些特点呢?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5、教师小结: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的表现画面。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卷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8、学生看教材第11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三)发展阶段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 (四)展示与讲评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的更好,头发画的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五)课堂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第5课 风景写生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写生的题材,学会如何制作取景框,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风景写生。2、能够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学生如何运用线描进行风景写生,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够独立地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3、通过写生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捕捉物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若干、自制取景框若干、铅笔、绘画纸、黑色卡纸、剪刀、风景图片。重点难点:重点:制作取景框,学习线描写生的方法。难点:运用取景框,选取一处风景进行线描写生。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教师:播放歌曲视频乌苏里船歌,让学生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学生:听音乐,欣赏美景。教师:很多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很喜欢家乡美丽的景色,老师这就有几张赵喜云老师的风景写生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教师:这些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出来了吗?学生:是用线的方法画出来的。教师: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哪些线呢?学生:有直线、曲线、弧线、折现教师:这些简单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将美丽的风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也用线描的方法画一画美丽的景色把! (二)发展阶段1、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阅读材料,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教师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讲解在绘画时要灵活地运用线条,注意线条的轻重、疏密的排列,同时要注意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面对远处的景物要用较虚的线条,近处的景物线条则要实一些。2、小组合作:制作取景框。教师出示一张庞大的建筑群的图片,提出问题:当遇到这样多而繁杂的景物时,我们应如何绘画呢?学生:可以只画出其中一部分。教师:面对很庞大很复杂的景物,我们绘画时,对景物应进行取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法宝,有了这件法宝,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选取我们需要的景物了。教师:下面请个小组成员研究一下取景框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教师补充:如果在野外写生,没有取景框,我们可以拇指和食指交叉成一个四边形,做一个临时取景框。3、师生共同研究取景框的使用方法。教师小结:首先用取景框选取出最喜欢的一处风景,将最喜欢的建筑或者风景中的主要物体放在画面接近中间的位置,注意水平构图或者垂直构图时,景物的排列以及前后的遮挡关系。4、课堂练习:下面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风景图片,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风景进行绘画,在绘画构图时应注意取舍,主体要突出。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展评:(1)自评谈谈自己选取了风景图片中的哪一部分景物,如何进行构图的。 (2)互评谈谈作品的有点。 (3)师评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或者提出修改意见。教师进行小结:只要你用心就能体会到,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拿起画笔,将我们身边的美景表现出来! (四)拓展阶段请同学们在课下由文学描述或音乐展开联想,创作一幅风景画。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2、学习怎样去制作剪影,最后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3、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皮影、黑卡纸、铅笔、针线、剪刀、木条等。重点难点:重点: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播放视频我和奶奶跳皮影。教师:同学们知道视频中舞蹈的奇怪动作来自什么艺术形式吗?学生:皮影。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动起来的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剪影是怎样动起来的。 (二)发展阶段看皮影1、简单介绍皮影知识。皮影戏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戏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相关皮影的图片2、教师拿出一件真的皮影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这件真皮影,亲手摸摸它的质地,看一看它的造型,再观察一下它们各关节的连接是怎样连接的。教师试着向民间艺人一样,让这个皮影动一动。画皮影3、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教师:“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让剪影动起来好不好?” (1)讨论:分配形象。因为做完后我们要按角色表演故事,所以现在先分好小组和角色,以便于制作每个人的角色形象。我们以身边的同学形象为故事中的人物,来编故事。 (2)画草图。首先从头部开始,了解侧像外轮廓的大体形象,仔细描绘侧影五官、前额、发行的特征;然后在分别画出身体身体的各部件,可适当夸张人物特征。 (3)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之上。 (4)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别剪开。做剪影4、学生开始绘画草图、拓形象、剪关节。5、连接。用针线将剪好的手臂、腿按关节点缝合号。6、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表演。 (1)每组成员准备一下表演的故事情节。 (2)每一组将制作好的剪影轮流展示并表演。 (3)师生互动,说一说制作剪影和表演剪影的感受,交流一下。 (四)教师总结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面对正在迅速失传、断代的民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恢复它繁荣时的原貌,而是要如何拯救、保护和传承。最后,教师教育学生热爱并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第7课 漂浮的画教学目标:1、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效果的画面。2、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料、水粉纸等。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难点: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1、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水上漂浮吗?你们猜猜看,这节美术课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画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2、欣赏作品: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有何感受? (二)发展阶段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小组内讨论,尝试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小结: (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2)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2、作品展示,汇报交流。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3、深入探究,讲解演示。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1、分析并真是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2、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五)课后拓展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第8课 山山水水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了解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设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表现方法。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曾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出示山水作品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壮丽山水的感受。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叫什么画吗?在中国绘画中,描绘美丽大自然风光的画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审美情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讲授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充当导游介绍作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来感受美景。2、小组研究讨论:教材中的画家是如何表现进出和远处的景色的。小结:近景画的具体,远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淡、湿、干?3、教师示范教师讲解示范一幅山水画的全过程。先用中锋勾的方法画近处的景色,再用侧锋、淡墨画出远景。4、学生尝试用浓、淡、干、湿画近、中、远的山。5、展示并欣赏学生作品。 (三)作业尝试用中国画技法画出美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出远近关系。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针对学生差异进行辅导,及时表扬绘画技法好的同学的作品,以相互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五)作品展评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寻找不足及改进方法。第9课 彩墨家园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对中国画名家作品的赏析,感受并了解中国画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以及用笔的疏密及墨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2、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体验国画乐趣。3、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华的兴趣,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调色盘、水罐、生宣纸等。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难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美景。教学过程: (一)装饰教室,创设情境创设有国画氛围的教师环境,利用设备循环播放中国画山水名家作品,并配以中国古典音乐。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欣赏优美的家园照片或视频。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无限,今天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家园区旅行一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三)名作欣赏,分析作品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欣赏。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树和点景的,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 (1)齐白石的农耕图中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2)石涛的村舍中树和点景、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四)现场演示,讲解重点学生初步体验用笔用墨方法,教师点拨并演示。树的画法:鹿角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状像鹿角,所以称为鹿角法。蟹爪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以称为蟹爪法。叶的画法: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有介字点、个字点、垂叶点等。点景的画法:点景应该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要简练、果断,有韵味。寥寥数笔传神为妙。 (五)展开想象,大胆创作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自制乐器、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玻璃杯、彩色笔、纸等。重点难点:重点: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难点: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件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1、选择材料 (1)听一听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图片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 (4)试一试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2、外形设计乐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听的弦乐家族。 (1)听一听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他们的名称。 (2)看一看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同学们观察用橡皮筋做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 (3)想一想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生有没有联系呢? (4)试一试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3、排列组合 (1)听一听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生部分产生震动而发生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成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了一件乐器了。 (2)看一看欣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小结:把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 (3)试一试收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4、装饰 (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 (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1、设计草图。2、根据草图炫彩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讲评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那些设计。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 (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各种工具、材料。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教学准备:课件、废旧物品及图片、剪刀、胶棒、双面胶、画笔、彩纸等。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难点: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1、教师出示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2、出示课题。 (二)细心观察、明确方法教师演示废旧物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方法。学生分组欣赏作品,探究并讨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小组讨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作品赏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利用的广泛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启发联想:出示一个矿泉水瓶,你会把它联想成什么? (三)创作阶段利用废旧物品和复制材料,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展示学生作品,由创作者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采用自评、互评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 (五)课后拓展废旧物品除了能制作成观赏作品,还能制作成实用的生活用品。 (六)收拾与整理阶段学生整理制作工具和材料,注意要把废旧材料收拾到垃圾袋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第12课 保护文物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学会欣赏、绘制文物。3、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准备:课件、图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和纸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功夫巨星成龙吗?2012年12月20日上映了电影十二生肖,这是成龙自己执导的一部影片,十二生肖是一部关于保护文物的、具有爱国情怀的电影,是一部踏上夺宝之旅的电影。成龙扮演的杰克为领取国际文物贩子劳伦斯开出的巨额奖金,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他与中国文物专家关教授的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被关教授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一向惜金如命的杰克在最后关头放弃了金钱,历尽艰险全力挽救国宝,最终将寻回的兽首归还中国。引出板书课题。 (二)新授1、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文物?分组讨论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文物都有哪些。 (文无定义: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2、文物的种类很多,它都分为哪些类型呢?学生自学教材。教材中仅列举了几种类型的文物?这些类别的文物还有哪些是我们所了解和不了解的呢?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网络美术馆里来参观吧。3、引导学生谈欣赏文物之后的感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作小结。4、教师出示一张圆明园遗址照片,引导学生讨论,哪些同学知道这张图片是什么地方拍摄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完整,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生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一片废墟。圆明园的破坏是战争导致的。再出示一张长城被刻划的照片,引导学生谈感受。5、分组讨论如何来保护各类文物。6、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文物呢? (三)学生活动将学生收集的各类文物图片剪贴整理,小组合作制作一期以“保护文物”为主题手抄报。 (四)展评作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文物保护作品,并鼓励大家相互赏评。 (五)课后小结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可珍惜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不可复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文物的保护,他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妥善地保护他们是我们的责任。第13课 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1、欣赏了解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整理本地区古建筑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总结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建筑模型、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材料、绘画材料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古建筑的价值,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难点:能比较准确的画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护古建筑的措施。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一座具有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珍惜、保护好古建筑,是现代人的职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建筑的保护。导出课题古建筑的保护。 (二)欣赏感知欣赏图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北京故宫、贵州地坪风雨桥、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这些古建筑的名称、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风貌及艺术价值。 (三)整理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得古建筑资料或相关故事。谈谈自己对于亲身游历过的古代建筑的认识、感想。欣赏课件中展示的家乡古建筑,感受家乡古建筑的艺术美。在欣赏过程中,细致观察古建筑的造型特点、结构特点及装饰色彩。 (四)保护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并以多种形式展现:宣传画、手抄报、古建筑模型等。或尝试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五)展示赏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赏评保护古建筑的作品。 (六)总结交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旦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因为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我们有责任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七)拓展延伸欣赏古建筑模型图片(课件),探究其制作方法。与家人旅游时注意观察古建筑,将本课的保护方法应用于实践,爱护古建筑。第14课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教学目标:1、了解电脑“画图”中的铅笔、笔刷、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运用电脑“画图”中图像菜单中的“反色”功能,借助画图工具创作出仿版画效果的有趣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3、感受鼠标作画带来的快乐,体验电脑“画图”造型表现的乐趣。教学准备:1、检查学校电脑教师的硬件,确保能正常上课。2、检查教师电脑安装的局域网软件、硬件能否监控学生电脑。3、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电脑美术作品。重点难点:重点:用鼠标结合“画图”中的工具画出各种图形。难点:利用“反色处理”功能,借助画图工具制作出仿版画的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品,引入课题1、图片导入:出示一幅版画作品,让有经验的学生简单说一说版画的制作过程。2、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制作有版画效果的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就用电脑中的“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3、出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 (二)欣赏体验,初步感知1、欣赏教材中的电脑美术作品。你喜欢哪些作品?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结:仿纸板画作品画面色调是以黑白灰为主,仿套色版画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2、体验电脑“画图”中,画图工具和反色功能如何制作版画。 (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反色处理功能。打开画图工具。点击画图工具中的“图像”找到“反色”。 (2)介绍“画图”工具。橡皮的大小笔刷的大小喷点的大小 (3)学生边学、边尝试。使用反色处理功能来处理勾画的草图。 (三)探究技法。深入感知1、欣赏教师准备的电脑美术作品,根据刚才对画图工具、反色处理功能的尝试,想想应该用什么画图工具?怎样完成?2、教师示范讲解。3、欣赏学生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给你什么启发?自己打算怎么使用这些工具? (四)展示评价,小结拓展1、展示讲评自评:向同学说说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画面效果。互评:欣赏同学作品,说说你的看法。2、总结在制作仿纸板画的作品时尝试把黑白灰的画面变成彩色画面,也别有一番韵味。3、拓展延伸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中“画图”的界面也有所改变,工具也增加了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尝试。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表现技法的差异,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2、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对比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中外绘画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教学准备:中国画和油画的绘画工具、相关的图片、课件、介绍中国画与油画的视频短片、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画、油画作品及画家的相关资料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难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以及油画的写实、浪漫风格,掌握欣赏中国画与油画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言播放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视频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请大声说出来。在这部片子里,有两个国家要相遇:当法国遇见中国;有两座宫殿要相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房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车间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能源设备监造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消费信贷担保合同代理服务条款
- 2025年城市综合体玻璃幕墙安装与检修承包合同
- 2025年房建泥工班组劳务分包及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建设合同
- 2025年度房产买卖合同范本(含违约金计算)
- 2025年度旅游行业实习生就业协议
- 2025版跨国自愿离婚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旅游景点场地租赁专项合同
- 餐饮区域保护合同范本
- 美容院股权分配协议书
- 医院药物使用流程及监控机制
- 绿化工程挂靠合同协议
- 2025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5年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题库(含答案)
-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表单
- 2024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下午卷)
-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监理实施细则
- 顾问项目进驻与退出管理办法
- 2025年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